抗疫攻堅,防治雙管齊下:堅守重症治療最後一公裡!

2020-11-27 騰訊網

新冠肺炎自暴發以來,牽動著全國上下數億人的心。中心疫區武漢市各級醫療機構承接了大量病情複雜、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的診療工作。

目前武漢救治工作開展如何?重症患者的救治情況有無得到改善?為此,昨日《醫學界呼吸頻道》電話連線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常務委員、湖北省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劉輝國教授,和我們講述武漢目前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情況。

劉輝國教授在採訪前剛剛結束完緊急的會診任務,百忙之中抽出簡短的時間接受了我們的採訪,自武漢疫情開始以來,劉輝國教授一直帶隊奮戰在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最前線。

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也不是一座城市在戰鬥。全國各地大量的醫務工作者逆行而來投入武漢抗擊疫情的戰鬥,各項抗擊疫情的措施和方法正在嚴厲推進並卓有成效!我們也將以更加充實的信心和更加飽滿的鬥志投入到這場抗擊疫情的戰鬥中。」

劉輝國教授在採訪時說的這番話,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他對打贏這場「無聲」的戰役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充滿了堅定的信心。

其實像劉輝國教授一樣奮鬥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有很多,他們選擇「堅守」!選擇「逆行」!選擇「請戰出徵」!他們置個人安危於外,在最危險的地方展現出最崇高的精神品質,救死扶傷,甘於奉獻,築起一道守護生命安全的堅強防線!

1

直擊一線:目前武漢地區救治情況

「目前來看,武漢地區新增人數較以往大幅度減少,這是個好現象,但仍不可掉以輕心!」劉輝國教授在被問及目前武漢疫情基本情況時說到。

截至2月22日24時國家衛健委通報:武漢地區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6201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541例、新增出院965例、危重症患者達1454例、重症患者達7774人。

圖1:截至2月22日24時三類地區新增確診病例走勢圖

隨著國家防控措施緊密有效的開展,早在2月20日武漢地區就已出現明顯的「床等人」的現象,新增患者人數持續降低。

但是,值得尤為關注的是,武漢重症患者佔比確診人數26%,佔比全國重症人數87.7%。從這個數據來看,目前新冠肺炎的救治關鍵是針對存量患者,尤其是存量患者中的危重症患者,如何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治癒率,如何有效防止患者從輕症轉向重症及危重症,是接下來救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2

對抗新冠肺炎,如何正確認識患者臨床表現?

依據近期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第六版)》,新冠肺炎臨床表現以發熱、乾咳、乏力為主,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瀉等症狀。

對於新冠肺炎的臨床表現其實並不典型,也出現了無症狀感染者。基於以上,如何看待各類患者臨床表現的差異?

劉輝國教授在採訪中強調:「對於新冠肺炎患者人群,不能僅從症狀層面進行簡單的界定,需要結合動態評估去綜合判斷,考察的關鍵在於出現症狀之後,病情的進展速度,是持續高熱還是一過性發熱?胸悶、喘氣症狀是否逐漸加重?血氧飽和度是否有所改變?若患者的發熱症狀很快轉好,只有輕微咳嗽,血氧飽和度也維持穩定,肺部影像學表現僅為磨玻璃樣的小片狀陰影,這些往往是界定輕症患者的幾條線索。」

1、發熱

發熱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早期主要臨床表現之一,在目前已確診的患者中,首發症狀表現為發熱的患者佔比在80%左右。

2、咳嗽

咳嗽也是非常常見的臨床表現,病毒侵犯氣道終末端的肺泡及肺間質,導致劇烈咳嗽,以乾咳為多見。也有患者症狀相對隱匿,無明顯咳嗽咳痰症狀。

3、呼吸困難

部分患者會表現為胸部不適,輕度患者會有隱約胸痛情況,重症患者會出現胸悶喘氣、呼吸困難。值得關注的是,青壯年或既往身體素質較好的患者出現肺部的感染時,上述自覺症狀可能並不明顯。新冠肺炎患者如出現胸悶喘息或活動後氣促,多提示氣體交換功能障礙,血氧飽和度異常,重症患者這一數值會低於93%,而正常人群參考值在97%以上。

4、其他系統的繼發損害

重症患者往往以老年、慢性患者居多,不僅累及呼吸系統,其他系統例如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等都有受累,因此應整體化評估患者疾病情況,不能局限於肺部感染。

3

新冠患者存在黏液淤積,或為潛在危險因素

近期,鍾南山院士團隊針對新冠肺移植患者的呼吸道標本進行病理學相關研究提示受檢標本氣道內存在大量黏液,易引起小氣道阻塞,炎性浸潤狀態較SARS則更為突出。

這一點在危險重症患者的氣道管理中也得到了相應的提示。部分危重症患者出現自主呼吸與呼吸機不協調的情況,應用大劑量肌松藥物及鎮靜藥物進行幹預後,黏液清除效率降低,儘管患者咳痰量不大,但瘀積的黏液將進一步加劇氣道阻塞,形成惡性循環。

過去普遍認為呼吸困難、氧飽和度的下降,主要是因為病毒性肺炎侵犯肺間質,導致肺部的彌散功能下降造成的。但部分死亡病例的氣道標本中還發現小氣道黏液栓的存在,甚至有部分患者存在纖毛細胞脫落、纖毛細胞變性壞死的現象,這些病理改變也會對患者的呼吸困難加重有一定影響。

正常情況下,氣道具有自我防禦功能,氣道表面存在有纖毛柱狀上皮細胞,細胞的游離面附有能擺動的纖毛,依靠纖毛的擺動,推動氣道內的黏液及附著在黏液上的有害物質向外排出,這些是構成黏液纖毛清除系統的細胞成分,維持氣道上皮微環境相對穩定的狀態。

氣道表面覆蓋了一層液體結構,由黏液和漿液組成,黏液和漿液的比例決定了纖毛擺動的頻率和幅度,正常運行的黏液纖毛清除系統對於氣道是有保護作用的。

當然,病毒侵入是一個非常複雜精密的過程,病毒顆粒非常微小,它會通過傳導性氣道進入肺泡,面對陌生並具有高傳播效力的病原體,人體免疫防線準備不足,故而人群對新冠病毒普遍易感。

但是,在肺部發生病變後,黏液纖毛清除系統對潛在的繼發感染風險,對於病變後分泌物的引流排出是具有關鍵作用的。因此,結合既往臨床經驗,針對重症或危重症患者的治療,需要重視黏液栓形成、黏液清除,以及纖毛功能等環節的管理。

4

各個擊破,為患者提供優化的治療方案

劉輝國教授強調,截至目前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還沒有特別明確的殺滅病毒的藥物。但是對於新冠肺炎的患者的治療還是有很多方法。如已經過臨床驗證,具有部分抗病毒效果的治療藥物正在使用,這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第六版)》裡面已經明確標示。同時還有增加機體免疫力的藥物進行支持治療、使用康復者的血漿治療以及中醫中藥的辯證治療等。

此外劉輝國教授也表示針對患者的不同症狀應採取對症治療,「比如前面提到的一些分泌物排出不暢,黏液纖毛系統受損的情況,可以應用一些利於黏液纖毛功能恢復的藥物,我們臨床實踐中也有一些藥物可以進行治療,它會通過調節黏液分泌,促進纖毛的擺動達到減少氣道阻塞的效果。例如桉檸蒎腸溶軟膠囊這樣的藥物,就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一般來說如果這個患者有咳嗽有咳痰,痰也比較黏稠,不容易排出,那麼臨床上我們會根據患者的情況,會酌情使用桉檸蒎腸溶軟膠囊來進行治療,使用後可提高患者舒適度,黏稠的痰液也更易於被咳出。」

如履薄冰,如臨深淵。這也是劉輝國教授多年臨床工作以來藉此不斷警醒自己的箴言。患者出現的症狀就像是冰山的一角,其水平面下的機制和病因才是需要關注的點。上述提到患者出現呼吸困難,黏液排出不暢,如何由點發散到線、到面、到體(個體),都是目前及未來臨床工作深入展開及研究的內容,而這只是一個細小的點。

結語

「湖北和武漢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決勝之地。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一語中的、堅定有力,讓奮戰在一線的幹部群眾對打好打贏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信心倍增。

武漢加油!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同舟共濟!感謝劉輝國教授團隊在抗疫一線英勇奮戰,感謝千千萬萬奮戰在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你們是最可愛的人!

專家簡介

劉輝國教授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呼吸內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常務委員,湖北省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參考文獻

[1] Bartlett JA,Fischer AJ,McCray PB.Innate Immune Functions of the Airway Epithelium.Contrib Microbiol,2008,15: 147-163.

[2] Auvynet C,Rosenstein Y.Multifunctional host defense peptides: antimicrobial peptides,the small yet big players in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FEBS J,2009,276: 6497-6508.

[3 ]Wissinger E,Goulding J,Hussell T.Immune homeostasis in the respiratory tract and its impact on heterologous infection.Semin Immunol,2009,21: 147-155.

喜歡,就給我一個「好看」

點擊播放 GIF 0.1M

相關焦點

  • ...已有五位抵達石家莊 四川重症醫學專家康焰已在抗疫一線超150天
    據孟祥紅介紹,這次檢測結果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新增陽性病例主要集中在藁城區,藁城區又以增村鎮為主。二是新增陽性病例沒有在社區蔓延。三是沒有向井陘礦區、晉州市、深澤縣、靈壽縣、井陘縣、贊皇縣、元氏縣、高邑縣循環化工園區等9個縣市區擴散。而據疫情實時大數據報告顯示,截至1月16日下午2時許,河北疫情的累計確診病例已達1031人,其中治癒人數379人,死亡人數7人。
  • 重視實驗室早期檢測,防止輕症轉為急重症|協力抗疫,科學防治
    近日,在「協力抗疫,科學防治」直播會上,全國及上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院長助理盧洪洲教授,與抗疫期間擔任武漢市東西湖方艙醫院院感辦主任、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南院醫學檢驗科主任吳文娟教授分別從臨床和檢驗的角度,就「新冠狀病毒研究進展和上海專家共識」及「新冠疫情下的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
  • 中醫藥介入重症救治 為膿毒症治療拓新徑
    該研究結果全文於2020年6月發表於國際期刊《SHOCK》雜誌,為中醫藥治療膿毒症誘導心功能障礙療效顯著提供了新的循證醫學依據,是中醫藥介入重症領域的又一重大研究成果。28日,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重症醫學學術會議在廣州召開,張敏州團隊向媒體介紹了近年來中西醫結合救治重症患者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醫藥介入救治重症患者得到了極大的肯定。
  • 華西醫院榮獲全國抗疫先進集體 多名醫生獲得表彰
    華西醫院全面接管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重症病房,派出69人規模的醫護隊伍、歷時54天,在整建制接管後實現了重症、危重症患者零死亡的佳績。  全國首次建立5G遠程多科、多地會診模式,專家組每天對全省208家定點醫院每例重症危重症病患制定個體化、精準化的治療方案,使得四川省在成都以外地市周無一例患者死亡。
  • 八步區:監督延伸到脫貧攻堅「最後一公裡」
    開展專項治理工作以來,八步區持續深化運用「6 2」「抓系統、系統抓」「抓書記、書記抓」等自治區專項治理工作機制,推動制度優勢轉化為專項治理效能,保障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以八步區4個鄉鎮片區聯合執紀審查中心為載體,開展專項治理工作提升年活動,打通脫貧攻堅政策措施落實「最後一公裡」,圍繞提升線索處置水平和案件查辦質量,探索實施扶貧領域問題線索提級辦理制度,推動監督執紀問責更精準有效。據統計,截至今年10月,八步區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共立案45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39人。
  • 邊東,在非洲施展中醫藥抗疫優勢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受國家委派馳援非洲抗疫工作,獲得剛果(金)衛生部、剛果(布)衛生部抗疫榮譽證書,河北省衛健委、外事辦抗疫榮譽證書,所屬的中國(河北)援剛果(金)抗疫醫療專家組獲得全國抗疫先進集體。6月12日,經過三十多天的連續奮戰,河北省中醫院腎病二科副主任醫師邊東終於圓滿完成了援助剛果(金)的國際使命,踏上了祖國的土地。
  • 關於印發《如皋市地方病血吸蟲病防治攻堅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0...
    二、目標 (一)總體目標 到2020年底,持續消除碘缺乏危害,有效控制和消除血吸蟲病危害,確保防治目標與脫貧攻堅任務同步完成。 (二)具體目標 1.現症地方病病人和晚期血吸蟲病病人全部得到有效救治,助力脫貧攻堅。
  • 金海湖新區打通脫貧攻堅路網「最後一公裡」
    海拔村通村路「十三五」期間,金海湖新區按照「交通優先」發展戰略,建成公路裡程1223.16公裡,其中,境內高速公路24.88公裡,國道20.48公裡,省道29.4公裡,縣道177.72公裡,鄉道208.29公裡,村道438.96公裡,組組通硬化路
  • 瑞金醫術(八)| 重症肝炎的綜合治療
    01重症肝炎的綜合治療 瑞金醫術病毒性肝炎是中國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嚴重危害我國人民身體健康,累計近9000萬病毒性肝炎患者,每年有超過10萬人進展成重症肝炎1986年沈耕榮教授承擔了全國科技部「重症肝炎治療及發病機理研究」「六五」、「七五」攻關項目並任課題組組長,聯合國內多家單位攜手攻關,闡明了重症肝炎的發病機制、提出了綜合治療的措施,使重症肝炎死亡率由近100%降至70%左右,奠定了瑞金感染科在全國重症肝炎領域的重要地位。
  • 一切為了治病救人——中國抗疫生命至上的生動實踐
    這一切的背後,是生命至上的中國理念,是中國精神的抗疫書寫。這是4月23日在以色列阿什杜德拍攝的以色列與中國專家就新冠肺炎防治舉行的視頻交流會議現場。全程引入中醫藥抗疫,封住輕症滑向重症的大門——4月16日,在武漢奮戰80多天的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撤離武漢。臨行前,他最掛念江夏方艙醫院的「康友們」。
  • 張伯禮:這次抗疫,增強了我們對傳統醫藥信心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主任張伯禮走上臺,講起了他熟悉的話題——「中醫藥抗疫」。最近,張伯禮在疫情初期的一張照片感動眾人。今年2月份,張伯禮率領中醫「國家隊」進駐武漢方艙醫院。因為過度勞累,他膽囊炎發作,在武漢接受了微創膽囊摘除手術。術後沒幾天,因為要開疫情研討視頻會議,張伯禮怕同事擔心,拿出衣服穿在病號服外,遮住病號服開會。
  • 中國頂級醫學專家堅守武漢,為重症患者阻擊死神!看「王炸」天團...
    (原標題:中國頂級醫學專家堅守武漢,為重症患者阻擊死神!目前湖北全省仍在院治療有6016例,其中重症1657例、危重症441例,多數危重症患者合併基礎疾病,救治難度較大。攻堅階段,重症救治面臨哪些新的難題?重症、危重症救治如何爭分奪秒和死神搶時間?降低病亡率,重症患者向高水平定點醫院集中已經接近中午12點了,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這間會議室裡,多學科聯合會診仍在進行。
  • 臨床療效是評價中醫優勢的金標準(一線抗疫群英譜)
    在這次武漢抗疫一線,中醫藥全面、全程參與防控救治,對改善患者症狀、加快核酸陽轉陰、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出院,均有明顯效果。  黃璐琦所帶領的醫療隊負責金銀潭醫院南一區病房醫療工作,這是疫情發生後第一個接管重病區的中醫醫療隊。「接管病區奠定了中醫藥防控新冠肺炎的基礎。」黃璐琦認為,從中醫角度看,新冠肺炎屬於「疫」病範疇,治療方法上應注重「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扶正氣,闢邪毒」。
  • 看他們是如何守護那「最後一公裡的溫暖」
    看他們是如何守護那「最後一公裡的溫暖」 2020-12-02 22: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對抗新冠肺炎,守住重症治療最後一道防線!
    對於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診療方,應著重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目前為止仍沒有確切有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臨床一開始是用既往治療其他病毒感染如SARS、Mers病毒、伊波拉病毒等的藥物試治療新冠病毒肺炎患者。隨著對治療的探索,不斷開展臨床試驗,逐漸明確了能為患者帶來一定療效的藥物。
  • 堅守崗位,爭做最美巾幗奮鬥者
    自1月20日醫院接到疫情防治工作的通知後,徐輝便全身心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她帶領16名中醫專家制定《南京市中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診療方案》,選派3名中醫專家參加市公共衛生中心疑似病例的會診治療。
  • 連線非洲,武大人民醫院交流抗疫救治經驗
    該院專家與肯亞、坦尚尼亞的醫學人士分享了抗疫救治經驗。隨著中國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力控制,同時非洲疫情逐漸蔓延,武漢新冠肺炎防治經驗日益被世界各國關注並借鑑。曾在武漢大學學習生活過12年,並獲得武漢大學第一臨床學院碩士、博士學位的Dr Mohamed Salim (薩利姆),目前是肯亞第二大城市蒙巴薩市Aga Khan Hospital的一位心內電生理與介入科醫生。
  • 【武醫先鋒】徐亮:為重症患者守住最後的「生命防線」
    今年45歲的徐亮,從事臨床工作近20年,並多次在海外及國內省部屬醫院進修重症醫學專業,如今已經成為武漢市武昌醫院重症醫學科的中流砥柱。重症醫學科(ICU),被稱為守護危重患者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當患者被推進ICU,往往是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刻,醫護團隊需要快速決策,並在第一時間診斷和治療。
  • 弘揚抗疫精神 踐行醫者使命
    隨著該院其他病區陸續介入中醫治療,中西醫相互結合的優勢充分發揮作用,提高了治癒率,降低了病亡率。截至2020年3月30日,中國中醫科學院援鄂抗疫醫療隊累計收治患者158例(多為重症和危重症)、出院140例,其中純中醫治療出院88例。
  • (抗疫先進事跡)鍾南山:健康所系 生命相託
    8月27日,鍾南山率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團隊對外宣布,一位使用體外膜肺氧合(ECMO)輔助支持長達111天的新冠肺炎患者成功康復出院,創造了醫學救治的奇蹟。 ECMO是目前針對嚴重心肺功能衰竭最核心的支持手段,被視為重症患者「最後的救命稻草」。鍾南山說:「在救治過程中,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可以不惜一切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