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附一醫院重症醫學科成功救治重度肥胖重症肺炎患者

2021-01-10 紅網

成功實施俯臥位通氣。

紅網時刻衡陽9月3日訊(通訊員 肖志勇 記者 譚倩)對重度肥胖且合併重症肺炎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救治是重症醫學領域難以逾越的鴻溝,患者進退維谷,醫護工作者如臨深淵。近日,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突破重重困難揮戈返日,憑藉精湛醫術成功搶救一名體重380斤合併患有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肺動脈高壓心功能不全、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慢性腎功能不全、高血壓病3級(很高危組)和2型糖尿病的重症肺炎患者。目前,該患者各器官功能逐漸恢復,在8月14日病程第10天已經成功脫呼吸機拔除氣管導管。

2020年8月4日18:00,患者因呼吸困難於急診科攜口咽通氣管吸氧下由心急如焚的家屬護送入重症醫學科,神志不清,大汗淋漓,呼吸急促達37次/分,全身發紺,指脈氧68%,無尿,吸氧下查血氣分析氧分壓僅僅42mmHg,如此肥胖且合併多器官功能衰竭危重患者實屬罕見。

據了解,該患者治療的第一難是建立人工氣道。在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無法緩解病情下,需要建立人工氣道,該患者極其肥胖,頸部肥且短,頭後仰小於60度、頜甲間距僅僅4.2cm,喉鏡檢查僅僅只看到咽後壁,為IV級氣道,且2009年因患「甲流」做過氣管切開氣道存在疤痕組織,家屬明確表示拒絕再次氣管切開,如此情況下如果建立人工氣道不成功,該患者可能就邁不出搶救第一步。面對如此境況,副主任醫師趙正亮當機立斷設計方案,做足準備,最後選擇在保留自主呼吸情況下,以纖支鏡引導成功進行氣管插管,開闢了呼吸通道。

第二難難在困難的靜脈通道。該患者腎衰竭,無尿,高鉀血症,血壓極其不穩定,隨時可能引發高鉀血症心臟驟停,需急診行血液淨化治療及PICCO血流動力學監測。由於厚厚的脂肪層把血管覆蓋得嚴嚴實實,故超聲引導已無用武之地。在助手協助掰開厚厚的脂肪時,醫師成功盲穿刺頸內中心靜脈置管、頸內血透置管,股動脈PICCO置管,打通了生命通道。

第三難難在困難的俯臥位治療。該重度ARDS患者在經歷小潮氣量肺保護通氣策略,肺復張治療,氧合改善仍不明顯,呼吸機給100%氧濃度下氧合指數(PO2/FIO2)小於100,決定行俯臥位通氣治療。面對腹部如此高高隆起患者行俯臥位治療實在太難,查閱文獻發現國內無相關報導,憑著2019年成功救治260斤肥胖患者的經驗,趙正亮組織主治醫師、護師等認真商討對策,於8月4日在科室14名醫護人員努力下成功實施了俯臥位通氣治療,逐漸顯效,接下來又連續成功實施7次。為從死神手裡奪回生命,重症醫學科團隊頂住極大壓力,挑戰了「大於135公斤的病態肥胖或腹內高壓患者不能進行俯臥位通氣」的相對禁忌,成功實施了國內首例超過300斤患者俯臥位通氣聯合CRRT治療,為患者開闢了光明的道路。

最後還難在困難的治療抉擇。患者肺部感染嚴重、肺栓塞不能排除、無法外出進行肺部CT檢查、經胸心臟彩超無法評估心臟功能,如此種種都為患者的成功救治設置了一道道艱難的屏障。該科主任符暉、副主任醫師趙正亮每天詳細商討治療策略,通過精細調整完成了床旁食道心臟超聲檢查、抗感染方案的選擇調整、超體重患者藥物劑量的調整、鎮靜鎮痛策略實施,脫機拔管時機準確把握,甚至關乎患者體位抬高多少度都要精準到釐米,每一步治療都如履薄冰。

談起驚心動魄的診治歷程,符暉心情激動地說:「這是一場跟死神賽跑的硬仗,患者入科時情況非常危急,經醫護團隊共同努力攻克四難後,氧合逐漸改善,血壓趨於穩定,尿量逐漸增加,療效明顯,可以說獲得了新生,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相關焦點

  • 急性心梗後室間隔穿孔並室壁瘤形成,南華附一醫院多學科聯合一次...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9月10日訊(通訊員 鄒琴)近日,在區域醫聯體和胸痛中心協同救治網絡下,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心血管外科聯合多學科成功為一名56歲急性心肌梗死後室間隔穿孔並室壁瘤形成的患者施行了室壁瘤切除+室間隔穿孔修補+冠脈搭橋術。目前,患者恢復良好。
  • 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
    掌上春城訊 1995年,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成立,這是昆明成立較早、規模較大的重症醫學專業科室,它的成立意味著90年代的昆明就已經具備了專業的搶救治療能力,能夠及時對本地的危重病患進行施救。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一群與死神「搶命」的人
    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醫護人員轉運患者。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供圖(抗擊新冠肺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一群與死神「搶命」的人中新網成都3月4日電 (王鵬)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下稱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崛起於汶川地震,當時這裡集中收治的危重傷員治癒率達到93%,打破了國際重症死亡率10%至15%的紀錄;汶川地震後,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又經歷了玉樹地震和蘆山地震的考驗
  • ...剝筍」擒真兇——婁底市中心醫院成功救治一例罕見重症肺炎患者
    半個月前,身患重病的她只能靜靜地躺在婁底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ICU)的病床上。在全封閉式的重症監護室病房裡,白熾燈代替太陽與月亮,只有儀器聲此起彼伏。而此刻,在ICU病房內,婁底市中心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龔鐵逢正在現場辦公,他說:「醫院主要領導都非常關心這個孩子,先不要管交沒交醫藥費,想一切辦法為她救治。我們幫她聯繫媒體,請媒體的同志報導,為她求得社會的關愛。」同時,龔鐵逢馬上聯繫了該院急危重症醫學中心總負責人楊吉軍,正在休假的楊吉軍接到電話後,立馬從衡陽老家趕回醫院。
  • 上海四院成功搶救一名罕見微生物感染重症肺炎患者
    1月12日,經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急診科及該院多學科醫護團隊全力搶救,一例罕見微生物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順利轉至該院康復科行後期康復治療。1月初,該院急診科緊急收治了一名年齡32歲、體重高達160公斤的男性患者小張。
  • 南溪山醫院呼吸康復團隊助力一名重症肺炎患者成功「脫機」康復
    近日,一名重症肺炎、慢阻肺肺性腦病患者經廣西壯族自治區南溪山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救治,最終逃離了「鬼門關」,並在醫護人員的精心照顧下順利康復出院。期間,呼吸科肺康復團隊為該患者能成功脫離呼吸機發揮了關鍵作用。該團隊自組建以來已成功為多個脫機或氣管切開堵管困難的患者成功脫機、拔管。
  • 重症醫學科運用VA-ECMO技術成功搶救一名年輕重症患者
    4月22日下午,我院重症醫學科收到了一名患者送來的錦旗和感謝信,信中患者用質樸的文字向我院重症醫學科醫務人員表達了謝意。
  • 江西省胸科醫院成功救治一名急性間質性肺炎患者
    中國江西網訊 胡小萍報導:近日,江西省胸科醫院成功救治一名急性間質性肺炎(AIP)患者,於10月27日好轉出院。  60歲的謝某入院時確診為重症肺炎、Ⅱ型糖尿病。經省內呼吸及ICU專家擴大會診,考慮為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患者持續5天機械通氣氧濃度為90%-100%,氧合指數仍無改善,病程中並發左側氣胸,生命垂危。
  • ...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主任張西京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從擔任陝西省甲流救治專家到陝西省突發事件專家組組長……張西京一次次衝在急難險重任務第一線。  得知醫院將抽組醫療隊支援湖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張西京第一時間報了名。「我從事重症醫學24年,黨齡28年,入伍32年,我不上誰上,組織選擇了我,我定不辱使命。」醫療隊出徵誓師大會上,張西京作為醫護人員代表堅定地說。  萬家團聚的除夕,張西京與戰友毅然踏上支援武漢戰「疫」的徵程。
  •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成功挽救一名「軍團菌」重症肺炎患者
    央廣網上海8月19日消息(記者楊靜 通訊員生星)今天(19日),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療團隊收到了一條來自患者的醫師節祝福簡訊——「感謝40天的過命交情」,說起這個患者,大家都是印象深刻。在與死神競速整整40天後,這名因軍團菌重症肺炎命懸一線的中年男性在十院重症醫學科醫療團隊的護持下,終於迎來新生,順利康復出院。
  • 上海四院多學科聯合診治成功搶救一名罕見微生物感染重症肺炎患者
    央廣網上海1月13日消息(記者周洪 通訊員蔣駿 肖鑫)1月12日,經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急診科及該院多學科醫護團隊全力搶救,一例罕見微生物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順利轉至該院康復科行後期康復治療。1月初,該院急診科緊急收治了一名年齡32歲、體重高達160公斤的男性患者小張。
  • 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教授支援抗疫再出發
    △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教授康焰 接國家衛健委指令,1月12日上午,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院長、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教授康焰 緊急奔赴河北石家莊 ,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提供支援。從2020年初開始,康焰始終奔走在抗疫一線,一年之內超過150天堅守在抗疫第一線,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 中醫藥介入重症救治 為膿毒症治療拓新徑
    該研究結果全文於2020年6月發表於國際期刊《SHOCK》雜誌,為中醫藥治療膿毒症誘導心功能障礙療效顯著提供了新的循證醫學依據,是中醫藥介入重症領域的又一重大研究成果。28日,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重症醫學學術會議在廣州召開,張敏州團隊向媒體介紹了近年來中西醫結合救治重症患者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醫藥介入救治重症患者得到了極大的肯定。
  •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重症醫學科成功跨區域轉運救治VA-ECMO危重患者
    3月7日,重症醫學科接到緊急求助電話:濱州市一位39歲青年女性入院3天,因暴發性心肌炎、呼吸衰竭已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腎衰行CRRT治療,心臟射血分數只有19%,血流動力學極度不穩定,病情非常危重!重症醫學科主任王春亭遠程會診後,立刻通知科室ECMO組長、副主任醫師張繼承帶領大家評估病情制定轉診方案。
  • 【武醫先鋒】徐亮:為重症患者守住最後的「生命防線」
    今年45歲的徐亮,從事臨床工作近20年,並多次在海外及國內省部屬醫院進修重症醫學專業,如今已經成為武漢市武昌醫院重症醫學科的中流砥柱。重症醫學科(ICU),被稱為守護危重患者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當患者被推進ICU,往往是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刻,醫護團隊需要快速決策,並在第一時間診斷和治療。
  • 與死神搶人,中大醫院成功搶救危急重症產婦
    就在32歲的孕婦麗麗(化名)命懸一線之時,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醫護火速趕到當地醫院為她上ECMO(人工心肺),經過多學科緊急搶救,終於轉危為安。目前,患者已經康復出院。回想起整個生病過程,麗麗及家人還有些心有餘悸。前段時間,麗麗檢查發現有兇險性前置胎盤,懷孕22周時出現陰道流血的先兆流產症狀,到當地醫院保胎治療。
  • 重症醫學專家張西京:生死關頭,必須爭分奪秒!
    呼叫值班醫生,穿戴防護裝備,跑進病房,投入搶救……爭分奪秒,腳步匆匆,是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主任張西京的常態。快速誘導氣管插管、有創輔助通氣……一位呼吸衰竭的重症患者被成功救治。總結時,張西京提高了講話的聲音:「我們還可以再快一點!」在ICU病房(重症監護室)工作二十幾年,這位來自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的重症醫學專家,早已習慣了和死神「搶人」的讀秒節奏。
  • 中國頂級醫學專家堅守武漢,為重症患者阻擊死神!看「王炸」天團...
    我覺得她做了手術後,這個假體,首先即便懷疑感染,也不是肺部感染……說話的,是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坐他旁邊的,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北京大學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專家組組長安友仲;和他們一起討論病例的,還有同濟醫院呼吸內科、重症醫學科、腎病內科、心臟外科的多位主任和教授。
  •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重症醫學科王宏志主任圓滿完成支援任務返回醫院
    3月9日,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支援新冠肺炎定點醫療機構的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宏志圓滿完成支援任務,體檢合格後返回醫院。院領導班子及黨院辦、醫務處在科研樓四層大會議室為王宏志舉辦了一場簡單而溫馨的歡迎會。
  • 「紅區」裡的守護神——記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主任張西京
    下轉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在武昌醫院工作的一周裡,張西京是進入重症監護室次數最多的人。  「從事重症醫學專業不提前摸清陣地情況,怎麼能打好仗?」在武昌醫院,張西京帶領19名黨員骨幹率先進入重症監護室,逐一查看患者、掌握病情,與地方醫務人員密切協同,精準制訂每名患者的個體化救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