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8月19日消息(記者楊靜 通訊員生星)今天(19日),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療團隊收到了一條來自患者的醫師節祝福簡訊——「感謝40天的過命交情」,說起這個患者,大家都是印象深刻。在與死神競速整整40天後,這名因軍團菌重症肺炎命懸一線的中年男性在十院重症醫學科醫療團隊的護持下,終於迎來新生,順利康復出院。
與死神競速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成功挽救一名「軍團菌」重症肺炎患者(央廣網發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提供)
中年的士司機突然暈倒,檢查結果令人膽寒
患者是一名58歲的計程車司機,中年大叔容易「招惹」的健康問題他幾乎佔全了——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十多年,兩年前還因為心梗裝了冠脈支架。慢性代謝性疾病對健康的侵蝕總是悄無聲息,而一旦發難,後果就不堪設想。
6月27日,彼時的申城還籠罩在梅雨中,除了潮溼悶熱,天氣遠不及當前的持續高溫那樣難熬。結束了一天的計程車運營,患者正準備回家,卻突然一陣天旋地轉,緊接著就不省人事,待到意識略有恢復,已經躺在十院急診室中。
此番突發急症並非毫無徵兆,患者幾天前就出現了胸悶、氣急的症狀,他只當是天氣悶熱加上高血壓、冠心病,並沒當回事。然而,實驗室和醫學影像檢查結果卻令人膽寒——重症感染、體溫38.8攝氏度、呼吸衰竭、血氧飽和度僅為86%、雙肺瀰漫性炎症滲出……如此症狀與體徵忍不住聯想到新冠病毒。雖然最終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但卻查出了「軍團菌」,主治醫生的心瞬間「咯噔」了一下。
軍團菌感染最早報導於1976年,因當時美國費城召開退伍軍人大會時暴發流行而得名。病原菌主要來自土壤和汙水,由空氣傳播,自呼吸道侵入,臨床表現類似肺炎。軍團菌的首次爆發造成221人感染,其中34人死亡,足見其兇險。
各種危險徵象接踵而至,患者生命危在旦夕
患者於6月27日夜間9點50分進入搶救室,次日上午病情就急轉直下,送入EICU。雖然經過抗生素、抗休克等治療,體溫降到了正常範圍,但病菌對機體的侵蝕仍在進行——重症肺炎下的膿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衰竭、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器官功能不全……病情持續惡化。
從6月28日到7月3日,儘管醫療團隊開展了積極治療,守在病床邊隨時調整呼吸機參數,但患者血氧飽和度仍持續下降,生命危在旦夕。人體缺氧不僅是導致意識模糊這樣簡單,心、腦、肝、腎等重要臟器都會受到嚴重影響,繼而發生功能障礙,最終患者將死於多系統器官功能衰竭。
人工膜肺血液淨化加持,病魔退散曙光終現
58歲的年紀,正是家中頂梁柱,如今卻命懸一線,後續治療該如何開展?年初經受了新冠疫情考驗、支援過武漢抗疫一線和市公共衛生中心的十院重症醫學團隊決定祭出「撒手鐧」——人工膜肺(ECMO)與連續腎臟替代療法(CRRT)。
ECMO治療從7月3日開始,持續整一周;CRRT則從7月4日開始持續了十天。ECMO的使用即刻改善了患者的氧供應,血氧飽和度回復到了正常範圍,全身組織臟器缺氧的狀況得到改善;CRRT則持續淨化血液,將各種代謝產物和毒素濾出體外。
有了兩大生命支持系統的協力「加持」,患者的情況一天天改善,CT檢查也提示肺部的炎症滲出明顯吸收,終於見到勝利的曙光。
7月10日撤除ECMO、7月14日結束CRRT,又經過近一個月的後續維持治療,患者神志徹底清醒,回答醫生的問話切題且流利,食慾也恢復到了發病前的狀態。經全面評估,8月6日,患者順利康復出院。
醫生提醒:持續高溫天氣,做好空調清潔
據悉,軍團菌是一種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機會性致病菌,可引起發熱和呼吸道症狀,嚴重者會因重症肺炎而死亡。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做好個人與環境衛生、避免接觸受病菌無染的土壤和汙水,尤其要注重空調系統的清潔與保養,定期清洗、消毒空調通風管路,同時在使用空調的過程中注意定時開窗通風,以降低感染軍團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