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胸置換心臟瓣膜 六旬重症患者成功獲救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專家僅用一小時就為年近六旬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徐先生成功完成極微創瓣膜置換手術。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供圖

中新網上海12月3日電 (記者 陳靜)主動脈瓣疾病根治的傳統方法是外科手術開胸換瓣,但臨床有1/3的患者由於高齡、虛弱、合併症多、風險高而不能進行外科開胸手術,失去治療的機會。

如今,這樣的狀況已經改變了。記者3日從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獲悉,該院專家僅用一小時就為年近六旬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徐先生成功完成極微創瓣膜置換手術。據了解,患者的心臟功能明顯改善,恢復良好,術後第四天便出院。

該院心胸外科主任臧旺福教授3日接受採訪時表示,主動脈瓣疾病是老年人群最常見的瓣膜性心臟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並可危及生命。造成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病因有很多,但主要是因為老年性退化。

臧旺福指出,心臟瓣膜會隨著年齡增大而發生退行性病變、纖維化和鈣化,從而導致瓣葉閉合不全。患者可以多年沒有症狀,但隨著主動脈瓣反流逐漸發展而加重,當出現左心室擴張,患者會漸漸出現症狀,包括活動或用力後出現心慌、氣短、呼吸困難、夜間陣發性端坐呼吸、類似心絞痛的症狀和暈厥。這位專家指出,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伴心絞痛患者5年死亡率為50%,嚴重左心衰患者2年內死亡率達50%。

臧旺福教授告訴記者,極微創TAVR手術的問世,為這些患者提供了治療新方法。TAVR的中文名稱是「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通過介入導管將人工瓣膜放置到原來病變的瓣膜處並代替其工作。

據介紹,手術無需開胸,具有創傷小、術後恢復快、症狀改善明顯的優點,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據悉,微創化是該院心胸外科的發展方向,專家們針對常見心臟及大血管疾病均開展了相應的微創手術,明顯降低了患者的手術創傷和風險,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目前,該院完成的TAVR手術,患者均在一周內出院,恢復良好。(完)

相關焦點

  • 62歲患者心臟大反流,微創胸腔鏡下瓣膜置換成形術成功解決
    大河網訊 近日,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心外科九病區陳國鋒主任團隊成功完成一例微創胸腔鏡下不停跳二尖瓣置換+三尖瓣成形術。7月6日,患者已經康復出院。62歲患者段先生,活動後胸悶已有6年。近日突發病情加重,2小時後入住鄭州七院心外科九病區。
  • 男子心臟病微創不理賠 保險公司稱開胸才算數
    男子心臟病微創不理賠 保險公司稱開胸才算數 原標題:   心臟病患者張先生通過微創的新型「全胸腔鏡」手術治癒,但是他向保險公司申請重大疾病險賠償時卻遭到了拒絕,理由是張先生沒有「開胸」。
  • 行業研究 | 心臟瓣膜器械行業深度研究
    1953年人工心肺機的誕生為心臟瓣膜病手術治療奠定了基礎。1960年,籠球式機械瓣用於主動脈瓣和二尖瓣置換手術成功,標誌著心臟瓣膜外科手術基本成熟。之後技術經過不斷改進,各種人造瓣膜產品紛紛上市,心臟瓣膜病外科手術蓬勃發展並走向成熟。我國心臟瓣膜病外科手術發展步伐與國際較為接近。1954年,我國首例二尖瓣狹窄閉式擴張分離手術獲得成功,1965年,國產人造球型瓣膜首次應用於二尖瓣置換。
  • 果殼病人 | 原以為要換個心臟零件,開胸之後我收到了意外的禮物
    檢查結果出來一看,不愧是身強力壯的中年人,除了心臟不好其他指標都正常。入院第三天,主管我的張大夫就來確定手術日期了,定在下一周的周二。大夫跟我和家屬再三確認換哪一種瓣膜。在生物和機械瓣膜之間,我們選擇了生物瓣膜,因為不需長期服藥和忌口。生物瓣膜的缺點是用不了太久,二三十年後還要二次手術。
  • 中國瓣膜大會重磅觀點 李軼江:主動脈瓣病再大年齡都不必放棄
    在心臟冠脈搭橋手術領域有很高的造詣,擅長包括體外循環下進行的心臟停跳冠脈搭橋術和不停跳冠脈搭橋術,非體外循環下進行的微創左胸小切口的冠脈搭橋術和正中開胸的冠脈搭橋術等各類術式。導語7月30日上午,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心血管外科李軼江教授應「China Valve」第六屆中國瓣膜大會邀請,與全國心血管同道,分享了一例高齡患者經皮主動脈瓣置換手術(TAVR手術)。
  • 從人造瓣膜到人造心臟:解密人類這場偉大的突破史
    狹窄的瓣膜限制了血液從左心室流入主動脈,結果導致其心臟努力不得不通過狹小的孔徑泵取足夠的血液,而心室肌肉的收縮強度也不斷加大。如果不加以控制和幹預,最終會導致患者的心力衰竭。當然解決方案也很簡單:通過心臟外科手術去除患病瓣膜並用假體替代。但是,這個患者的年齡和其他醫療條件的限制讓開放式心臟外科手術成為了一個難題。
  • 心臟、肝臟先後「休假」 「ECMO+人工肝」讓重症患者重獲「心」生
    四川在線記者 石小宏64歲的張爺爺因為嚴重的心臟問題和急性肝衰竭,遊走於「鬼門關」邊緣。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自身的心臟和肝臟功能將肯定無法支持生存所需。近日,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和心臟大血管外科團隊聯合商議後,決定讓心臟和肝臟先後「放假」——利用「ECMO」和「人工肝」技術,替代兩大重要臟器「開工」。經過「休整」,張爺爺成功獲救。心臟和大血管問題「亂如麻」 手術先治張爺爺三年多前就被發現有心臟疾病,但之前被認為是「擴心病」,無法治療。
  • 醫生5秒內給七旬老人換心臟「閥門」,看得我深吸一口氣
    5秒種內,醫生要為一位主動脈狹窄成縫隙的七旬老人,在心臟跳動的情況下,完成心臟人工瓣膜置換。 (↑視頻:第一行綠色的是心跳,可以看到室顫波形效果;最下面一行紅色的是血壓,室顫之後變成直線。血壓變成直線的5秒,就是手術最關鍵的時間。)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就發生在身邊。
  • ...藍帆醫療收購瑞士心臟瓣膜企業NVT 進場結構性心臟病療法領域
    主動脈瓣膜是控制血液進出心臟的四個瓣膜之一,位於左心室和主動脈之間,起到類似閥門的作用,關閉時阻止主動脈血液反流回左心室,打開時配合心臟將血液從左心室泵入主動脈。如果主動脈瓣膜出現病變和功能異常,就會引發血液回流,進入主動脈的血流量下降,從而出現身體供血不足的情況。輕者會感到乏力、眩暈、心悸等,活動能力受限,嚴重的會出現心功能衰竭、暈厥、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等。
  • 應用J-Valve瓣膜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治療高危單純主動脈|TAVI|主...
    正文2002 年法國醫生施行全世界第 1 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並取得的良好手術效果[1]。隨後 PARTNER 系列隨機對照研究顯示,對於高齡、高危主動不適合外科手術主動脈瓣狹窄疾病患者,TAVI 較藥物保守治療能夠明顯減低患者死亡率[2]。
  • 他站在華西醫院巨人的肩膀上,推動心臟瓣膜介入技術創新
    「醫生不僅僅是治病救人,還要勇於創新和挑戰,這樣才能通過自己的技能和才華真正造福患者。」從錯過自己喜歡專業的少年到一名從醫26年的心內專家,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內科主任陳茂對「醫生」一詞有了更深的理解。 多年來,陳茂一直致力於心臟瓣膜介入治療,推動了我國心臟瓣膜介入的學術水平發展。
  • 機械瓣膜置換術後穩定期華法林抗凝治療質量評價及其基因學研究
    機械瓣膜置換術後穩定期華法林抗凝治療質量評價及其基因學研究.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 2019, 26(7): 681-687. doi: 10.7507/1007-4848.201809047點擊查看本文圖表摘要目的 評價機械瓣膜置換手術後穩定期患者的華法林抗凝治療質量,觀察複方丹參片對機械瓣膜置換術後患者華法林抗凝治療效果的影響,VKORC1、CYP2C9 及 CYP4F2 的基因多態性對機械瓣膜置換術患者術後穩定期華法林敏感及華法林抵抗的影響
  • Science子刊:明尼蘇達大學完成3D列印心臟瓣膜模型,模擬患者真實感受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是一種用於治療主動脈瓣狹窄的微創手術,旨在通過導管輸送系統將生物修復瓣膜植入患病的天然瓣膜來治療該疾病。近日,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美敦力公司的支持下,開發了一種突破性的工藝,將心臟主動脈瓣和周圍結構的逼真模型進行多材質3D列印,模擬患者的真實外觀和感受,有助於改善患者的預後。
  • Tria heart valves ----純聚合物材質心臟瓣膜
    然而,相關的併發症和不確定的耐久性阻礙了當前的TAVR技術應用於年輕、風險低、可操作的患者。聚合物瓣膜有可能將會是目前生物瓣膜有效技術替代方案,提供了最大程度設計靈活性,材料特性選擇,低生產成本,以及在瓣膜手術期間瓣膜能夠承受更高的損壞容差。
  • 重症醫學科運用VA-ECMO技術成功搶救一名年輕重症患者
    原來,該患者由於突發暴發性心肌炎送至我院救治,我院重症醫學科運用VA—ECMO(體外膜肺氧合)技術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感激和認可。接到求助電話後,我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熊濱立即抽調龐靜副主任醫師在最短時間內趕到欽州,幫助患者穩定生命體徵,並立即將他轉運至我院重症醫學科。正常人心臟每跳動一次都能泵出足夠的血液供應全身,但心臟彩超顯示患者的心臟幾乎不工作了,轉院至重症醫學科時,患者已經出現了多臟器衰竭,心、腦、肺、肝、腎等多種功能都受到嚴重損傷,整個人處於昏迷中,並一度出現了心跳驟停。
  • 科學家3D列印出逼真的心臟瓣膜模型
    這類模型可用於微創手術的準備工作,它將能改善全球成千上萬患者的預後。研究人員3D列印了主動脈根部,主動脈根部是離心臟最近並與心臟相連的部分,由主動脈瓣和冠狀動脈開口組成,具有三個瓣膜,稱為小葉,被纖維環包圍。該模型還包括左心室肌肉和升主動脈的一部分。
  • 12歲重症男孩換心臟 腦死亡患者讓生命延續
    經葉勁家屬同意捐獻心臟後,一場愛「心」接力的故事在桂林和北京之間上演。  心臟離體不能超過6小時。生命接力,十萬火急。昨天下午4時55分,葉勁的心臟被成功取出,經過4個多小時的全速接力後,送至安貞醫院進行移植手術。今天凌晨2時06分,小包被推出手術室,手術成功。
  • 新的心臟瓣膜可以改變瓣膜置換手術中的二選一
    ,它還可以防止數百萬心臟瓣膜病患者需要終生使用的血液稀釋藥片。這種聚合心臟瓣膜可以使用25年。全球每年有130多萬心臟瓣膜病患者需要瓣膜置換治療。目前有兩種人工瓣膜可供選擇;兩者在耐久性或生物相容性方面都有局限性。生物瓣膜由固定的豬或牛組織製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這意味著患者不需要終身使用的血液稀釋片。然而,它們只持續10到15年。
  • 南華附一醫院重症醫學科成功救治重度肥胖重症肺炎患者
    成功實施俯臥位通氣。紅網時刻衡陽9月3日訊(通訊員 肖志勇 記者 譚倩)對重度肥胖且合併重症肺炎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救治是重症醫學領域難以逾越的鴻溝,患者進退維谷,醫護工作者如臨深淵。近日,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突破重重困難揮戈返日,憑藉精湛醫術成功搶救一名體重380斤合併患有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肺動脈高壓心功能不全、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慢性腎功能不全、高血壓病3級(很高危組)和2型糖尿病的重症肺炎患者。目前,該患者各器官功能逐漸恢復,在8月14日病程第10天已經成功脫呼吸機拔除氣管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