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華西醫院巨人的肩膀上,推動心臟瓣膜介入技術創新

2020-11-23 騰訊網

站在華西醫院巨人的肩膀上,陳茂帶領團隊在追求卓越、創新技術的道路上奮力奔跑,從未止步。

「醫生不僅僅是治病救人,還要勇於創新和挑戰,這樣才能通過自己的技能和才華真正造福患者。」從錯過自己喜歡專業的少年到一名從醫26年的心內專家,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內科主任陳茂對「醫生」一詞有了更深的理解。

多年來,陳茂一直致力於心臟瓣膜介入治療,推動了我國心臟瓣膜介入的學術水平發展。

眾所周知,主動脈瓣是人心臟的四扇門之一,主動脈瓣膜狹窄會引發各種症狀,甚至突然死亡,在西方發達國家,該病是僅次於冠心病和高血壓的第三位威脅人們生命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傳統開胸手術使很多高齡患者不耐受,過去醫生只能眼睜睜看著這些患者一步一步走向心衰、死亡。2002年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技術的問世,讓主動脈瓣狹窄患者看到了新的希望。

陳茂就是國內TAVI技術開展的先行者之一。2012年,他帶領團隊成功地開展了我國西部地區的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實現了不開胸也能給患者心臟換個「門」。「TAVI的出現,無疑給結構性心臟病患者帶來了福音。」陳茂欣慰地說道。

為了更好地發展這項技術,陳茂聯合內科(包括超聲)、外科、麻醉科醫師,ICU、手術室護士及科研人員建立了一支結構合理、技術過硬的產學研用多學科創新團隊——華西醫院心臟瓣膜病微創治療團隊。在陳茂的帶領下和團隊的緊密合作下,如今已成功完成了近千餘例TAVI手術,居全國領先水平。目前,華西醫院已經成為了中國最大的TAVI手術中心之一。

然而陳茂並不滿足於此,「我更喜歡有挑戰性的工作,希望能在這個基礎上發展新技術、新材料、新器械、新理論。」近年來,陳茂一直站在國產瓣膜研究與創新的第一線,不斷探索改進TAVI技術新應用。他帶領團隊針對中國瓣膜病患者二葉瓣發病率高、鈣化程度重的解剖特點,獨立提出了用於治療主動脈瓣二葉式畸形的Reshaping TAVI技術;2016年,陳茂在阿根廷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新一代「預裝載幹膜」—Venibri瓣膜的置入,成為了經導管瓣膜技術後出現的又一個裡程碑......這些突破性的重要研究成果均已發表在重要的國際期刊上,並逐漸被國際接納,讓世界舞臺聽到了響亮的「中國聲音」。

2019年,陳茂被入選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做醫生的同時,要善於對臨床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思考,而不是滿足於『手巧』把手術做成了。創新就是冒險,醫生就應該擁有這種精神。」談及TAVI技術創新研發的經驗時,陳茂教授表示,做一個有心人是成功的基礎,從臨床問題出發找到技術的創新點去思考、去改進,才能取得必然的成果。

「我們逐漸地形成了研究和發展的體系,希望未來在這種體系中能夠取得更大的突破,我們的目的不僅僅是治療一個或一組患者,我們希望治療的是一類患者。」站在華西醫院巨人的肩膀上,陳茂帶領團隊在追求卓越、創新技術的道路上奮力奔跑,從未止步。

來源:健康界

作者:楊亞平

小健說:

相關焦點

  • 【大咖說事】站在「巨人肩膀」上進擊的唐澤
    牛頓為什麼看得比別人更遠一些那是因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男人
    弟弟喝了哥哥製造的巨人藥水,一下變成了進擊的巨人,於是哥哥變成了站在巨人的肩膀的男人,和弟弟準備一起徵服地球。已經滅了幾個市了。 乍一看,這不就是進擊的巨人嘛。
  • 紅芯瀏覽器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打包」吧!
    一款名叫「紅芯」的「國產瀏覽器」,自稱「打破美國壟斷,中國首個自主創新智能瀏覽器內核」。不過打臉的是,有網友發現,通過將紅芯瀏覽器的安裝文件多次解壓縮後,出現了大量與谷歌Chrome瀏覽器中一致的同名文件,安裝目錄高度一致,甚至含有谷歌瀏覽器的圖標文件,以及Chrome的版本號(49.1)。
  • 科學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
    「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三百多年前牛頓留下這句膾炙人口的話。之後,每個世代都公認牛頓本人才是無人能比、仰之彌高的巨人,我們都是站在他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牛頓天性孤僻,在學校時就獨來獨往,即使上了大學仍對讀書以外的活動敬謝不敏,就連宗教也是信奉反對三位一體的非正統教派。雖然是只與社會格格不入的孤鳥,他的天才洋溢仍讓他在24 歲時就成為劍橋大學最年輕的教授,並在兩年後接任崇高的盧卡斯講座教授一職。
  • 牛頓說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老師可不會告訴你,這個巨人是誰
    牛頓說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老師可不會告訴你,這個巨人是誰【搬運、抄襲必舉報!!!全網維權!!!】牛頓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學習過微積分或是物理力學的,想必對他都不會陌生,他一生最著名的發現就是萬有引力定律。除此之外,他的經歷也鼓勵了不少的人。老師們經常會拿他說過的一句話來鼓勵自己的學生,那就是:「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斯託克斯
    原標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斯託克斯 學習期間,他的父親因病去世,他只能寄居在叔叔家中,而不能象別的孩子那樣寄宿,因為家庭已負擔不起他的生活開支。 1835年,16歲的斯託克斯來到英格蘭,在布里斯托學院求學。 1837至1841年,在彭布羅克學院學習,畢業時,以在數學方面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史密斯獎學金(他是獲得此獎學金的第一人)。
  • ...家是站在100年前的巨人肩膀上,但網絡作家是站在昨天巨人的肩膀上
    11月16日,在2020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的首屆全球原創論壇上,全球內容生態開放平臺正式發布,海內外網文企業代表分享產業實踐成果,行業專家圍繞「網絡文學如何促進全球文化聯結」,對中國網文出海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展開深入探討。
  • 投資好項目,雲紙物聯帶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頓曾有句名言:"我能看得更遠一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對於大學生創業者而言,也不妨嘗試一種"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創業模式——投資項目。今年的行業趨勢使得公共衛生行業格外引人注目,無數的商機藍海都在圍繞著他開展,但是真正風靡獲得青睞的企業,一隻手就數的過來。在其中最堅挺的就是雲紙物聯。
  • 站上巨人的肩膀上看待和解決問題
    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名言,我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乍一看,以為他在謙虛,仔細研究過後,真的不是謙虛,而是一句實話,但意義遠非實話這麼簡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意味著要明白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明白自己所要站的這個臺階,並清楚這個臺階的意義及局限, 自己一定要能全面的分析和看待問題,知曉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否則就可能發生盡信書不如無書的情況。這些前人所創造的成果,經歷了千百年的考驗,經過實踐檢驗是準確無誤的話,即可放心拿來使用。
  • 偶數科技陶徵霖:做資料庫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前進
    站在巨人肩膀上不重複造輪子  提起偶數科技或者其產品OushuDB你可能不太熟悉,但是提到Apache HAWQ你應該不陌生。2018年8月HAWQ畢業成為Apache的頂級項目並受到國內外開發者的青睞,而偶數科技的創始團隊是HAWQ創始人及團隊,OushuDB是Apache HAWQ的企業版本。
  • 《熊出沒》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莫要忘記自己腳下的路!
    如果我能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可以看得更遠,但不要迷戀高處的風景,那裡暫時不屬於我們。找到正確的方向,走著自己的路,終有一天,我們也可以成長成巨人,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風景。熊出沒取得的成就熊出沒系列動畫從2011年至今,獲得了至少14項獎項,2014年正式推出電影,票房數據很不錯的。
  • 讓老師始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原標題:讓老師始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我看來,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站得更高,變得更強。安博學校主張的優勝劣汰原則,引入優秀教師,實際上也是促進教師隊伍整體實力提升的有效手段。」此外,當新老師加入到教師團隊以後,安博學校還會通過「磨課」的方式,讓全體老師都能高水平地完成課堂教學。
  • 談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寫作
    寫作不是生來就會,而是慢慢學習、日積月累才可能有一點小成就的過程,在科學領域上,牛頓會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文字領域上,高手會說自己曾經是「抄手」。怎麼說自己是「抄手」,因為這不是在說自己喜歡抄襲,不是孔乙己口中的讀書人竊書不算偷,而是每一個文字工作者對前人留下的寶貴財富,進行為我所用,助我所長的反覆咀嚼,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怎樣反覆咀嚼,大丈夫有所抄、有所不抄的堅持,那就談談怎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寫作。
  • 讓學生站在巨人肩膀上學習
    當時吳有訓已是80歲高齡,但眼光依然犀利獨到,為研究生院的籌辦提出了精闢深刻的建議,如「幾位教授集體培養研究生比導師個人培養好,不同意甲,可向乙學,不為導師個人框框所囿」……他的這些建議很快在研究生院落地生根——研究生院首屆1000餘名學生入學後便採取「兩段式」培養模式,第一年在研究生院集中學習基礎課和公共課,並接受基本實驗技術訓練
  • 面對面|對話星河金融王燁:寒冬之下,站在巨人肩膀上收穫成功
    近年來,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全面推動了健康領域新方法、新業態、新技術的出現,在此背景下,12月16日,由清華校友總會電子工程系分會、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主辦,星河金融協辦的「智慧醫療健康研討會暨系友論壇」在清華大學羅姆樓舉辦,星河金融權益投資中心總經理、清華大學校友會電子工程系分會副秘書長王燁受邀參加。
  • 諾獎得主維特裡希加盟上科大 讓中國科學家站上「巨人的肩膀」
    原標題:諾獎得主維特裡希加盟上科大,摘得上海國際科技合作獎 讓中國科學家站上「巨人的肩膀」  日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來自瑞士的庫爾特·赫爾曼·維特裡希在上海科技獎勵大會上,被授予了上海市國際科技合作獎。他從2013年起在上海科技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並在上海張江創建了學校首個核磁共振實驗室。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搞創新」?紅芯瀏覽器了解一下
    最近,貴圈發生了一起抄襲事件涉事的科技公司被一大波網友推上了風口浪尖↓↓↓號稱「自主創新」卻秒被打臉?每天都離不開網絡的你,聽說過或者使用過紅芯瀏覽器嗎?公司稱,通過研發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瀏覽器核心技術,推出了「世界第五顆也是唯一一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瀏覽器內核——紅芯Redcore。這無疑是個振奮人心的消息。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職場的你需要知道這些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我的第二條職場黃金律。這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平臺的能力附加給你,把精英的氛圍環繞與你,把大企業的合規合法要求強化於你。這好比在最初你還是白紙的時候,就工工整整地寫下格式要求規範行文,不至於被後面的各種誘惑迷失了方向、蒙蔽了雙眼。年輕的職場人,這點非常重要因為我看過、體驗過,終身受益匪淺。那麼有人說,如果我的能力達不到上面說的三點,是不是就無法做出選擇?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可以看見風景,站在巨頭的肩膀上你會看見它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可以看見風景,站在巨頭的肩膀上你會看見它之前有這樣的一句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會看見別樣的風景和世界,那麼站在商業巨頭的肩膀上你會看見什麼呢?對於目前的支付市場來說,你看到的一定就是它,為什麼呢?這就是因為國家的一些列政策,讓它悄然而來,進入到大家的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