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

2020-12-04 科研小蟲

「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三百多年前牛頓留下這句膾炙人口的話。之後,每個世代都公認牛頓本人才是無人能比、仰之彌高的巨人,我們都是站在他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無論是微積分、三大運動定律、萬有引力定律或光學理論,每一項都是革命性的理論,為現代科學的發展奠定基礎。

艾薩克.牛頓。圖/wikipedia

然而,正如牛頓那句自謙之辭其實另有所指,牛頓的光輝成就也一直伴隨著頗受爭議的作風。而這些紛爭有時阻礙了科學的進展,有時反而成為一種助力,這都是牛頓特殊的矛盾性格使然。

牛頓天性孤僻,在學校時就獨來獨往,即使上了大學仍對讀書以外的活動敬謝不敏,就連宗教也是信奉反對三位一體的非正統教派。雖然是只與社會格格不入的孤鳥,他的天才洋溢仍讓他在24 歲時就成為劍橋大學最年輕的教授,並在兩年後接任崇高的盧卡斯講座教授一職。雖然他在講授光學時會提及他個人前所未有的發現:日光是由不同色光所組成,但他似乎從未想過將自己的研究整理成論文發表,而這樣的作風卻造成了他一生與人爭鬥不斷。

對牛頓而言,研究科學是他個人的事,他無須告訴外界他的研究成果,這些真理他自己知道就好。因此他明明早就用三大運動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證明了克卜勒三大定律,卻要等到哈雷三催四請才整理出《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而且還故意把它寫得晦澀難懂,「免得被那些對數學一知半解的人糾纏不清」。

或者應該說對牛頓而言,探索奧秘是他與上帝之間的事,他的各項發現只是為了證明他有能力了解上帝的設計,而且世上唯有他這個獨一無二的天才有能力發掘神聖的知識。是的,牛頓就是如此自視甚高,無法忍受其他庸才膽敢挑戰他,因此虎克與皇家天文臺長福蘭斯提一生都要被他羞辱。而如果有人竟搶先發表了他尚未公開的研究,牛頓更是氣憤的認定對方是剽竊他手中資料的小偷,獨立發明微積分的萊布尼茲因此就被他不斷打擊,直到萊布尼茲過世為止。

這就是牛頓矛盾的性格:他寧可默默研究、遺世獨立,卻又極為在意名聲、好鬥成性。為了抵制虎克,牛頓等他死後才肯出版《光學》,光學的發展因此延遲了三十年。因為牛頓的地位,英國學者拒用萊布尼茲更為好用的微積分方法長達五十年,英國的科學因此逐漸落後歐陸。但另一方面,卻也因為名聲的競爭壓力迫使牛頓公開其深鎖於抽屜之中的研究成果,現代科學才得以迅速發展。

於是我們知道牛頓無可否認是個不世出的偉大巨人,但其內心也與凡人一樣有著疑懼妒恨。他留給我們的除了科學上的巨大寶藏,也留給我們關於同儕競爭與成果發表如何影響科學進展的一些省思。

相關焦點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牛頓侮辱人之語
    [摘要]「如果我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是讀者耳熟能詳的牛頓名言,常常被用來表示謙虛,但實際上,這句話並不是什麼謙辭,而有侮辱人之嫌。光學之爭牛頓稱站在「巨人」胡克肩上牛頓,一位家喻戶曉的科學家,每個中國孩子都知道他與蘋果樹的故事,寫作文也時常引用他的名言:「如果我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此表示要謙虛謹慎。不過,牛頓說這句話是有特定的背景和語境的,這源於他與「英國的達·文西」胡克(羅伯特·胡克,以胡克定律聞名)的學術爭端。
  • 牛頓說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老師可不會告訴你,這個巨人是誰
    牛頓說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老師可不會告訴你,這個巨人是誰【搬運、抄襲必舉報!!!全網維權!!!】牛頓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學習過微積分或是物理力學的,想必對他都不會陌生,他一生最著名的發現就是萬有引力定律。除此之外,他的經歷也鼓勵了不少的人。老師們經常會拿他說過的一句話來鼓勵自己的學生,那就是:「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本意居然是牛頓用來諷刺的話?
    「如果我能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是由頭上被砸蘋果的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說的,這是牛頓寫給胡克(史上第一次成功觀察細胞的人)的信中所出現的一句話,之後就被世人廣泛流傳。這句話其實是牛頓為了嘲諷胡克,在給胡克的回信中說了這麼一句話:「如果我能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斯託克斯
    原標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斯託克斯 事實上,斯託克斯的研究是建立在劍橋大學前一輩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之上的,可以用牛頓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形容。 對他有重要影響的數學家包括拉格朗日、拉普拉斯、傅立葉、泊松和柯西等,他們均是大名鼎鼎的數學家。由此可見做學術研究不僅需要像佩雷爾曼那樣的獨立鑽研的精神,也需要前輩的指引。
  • 牛頓:之所以我比別人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蘋果樹下的牛頓到底受了誰的啟示?牛頓有一句流傳很廣的名言:之所以我比別人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後人往往引用牛頓的這句話來說明一個人應當謙虛如牛頓。但實際上牛頓講這句話是為了諷刺長得矮小、駝背的胡克。事實上牛頓思考問題用了很久。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男人
    弟弟喝了哥哥製造的巨人藥水,一下變成了進擊的巨人,於是哥哥變成了站在巨人的肩膀的男人,和弟弟準備一起徵服地球。已經滅了幾個市了。 乍一看,這不就是進擊的巨人嘛。
  • 我們太單純了:牛頓沒有被蘋果砸頭,站在巨人肩膀上竟是嘲諷的話
    不僅僅是克卜勒,還有比如伽利略、惠更斯、胡克等人,在萬有引力的發現上,他們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甚至在牛頓前已經有了產生萬有引力概念的萌芽。以至於牛頓後來曾說,我之所以比別人看得更遠一些,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 學習牛頓同學,多讀巨人的書,找找能站得肩膀!
    這篇文章我們主要說一下運動和力之間的糾葛,以及牛頓第一定律是如何誕生的,多學習牛頓同學,多讀巨人的書,找找能站的肩膀!運動屬於八年級上冊知識,力屬於八年級下冊知識,這所以這兩個知識點之所以經常連接在一起我們要感謝亞里斯多德和伽利略這兩個人。
  • 站上巨人的肩膀上看待和解決問題
    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名言,我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乍一看,以為他在謙虛,仔細研究過後,真的不是謙虛,而是一句實話,但意義遠非實話這麼簡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意味著要明白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明白自己所要站的這個臺階,並清楚這個臺階的意義及局限, 自己一定要能全面的分析和看待問題,知曉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否則就可能發生盡信書不如無書的情況。這些前人所創造的成果,經歷了千百年的考驗,經過實踐檢驗是準確無誤的話,即可放心拿來使用。
  • 【大咖說事】站在「巨人肩膀」上進擊的唐澤
    牛頓為什麼看得比別人更遠一些那是因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活出不一樣的人生,是當代人的責任
    至於船是誰發明的,卻是不得而知之,歷史上並無記載。人類和動物的最大區別在於語言。人類可以用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動物只能簡單的傳遞一些信息。但是光憑語言,也不足以傳遞所有的信息。我們聰明的先祖,想出了一些辦法,「結繩記事」、「契木為文」,但是還是不能滿足需要,於是文字因而誕生了。傳說皇帝的臣子,倉頡造出了文字。
  • 「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最初這句話不是雞湯而是一句毒話
    我之所以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是牛頓講的一句話,多少人把此當成人生的座右銘,以此激勵自己。但最初這是一句罵人的話,而且是牛頓罵另一位科學家的話。提起牛頓他有無數個光環,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
  • 牛頓曾說:「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這本書介紹的讀書方法讓我豁然開朗,並立即買了一本筆記本,在第一頁就寫下了這篇讀後感,想來因小學初中作文寫過太多形式上的讀後感,寫這一類作文形式的文章一直讓我深惡痛絕,以至於相當長的時間裡面我都不願意在讀完一本書之後記錄下自己的感悟和觸動,但這一次讀完這本書,我很順暢的寫下了這篇「讀後感」,並不在有心理負擔。
  • 談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寫作
    寫作不是生來就會,而是慢慢學習、日積月累才可能有一點小成就的過程,在科學領域上,牛頓會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文字領域上,高手會說自己曾經是「抄手」。怎麼說自己是「抄手」,因為這不是在說自己喜歡抄襲,不是孔乙己口中的讀書人竊書不算偷,而是每一個文字工作者對前人留下的寶貴財富,進行為我所用,助我所長的反覆咀嚼,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怎樣反覆咀嚼,大丈夫有所抄、有所不抄的堅持,那就談談怎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寫作。
  • 巨人的肩膀——數學的模式
    巨人的肩膀,一般認為是牛頓所說:「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If I have seen further,it is by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SUNBABY箱包皮具挑起原創設計品牌大梁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SUNBABY箱包皮具挑起原創設計品牌大梁時間:2020-09-27 09:51   來源:搜狐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SUNBABY箱包皮具挑起原創設計品牌大梁 著名物理學家牛頓先生曾說: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科學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世界歷史: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科學家——牛頓
    誰也沒有料到這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東西會成為一位震古爍今的科學巨人,並且竟活到了85歲的高齡。牛頓出生前3個月父親便去世了。在他2歲時,母親改嫁給一個牧師,把牛頓留在外祖母身邊撫養。11歲時,母親的後夫去世,母親帶著和後夫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牛頓身邊。牛頓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強,這種習性可能來自他的家庭處境的影響。大約從5歲開始,牛頓被送到公立學校讀書。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竟然是一種諷刺?
    原標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竟然是一種諷刺? 12歲那年,牛頓被送到附近的城鎮去上中學。他寄宿在一個藥劑師家的閣樓上,並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牛頓的中學生活依然極度艱難。藥劑師的兩個兒子對牛頓都很不友好;在學校裡,由於矮小的身材、孤僻的性格以及遺腹子的身份,牛頓飽受霸凌,甚至經常在放學後被打得鼻青臉腫。在一本日記中,牛頓曾多次哭訴,說他的中學生活如同「地獄」。
  • 牛頓曾說:我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攀比很大程度上是由虛榮引起的。俗話說:「人活一 張臉,樹活一層皮。」很多人為了面子,不切實際地盲目攀比,不惜打腫自己的臉,充當胖子,迷失在無謂的攀比中。一個人不能認清自己,就很容易陷人徹底的盲目狀態中。牛頓曾經說過一句謙虛自知而義充滿智慧的話,「我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