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本意居然是牛頓用來諷刺的話?

2020-12-05 認真評史

「如果我能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是由頭上被砸蘋果的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說的,這是牛頓寫給胡克(史上第一次成功觀察細胞的人)的信中所出現的一句話,之後就被世人廣泛流傳。

這句話其實是牛頓為了嘲諷胡克,在給胡克的回信中說了這麼一句話:「如果我能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其中的潛臺詞是,「我的成就,與你胡克這個駝背的矮子無關!」這句話其實是一種諷刺的話,但後來這句常用來謙遜。

那麼兩大科學上的巨匠有什麼深仇大恨呢?導致牛頓會說這樣諷刺的話呢?

這要從牛頓小時候說起,1643年1月4日,艾薩克·牛頓出生於英格蘭林肯郡鄉下的一個小村落伍爾索普村的伍爾索普莊園。而不幸的是牛頓出生前三個月,他同樣名為艾薩克的父親才剛去世。

伍爾索普莊園

又由於他是早產兒,新生的牛頓十分瘦小;據傳聞,他的母親漢娜·艾斯庫說,牛頓剛出生時小得可以把他裝進一夸脫的馬克杯中。可見早產的牛頓又多麼的弱小,但這絲毫不影響他成為科學巨匠。

當牛頓3歲時,他的母親改嫁給了一位牧師,而把牛頓託付給了他的外祖母瑪傑裡·艾斯庫。年幼的牛頓不喜歡他的繼父,並因母親改嫁的事而對母親持有一些敵意,牛頓甚至曾經寫下:「威脅我的繼父與生母,要把他們連同房子一齊燒掉。」

少年時的牛頓並不是神童,他成績一般,但他喜歡讀書,喜歡看一些介紹各種簡單機械模型製作方法的讀物,並從中受到啟發,自己動手製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風車、木鐘、摺疊式提燈等等。

1661年6月3日,牛頓在18歲的時候考上了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在那時,該學院的教學基於亞里斯多德的學說,但牛頓更喜歡閱讀一些笛卡爾等現代哲學家以及伽利略、哥白尼和克卜勒等天文學家更先進的思想。

1665年,他發現了廣義二項式定理,並開始發展一套新的數學理論,也就是後來為世人所熟知的微積分學。

從那以後,牛頓的才華得以顯現。但苦難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還是在他的身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終其一生,他都極度孤獨。

當時劍橋大學的學生分為三類:貴族學生、普通學生和減費學生。貴族學生的學費很貴,但同樣也享有很多的特權,例如只用3年就可以從大學畢業;普通學生則交正常的學費,需要用4年才可以從大學畢業;減費學生幾乎不交學費,但他們必須要給教授和貴族學生當傭人,來維持半工半讀的生活。牛頓是減費學生,在未取得成就前他當了3年的傭人。

牛頓就在皇家學會的會議上遇到了他一生之中最大的敵人。他就是英國物理學家羅伯特·胡克。

胡克1635年出生與英格蘭南邊的威特島,從小體弱多病,同牛頓一樣,胡克也是幼年喪父,在他13歲時父親去世,之後被一位中學校長收留,一直維持半工半讀的求學生活。20歲時,胡克成為英國化學家羅伯特·波義耳的助手,並憑藉自己高超的實驗及設計能力,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學術聲譽。25歲,他發現了後來被稱為「胡克定律」的力學規律。28歲,他又發明了一個高解析度的顯微鏡,首次看到了植物細胞的細胞壁,並提出了「細胞」的概念。由於這些貢獻,胡克也在不到30歲時就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的院士,並被人們譽為「倫敦的達文西」。

然而可能是少年時期的不幸,成名後的胡克逐漸變得傲慢起來,開始時不時地打壓新人。1672年,他就盯上了一個新人,那就是已經聲名鵲起的牛頓。

應皇家學會的邀請,牛頓到了倫敦,做了一場關於光學的演講。在這場演講中,牛頓提出光是由粒子構成的。然而演講一結束,胡克就宣稱光其實是由波構成的。(當然現在的眼光來看光是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當時皇家學會外籍院士、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也隨聲附和,對牛頓的光學理論大加指責。這最終引發了一場持續了整整一年的大論戰:光到底是粒子還是波?

這場論戰給牛頓帶來了很大的傷害。由於喚起了少年時代慘遭霸凌的經歷,他甚至一度威脅要退出皇家學會。在皇家學會秘書奧登伯格的調解下,雙方最終達成了「和解」。但從那以後,牛頓就開始在劍橋「隱居」,不再對外發表自己的學術成果了。這大概是牛頓在獨立完成了微積分後而沒有發表的原因。

但牛頓和胡克的恩怨並沒有結束。1679年,胡克給牛頓寫了封信,並進行了一系列關於力學的討論後,胡克告訴牛頓,他認為任意兩個物體之間都存在引力,而這個引力與物體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這就是所謂的平方反比律。(簡單講就是:如果任何一個物理定律中,某種物理量的分布或強度,會按照距離源的遠近的平方反比而下降。)但問題是,胡克只是提出了這麼一個猜想,卻完全無法證明其正確性。

早在幾十年前,波蘭天文學家克卜勒就發現了著名的克卜勒三定律。根據克卜勒三定律,太陽系中所有的行星都在沿橢圓軌道環繞太陽運動。所以有些科學家就猜想,平方反比律和克卜勒三定律之間應該尋在著某種聯繫。但問題在於,要想實現兩者的互推,必須用到一個當時還不存在的數學工具,那就是微積分。

而牛頓正是微積分的發明者。事實上,他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力學難題,才發明了微積分。

1687年,在英國天文學家哈雷的資助下,牛頓出版了人類科學史上最偉大的著作之一《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英文為《Philosophi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後人將他簡稱為《原理》。在這本書中,牛頓提出了著名的牛頓力學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並利用他發明的微積分,證明了從引力的平方反比律出發可以推導出克卜勒三定律。這本書的出版,讓牛頓名滿天天,不僅解決了當時的世界難題,還發明了微積分之一數學史上最有力的的工具,按哈雷的話說,成了「世界上最接近神的人」。

之前說到胡克在給牛頓的信中提到平方反比律,於是胡克又給牛頓寫信,要求牛頓修訂《原理》,承認自己才是平方反比律的發現者。而真是這個要求徹底激怒了牛頓。他給胡克回信,說這個定律根本不是胡克提出的,而是一個盡人皆知的事實。早在1645年,法國天文學家布利奧(其認為每個行星受太陽發出的力支配,力的大小跟行星與太陽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就已經提出了此定律。所以一氣之下,牛頓直接刪光了《原理》中所有涉及到胡克的文字。

不僅如此,為了嘲諷胡克,牛頓還在回信中說了這麼一句話:「如果我能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中的潛臺詞是,「我的成就,與你胡克這個駝背的矮子無關!」

但客觀來講胡克對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起了重要作用。1679年他寫信給牛頓,信中認為天體的運動是由於有中心引力拉住的結果,而且認為引力與距離平方應成反比。按照這個想法,地球表面拋體的軌道應該是橢圓,如果地球能穿透,物體將回到原處,而不像牛頓所說的,物體的軌跡是一條螺旋線,最終將繞到地心。牛頓對此沒有覆信,但接受了胡克的觀點。

那麼你怎麼看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相關焦點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牛頓侮辱人之語
    [摘要]「如果我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是讀者耳熟能詳的牛頓名言,常常被用來表示謙虛,但實際上,這句話並不是什麼謙辭,而有侮辱人之嫌。光學之爭牛頓稱站在「巨人」胡克肩上牛頓,一位家喻戶曉的科學家,每個中國孩子都知道他與蘋果樹的故事,寫作文也時常引用他的名言:「如果我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此表示要謙虛謹慎。不過,牛頓說這句話是有特定的背景和語境的,這源於他與「英國的達·文西」胡克(羅伯特·胡克,以胡克定律聞名)的學術爭端。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
    「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三百多年前牛頓留下這句膾炙人口的話。之後,每個世代都公認牛頓本人才是無人能比、仰之彌高的巨人,我們都是站在他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艾薩克.牛頓。圖/wikipedia然而,正如牛頓那句自謙之辭其實另有所指,牛頓的光輝成就也一直伴隨著頗受爭議的作風。而這些紛爭有時阻礙了科學的進展,有時反而成為一種助力,這都是牛頓特殊的矛盾性格使然。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竟然是一種諷刺?
    原標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竟然是一種諷刺? 12歲那年,牛頓被送到附近的城鎮去上中學。他寄宿在一個藥劑師家的閣樓上,並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牛頓的中學生活依然極度艱難。藥劑師的兩個兒子對牛頓都很不友好;在學校裡,由於矮小的身材、孤僻的性格以及遺腹子的身份,牛頓飽受霸凌,甚至經常在放學後被打得鼻青臉腫。在一本日記中,牛頓曾多次哭訴,說他的中學生活如同「地獄」。
  • 我們太單純了:牛頓沒有被蘋果砸頭,站在巨人肩膀上竟是嘲諷的話
    不僅僅是克卜勒,還有比如伽利略、惠更斯、胡克等人,在萬有引力的發現上,他們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甚至在牛頓前已經有了產生萬有引力概念的萌芽。以至於牛頓後來曾說,我之所以比別人看得更遠一些,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 牛頓說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老師可不會告訴你,這個巨人是誰
    牛頓說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老師可不會告訴你,這個巨人是誰【搬運、抄襲必舉報!!!全網維權!!!】牛頓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學習過微積分或是物理力學的,想必對他都不會陌生,他一生最著名的發現就是萬有引力定律。除此之外,他的經歷也鼓勵了不少的人。老師們經常會拿他說過的一句話來鼓勵自己的學生,那就是:「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牛頓:之所以我比別人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蘋果樹下的牛頓到底受了誰的啟示?牛頓有一句流傳很廣的名言:之所以我比別人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後人往往引用牛頓的這句話來說明一個人應當謙虛如牛頓。但實際上牛頓講這句話是為了諷刺長得矮小、駝背的胡克。事實上牛頓思考問題用了很久。
  • 站上巨人的肩膀上看待和解決問題
    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名言,我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乍一看,以為他在謙虛,仔細研究過後,真的不是謙虛,而是一句實話,但意義遠非實話這麼簡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意味著要明白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明白自己所要站的這個臺階,並清楚這個臺階的意義及局限, 自己一定要能全面的分析和看待問題,知曉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否則就可能發生盡信書不如無書的情況。這些前人所創造的成果,經歷了千百年的考驗,經過實踐檢驗是準確無誤的話,即可放心拿來使用。
  • 「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最初這句話不是雞湯而是一句毒話
    我之所以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是牛頓講的一句話,多少人把此當成人生的座右銘,以此激勵自己。但最初這是一句罵人的話,而且是牛頓罵另一位科學家的話。提起牛頓他有無數個光環,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
  • 學習牛頓同學,多讀巨人的書,找找能站得肩膀!
    這篇文章我們主要說一下運動和力之間的糾葛,以及牛頓第一定律是如何誕生的,多學習牛頓同學,多讀巨人的書,找找能站的肩膀!運動屬於八年級上冊知識,力屬於八年級下冊知識,這所以這兩個知識點之所以經常連接在一起我們要感謝亞里斯多德和伽利略這兩個人。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SUNBABY箱包皮具挑起原創設計品牌大梁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SUNBABY箱包皮具挑起原創設計品牌大梁時間:2020-09-27 09:51   來源:搜狐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SUNBABY箱包皮具挑起原創設計品牌大梁 著名物理學家牛頓先生曾說: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斯託克斯
    原標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斯託克斯 事實上,斯託克斯的研究是建立在劍橋大學前一輩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之上的,可以用牛頓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形容。 對他有重要影響的數學家包括拉格朗日、拉普拉斯、傅立葉、泊松和柯西等,他們均是大名鼎鼎的數學家。由此可見做學術研究不僅需要像佩雷爾曼那樣的獨立鑽研的精神,也需要前輩的指引。
  • 牛頓曾說:「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用這本書的關鍵詞來比喻的話,就是這些內容既不能融入你的身心,也不能變成無形的財富。」只有通過手寫筆記的方式才能讓書中的內容以紮實的方式進入思想。奧野宣之的讀書方式,讓我收穫頗豐。這本書介紹的讀書方法讓我豁然開朗,並立即買了一本筆記本,在第一頁就寫下了這篇讀後感,想來因小學初中作文寫過太多形式上的讀後感,寫這一類作文形式的文章一直讓我深惡痛絕,以至於相當長的時間裡面我都不願意在讀完一本書之後記錄下自己的感悟和觸動,但這一次讀完這本書,我很順暢的寫下了這篇「讀後感」,並不在有心理負擔。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男人
    弟弟喝了哥哥製造的巨人藥水,一下變成了進擊的巨人,於是哥哥變成了站在巨人的肩膀的男人,和弟弟準備一起徵服地球。已經滅了幾個市了。 乍一看,這不就是進擊的巨人嘛。
  • 【大咖說事】站在「巨人肩膀」上進擊的唐澤
    牛頓為什麼看得比別人更遠一些那是因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巨人的肩膀——數學的模式
    巨人的肩膀,一般認為是牛頓所說:「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If I have seen further,it is by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 世界歷史: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科學家——牛頓
    誰也沒有料到這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東西會成為一位震古爍今的科學巨人,並且竟活到了85歲的高齡。牛頓出生前3個月父親便去世了。在他2歲時,母親改嫁給一個牧師,把牛頓留在外祖母身邊撫養。11歲時,母親的後夫去世,母親帶著和後夫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牛頓身邊。牛頓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強,這種習性可能來自他的家庭處境的影響。大約從5歲開始,牛頓被送到公立學校讀書。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活出不一樣的人生,是當代人的責任
    至於船是誰發明的,卻是不得而知之,歷史上並無記載。人類和動物的最大區別在於語言。人類可以用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動物只能簡單的傳遞一些信息。但是光憑語言,也不足以傳遞所有的信息。我們聰明的先祖,想出了一些辦法,「結繩記事」、「契木為文」,但是還是不能滿足需要,於是文字因而誕生了。傳說皇帝的臣子,倉頡造出了文字。
  • 談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寫作
    寫作不是生來就會,而是慢慢學習、日積月累才可能有一點小成就的過程,在科學領域上,牛頓會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文字領域上,高手會說自己曾經是「抄手」。怎麼說自己是「抄手」,因為這不是在說自己喜歡抄襲,不是孔乙己口中的讀書人竊書不算偷,而是每一個文字工作者對前人留下的寶貴財富,進行為我所用,助我所長的反覆咀嚼,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怎樣反覆咀嚼,大丈夫有所抄、有所不抄的堅持,那就談談怎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寫作。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可以看見風景,站在巨頭的肩膀上你會看見它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可以看見風景,站在巨頭的肩膀上你會看見它之前有這樣的一句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會看見別樣的風景和世界,那麼站在商業巨頭的肩膀上你會看見什麼呢?對於目前的支付市場來說,你看到的一定就是它,為什麼呢?這就是因為國家的一些列政策,讓它悄然而來,進入到大家的生活之中。
  • 牛頓曾說:我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攀比很大程度上是由虛榮引起的。俗話說:「人活一 張臉,樹活一層皮。」很多人為了面子,不切實際地盲目攀比,不惜打腫自己的臉,充當胖子,迷失在無謂的攀比中。一個人不能認清自己,就很容易陷人徹底的盲目狀態中。牛頓曾經說過一句謙虛自知而義充滿智慧的話,「我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