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太單純了:牛頓沒有被蘋果砸頭,站在巨人肩膀上竟是嘲諷的話

2020-08-02 失落代號

我國小學課本甚至於幼兒園的故事書裡面都有一篇文章,說牛頓坐在一棵蘋果樹下思考問題,突然從樹上掉下一個蘋果,剛好砸到牛頓的腦袋。然後一下就讓牛頓腦子有了靈感,思考蘋果為什麼掉到地上而不會掉到天空,因此發現了萬有引力!

我們太單純了:牛頓沒有被蘋果砸頭,站在巨人肩膀上竟是嘲諷的話

牛頓被蘋果砸到?

這個浪漫動人,又特別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是真的嗎?英國皇家學會公布牛頓的朋友、考古學家威廉·斯蒂克利寫的一份手稿,裡面描述回憶了牛頓的一生。根據這份手稿的描述,牛頓確實在他母親家裡看到過蘋果掉落地,但是並沒有提到他被蘋果砸腦袋一事。而且根據牛頓本人的任何手稿,也沒有記錄他被蘋果砸腦袋的事情。關於牛頓被蘋果砸的事情,最早見於法國哲學家伏爾泰的一篇文章,而據說他也是從牛頓的外甥女那裡聽到的故事,真假不得而知。由此可見,牛頓被蘋果砸腦袋從而發現萬有引力這事情很可能是編造出來的,並不符合事實。

我們太單純了:牛頓沒有被蘋果砸頭,站在巨人肩膀上竟是嘲諷的話

蘋果園

其實牛頓發現萬有引力,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在他之前,其實已經有人在研究這些領域了。如天文學家克卜勒在1625年就發現了天體的運行規律,並提出了行星運動三大定律。在這三大定律中,克卜勒其實已經發現了行星圍繞太陽做橢圓形運動,其動力來源於太陽,並且這個力大小與距離有關。不過遺憾的是,克卜勒未能進一步找到這個力的根源和精確的關係。不僅僅是克卜勒,還有比如伽利略、惠更斯、胡克等人,在萬有引力的發現上,他們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甚至在牛頓前已經有了產生萬有引力概念的萌芽。以至於牛頓後來曾說,我之所以比別人看得更遠一些,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我們太單純了:牛頓沒有被蘋果砸頭,站在巨人肩膀上竟是嘲諷的話

太陽系行星運行

不過有對於牛頓這個「我站在巨人肩上」的言論,也有人認為並非牛頓的謙虛,而且牛頓暗含的諷刺。原因是牛頓劃時代的巨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利用微積分證明了從引力的平方反比律出發可以推導出克卜勒三定律。而這個平方比律,卻是胡克早前給牛頓寫信提到過的,信中胡克認為「任意兩個物體之間都存在引力,而這個引力與物體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因此在地球表面拋體的軌道應該是橢圓,如果地球能穿透,物體將回到原處」。

我們太單純了:牛頓沒有被蘋果砸頭,站在巨人肩膀上竟是嘲諷的話

地球產生的引力波假想圖

當然,胡克來信只是提到了這個概念,是一種猜想,更沒有進行計算和論證。但是牛頓並沒有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體現胡克的「功績」,胡克當然很生氣,認為平方反比律是他發現的,就將牛頓告上法庭,說牛頓剽竊他的研究成果。

我們太單純了:牛頓沒有被蘋果砸頭,站在巨人肩膀上竟是嘲諷的話

牛頓在巨人肩上~~~

牛頓也因為這事情非常氣憤,於是他給胡克回信中提到了胡克的「功績」,說「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遠一些,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看起來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偏偏胡克的身材比較矮小,所以就看起來像牛頓在嘲諷他。當然,這個是否真的是嘲諷胡克或許也只有牛頓本人知道了,畢竟他的成功確實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上。

我們太單純了:牛頓沒有被蘋果砸頭,站在巨人肩膀上竟是嘲諷的話

身材高挑

最後想說的是,牛頓能取得成功,關鍵是在於他自己的卓越能力。為了研究平方反比律和克卜勒三定律關係,牛頓憑藉自己天賦和努力,在前人基礎上最終創立了影響整個數學乃至整個科學發展的微積分。除微積分外,牛頓發現的有引力定律、力學三大定律、光譜分析等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當然,除了上面這些裡程碑式的貢獻外,牛頓還在望遠鏡改進、冷卻定律、廣義二項式定理、原子理論等方面有貢獻,被稱「百科全書」式人才!

我們太單純了:牛頓沒有被蘋果砸頭,站在巨人肩膀上竟是嘲諷的話

牛頓老家和彩虹

牛頓一生貢獻是偉大,稱其為現代物理學之父毫不為過。對於艾薩克·牛頓在科學史上的地位,就這麼來評價吧,即使把牛頓放第二位,都會引來一群人的爭議和不滿!

相關焦點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本意居然是牛頓用來諷刺的話?
    「如果我能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是由頭上被砸蘋果的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說的,這是牛頓寫給胡克(史上第一次成功觀察細胞的人)的信中所出現的一句話,之後就被世人廣泛流傳。這句話其實是牛頓為了嘲諷胡克,在給胡克的回信中說了這麼一句話:「如果我能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
    「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三百多年前牛頓留下這句膾炙人口的話。之後,每個世代都公認牛頓本人才是無人能比、仰之彌高的巨人,我們都是站在他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艾薩克.牛頓。圖/wikipedia然而,正如牛頓那句自謙之辭其實另有所指,牛頓的光輝成就也一直伴隨著頗受爭議的作風。而這些紛爭有時阻礙了科學的進展,有時反而成為一種助力,這都是牛頓特殊的矛盾性格使然。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牛頓侮辱人之語
    [摘要]「如果我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是讀者耳熟能詳的牛頓名言,常常被用來表示謙虛,但實際上,這句話並不是什麼謙辭,而有侮辱人之嫌。光學之爭牛頓稱站在「巨人」胡克肩上牛頓,一位家喻戶曉的科學家,每個中國孩子都知道他與蘋果樹的故事,寫作文也時常引用他的名言:「如果我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此表示要謙虛謹慎。不過,牛頓說這句話是有特定的背景和語境的,這源於他與「英國的達·文西」胡克(羅伯特·胡克,以胡克定律聞名)的學術爭端。
  • 「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最初這句話不是雞湯而是一句毒話
    我之所以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是牛頓講的一句話,多少人把此當成人生的座右銘,以此激勵自己。但最初這是一句罵人的話,而且是牛頓罵另一位科學家的話。提起牛頓他有無數個光環,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
  • 牛頓說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老師可不會告訴你,這個巨人是誰
    牛頓說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老師可不會告訴你,這個巨人是誰【搬運、抄襲必舉報!!!全網維權!!!】牛頓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學習過微積分或是物理力學的,想必對他都不會陌生,他一生最著名的發現就是萬有引力定律。除此之外,他的經歷也鼓勵了不少的人。老師們經常會拿他說過的一句話來鼓勵自己的學生,那就是:「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學習牛頓同學,多讀巨人的書,找找能站得肩膀!
    這篇文章我們主要說一下運動和力之間的糾葛,以及牛頓第一定律是如何誕生的,多學習牛頓同學,多讀巨人的書,找找能站的肩膀!運動屬於八年級上冊知識,力屬於八年級下冊知識,這所以這兩個知識點之所以經常連接在一起我們要感謝亞里斯多德和伽利略這兩個人。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男人
    弟弟喝了哥哥製造的巨人藥水,一下變成了進擊的巨人,於是哥哥變成了站在巨人的肩膀的男人,和弟弟準備一起徵服地球。已經滅了幾個市了。 乍一看,這不就是進擊的巨人嘛。
  • 站上巨人的肩膀上看待和解決問題
    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名言,我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乍一看,以為他在謙虛,仔細研究過後,真的不是謙虛,而是一句實話,但意義遠非實話這麼簡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意味著要明白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明白自己所要站的這個臺階,並清楚這個臺階的意義及局限, 自己一定要能全面的分析和看待問題,知曉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否則就可能發生盡信書不如無書的情況。這些前人所創造的成果,經歷了千百年的考驗,經過實踐檢驗是準確無誤的話,即可放心拿來使用。
  • 小學課本欺騙我們幾代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真不是蘋果砸出來的!
    英國皇家學會公布牛頓的朋友、考古學家威廉·斯蒂克利寫的一份手稿,裡面描述回憶了牛頓的一生。根據這份手稿的描述,牛頓確實在他母親家裡看到過蘋果掉落地,但是並沒有提到他被蘋果砸腦袋一事。而且根據牛頓本人的任何手稿,也沒有記錄他被蘋果砸腦袋的事情。關於牛頓被蘋果砸的事情,最早見於法國哲學家伏爾泰的一篇文章,而據說他也是從牛頓的外甥女那裡聽到的故事,真假不得而知。
  • 牛頓:之所以我比別人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蘋果樹下的牛頓到底受了誰的啟示?牛頓有一句流傳很廣的名言:之所以我比別人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後人往往引用牛頓的這句話來說明一個人應當謙虛如牛頓。但實際上牛頓講這句話是為了諷刺長得矮小、駝背的胡克。事實上牛頓思考問題用了很久。
  • 牛頓曾說:「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本書清晰和系統的介紹了奧野宣之的讀書方式,我們從中可以借鑑到很多的讀書方法,雖然本書對於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有些過時,比如書中的整理筆記的辦法對於讀書量不算大的我來說作用不大,並依然以報紙、報刊等作為主要收集信息的來源在今時今日並不適用,但不可否認,沉下心來做筆記才是真正消化一本書的最好途徑
  • 【大咖說事】站在「巨人肩膀」上進擊的唐澤
    牛頓為什麼看得比別人更遠一些那是因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斯託克斯
    原標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斯託克斯 事實上,斯託克斯的研究是建立在劍橋大學前一輩科學家的研究成果之上的,可以用牛頓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形容。 對他有重要影響的數學家包括拉格朗日、拉普拉斯、傅立葉、泊松和柯西等,他們均是大名鼎鼎的數學家。由此可見做學術研究不僅需要像佩雷爾曼那樣的獨立鑽研的精神,也需要前輩的指引。
  • 巨人的肩膀——數學的模式
    初中學物理時,我印象很深的還有一句話:「就像海邊玩耍的孩子,我有幸撿到美麗的貝殼,而真理的大海我還沒有發現。」也是牛頓所說。現在很多人講「巨人的肩膀」這個話題,如何理解「巨人的肩膀」?「巨人的肩膀」是什麼?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竟然是一種諷刺?
    原標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竟然是一種諷刺? 剛開始的幾年,牛頓的成績並不好。所以在16歲那年,他媽媽強迫他退了學,好回家幫忙幹農活。幸好牛頓的中學校長覺得這個孩子有潛力,專門跑到牛頓家去遊說;再加上牛頓的舅舅也覺得外甥是可造之材,答應會在經濟上幫忙,牛頓才得以重返校園。 我們應該感謝這兩位有識之士。要是沒有他們,整個人類的文明史都會改寫。
  • 談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寫作
    寫作不是生來就會,而是慢慢學習、日積月累才可能有一點小成就的過程,在科學領域上,牛頓會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文字領域上,高手會說自己曾經是「抄手」。怎麼說自己是「抄手」,因為這不是在說自己喜歡抄襲,不是孔乙己口中的讀書人竊書不算偷,而是每一個文字工作者對前人留下的寶貴財富,進行為我所用,助我所長的反覆咀嚼,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怎樣反覆咀嚼,大丈夫有所抄、有所不抄的堅持,那就談談怎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寫作。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活出不一樣的人生,是當代人的責任
    但是呢,我們知道古代人大部分穿的還是布衣,或者麻衣,絲綢是富人才能穿得起的東西。除此之外呢,嫘祖不僅是黃帝的妻子,還是顓頊的母親,也就是五帝之一的顓頊帝。身份顯赫啊。至於食和住這就不必講了,當我們的祖先身為動物的時候,剛開始吃生肉,住在樹上。後來呢,學會用火以後,就開始吃熟食,住在山洞裡。慢慢的學會了用樹枝建造房屋。
  • 牛頓曾發現萬有引力,不是因為蘋果砸頭,揭秘課本沒寫的百年真相
    牛頓曾發現萬有引力,才不是因為蘋果砸頭,揭開課本沒寫的百年真相十八世紀的作家中,沒有人提到蘋果砸到埃薩克.牛頓的頭。在《牛頓》一書中,科學家麥克.懷特(Michael White)引用當時傳記作家威廉.史都克利(William Stukeley)於一七二六年記載牛頓之所以想到萬有引力的論述,「他坐下思考時,正好有顆蘋果掉下來」。
  • 牛頓到底有沒有被蘋果砸到過?
    1643年,正值國內明、清兩朝更迭,在地球的另一端一個改變世界的偉人---艾薩克·牛頓出生了。牛頓一生產出頗豐,對力學的研究成果集中體現在他的科學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 這本書是科學史上極為重要的偉大著作。
  • 世界歷史: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科學家——牛頓
    誰也沒有料到這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東西會成為一位震古爍今的科學巨人,並且竟活到了85歲的高齡。牛頓出生前3個月父親便去世了。在他2歲時,母親改嫁給一個牧師,把牛頓留在外祖母身邊撫養。11歲時,母親的後夫去世,母親帶著和後夫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牛頓身邊。牛頓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強,這種習性可能來自他的家庭處境的影響。大約從5歲開始,牛頓被送到公立學校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