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肝臟先後「休假」 「ECMO+人工肝」讓重症患者重獲「心」生

2020-12-05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記者 石小宏

64歲的張爺爺因為嚴重的心臟問題和急性肝衰竭,遊走於「鬼門關」邊緣。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自身的心臟和肝臟功能將肯定無法支持生存所需。近日,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和心臟大血管外科團隊聯合商議後,決定讓心臟和肝臟先後「放假」——利用「ECMO」和「人工肝」技術,替代兩大重要臟器「開工」。經過「休整」,張爺爺成功獲救。

心臟和大血管問題「亂如麻」 手術先治

張爺爺三年多前就被發現有心臟疾病,但之前被認為是「擴心病」,無法治療。最近兩個多月以來,老人胸悶、氣促的感覺愈發明顯,「感覺隨時提不上氣,太難受了。」

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就診後,發現並非為「擴心病」,而是「重度主動脈瓣返流、中-重度二尖瓣返流、中度三尖瓣返流、升主動脈瘤、心臟擴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顫動」。此時,老人的心臟已經是正常人的1.5倍大,心衰、主動脈瘤等的一系列問題都在威脅著他的性命。

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羅勇、副主任程力劍率團隊討論後,決定為老人實施「主動脈根部替換+雙側冠脈開口移植+二、三尖瓣成形+心臟射頻消融+左房摺疊術+術中臨時心臟起搏器安置術」。

「患者基礎條件很差,心臟巨大、心功能差,雖然術前做了充分的調整準備。但是患者病變多,手術複雜、時間長,術後很可能發生低心排症候群。」程力劍解釋說,「低心排症候群」是一組以心排血量下降、外周臟器灌注不足為特點的臨床症候群,是心臟外科手術後最多見的併發症之一。針對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心臟大血管外科和重症醫學科團隊聯合制定了術前、術中及術後的應對方案,以確保治療的安全性。

心臟「放假」5天老人重獲「心」生

順利手術後,張爺爺被送到了重症醫學科二病區監護治療。正如術前所料,張爺爺遭遇了「低心排症候群」,先後出現了心功能下降、心輸出量不足、腎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重度肺水腫及呼吸衰竭等情況,甚至還發生了室顫和心臟驟停。雖然被醫護團隊從生死邊緣「拽」了回來,但仍舊是命懸一線。

經過兩大學科團隊的聯合商議,決定給已經不堪重負的心臟「放個假」——利用「ECMO」技術,從「死神」手上搶人。重症醫學科二病區副主任潘傳亮介紹說,「ECMO」,即體外膜肺氧合,俗稱「葉醫生」。其本質是一種改良後的人工心肺機,能將患者體內的靜脈血引出體外,再通過設備將經過氧合的「富氧」血液回輸至患者的動脈或靜脈系統,從而實現心肺支持和部分替代的作用,以維持人體正常所需。5天的緊張治療後,張爺爺的心肺功能終於恢復至正常水平,並成功撤離「ECMO」。

肝臟「輪休」7天 扭轉肝衰竭

可是,問題仍沒有完結。張爺爺的心肺功能和腎功能雖然恢復了,但急性肝衰竭的問題卻並沒有緩解。如不及時清除血中的膽紅素及各種毒素,將再次對其生命造成威脅。

再次會診後,這次決定啟用「人工肝」技術。

潘傳亮解釋說,人體肝臟在維持生命中具有重要功能,如代謝、合成、解毒等,當發生急性肝功能衰竭時,「人工肝」可以部分替代這些功能,實現對肝臟的「輪休」。不過,「人工肝」並非是在體內植入「人工臟器」,而是屬於血液淨化治療範疇,目的在於利用機器實現對血膽紅素和毒素的清除,並同時補充凝血因子。

在「雙重血漿分子吸附系統+半量血漿置換集成」的治療模式下,老人家的各項肝臟功能指標走向正常。7天後,生命體徵穩定的老人被轉送回普通病房。預計再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老人將得以順利康復回家。

相關焦點

  • 給心臟「放假」5天 讓肝臟「輪休」7天
    患者先後接受ECMO和人工肝治療 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自身的心臟和肝臟功能將無法支持生存所需。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和心臟大血管外科團隊聯合商議後,決定讓心臟和肝臟先後「放假」——利用「ECMO」和「人工肝」技術,替代兩大重要臟器「開工」。經過「休整」,張爺爺成功獲救。 心臟和大血管問題「亂如麻」 怎麼治?
  • 重症醫學科運用VA-ECMO技術成功搶救一名年輕重症患者
    原來,該患者由於突發暴發性心肌炎送至我院救治,我院重症醫學科運用VA—ECMO(體外膜肺氧合)技術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感激和認可。患者為一名25歲的男性,3月6日,一次不起眼的感冒竟讓他遭遇暴發性心肌炎,迅速出現神智不清,呼吸困難,血壓、心率都無法維持,只能藥物維持生命,命懸一線……在外院就診時,患者已經出現了多臟器衰竭,心、腦、肺、肝、腎等多種功能都受到嚴重損傷,整個人處於昏迷中,並一度出現了心跳驟停。
  • 廣西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ECMO團隊系列報導之一 ——VA-ECMO助一年輕患者重獲新生
    原來,該患者由於突發暴發性心肌炎送至我院救治,我院重症醫學科運用VA—ECMO(體外膜肺氧合)技術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感激和認可。患者家屬為我科ECMO團隊贈送錦旗患者為一名25歲的男性,3月6日,一次不起眼的感冒竟讓他遭遇暴發性心肌炎,迅速出現神智不清,呼吸困難,血壓、心率都無法維持,只能藥物維持生命,命懸一線……在外院就診時,患者已經出現了多臟器衰竭,心、腦、肺、肝、腎等多種功能都受到嚴重損傷,整個人處於昏迷中,並一度出現了心跳驟停。
  • 重獲「心」生,裝了8個支架的心臟換了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吳倪娜 實習生 劉寧子 記者 劉峻)「換了心後,我終於可以暢快呼吸了,」48歲的陳先生是江蘇淮安人,曾飽受終末期心衰折騰9年,裝了8個心臟支架後,終於成功接受了心臟移植手術,即將順利出院。
  • 醫學上ECMO是什麼意思 ecmo治療技術原理介紹
    醫學上ecmo是什麼意思介紹  ECMO(是體外膜肺氧和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的英文簡稱,它是代表醫療機構危重症急救水平的一門技術)進行治療。  ECMO(體外膜肺氧和)又被稱作「人工肺」,是一種醫療急救設備。
  • 存在心臟問題的重症患者,鎮靜鎮痛藥物選擇有何講究?
    臨床中很多患者或因創傷、或因腫瘤忍受著常人無法忍受的劇痛。怎樣幫助他們解除這些疼痛已經成為重症監護系統治療中的重要部分。而對於包括原發心臟病嚴重到影響生命的心功能不全、原發心臟病同時合併其他臟器的功能障礙的心臟重症患者來說,選擇鎮靜鎮痛藥物更應慎重。
  • 腦死亡患者捐出心臟、肝臟和肺 3臺器官移植手術同時進行
    一名腦死亡患者,同時成功捐獻了心臟、肝臟和肺。與之對應的,3名因心臟、肝臟和肺部疾病,生命走到終末期階段的患者,擁有了新的活下去的希望。3臺手術,上百名醫護人員,一支由重症醫學中心、心外科、心衰中心、胸外科、肺移植病房、器官移植中心、手術麻醉中心組成的多學科移植團隊,以及一支由輸血科、臨床檢驗中心、藥學部、超聲中心組成的保障團隊,開始與死神競跑。
  • 我國第一顆人工心臟獲批 這些A股公司有人工器官概念
    換個心臟有望多活10年?國內心衰患者的福音來了!我國第一顆人工心臟——「永仁心」昨日在重慶正式發布,該產品不僅有望大幅延長心衰患者的生命,上市後售價也將比國外同類產品便宜約30%。「永仁心」全稱是「植入式左心室輔助系統EVAHEARTⅠ」,由重慶永仁心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目前已正式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註冊上市批准,成為國內首款獲批的人工心臟產品。據介紹,心力衰竭是全球唯一呈增長趨勢的心臟疾病,但針對終末期心衰的內科藥物治療遠期效果不佳,心衰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35%。
  • 「機械心,重慶造」 17顆人工心臟即將上崗
    「國內首個階段性心臟輔助裝置臨床試驗項目」——「永仁心」植入型左心室輔助人工心臟(即左心室輔助系統)臨床試驗項目在重慶啟動啦~江小妹打探到,將有17顆重慶產「機械心」正式上崗。江小妹了解到,「永仁心」植入型左心室輔助人工心臟是由中日合資公司--重慶永仁心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高科技醫療器械。
  • 向死神要生命的ECMO:重症監護病房裡的終極武器
    2020年1月22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首次使用ECMO成功救治一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ECMO除了能暫時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減輕患者心肺負擔之外,如呼吸衰竭、心臟驟停等情況,也能為醫療人員爭取更多救治時間。
  • 深耕千億級重症肝病市場,微知卓生物全球首創細胞重編程技術
    中國約有1億人為B肝病毒攜帶者,另有3000萬慢性肝炎患者為風險人群。每年重症肝衰竭患者新發病例超過100萬,而急性肝衰竭病人的28天生存率低於50%。可以說,肝衰竭的發病率、死亡率不低於任何一種惡性腫瘤。
  • 瑞金醫術(八)| 重症肝炎的綜合治療
    �� 感染科團隊如今,在謝青教授的帶領下,瑞金感染科對重症肝炎開展了全方位的研究,在機制、診斷預警和治療措施上都有了更大的發展和創新,對重症肝炎進行了更精細化的管理,收治的重肝患者近乎佔據上海市級醫院收治人數的一半
  • 國內首款人工心臟獲批上市
    2019智博會上展出的「永仁心」人工心臟。(資料圖片)本報訊 記者吳陸牧、通訊員張婷婷報導:您聽說過「人工心臟」嗎?人工心臟被譽為「醫療器械皇冠上的寶石」,主要功能是利用生物機械手段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臟泵血功能,維持患者的血液循環。對於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來說,人工心臟是代替心臟移植的有效治療手段。
  • 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完成首例「人工心臟」植入術
    5月24日,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成功開展一例達到國際水平的「人工心臟」植入術。中國工程院院士、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總院長、阜外醫院院長胡盛壽教授主刀,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副院長、河南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知名專家程兆雲教授擔任助手,為一名39歲的重症急診心力衰竭患者植入「人工心臟」。
  • 中國醫大一院消化內科肝病團隊運用人工肝技術成功救治藥肝肝衰竭1例
    藥物性肝損傷的診斷是排他性的診斷,化驗指標僅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這樣一個年輕女性,是否存在諸如免疫等其他因素導致的肝臟損傷呢?另外,患者本次病程短、發病急、病情重、進展快,如果真的是藥肝,是否存在藥物誘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儘管目前肝功能各項指標恢復的很好,但是肝臟是否已經偷偷地出現了纖維化的改變呢?這些只有肝臟病理能夠為我們帶來最準確的答案。本著對患者負責人的態度,李異玲建議患者進一步完善肝活檢。
  • 12歲重症男孩換心臟 腦死亡患者讓生命延續
    完成相關捐獻手續後,小葉的家人將他的心臟、肝臟、雙腎、眼角膜這些器官組織全部捐獻出來。小葉過早逝去的年輕生命在6人身上延續。  釋疑  1.心臟如何運輸?  就器官移植來說,心臟「保質期」最短,移植時間越快越好。他舉例,肝臟的離體時間不得超過12小時,而心臟是6小時。他介紹,醫生將心臟取出後,需要使用冰的灌注液注入心臟,再放入保存液裡保存,直到移植手術時進行取用。
  • ECMO是一種重要的體外生命支持形式,對重症患者抗菌藥物的Vd和CL均...
    重症患者的病理生理狀態也會影響藥物的PK。如重症患者心輸出量增加會導致清除率(Clearance,CL)增加,血藥濃度下降;第三間隙液體量增加,蛋白結合率下降,都會增加藥物的血漿分布容積(Volume of distribution,Vd),導致血藥濃度下降。
  • 救命神器ECMO(體外膜肺氧合)連救11位危重患者,脫機率100%
    而在心臟重症的救治戰場上,ECMO也一直創造著生命奇蹟。急性心肌梗死、暴發性心肌炎、心臟破裂……一項又一項的急危重症,都依靠ECMO這種神奇的「魔肺」給患者帶去重生。近日,華中阜外CCU連續利用ECMO救治11例心臟重症患者,近2個月的ECMO成功脫機率也達全國領先水平。70歲的張大爺就是這11個「死裡逃生」的幸運者之一。
  • 華中科大發表國際頂級期刊Cell,聚焦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統報導了新冠肺炎去世患者肺、脾、肝、心臟、腎臟、甲狀腺和睪丸等七種器官的組織病理學改變,通過基於高壓循環技術(PCT)及TMT標記結合鳥槍法蛋白質組技術,對新冠肺炎患者以及非新冠肺炎患者相應組織樣本進行質譜數據採樣和蛋白質組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