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約有1億人為B肝病毒攜帶者,另有3000萬慢性肝炎患者為風險人群。每年重症肝衰竭患者新發病例超過100萬,而急性肝衰竭病人的28天生存率低於50%。可以說,肝衰竭的發病率、死亡率不低於任何一種惡性腫瘤。
長期以來,臨床上治療肝衰竭的手段有內科藥物治療、非生物型(物理)人工肝,晚期是肝移植。目前肝移植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案,然而費用極高且肝源緊缺。據中國肝移植註冊中心(CLTR)統計,2017年我國完成了4641例肝移植,比例不到當年肝衰竭病人的2%。
等不到肝移植的患者該怎麼辦?投資界近期接觸的微知卓公司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解題思路」:原創Hepacure生物人工肝,即體外肝功能支持系統,使用細胞重編程及世界首創的「直接轉分化「技術,將人體自身的成纖維細胞轉分化為類肝臟細胞(hiHep),清除體內毒素,改善內環境,促進肝衰竭患者自體肝功能恢復。
截至目前,微知卓已與國內多家三甲醫院合作,完成10餘例重症肝衰竭患者的臨床治療,發現患者28天存活率100%,長期存活率達到90%,遠超現有重症肝衰竭的治療手段。
世界首創技術,讓肝「滿血復活」
諾貝爾獎得主Gilbert曾預言:用不了50年,人類將能夠培育出人體所有器官。這或許是再生醫學存在的終極意義——重新定義生命。而微知卓的這項技術,正是試圖賦予肝臟以新生命。
2011年,中科院上海生化細胞所研究員惠利健帶領團隊利用「直接轉分化「技術,成功將成纖維細胞直接轉分化成具有功能的肝臟細胞,為獲得非供體肝臟依賴的功能肝細胞提供了解決方案,這一成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發表,獲得當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榮譽。
這一突破同樣讓中科院百人計劃專家潘國宇激動不已。他曾在美國諾華製藥長期從事醫藥研發,彼時正開展和肝臟相關的藥物代謝和安全性研究。雙方從此開始了長期合作。2014年,惠利健團隊又實現將人類的成纖維細胞直接轉分化成具有功能的肝臟細胞。這一技術的核心價值在於,發現了如何在體外製備具有代謝解毒功能的人造肝臟細胞。與此同時,在中科院先導專項的支持下,團隊開始利用人源性肝樣細胞進行新型生物人工肝應用的探索。
潘國宇介紹,目前國內外研發的生物人工肝主要採用豬原代肝細胞或人肝腫瘤細胞作為功能肝細胞的來源,但這些細胞無論在安全性還是功能性上都存在缺陷,國內外臨床也沒有成功的先例。而採用惠教授直接轉分化技術產生的hiHep細胞,是體細胞直接轉分化為肝細胞,所使用的種子細胞為自主研發的hiHep細胞,具有穩定的肝細胞功能,並且可以體外大規模擴增。另外,由於該技術中人源性肝樣細胞並不進入體內,也更安全。動物實驗顯示,未治療的急性肝衰竭小豬基本會在3天左右死亡,而Hepacure生物人工肝救治的小豬到第7天恢復正常,且血清中與肝衰竭相關的主要指標明顯降低。實驗結果證明,在大動物身上實驗的結果是有效、安全的。
超千億市場,商業化前景的「想像力」
一系列研發之後,2015年微知卓公司正式成立,開啟臨床、商業轉化之路。
2016年,對於微知卓來說具有特殊意義。春節期間,第一例生物人工肝治療在江蘇南京鼓樓醫院完成,對方是一位罹患B肝幾十年年並突發急性肝衰竭的病人,在等待肝移植時出現肝衰竭,生命垂危。用Hepacure治療三周後,病情穩定並渡過危險期。
微知卓CEO陳昱寧告訴記者,繼首例成功後,截至目前已有10餘例重症肝衰竭患者接受該系統治療,生化指標、肝功能和凝血指標逐漸好轉,食慾和體力也漸漸恢復,已度過危險期。患者28天存活率100%,90天生存率達到90%。這讓團隊看到了廣闊的商業化前景。
Hepacure的第一個適應症為慢加急性肝衰竭,目前該產品已經定型,完成早期安全性與療效驗證,正在進行臨床報批工作。陳昱寧透露,預計將在3-5年上市銷售。
微知卓董事長潘國宇介紹,微知卓生物已在2017年7月建成了國內首條人源性生物人工肝臨床研發生產線並已投入運行。該生產線預計年產量可達300到500份,大約可滿足200多位患者臨床需求。
Hepacure新適應症產品線也在拓展。比如肝切術後修復後的輔助治療,幫助術後病人肝功能恢復,目前報批准備工作已經展開。此外,微知卓的研發管線也有好消息:利用最新的「去分化技術」,可以實現人原代肝細胞的體外大規模擴增。微知卓以此為基礎開發了新型優質肝細胞ProliHH。「這一技術將首先應用於兩種場景,一種是替代昂貴的原代肝細胞進行藥物篩選和基礎研究,另一種是直接應用於臨床細胞治療。肝細胞移植是最有前景的肝臟疾病生物治療手段之一,在未來可能代替肝臟移植、生物人工肝治療。」潘國宇表示。
數據統計,全球肝衰竭及肝癌病人肝切術後輔助治療市場規模均超過1000億;肝細胞移植市場規模預計至少超過100億。而恰恰這些領域有效治療手段非常缺乏,正是微知卓所瞄準的市場。
匯鼎、松禾曾投資,A+輪融資已啟動
伴隨著技術商業化和產品線拓展,資本的助力必不可少。
「匯鼎在盡調時做得非常細緻,專業。對我們的幫助非常大。對技術和產品的深刻理解,能夠保證將來在公司發展時,獲得多方面資源助力。」 微知卓CEO陳昱寧坦陳,越來越多的專業投資者會支持「中國造,全球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