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型晶片可實現細胞「變種」,皮膚細胞有望成為人體損傷的救命稻草
圖丨皮膚轉染晶片這種被稱為非侵入性組織納米轉染(The noninvasive tissue nanotransfection,TNT)的技術已經在老鼠和豬身上做過了相關的實驗。在使用 TNT 技術後,這些動物的皮膚細胞能夠被誘導形成完整的血管,並且和現有的脈管系統進行連接,進而治療壞死的皮瓣、挽救嚴重缺血的傷腿等。
-
Cell Reprogram:首次將糖尿病足部潰瘍皮膚細胞重編程為iPS細胞
2016年8月1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塔夫茨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地將來自糖尿病足部潰瘍(diabetic foot ulcer)皮膚的成纖維細胞重編程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這種重編程技術在效率上類似於利用來自非糖尿病病人的健康足部皮膚細胞經過重編程所產生的iPS細胞。
-
Nat Commun:科學家成功將皮膚細胞重編程為多潛能幹細胞
2018年7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我們的體內含有多種類型的細胞,每一種細胞都扮演著不同的類型的角色,2012年諾貝爾獲獎者—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通過研究將成體皮膚細胞成功轉化成了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這一過程稱之為重編程作用。
-
歷程:從細胞分化到細胞重編程
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認為在個體發育的過程中,未成熟細胞發展成特定成熟細胞是單向性的,不可能再恢復到多能幹細胞的階段。在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初,細胞生物學家們普遍認為細胞在分化的過程中只保留了維持細胞特性和功能的基因,當它們分化後就無法逆轉回未分化狀態。
-
美國大學黑科技:利用微晶片在皮膚上「長出」腦細胞
俄亥俄州立大學Wexner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款納米晶片,利用微弱電流將新的DNA(脫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傳輸到活體皮膚細胞中,對皮膚細胞「重新編程」,賦予它們新的功能。 俄亥俄州再生醫學和細胞療法中心主任禪丹·沈(Chandan Se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整個過程只需數秒鐘,只需使晶片接觸創傷面,然後拿開即可。細胞重編程就會開始。」
-
Science:細胞重編程的關鍵組蛋白伴侶分子
2014年7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名為ASF1A的基因在幹細胞發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幹細胞可以發育分化成為機體不同類型的細胞組織從而挽救人類的生命
-
細胞編程與重編程的機制
細胞編程與重編程研究是對生命本質的探索,其對推動幹細胞研究走向應用和臨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強相關研究對未來人類健康的保障至關重要。 (3) 揭示了m6A甲基化對細胞重編程的調控作用 周琪研究組與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楊運桂課題組、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王秀傑課題組合作,揭示了microRNA通過序列互補調控mRNA 甲基化修飾形成這一全新的作用機制,以及m6A修飾在促進體細胞重編程為多能性幹細胞中的重要作用,在解析m6A修飾形成的位點選擇機制、拓展microRNA的新功能和發現新的細胞重編程調控因素方面均取得了開創性的重要突破
-
Blood:將皮膚細胞重編程為人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用於血液疾病研究
2013年8月1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過去10年裡,人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可以有能力被開發形成許多類型的人類細胞,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Blood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費城兒童醫院的科學家通過研究,成功地將罕見血液病患者身上的皮膚細胞重編程成了人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
-
Cell Rep:細胞重編程重要信號分子—WNT蛋白
2014年11月2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對罕見遺傳病研究時發現了一種對細胞重編程非常關鍵的信號分子,該研究為開發基於幹細胞的再生醫學療法用來進行組織損傷修復及癌症治療帶來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
【科技前瞻】Nature子刊:幹細胞重編程技術成功利用皮膚細胞生成骨骼肌組織
近日,來自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此前利用肌肉組織培育出功能性骨骼肌組織的研究成果基礎上,成功利用幹細胞重編程技術實現了非肌肉組織向功能性骨骼肌組織的轉化
-
新方法實現細胞高效重編程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裴端卿領銜的科研團隊利用7因子代替傳統的4因子(OKSM),開發出新型高效重編程的方法。該方法好比移動通訊信號由「4G」升級為「5G」,為再生醫學和誘導多能幹細胞的機制研究提供高質量細胞來源及嶄新的細胞模型。相關研究6月18日在線發表於《細胞—報告》。
-
B細胞「重編程」「變身」T細胞
南都訊 記者陽廣霞 通訊員黃博純 腫瘤細胞因為逃離T細胞的識別,讓免疫系統處於「睡眠」狀態。愛滋病病毒也不斷殺滅T細胞,摧毀人體免疫系統。如何更有效獲得T細胞?2月13日凌晨,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王金勇的團隊,在免疫學頂級刊物Nature Immunology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他們的創新性成果:通過體內「重編程」,可以將B細胞直接轉化為有生理功能的T細胞,這項研究或為愛滋病、腫瘤等治療提供新手段。 T細胞體外改造及培養成本高 很早前,科學家們就發現喚醒、激活T細胞是對抗腫瘤的重要方法。
-
多篇文章聚焦細胞重編程研究領域新成果!
【3】Nat Cell Biol:揭秘胚胎進行細胞重編程的分子機制doi:10.1038/s41556-020-0536-6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國亥姆霍茲國家研究中心聯合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胚胎進行細胞重編程的分子機制;細胞重編程能為臨床中用於再生醫學研究的幹細胞的人工再生提供最佳的機會
-
Nature:重編程細胞同源移植也會發生排斥反應
一直以來,大多數科學家們都認為來自於個人自身組織的重編程細胞能夠被安全地移植到同一個體體內並能避免排斥反應。這一研究結果或將對再生醫學領域造成巨大的震動。研究人員發現相對於胚胎幹細胞形成的畸胎瘤,由iPS形成的畸胎瘤中的某些基因呈高水平表達。其中的Zg16及 Hormad1兩個基因的異常表達可直接導致遭受特異的免疫攻擊。徐洋表示這些基因在正常情況下處於關閉狀態直至胚胎開始對自身組織形成免疫耐受為止,如此就能確保它們不會被宿主所識別。而iPS的重編程程序有可能改變了這些基因的正常表達。
-
全新微晶片技術 可以直接在皮膚上培養腦細胞
在皮膚上長了東西通常是個壞消息,但是一項新技術卻能將皮膚作為一種「花園」,以「培養」身體可能需要的任何類型的細胞來治療傷口或疾病,無論是肢體還是大腦。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Wexner醫療中心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全新的納米晶片,採用小電流將新的DNA或RNA送入活的皮膚細胞,並「重新編程」它們。
-
Circulation:將結締組織細胞重編程為心肌細胞獲得成功
當心肌受損時,機體幾乎不可能修復損傷或死亡的細胞。在這篇論文中,研究者深入分析總結了心臟中細胞的重編程機制,以此來尋找方法對心肌細胞進行再生,這或許在有望治癒患者的心力衰竭的路上提供可能。研究表明,僅需要三種轉錄因子就能夠將小鼠機體的結締組織細胞重編程為心肌細胞。
-
老年成纖維細胞異質性影響重編程與傷口癒合
老年成纖維細胞異質性影響重編程與傷口癒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4 16:24:33 美國史丹福大學Anne Brunet研究組發現,老年成纖維細胞的異質性與重編程和傷口癒合的變異性有關。
-
進展|廣州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院對細胞重編程的研究
比如運用Yamanaka四個轉錄因子(Oct4, Sox2, Klf4, c-Myc)在體外就可將體細胞成功重編程為誘導多能幹細胞。已有研究報導R-loop相關蛋白很多都是RNA結合蛋白(RBP),然而RBP如何協同R-loop在細胞命運決定中發揮作用尚不清楚。早在2017年,姚紅傑課題組已經揭示了RBP DDX5通過調節miR-125b代謝從而負向調控PRC1複合物的非經典亞基RING1和YY1結合蛋白(RYBP)的雙重功能,進而調控體細胞重編程為誘導多能幹細胞(Li et al.
-
7個因子重編程的故事
這樣的細胞稱為誘導式多能性幹細胞(iPSCs)。重編程的出現很大程度上解決的了異體細胞抑制的免疫排斥問題,同時使得患者獲得特異性的幹細胞成為可能。在醫學方面,細胞重編程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它是組織修復、器官重建以及發展個體化的再生醫學的基礎。在農業方面,植物發育、抗性產生、雜種優勢等,都與細胞重編程有一定的聯繫,細胞重編程理論能更好指導實踐,為促進農業生產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
「基因剪刀」讓皮膚細胞「變身」幹細胞
新華社北京1月22日電 美國科學家用「基因剪刀」編輯實驗鼠細胞的基因組,成功使皮膚細胞轉變成幹細胞,為培育誘導多能幹細胞開闢了新路。 誘導多能幹細胞是對成熟細胞「重編程」得到的,像胚胎幹細胞一樣具備分化成多種細胞的潛力,可用於修復受損的組織和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