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科學家成功將皮膚細胞重編程為多潛能幹細胞

2020-11-25 生物谷

2018年7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我們的體內含有多種類型的細胞,每一種細胞都扮演著不同的類型的角色,2012年諾貝爾獲獎者—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通過研究將成體皮膚細胞成功轉化成了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這一過程稱之為重編程作用。

圖片來源: Otonkoski Lab/University of Helsinki

截止到目前為止,重編程過程僅可能引入關鍵的基因促進細胞類型的轉化,這種基因稱之為「山中因子」(Yamanaka factors),其能被被人工轉入到正常情況下並不具有活性的皮膚細胞中;近日,來自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激活細胞自身的基因,成功將皮膚細胞轉化成了多能幹細胞,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文章中,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編輯工具CRISPRa直接對細胞中相關的基因進行了激活,他們利用了一種「鈍化」版本的Cas9剪刀,其並不會對DNA進行切割,而是能在不對基因組進行突變的基礎上來激活基因的表達。

研究者Otonkoski教授表示,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能用來激活基因的表達,其在細胞重編程上能表現出巨大的潛力,因為其在同一時間裡能對多個基因進行靶向作用,相比對轉基因進行過表達作用,基於激活內源性基因的重編程過程從理論上來講能夠以一種生理學的方式來控制細胞的命運,同時還能產生較多正常的細胞;文章中,研究人員對CRISPR激活系統進行了工程化修飾,使其能夠對細胞進行強大的重編程作用以產生誘導多能幹細胞。

這項研究成功的關鍵之處在於,其能夠激活關鍵的遺傳元件,早期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這些遺傳元件能夠調節受精後人類胚胎發育的最早期階段,研究者表示,利用這種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人員就能對所獲得多潛能幹細胞進行操作使其非常類似於典型的早期胚胎細胞。本文研究結果表明,未來研究人員或許有望通過處理靶向細胞理性中的典型遺傳元件,來改善其它許多重編程的任務。

最後研究者Jere Weltner說道,這項新型技術有望在生物銀行領域及其它許多組織技術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此外,本文研究還能幫助研究人員深入理解控制早期胚胎細胞中基因激活的分子機制。(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Jere Weltner, Diego Balboa, Shintaro Katayama, et al. Human pluripotent reprogramming with CRISPR activator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doi:10.1038/s41467-018-05067-x

相關焦點

  • 歷程:從細胞分化到細胞重編程
    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認為在個體發育的過程中,未成熟細胞發展成特定成熟細胞是單向性的,不可能再恢復到多能幹細胞的階段。在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初,細胞生物學家們普遍認為細胞在分化的過程中只保留了維持細胞特性和功能的基因,當它們分化後就無法逆轉回未分化狀態。
  • 一種將皮膚細胞轉化為多能幹細胞的新方法
    博科園-科學科普-生物學類我們的身體由許多不同種類細胞組成,每個細胞都有各自的作用。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在2012年獲得諾貝爾獎(Nobel Prize)之前就發現,成年皮膚中的細胞可以轉化為早期胚胎的典型細胞,即所謂的誘導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stem cells, iPSC),這個過程叫做重新編程。到目前為止,重新編程只有通過引入關鍵的基因來實現,這些基因被稱為山中因子,被人為地植入皮膚細胞中,在那裡它們根本就不活躍。
  • Cell Stem Cell:將誘導多能幹細胞重編程為強大的自然殺傷細胞...
    2020年6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Stem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並剔除一個關鍵基因,開發出了能在體內和體外對特定白血病具有更強抵禦活性的自然殺傷細胞;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是與T細胞和B細胞同屬於一個家族的淋巴細胞
  • Blood:將皮膚細胞重編程為人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用於血液疾病研究
    2013年8月1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過去10年裡,人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可以有能力被開發形成許多類型的人類細胞,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Blood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費城兒童醫院的科學家通過研究,成功地將罕見血液病患者身上的皮膚細胞重編程成了人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
  • Nat Commun:iPS技術幫助科學家們成功將皮膚細胞轉化為骨骼肌細胞
    最近,生物醫學工程師們利用誘導多能性幹細胞技術成功地培育出了功能性的人源骨骼肌細胞。
  • 《自然》:科學家直接將皮膚細胞轉化為感光細胞 成功恢復小鼠視力
    《自然》:科學家直接將皮膚細胞轉化為感光細胞 成功恢復小鼠視力  Emma Chou • 2020-04-17 09:20
  • 細胞編程與重編程的機制
    (3) 揭示了m6A甲基化對細胞重編程的調控作用   周琪研究組與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楊運桂課題組、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王秀傑課題組合作,揭示了microRNA通過序列互補調控mRNA 甲基化修飾形成這一全新的作用機制,以及m6A修飾在促進體細胞重編程為多能性幹細胞中的重要作用,在解析m6A修飾形成的位點選擇機制、拓展microRNA的新功能和發現新的細胞重編程調控因素方面均取得了開創性的重要突破
  • 科學家成功將結締組織細胞重編程為心肌細胞
    心力衰竭每年影響著570萬美國人的健康,而且每年能夠花費國家307億美元,最關鍵的是目前並無療法治療心力衰竭;當心肌受損時,機體就無法修復死亡或損傷的細胞,文章中,研究者就深入分析了心臟中細胞的重編程機制,以此來對心肌細胞進行再生,這或許有望治療並且治癒患者的心力衰竭。
  • Cell Reprogram:首次將糖尿病足部潰瘍皮膚細胞重編程為iPS細胞
    2016年8月1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塔夫茨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地將來自糖尿病足部潰瘍(diabetic foot ulcer)皮膚的成纖維細胞重編程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這種重編程技術在效率上類似於利用來自非糖尿病病人的健康足部皮膚細胞經過重編程所產生的iPS細胞。
  • 多篇文章聚焦細胞重編程研究領域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細胞重編程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4】Cell Stem Cell:將誘導多能幹細胞重編程為強大的自然殺傷細胞 增強抗腫瘤的潛力和活性doi:10.1016/j.stem.2020.05.008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 Stem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並剔除一個關鍵基因,開發出了能在體內和體外對特定白血病具有更強抵禦活性的自然殺傷細胞
  • Nat Commun:iPS技術幫助科學家們成功將皮膚細胞轉化為骨骼肌組織
    2018年1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生物醫學工程師們利用誘導多能性幹細胞技術成功地培育出了功能性的人源骨骼肌細胞。這項研究是建立在2015年的一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當時杜克大學的研究者每年首次利用肌肉樣本培育出了功能性的骨骼肌組織。而最近的這項研究則利用了非肌肉組織進行轉化。
  • Circulation:將結締組織細胞重編程為心肌細胞獲得成功
    近日,格萊斯頓研究所(Gladstone Institutes)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兩種化學物質,這兩種物質具有或能改善心臟瘢痕組織從而轉化成為健康心肌組織的能力,該研究或將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新型有效的治療心力衰竭的療法。
  • 科學家重編程胚胎幹細胞成功擴展其潛在的細胞...
    研究者指出,這些全能樣的幹細胞不僅能夠產生發育胚胎中所有的細胞類型,還能夠產生一些特殊類型的細胞,這些細胞能夠促進胚胎和母體之間的營養交換。這項研究或將幫助研究人員理解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分子決策,同時也將擴展幹細胞所產生的組織類型的「目錄」,對於後期再生醫學研究以及基於幹細胞療法的開發也至關重要。
  • Nat Biotechnol:將人星形膠質細胞重編程為多巴胺能神經元,有助...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典、奧地利、西班牙和美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方法:將神經膠質細胞(glial cell)轉化為活性的多巴胺能神經元,並且所產生的多巴胺能神經元能夠部分恢復帕金森病模式小鼠的運動功能。這項概念驗證研究可能為開發出一種治療這種疾病的新方法鋪平道路。
  • 納米晶片重編程皮膚細胞
    圖片來源:pixabay將某種細胞轉化或者「重編程」成其他類型細胞的能力,已經為再生受損肢體和器官帶來了希望。
  • 體細胞可逆轉成全能幹細胞
    通過小分子化合物的誘導的方法,一個已經長成的普通的體細胞可能會孕育出新的生命,目前這項科研成果已經被美國科學和細胞的多個權威學術雜誌報導,國際權威專家表示這項研究成果為未來研究人造器官以及攻克癌症等重大疾病都提供了新的途徑。北京大學鄧宏魁教授帶領的幹細胞再生醫學研究團隊用4個小分子化合物的組合把成年鼠身上已經長成的表皮細胞成功逆轉為生命起點的全能幹細胞。
  • 【科技前瞻】Nature子刊:幹細胞重編程技術成功利用皮膚細胞生成骨骼肌組織
    近日,來自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此前利用肌肉組織培育出功能性骨骼肌組織的研究成果基礎上,成功利用幹細胞重編程技術實現了非肌肉組織向功能性骨骼肌組織的轉化
  • 這十年,誘導多能幹細胞如何改變整個世界?
    ;日本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的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曾因將成體細胞重編程為胚胎樣狀態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有一天當他的學生Kazutoshi Takahashi告訴他,我們發現了新的克隆時,他從桌子上一躍而起,隨後跟著他的學生Takahashi來到組織培養室;在顯微鏡下山中伸彌看到了一小群細胞,這是他們經過5年辛勤研究的工作成果。
  • 重編程所獲iPS細胞仍具原始信息
    據英國《獨立報》7月20日報導,兩個美國科研小組宣稱,他們首次發現,成人細胞在被重新編程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的過程中並不會放棄其對原始組織的「記憶」
  • SOX2/DDX5與R-loop協同調控體細胞重編程為誘導多能幹細胞新機制
    基因表達調控是決定細胞命運的重要因素,通過改變基因的表達模式即可實現對細胞命運的精準調控。比如運用Yamanaka四個轉錄因子(Oct4, Sox2, Klf4, c-Myc)在體外就可將體細胞成功重編程為誘導多能幹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