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突破性成果!科學家重編程胚胎幹細胞成功擴展其潛在的細胞...

2020-11-27 生物谷

圖片來源:www.phys.org

2017年1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聯合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方法,該方法能夠對小鼠胚胎幹細胞進行重編程使其能夠表現出頗似受精卵一樣的發育特性。研究者指出,這些全能樣的幹細胞不僅能夠產生發育胚胎中所有的細胞類型,還能夠產生一些特殊類型的細胞,這些細胞能夠促進胚胎和母體之間的營養交換。

這項研究或將幫助研究人員理解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分子決策,同時也將擴展幹細胞所產生的組織類型的「目錄」,對於後期再生醫學研究以及基於幹細胞療法的開發也至關重要。一個受精卵擁有完全的發育潛能,其能夠產生所需的所有細胞類型,包括發育中的胚胎以及額外的胚胎組織,胎盤哺乳動物、胚外組織比如胎盤以及卵黃囊的特性對於胎兒和母親之間進行營養和廢物交換非常重要。

相比較而言,很多胚胎幹細胞和誘導多能幹細胞往往會因發育潛能而更受限制,其能夠形成胚胎細胞類型,但卻並不能形成胚外組織;受精卵能夠產生胚胎和胚外組織的能力被認為其具有一種「全能性」,這是在胚胎發育早期階段中唯一能夠看見的最終幹細胞狀態。研究者Lin He教授指出,對胚胎發育的研究更大程度得益於胚胎幹細胞的培養系統以及對誘導多能幹細胞的研究,這些實驗系統能夠幫助科學家深入剖析胚胎發育過程中負責特殊細胞命運決策的關鍵分子途徑,但當精子和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後,受精卵所具有的特殊發育潛能往往很難被研究,這往往是因為缺少研究材料以及細胞培養實驗系統。

本文研究不僅及時了調節全能樣幹細胞狀態的分子機制,同時也為研究幹細胞全能性提供了一種強大的細胞培養實驗系統。胚胎幹細胞被認為具有多潛能性,因為其能夠轉變成為機體中任何類型的細胞,同時在過去幾十年的研究中胚胎幹細胞也給科學家們帶來了很多驚喜,研究人員能夠在實驗室對其研究來闡明控制胚胎和胎兒機體特殊組織發育的遺傳開關,同時胚胎幹細胞還能夠替換掉機體中損壞的組織,比如糖尿病患者的胰腺細胞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臟中的心肌細胞等,當然這些幹細胞還能夠幫助科學家們對早期階段的遺傳病進行研究探索。

如今科學家們利用「雞尾酒」混合製劑或轉錄因子來處理成熟的體細胞就能夠獲得多能幹細胞,從而就能夠使得這些細胞具有和胚胎幹細胞一樣的特性,這些人工製造出的幹細胞也被稱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然而胚胎幹細胞和誘導多能幹細胞都不具有原始受精卵的特性,受精卵能夠形成胚外組織和胚胎組織,當胚胎幹細胞從小鼠或人類胚胎中收穫時,這些細胞就已經被確定了身份,要麼轉化成為胚胎,要麼轉化成為胚外細胞系。

MicroRNAs是一類小型的非編碼RNA分子,其能夠調節基因表達;研究人員發現,名為miR-34a的MicroRNAs分子似乎能夠作為一種「制動器」來抑制胚胎幹細胞和誘導多能幹細胞產生胚外組織,當MicroRNA被遺傳性地移除後,上述兩種細胞都能夠擴展它們的發育決策來產生胚胎細胞類型、胎盤以及卵黃囊。研究人員發現,大約20%缺失MicroRNA的胚胎幹細胞能夠表現出擴展性的潛在命運,此外,這種效應或許能夠在細胞培養液中維持一個月。

讓研究者們非常驚奇的是,僅僅操控單一的MicroRNA就能夠擴展胚胎幹細胞的細胞命運決策,研究者不僅鑑別出了一種能夠調節全能性幹細胞的新型機制,還揭示了非編碼RNAs在幹細胞命運中的重要性。此外,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還發現了miR-34a分子和小鼠機體中一類逆轉錄轉座子之間的關聯,逆轉錄轉座子被認為是「垃圾DNA」,很多年來生物學家們推測這類轉座子在機體正常發育期間似乎並沒有用處,但本文研究中研究者發現逆轉錄轉座子似乎和早期胚胎的決策制定之間也存在著密切的關聯。

最後研究者Todd MacFanlan表示,目前我們面對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是否這些逆轉錄轉座子能夠作為幹細胞發育決策制定的真正驅動子,當然這還需要我們後期進一步深入研究才能夠闡明。(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發,轉載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Deficiency of microRNA miR-34a expands cell fate potential i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Yong Jin Choi1,*, Chao-Po Lin1,*,†, Davide Risso2,*, Sean Chen1, Thomas Aquinas Kim1, Meng How Tan3, Jin B. Li3, Yalei Wu4, Caifu Chen5, Zhenyu Xuan6, Todd Macfarlan7, Weiqun Peng8, K. C. Kent Lloyd9, Sang Yong Kim10, Terence P. Speed11,12,13, Lin He1,†

相關焦點

  • 細胞編程與重編程的機制
    一、成果總結:   近年來,幹細胞研究取得了較大進展,幹細胞多能性機制逐步清楚,重編程技術大幅改進,定向分化方案不斷優化,臨床轉化持續加速。以幹細胞移植為核心的再生醫學,作為繼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後的另一種疾病治療途徑,已成為新醫學革命的核心。
  • 歷程:從細胞分化到細胞重編程
    Gurdon等人的這篇報告對當時長期存在學界的細胞分化不可逆理論發起了挑戰,它在細胞核重編程方面是開創性的,打破了此前細胞分化不可逆的教條性思維,為今後的細胞重編程領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長達40多年的動物實驗的基礎上,早期的細胞重編程領域終於有了一些進展,即發現細胞不僅可以被逆轉回胚胎狀態,還可以轉變身份。
  • 多篇文章聚焦細胞重編程研究領域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細胞重編程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3】Nat Cell Biol:揭秘胚胎進行細胞重編程的分子機制doi:10.1038/s41556-020-0536-6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國亥姆霍茲國家研究中心聯合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胚胎進行細胞重編程的分子機制;細胞重編程能為臨床中用於再生醫學研究的幹細胞的人工再生提供最佳的機會
  • Nat Commun:科學家成功將皮膚細胞重編程為多潛能幹細胞
    2018年7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我們的體內含有多種類型的細胞,每一種細胞都扮演著不同的類型的角色,2012年諾貝爾獲獎者—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通過研究將成體皮膚細胞成功轉化成了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這一過程稱之為重編程作用。
  • 重磅級文章解讀近年來胚胎幹細胞研究領域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近年來在胚胎幹細胞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這項新的臨床前研究首次展示了胚胎幹細胞如何將CMA保持在低水平,以促進這種自我更新,而且我們揭示了兩種可能操縱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方法來關閉這種抑制,以增強CMA活性和讓它們分化成特化細胞。【2】Nature:重磅!科學家利用人類胚胎幹細胞成功開發出人類胚胎樣模型!
  • Science:細胞重編程的關鍵組蛋白伴侶分子
    ;幹細胞可以發育分化成為機體不同類型的細胞組織從而挽救人類的生命。實際上ASF1A基因並不是本文的研究人員所發現的,該基因主要負責細胞的重編程,細胞的重編程即轉變細胞的類型,這對於幹細胞的分化至關重要。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卵母細胞中5000個基因,發現基因ASF1A、OCT4以及一種可溶性助手分子是細胞重編程中的重要組分。
  • Science:成功用單倍體胚胎幹細胞培育出半克隆魚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供職的3名中國科研人員以青鱂魚為模式動物,成功培育出單倍體胚胎幹細胞系,並將該單倍體胚胎幹細胞的細胞核移植到正常的未受精卵細胞中,培育出一條名叫「霍莉」的半克隆魚。這項研究由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系教授洪雲漢及2名中國助手組成的研究小組完成,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
  • 胚胎幹細胞研究成果集錦!
    為了解決雙父親胚胎的問題,這些研究人員回到了他們在2012年完成的那項研究(Nature, 18 October 2012, doi:10.1038/nature11435),在那項研究中,他們通過將精子注射到沒有細胞核的卵子中而構建出孤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androgenetic haploid embryonic stem cell, ahESC)。
  • 20年間,胚胎幹細胞的「革命之路」 | Nature長文
    他帶領團隊利用胚胎幹細胞探索來源於成熟細胞的DNA經過重編程「還原」至胚胎狀態的可能,為糖尿病診療帶來新線索。2016年,Dieter Egli在《Nature》期刊發表重要研究,開發出一種全新的人類胚胎幹細胞(只攜帶一半數量的染色體),簡化對人類基因組的研究。
  • Science:美學者揭示胚胎幹細胞有類似受精卵發育潛能
    2017年1月12日,國際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雜誌上在線發表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何琳教授研究團隊的一篇研究論文,研究報導移除一種名叫miR-34a的微RNA,成功讓老鼠胚胎幹細胞表現出類似受精卵的發育特性,能夠成功分化成胚胎組織和胚胎外組織。
  • 2017年1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細胞行為的很多方面都依賴蛋白活性的短暫快速改變,但這些改變往往會在確定的位置發生,相同的蛋白如果在不同的地方被激活,其就會誘發細胞產生一系列不同的變化;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一種複雜的計算方法在不改變蛋白質正常功能的前體下,鑑別出了蛋白質中能夠被修飾的部位,同時研究者還發現,蛋白質表面經常存在的環狀蛋白結構也能夠被光進行修飾。6.Science:突破性成果!
  • 幹細胞培育卵子精子前體細胞獲成功
    科學家希望有朝一日來自男性的皮膚細胞能夠生成精子細胞,從而治療不孕不育症。   這項試驗利用誘導多能幹(iPS)細胞——能夠分化成幾乎所有細胞類型的一種再編程細胞——在小鼠體內培育出精子和卵子,這些生殖細胞隨後通過體外受精技術產下了活體後代。   研究人員在12月24日出版的《細胞》雜誌網絡版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 Science:科學家將成功下肢細胞轉化為面部軟骨組織細胞
    ,將下肢區域的細胞成功轉化成了可以製造軟骨的面部組織,研究者發現,一種由三種基因組成的基因迴路可以改變鳥類下體組織細胞的命運,從而將這些細胞轉化成為產生頭部軟骨和骨質的細胞。研究者Marianne Bronner教授表示,當因癌症或事故導致面部軟骨和骨質缺失時,破壞組織往往很難進行修復或替換,長期以來我們的希望就是揭示特殊的基因迴路來用於對患者自身的幹細胞進行重編程來製造面部軟骨。
  • 【科技前瞻】Nature子刊:幹細胞重編程技術成功利用皮膚細胞生成骨骼肌組織
    近日,來自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此前利用肌肉組織培育出功能性骨骼肌組織的研究成果基礎上,成功利用幹細胞重編程技術實現了非肌肉組織向功能性骨骼肌組織的轉化
  • 研究將實驗鼠皮膚細胞轉化為胚胎所需三種幹細胞
    以色列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細胞-幹細胞》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在動物實驗中成功將皮膚細胞轉化為早期胚胎所需的三種主要幹細胞,即可分化為胚胎、胎盤、臍帶等組織的幹細胞。研究人員說,這一成果不僅對研究胚胎和胎盤缺陷、解決某些不孕問題等具有重要意義,還意味著將來有可能在沒有精子和卵子的情況下利用人類皮膚細胞培育出完整的人類胚胎。
  • 科學家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奧秘
    (蛋白質)「Bach1」在調控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結果對理解幹細胞維持自身特性、胚胎發育早期的形成具有重要啟示,可能為開發幹細胞治療人類疾病的新療法提供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科學進展》。 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能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分化為體內任何種類的細胞。因此,幹細胞在器官再生和細胞替代治療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儘管近年來科學家在幹細胞分化領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轉錄因子如何調控胚胎早期中胚層和中胚層衍生物(包括心血管系統等)的機制一直沒搞清楚,妨礙了將其分化的細胞安全有效地應用於臨床。
  • 科學家揭示豬早期胚胎發育的三維基因組學重編程規律
    但與體外受精胚胎相比,孤雌和孤雄胚胎的存活率級低。這一存活率差異產生的機制目前還不清楚。深入理解這一機制不僅有助於增加商業化豬育種的產仔數,也將有利於生物醫學研究中轉基因豬模型的建立。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經歷複雜的表觀遺傳信息的重編程。表觀遺傳信息的重編程其與胚胎的存活緊密關聯。染色質三維結構是重要的表觀遺傳因素,與基因表達調控、發育及疾病等密切相關。
  • 人類胚胎幹細胞終獲克隆
    科學家對克隆技術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息。  在世界各地的科學家經過多年失敗的嘗試之後,美國科學家終於通過使用與1996年製造克隆羊多利相同的技術,成功培育出了人類胚胎幹細胞(ES細胞)。這項重大突破發表在15日的美國科學期刊《細胞》網絡版上。
  • Cell Stem Cell:重編程因子配比決定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質量
    白頭研究所創建成員魯道夫-耶尼施(Rudolf Jaenisch)說,「我認為這一結論是非常令人吃驚的或出乎意料的---這些重編程因子的水平決定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的質量。我們從未想到它們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實際上它們確實如此。」通過引入特異性的重編程基因到成體細胞就可以產生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這些重編程因子將成體細胞推向到一種類似胚胎幹細胞的多能性狀態。
  • 科學家成功將結締組織細胞重編程為心肌細胞
    心力衰竭每年影響著570萬美國人的健康,而且每年能夠花費國家307億美元,最關鍵的是目前並無療法治療心力衰竭;當心肌受損時,機體就無法修復死亡或損傷的細胞,文章中,研究者就深入分析了心臟中細胞的重編程機制,以此來對心肌細胞進行再生,這或許有望治療並且治癒患者的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