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會生物全球首創糖尿病新藥,能否贏得市場?

2021-01-10 東方財富網

「高糖時代」已經來臨,糖尿病正成為中國最棘手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據統計,我國糖尿病患者佔比接近10%,處於糖尿病前期人群比例約為35.7%。也就是說,每10個人裡,有將近5人血糖異常。

殘酷的事實在於:糖尿病雖不致命,但也不可治癒。很多病人終其一生,都在與糖尿病抗爭。

如何在提高這種慢性病藥物療效的同時,又能降低副作用?幾十年來,醫學界一直在上下求索。

仁會生物全球首創的1.1類新藥「貝那魯肽注射液」,為糖尿病治療領域帶來了全新的可能:根據公開資料,其產品不僅是最「安全」的糖尿病治療藥物,更可促進胰島β細胞修復和再生,為緩解甚至治癒糖尿病帶來了希望。此外,其「減重」、「護心」之附帶功效,亦受廣大醫生、患者的歡迎。

那麼,貝那魯肽到底是何方神聖?相比已經存在的眾多糖尿病藥物,其前景究竟如何?

全球首創新藥獲權威首肯

與一般藥物不同在於,糖尿病藥物需要連續數十年乃至終身使用,因此,藥物劑量尤為重要。最為大眾所知的胰島素藥物,其導致的「低血糖」問題困擾著很多患者。注射過多,血糖降下來了,但胰島素藥物還在繼續「工作」,直至引發輕則心慌、手抖、飢餓加劇,重則暈眩、昏迷的後果。

貝那魯肽以完全不同的治療機理,避免了上述問題出現,原理還得從GLP-1這種神奇的人體自身分泌的激素講起:

如果說胰島素是降血糖的「主力軍」,那麼GLP-1就是胰島素的「指揮者」。進餐後,GLP-1開始工作,促進胰島β細胞合成和分泌胰島素,並抑制胰島α細胞分泌升糖激素。兩激素同時受「指揮」下,血糖得以降低。更為「智慧」的是,當血糖低於50mg/dL 時,GLP-1暫時「退位」,不再刺激產生胰島素。

貝那魯肽藥物的本質,與人體GLP-1 胺基酸序列結構完全相同,一旦注射入人體後,就能與GLP-1受體結合,模擬人體原生的GLP-1發揮作用。

這種機制下,降血糖的方式,就不只是「簡單粗暴」地注射胰島素,而是以「鞭策」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方式運作。由於GLP-1能根據血糖含量判斷是否「開工」,胰島素藥物常見的「低血糖」問題亦可避免。

與葡萄糖協同作用,GLP-1可「神奇」地促進胰島素原基因轉錄和合成,進而誘導胰島β細胞新生和增殖。更強大的是,「造」出了β細胞,GLP-1還能提高其工作效率,讓β細胞對葡萄糖更敏感。

這一作用的想像空間令人興奮:幾十年來,糖尿病被認為不可治癒,是因為胰島β細胞功能失效了。而現在GLP-1類藥物能讓胰島β細胞修復和再生,讓醫學界看到了緩解甚至治療糖尿病的希望。

如此多突出優勢,令GLP-1類藥物在市場引起越來越多關注。2014-2018年,中國GLP-1 藥物銷售收入從2 億元快速增長至7億元。預計到2023年,其規模將增至105億元。當前,GLP-1類藥物在全球糖尿病市場佔有率為13.7%,與之相比,中國1.2%的滲透率較低。隨著人們提升對GLP-1藥物的認知和其納入醫保費用降低,未來該類藥物將有很大成長空間。

然而,市場上GLP-1類藥物已有九種。與利拉魯肽、艾塞那肽等其他八種相比,貝那魯肽的競爭優勢又在哪裡?

「全人源」是其獨一無二的「Title」。其他GLP-1類藥物都沒有做到與人體100%「同源」:它們要麼是蜥蜴源,如艾塞那肽和利司那肽,要麼是對人體分子結構局部加工,如利拉魯肽。這引發的問題就是「免疫反應」。免疫細胞對這些「外來」物無法識別,便將其作為「外侵物種」,產生抗體攻擊,從而令藥物功效減弱。

此外,人體將貝那魯肽認作是「自家人」,其代謝亦更高效安全。注射的GLP-1在體內「以假亂真」,產生與原本激素相同的代謝物,進而可獲得更多潛在收益。臨床表明,貝那魯肽典型的「附帶」收益包括減重、心腦血管保護、神經保護等。

「全人源」優勢下,貝那魯肽儘管2016年才被批准上市,但其在GLP-1類藥物市場中佔比明顯上升。2018年,其市佔率從2017年剛剛上市時的3.8%上升至4.6%。

學術權威亦紛紛為貝那魯肽站臺,力挺其上市推廣: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紀立農,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北京301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第十屆委員會主任委員母義明均強調:貝那魯肽具有更好的降體重優勢;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院長、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周智廣的實驗表明,貝那魯肽全人源化的特性使免疫源性降低,更有利於應用。

2017年上市次年,貝那魯肽便被納入上海市、黑龍江省和貴州省的醫保藥品目錄;2018年,由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組織編寫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貝那魯肽憑藉良好的療效和安全性得到推薦,這是國產原研GLP-1製劑首次被寫入指南。

臨床效果多重優勢突出,更兼行業權威專家背書,仁會生物貝那魯肽的營業收入很快以幾乎一年翻一倍的速度增長。2018年,其營收突破了4000萬。從銷售費用中,我們或可窺見仁會生物將貝那魯肽推廣至市場的決心:2016年至今,公司年均銷售費用約7000萬,是營業收入的兩倍以上。

緊鑼密鼓的研究正指向貝那魯肽與其他降糖藥聯用的方向。例如,仁會生物正探索將貝那魯肽與基礎胰島素按固定比例組成複方製劑,在減少注射次數的同時預防低血糖且有效減重。該項目預計2022年同時在中美兩國啟動臨床研究,將有望成為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GLP-1RA 與基礎胰島素組合的複方製劑。

若聯合使用項目臨床試驗成功,將為貝那魯肽帶來更大想像空間。屆時,貝那魯肽將同時打入傳統胰島素藥物市場,為更多醫生患者所認知,進而全面撬開價值七百億的糖尿病市場之門。

劃時代的減肥藥即將面世

「降糖」之外,「減重」的標籤在貝那魯肽身上同樣耀眼。

「減肥藥」近些年在國內的名聲並不好聽:輕者腹瀉、嘔吐,重者甚至厭食、抑鬱乃至危及生命。人們一聽到「減肥藥」,第一反應總在懷疑:「是不是要騙錢?」。

儘管如此,中國市場對減肥藥的需求仍越來越大:2017年,中國體重管理市場規模已有134億元,較2016年同比增長17%。預計到2021年,該市場規模可達246億元。

事實上,目前為止,國內僅有一款奧利司他仿製藥被官方批准用於治療肥胖症。其他藥物都因失眠、便秘、內分泌失調等嚴重副作用而被禁止。就連奧利司他本身,亦頗為使用者詬病:其減重原理是減少腸道對脂肪的吸收,這一方面引發腹脹、腹瀉等不良反應,另一方面對高碳水或低脂肪攝入的肥胖者不起作用。

相比之下,貝那魯肽的減重原理來得「安全」很多:

貝那魯肽進入人體後,可減少多巴胺分泌,從而抑制人們對高熱量食物的攝取,並「欺騙」神經產生飽腹感。同時,GLP-1可抑制胃酸分泌,延長胃排空時間,令人「不餓」。由於與人體完全「同源」,貝那魯肽引發免疫反應的可能性很小,其降解物還可保障心率,防止心腎衰竭。

利拉魯肽作為GLP-1的另一重要分支,其安全減重功效被市場逐漸認知,且受到了美國、韓國等官方認可。雖未被中國「正式承認」,但其在民間卻早已是「網紅」。打開小紅書,利拉魯肽Saxenda「減肥筆」在首頁頻頻出現,受到諸多愛美人士大力推薦。

據北京青年報報導,一支(18mg)的「減肥筆」在我國的零售價格最高達2000元到3000元人民幣;而同款產品在韓國同期零售價格相當於800元左右人民幣。另據新華社報導,很多微商表示,其一個月就能售出好幾百支價格1000元左右的「減肥筆」。按此推算,一個月輕鬆入帳幾十萬。

其實,貝那魯肽與利拉魯肽相比,優勢更突出:對比研究發現,貝那魯肽在更短時間內,讓肥胖人群平均體重下降更多。更重要的是,長期使用利拉魯肽,或引發甲狀腺腫瘤、腎臟衰竭等問題。而對於貝那魯肽,這些問題並不存在。

兼顧「高效」與「安全」,貝那魯肽作減肥藥的前景將是廣闊的。當前,其臨床研究已取得突破性進展。仁會生物相關項目——BEM-014 超重/肥胖適應症研究已進入III期臨床,預計2020年完成全部臨床工作。

主導本研究的研究組長,解放軍總醫院母義明教授在全國研究者會議上強調:這是我國、也是全球第一個全人源GLP-1類藥物的減重研究,將開創我國減重治療的全新局面,對於遏制單純肥胖患者相關疾病及併發症,控制國人肥胖迅猛增長趨勢具有重要意義。

如新藥申請獲批,BEM-014 將是國內肥胖症治療領域第一個被官方認可的創新藥物。

生物醫藥行業堪稱「最難啃的骨頭」, 國內為數不多的生物新藥企業,不僅要「十年磨一劍」,更要「貨與天下客」。十六年艱苦研發,仁會生物終於百鍊成鋼——「貝那魯肽」:作降糖藥物,它與人體同源,更健康安全,療效獲得業界權威首肯;作減肥藥物,它副作用低,卻效果顯著,一改以往人們對減肥藥「危險」的顧慮。有兩款重磅藥物保駕護航,仁會生物已經具備成為世界一流生物醫藥企業的基礎。

(文章來源:億歐)

相關焦點

  • 張江藥谷新藥研發產業加速 華領醫藥全球首創糖尿病新藥計劃2021年...
    原標題:張江藥谷新藥研發產業加速,華領醫藥全球首創糖尿病新藥計劃2021年上市   當前,作為國內知名生物醫藥創新
  • 華領醫藥上市成事實 全球首創糖尿病1類新藥2020年或將上市
    華領醫藥是一家中國製藥開發公司,目前致力於開發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的全球首創新藥口服藥物Dorzagliatin或HMS5552。上市申請書中提到,該公司的競爭優勢和投資亮點包括在臨床研發方面已經有達到概念驗證階段的全球首創新藥,具有影響全球糖尿病市場潛力。
  • 全球首創糖尿病新藥獲《藥品生產許可證》
    據看看新聞報導 張江企業華領醫藥研發近10年的全新機製糖尿病新藥,多扎格列艾汀,剛剛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這張證,是遞交新藥上市申請的必要條件;同時,它也意味著,在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體系下,企業已為上市後藥品的商業化生產供應,做好了準備。這張藥品許可證明確,藥品名稱為"多扎格列艾汀",受託生產方為迪賽諾,並明確了質量、生產負責人都為華領醫藥相關人員。
  • 核心臨床數據陸續出爐,華領首創糖尿病新藥重要突破
    目前還沒有同類機製藥物上市,即使在全球GKA研發賽道之中,僅有華領醫藥將在研dorzagliatin完成III期註冊臨床研究並推進至NDA申報階段。2010年,華領醫藥由陳力博士創立。8年後,華領醫藥作為港交所上市新規發布後的第三隻未盈利生物科技股,正式登陸資本市場。
  • 外高橋生物醫藥產業園將迎接更多全球首創新藥...
    驅動更多全球首創新藥研發「中國造」最好抗癌藥有望在浦東誕生作為外高橋生物醫藥產業園代表性項目之一,百濟神州上海研發中心於當天正式啟用。這不僅將為百濟神州新一輪的創新浪潮提供長期的管線儲備,也將進一步強化創新策源能力,驅動更多全球首創新藥的研發,幫助我們在未來十年的全球角逐中贏得優勢。」
  • GLP-1類藥物攪局糖尿病市場,通化東寶、甘李藥業「危矣」
    GLP-1類藥物攪局500億「糖尿病」市場,通化東寶、甘李藥業「危矣」來源:藥智網|墨甘李藥業前段時間的上市,讓很多投資者開始注意「糖尿病」藥物這個巨大的市場,但近年以來,胰島素行業競爭趨勢愈發激烈,而另一方面,全球GLP-1類藥物加速實現胰島素替代的時代背景下,通化東寶、聯邦製藥、
  • 全球首創糖尿病足新藥速必一(ON101)在權威期刊JAMA發表重要結果
    臺灣合一生技重磅新藥「速必一」(研發代號:ON101)三期試驗數據與藥物作用機制,9月3日於國際知名SCI醫學期刊JAMA Network Open發表。「速必一」為全球第一個透過調控巨噬細胞的作用機制,治療糖尿病足部傷口潰瘍,成功達成國際多中心三期臨床目標的藥物,充分展現臨床顯著療效與藥物安全性,為核准上市的糖尿病足潰瘍首創新藥(first-in-class)。糖尿病患與高齡人口逐年攀升,衍生之併發症亦隨之增加,其中,嚴重的糖尿病足潰瘍患者,因缺乏有效治療藥物被迫截肢而致殘、致死,造成個人、家庭與社會的巨大醫療負擔。
  • 武田向FDA重新提交2種糖尿病藥物的新藥申請
    2012年7月28日訊 /生物谷BIOON/ --武田(Takeda)宣布,其全資子公司武田全球研發中心(Takeda Global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er)已向FDA重新提交了alogliptin
  • 同為港股生物板塊 糖尿病概念股能否達到基因股的高度?
    並且在公告中,聯康生物表示,這筆費用將用作公司在研產品的後續開發……從該公司現有的產品來看,後續開發首當其衝就是生長因子與糖尿病藥物。  糖尿病市場的春天讓企業受益無窮  得出這一結論,除了聯康生物2月份才將自己的口服抗糖尿病藥物米格列奈打入國家醫保目錄外,更重要的糖尿病市場的確是個「聚寶盆」。
  • 索元生物獲得抗癌1類新藥中國區以外全球權益,核心產品管線拓展至...
    來源:藍鯨財經12月1日,藍鯨財經獲悉,索元生物成功獲得江蘇吳中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吳中醫藥」)的一類新藥抗癌新藥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現命名為DB108)的除中國地區以外的全球權益, 包括DB108的開發、製造、使用、經銷DB108的獨家許可
  • 外媒評出的全球最關注十大中國生物科技企業
    與之相應的是,中國本土正在逐步成長起一批生物科技企業,近日,世界知名網站FiercePharma評選出了全球最關注的十大中國生物科技企業,這十大企業主要集中在腫瘤和心血管創新藥領域,高管和科研負責人大多有海外背景,有些曾經是全球領先製藥企業總部高管;公司有海外投資,有些甚至布局了從研發到商業的完整海外產業鏈,建立了豐富的產品管線,已有產品實現商業化,或即將上市首款新藥
  • 國際首創!康方生物抗PD1/CTLA4雙特異抗體新藥AK104 中國臨床試驗...
    未來,康方生物還將啟動多個針對多種惡性腫瘤的AK104單藥以及AK104聯合用藥的臨床研究,力爭產品早日上市,讓全球的癌症患者獲得中國製造的好藥。同時,康方生物一系列以PD-1抗體為基礎、利用Tetrabody雙抗平臺構建的新型腫瘤免疫治療新藥,也將相繼進入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階段。」
  • 國際首創!康方生物抗PD1/CTLA4雙特異抗體新藥AK104 中國臨床...
    未來,康方生物還將啟動多個針對多種惡性腫瘤的AK104單藥以及AK104聯合用藥的臨床研究,力爭產品早日上市,讓全球的癌症患者獲得中國製造的好藥。同時,康方生物一系列以PD-1抗體為基礎、利用Tetrabody雙抗平臺構建的新型腫瘤免疫治療新藥,也將相繼進入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階段。」
  • 【新藥】索元生物全球三期臨床ENGINE研究首例受試者入選
    精準醫療領軍企業索元生物今日宣布其關鍵性全球三期臨床試驗ENGINE研究日前已在中美兩國多家研究中心啟動,首例受試者正式入組,此受試者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已開始接受研究藥物治療。索元生物的ENGINE研究,是一項國際性、隨機、雙盲、III期臨床研究,旨在評估DB102聯合R-CHOP對比R-CHOP在攜帶全新基因生物標記物DGM1的初治高危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受試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研究於2017年10月在中美兩國獲得藥物監管機構批准,新藥臨床試驗將在兩國共約60家研究中心進行,目前ENGINE研究在中美各研究中心同步開展。
  • 中國第一、全球第四的新藥「種子庫」誕生在成都
    記者了解到,論壇匯集學術及產業領航者等逾1000人,有超過50名行業大咖作主題演講,30多場專題報告,研判智慧醫療產業新趨勢,熱議新藥研發新靶點、新技術,共推生物醫藥產業跨境技術交流及資源整合,旨在打造一個國際化的生物醫藥生態圈,搭建一個生物醫藥前瞻資訊和前沿思想交流、分享的全球信息共享平臺。
  • 索元生物宣布收購Tocagen(TOCA.US)基因治療平臺及全球首創抗腫瘤藥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4月28日,索元生物(Denovo Biopharma)宣布收購基因治療先驅Tocagen公司(TOCA.US)的核心資產,包括基因治療平臺(逆轉錄病毒複製載體平臺,RRV)及所有相關產品管線的全球權益(僅一個產品大中華區權益除外
  • 抗糖尿病新藥「太羅TM」上市 打破國外糖尿病藥物一統天下的局面
    在國家863計劃的支持下,由軍事醫學科學院研製,在太極集團獨家轉化的國內唯一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抗糖尿病專利新藥—「太羅TM」於近期上市,並已形成大批量的生產規模。    「太羅TM」是在抗糖尿病藥物馬來酸羅格列酮基礎上進行再創新並取得成功的創新藥。軍事醫學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在運用藥物分子設計理論對羅格列酮母核進行詳細的計算和分析之後,在採用無數種試劑和方法之後,發現羅格列酮內醯胺鍵上的氫呈現微弱的酸性。
  • 微芯生物:抗腫瘤原創新藥西達本胺是全球首個表觀遺傳調控劑類口服...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8月14日訊,有投資者向微芯生物提問, 董秘你好!作為醫藥投資的門外漢,我關心得是公司未來5年的利潤釋放情況,公司產品單一,未來5年主要是西達苯胺的適應症擴大,新的產品收審批和市場的限制很大,不確定性大。那麼公司如何能支撐200多億的市值呢?
  • 臺灣NASH新藥景凱生技授權上海恆翼生物亞洲市場,首付及裡程碑金額最高2600萬美元
    導致NASH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肥胖、2型糖尿病(T2DM)及血脂異常與代謝症候群。 景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由具藥物開發多年經驗的旅美博士吳森洲創立,2013年底延攬石英珠博士為首的工研院團隊加入。聚焦於小分子新藥開發,在研新藥的適應症包括自體免疫疾病、代謝以及感染造成的慢性肝炎以及不含類固醇的過敏/氣喘新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