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藥谷新藥研發產業加速 華領醫藥全球首創糖尿病新藥計劃2021年...

2020-12-01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張江藥谷新藥研發產業加速,華領醫藥全球首創糖尿病新藥計劃2021年上市

  當前,作為國內知名生物醫藥創新創業高地的浦東張江,壯大新藥研發產業布局的步伐正獲加速。

  12月3日,全球糖尿病首創新藥企業華領醫藥與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宣布華領醫藥全球管理總部和研發中心落戶上海張江。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籤約儀式上了解到,華領醫藥在研的全球首創雙重機制葡萄糖激酶激活Dorzagliatin(HMS5552)的Ⅲ期臨床研究結果被確認了明確的治療效果,該藥能夠提高人體對葡萄糖的敏感性,進而實現可能根治糖尿病的療效。

  籤約儀式上,據華領醫藥創始人陳力透露,上述創新藥HMS5552也將計劃於2021年進行上市。

  分析人士認為,以華領醫藥將全球管理總部和研發中心落戶張江為代表,研發實力強勢企業的不斷入駐,反映出近年來張江打造生物醫藥創新高地的產業成效正不斷凸顯。

  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10月底,張江已擁有跨國公司地區總部59家,外資研發機構169家。在此產業生態基礎上,如今的張江每年都有近50個一類新藥進入臨床試驗,目前處於臨床試驗的一類新藥超過200個。截止今年11月,張江已有8個一類新藥獲批上市,佔全國近20%。

  產業發展優異成果不斷湧現的背後,一定程度上也與當前張江圍繞醫藥產業創新的布局與規劃緊密相關。

  今年4月,浦東公布了當地生物醫藥產業規劃,其中到2025年,浦東張江就明確了要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醫藥創新策源地和產業集群,不斷推動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的目標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此次籤約儀式上了解到,圍繞這一目標,張江也正在不斷調整盤活既有的資源稟賦,特別規劃了共10平方公裡的土地,專門用於包括張江醫療器械產業基地、創新藥產業基地和企業總部、研發中心的建設。

  會上,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局級巡視員季曉燁表示,創新型企業是推動上海生物醫藥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核心與關鍵。從全球新藥研發投入經驗來看,雖然研發投入逐漸增加,但新藥研發的成功率仍然在下降。

  在此背景下,中小技術型企業,生物新銳公司等新藥研發的回報率顯著高於大型藥企。因此,未來上海將不斷加快集聚和培育一批具有引領性的龍頭骨幹企業,引進優質企業來滬發展,留住一批生物技術類、產品具有高附加值的創新型企業。

(責任編輯:DF524)

相關焦點

  • 華領醫藥上市成事實 全球首創糖尿病1類新藥2020年或將上市
    6月6日,香港交易所官網顯示華領醫藥已經遞交了上市申請。華領醫藥是一家中國製藥開發公司,目前致力於開發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的全球首創新藥口服藥物Dorzagliatin或HMS5552。上市申請書中提到,該公司的競爭優勢和投資亮點包括在臨床研發方面已經有達到概念驗證階段的全球首創新藥,具有影響全球糖尿病市場潛力。
  • 研發10年!全球首創糖尿病新藥獲《藥品生產許可證》
    據看看新聞報導 張江企業華領醫藥研發近10年的全新機製糖尿病新藥,多扎格列艾汀,剛剛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這張證,是遞交新藥上市申請的必要條件;同時,它也意味著,在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體系下,企業已為上市後藥品的商業化生產供應,做好了準備。這張藥品許可證明確,藥品名稱為"多扎格列艾汀",受託生產方為迪賽諾,並明確了質量、生產負責人都為華領醫藥相關人員。
  • 生物醫藥「新賽道」 大灣區與長三角競合下半場
    南方網訊 上海浦東新區張江生物醫藥基地(又稱「張江藥谷」),華領醫藥研發生產部高級副總裁佘勁正準備新藥上市申報的材料,上海藥品審評核查中心就設在園區;100公裡之外,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管理公司產業服務部的沈正英剛結束企業回訪,她是園區企業基石生物專屬的「店小二」,為其提供「一站式」服務。長三角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高地。
  • 核心臨床數據陸續出爐,華領首創糖尿病新藥重要突破
    近日,華領醫藥(2552.HK)公布其在研的第三代口服糖尿病藥物dorzagliatin聯合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HMM0302)的III期臨床試驗階段性數據。這是華領醫藥半個月來第二次公布關鍵臨床試驗數據,當日股價一度上漲超過12%。Dorzagliatin是一款有望修復胰島功能的全球原創新藥,華領醫藥自創立以來即深耕多年。
  • 「越發展,越離不開張江」,38萬張江科技人才已開掛!
    浦東的最新科創倍增計劃顯示:到2025年,將建成10個大科學設施,形成世界一流大科學設施群,張江科學城打造成為全球綜合能力最強的先進光子科學中心。最硬核技術:心懷「中國夢」創新者讓中國創造在全球上市一個新藥從想法誕生到真正上市,平均需要12年時間,需要高達數十億元的投入,但是,最後成功率卻不到10%。在張江,能夠做到我國每年批准上市的1類新藥,每3個就有1個來自張江,這背後凝聚的是眾多創業者、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
  • 華領醫藥(2552.HK):成功完成HMM0301臨床試驗,靴子落地,股價迎騰飛...
    近日,致力於糖尿病創新藥研發的生物科技公司華領醫藥(2552.HK)接連宣布重要研發數據。6月18日,公司宣布dorzagliatin(HMS5552)單藥治療III期註冊臨床試驗SEED(也稱HMM0301)成功完成並公布核心結果,而在此前召開的2020年第80屆美國糖尿病協會大會(ADA)上華領醫藥還公布了該試驗的24周事後分析數據結果。
  • 仁會生物全球首創糖尿病新藥,能否贏得市場?
    幾十年來,醫學界一直在上下求索。仁會生物全球首創的1.1類新藥「貝那魯肽注射液」,為糖尿病治療領域帶來了全新的可能:根據公開資料,其產品不僅是最「安全」的糖尿病治療藥物,更可促進胰島β細胞修復和再生,為緩解甚至治癒糖尿病帶來了希望。此外,其「減重」、「護心」之附帶功效,亦受廣大醫生、患者的歡迎。那麼,貝那魯肽到底是何方神聖?相比已經存在的眾多糖尿病藥物,其前景究竟如何?
  • 外高橋生物醫藥產業園將迎接更多全球首創新藥...
    當天,百濟神州上海研發中心 、百濟神州-阿特蒙醫院研發合作項目、高瓴創投醫療器械園項目 、高博產業轉化研究院、馴鹿投資細胞治療技術產業園項目、瓴路藥業項目、復旦科技園創新中心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歐鄰科蛋白組學技術項目、鼎新基因等9個高能級生物醫藥產業項目籤約落地,將共同驅動中國生物製藥邁向源頭創新,在保稅區域打造更集聚、更高端、更先進、更廣泛的全球生物醫藥產業生態圈
  • 南京生物醫藥谷:打造千億級生命健康產業集群
    2018年、2019年,藥谷檢驗檢測認證特色基地連續兩年獲得省科技服務業特色基地骨幹機構能力提升項目支持。由中共中央組織部引進的國際生物技術產業的領軍人、美國發明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內科學院特邀直選院士李嘉強博士所帶領團隊創辦的強新科技,其自主研發的1類aiRNA新藥GB201是採用強新自有癌症幹細胞靶向篩選平臺技術研發的國際原創性癌症幹細胞通路抑制劑(First-in-class),已申請或授權10項專利,且均通過PCT途徑進入其他多個國家及地區,GB201目前在開展分別針對晚期結直腸癌和胰腺癌適應症的兩項國際多中心
  • 靶向抗癌新藥CM118項目落戶上海張江
    上海2012年9月7日電 /美通社/ -- 上海再新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本周在上海張江註冊成立,宣布又一個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藥 CM118 項目最終落戶國際著名的張江高科技園區。 據再新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唐明博士介紹,再新醫藥的核心創業團隊就是同樣位於張江高科技園區的卡南吉醫藥(上海)有限公司的留學生核心創業團隊,再新公司的抗癌新藥項目 CM118 與卡南吉公司的抗癌新藥項目 CM082 一樣,都是由國際著名新藥研發科學家梁從新博士設計開發;梁從新博士同時擔任再新公司和卡南吉公司的首席科學家兼執行副總經理。
  • 外媒評出的全球最關注十大中國生物科技企業
    據麥肯錫報告顯示,中國對全球醫藥研發的貢獻率於2018年上升至4%-8%,已跨入第二梯隊,具體而言,中國在pipeline(上市研發前的產品數量佔全球的比例)和上市後的新藥數量佔全球的比例貢獻率已分別達到7.8%和4.6%,而在2016年,這兩個數據分別是4.1%和2.5%。
  • 「人工智慧+醫藥研發」產業研究
    2019年,全球醫藥研發費用達到1530億美元,預計2021年突破1600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將達到2.0%。  而我國醫藥研發行業起步較晚,尚處於發展初期,技術能力相較於全球領先的歐美各國來說還存在不足,研發投入相對較低。2019年,我國醫藥研發費用投入約200億美元,僅佔全球總量的13.1%。
  • 26特色園區跟蹤調研|中期成果②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升級攻略
    一是高端人才集聚,截至2019年12月,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領域擁有國家級人才981位,市級人才410位,其中包括長江學者85位、國家千人計劃248位、國家863科學家34位、中科院百人計劃144位、中國科學院院士49位、中國工程院院士35位等,上海生物醫藥領域的院士、長江學者等高水平人才佔全國1/5。
  • 張江6家企業完成新一輪融資
    2021年如約而至!新的一年,張江企業在資本市場上也是大放異彩。上周,張江6家企業完成新一輪融資,分別是和譽醫藥完成D輪1.23億美元融資,科越醫藥獲得5350萬美元的B+輪1期融資,拓臻生物完成8700萬美元C輪融資,卓道醫療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再極醫藥完成近2億元C輪融資,昂科信息完成億元B輪融資。張江企業的融資能力真的是不容小覷,這個冬天,張江企業不怕「冷」啦!
  • 【精華】盤點臺灣新藥開發「亮點計劃」
    2010年,為妥善連結上中下遊,實際推動製藥產業的發展,「國科會」決定將後兩項計劃進行資源整合,並配合臺當局於2009~2012年間推動的「臺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合併執行「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劃」(2011~2016年),總計投下近10 0億元新臺幣經費,推動以新藥、新試劑、新治療策略和新興醫材研發為主的目標導向研究,選擇重點發展項目,整合島內生技醫藥研發體系與能力
  • 科學網—新藥研發模式亟須轉變
  • 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上海再添兩大「利器」
    記者從市經信委、市科創辦等舉行的「生物醫藥產醫和產融協同對接會」上獲悉,上海針對生物醫藥創新發展而首創的臨床試驗加速器正式投入運行。同時,為破解生物醫藥行業融資難題,上海首推的生物醫藥「新藥貸」即將放出首批貸款。生物醫藥是上海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爭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
  • 上億元的臨床試驗費用「託付」給醫院 新藥研發咋還快不了?
    為加速新藥研發進度,單一新藥在某家國家級大型醫院的臨床試驗預算動輒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但是,不少醫院「重診療,輕研究」、臨床試驗管理費用過高、臨床研究考核激勵機制不到位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國內新藥研發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