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的徵途中,上海又放大招。記者從市經信委、市科創辦等舉行的「生物醫藥產醫和產融協同對接會」上獲悉,上海針對生物醫藥創新發展而首創的臨床試驗加速器正式投入運行。同時,為破解生物醫藥行業融資難題,上海首推的生物醫藥「新藥貸」即將放出首批貸款。
生物醫藥是上海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爭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上海市經信委總工程師劉平表示,剛剛過去的2020年,上海全力落實生物醫藥「上海方案」,著力打造產業空間布局、構建產業政策體系、推動產業投資項目、營造產業生態環境,生物醫藥產業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國際化發展。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去年以來上海充分發揮生物醫藥深厚的產業優勢,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以小小的口罩為例,2020年2月29日,上海日產量從節前40萬隻突破1000萬隻。目前,上海口罩日產量最大達6000萬隻,醫用防護服日產量達1.8萬件。試劑檢盒方面,之江生物等首批獲得國家藥監局生產批件,目前生產的檢測試劑盒累計發貨超過7818萬人份,出口58個國家超1016萬人份。
移大樹育小苗,持續加速高能級項目落地。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信達生物、威高集團等十餘家知名企業籤約落地上海,上海醫藥等十餘家企業項目擴大投資或本地轉化,復宏漢霖等100個億元以上的在建投資項目不斷提速。全年共籤約項目84個,其中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22個。目前,國際TOP20藥企中有18家將中國區或研發總部設在上海,國際TOP20醫療器械企業中有17家將中國區或研發總部設在上海。
一方面重大項目紛至沓來,另一方面創新勢力也在快速崛起,隨著艾力斯醫藥近日登陸科創板,上海在科創板的生物醫藥企業已達12家,位列全國第一。同時,生物醫藥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加速從「創仿結合」向「首發引領」轉型,不斷湧現出以「九期一」等為代表的全球首研新藥和以PET-CT為代表的國際一流醫療器械,近三年上海共有8個國產一類創新藥上市,佔比達34.7%。
上海土地寸土寸金,但對生物醫藥產業出手大方。
以張江生物醫藥創新引領核心區為重心,以臨港新片區精準醫療先行示範區、東方美谷生命健康融合發展區、金海岸現代製藥綠色承載區、北上海生物醫藥高端製造集聚區和南虹橋智慧醫療創新試驗區為依託,上海已構建起「1+5+X」生物醫藥產業空間布局。浦東、閔行、奉賢、金山、嘉定、徐匯等6個產業集聚區產值佔全市生物醫藥製造業總產值的比重達92%左右。根據規劃,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將共推出可用空間近12500畝,實現製造業總產值超過1700億元。
推進生物醫藥產業快速發展,上海不遺餘力。
這次對接會上發布的「市級醫院醫企協同研究創新平臺(HI-CLIP)——臨床試驗加速器」,通過嫁接企業、醫院的需求和資源,將大大提升產醫融合質量效率。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市級醫院臨床研究促進中心主任錢碧雲說,一批高水平醫院是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不可複製的特殊優勢,通過加速器,可實現專業適配本市企業臨床試驗需求,改變企業原有通過線下尋求每家醫院的傳統串聯方式,臨床試驗的平均啟動時間預計將從6至13個月縮短至3至5個月。
針對生物醫藥產業融資難推出的「新藥貸」,是市經信委聯合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管理中心,建立擔保基金支持生物醫藥企業發展的探索嘗試。
上海市經信委生物醫藥產業處處長李甲表示,生物醫藥企業,特別是初創企業普遍屬於輕資產,往往很難通過傳統評估標準取得金融支持。「新藥貸」將通過「行業主管部門推薦、擔保中心打包進行政策性擔保、合作銀行提供信貸支持」的模式,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受益面廣、放款速度快的貸款服務。根據當天會上簽訂的授信協議,承貸銀行將獲得總額5億元的授信額度,首批次為約20家生物醫藥企業提供融資貸款。
據透露,下一步上海還將統籌落實新一輪推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政策,推動出臺並落實三年行動方案,大力實施「張江研發+上海製造」行動,建立「區區聯動」的產業承接機制,加強創新成果優先在本地轉化。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