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AR-T療法的「暴力」推動下,「放量、走高」成為近期港股生物科技板塊的代名詞。其實,除基因概念股外,生物科技板塊的另一分支——糖尿病概念股們也是「瘋」的不亦樂乎。比如聯邦製藥(03933)、三生製藥(01530)、康臣藥業(01681)、東陽光藥(01558),甚至是細價股聯康生物(00690)。
就拿聯康生物來說,先是成功將自己的口服抗糖尿病藥物米格列奈打入國家醫保目錄,然後開始大規模增發新股籌錢,以增強在研產品的後續開發。系列努力下,這隻細價糖尿病概念股自6月份開始,實現了放量,上升。
據智通財經APP觀察,截止目前的80個交易日,聯康生物區間上漲了20.44%,總量實現9.02億股,總額1.63億港元。上一次出現這麼大的成交量,還得追溯到2016年1-8間,著實不易。
行情來源:富途證券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得到投資者的理解,比如增發新股。在聯康生物9月20日晚間宣告認購成功後,21日,該股應聲而落,但在尾盤時悄然回升。最終收盤只跌3.33%,報0.174港元。
行情來源:富途證券
股價雖然回落,但並代表這隻細價股真的只想靠「財技」掙錢。因為俗話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我國的糖尿病市場正如一個「聚寶盆」,聯邦製藥、三生製藥、康臣藥業、東陽光藥都在花錢追逐。
增發是為了籌錢做開發
9月20日收盤後,聯康生物的新主席梁國龍籤發了一條「完成發行股份及根據特別授權發行非上市認股權證」的公告。智通財經APP從公告了解,其實就是一句話,「我們之前說要增發10.27億股,現在已經完成了。」
這一增發計劃,其實早在7月18日就透露過,只是經過2個多月才做完。當日,聯康生物分別與認購方A及認購方B訂立兩份認購協議,擬較今日(7月18日)收市價折讓16.36%按每股0.138港分別向認購方A及認購方B發行約8.73億股及1.54億股認購股份。合共約10.27億股股份佔擴大後股本約16.67%。
當時為了快速推進認購計劃,聯康生物還根據特別授權將向認購方A發行涉及行使款項約4504.35萬港元的認股權證,向認購方B發行涉及行使款項約794.87萬港元的認股權證。初始認股權證行使價為每股認股權證股份0.2063港元,較當時收市價溢價約25.03%。假設認股權證附帶的認股權證認購權倘獲悉數行使,則最多發行約2.57億股認股權證股份,佔緊隨完成後經發行認購股份及全部有關認股權證股份擴大後股本的約4%。
一個增發協議,聯康生物至於拿出這麼大誠意「籌資」麼。其實,所謂認購方A是香江集團旗下一間聯屬公司。要知道,香江集團的業務覆蓋了商貿物流、工業、健康、金融投資、教育、開發建設等多個領域。找一家有醫藥健康產業經驗的金主投資,總比那些絲毫不懂的要強,免得日後「瞎指揮」。
既然有了金主的戰略投資,那認購淨籌的1.415億港元的目的是什麼?難道和以前一樣,是服務善於玩財技的大股東們。非也!畢竟聯康生物剛剛才洗心革面,真正走正路。
2016年12月23日,唐潔成向光大水務一把手陳大偉出售合共3.16億股(約6.15%),價格為每股股份0.165港元,較前日收市價0.15港元溢價10%;2017年1月19日,唐潔成向現任董事長梁國龍出售其剩餘的6.16億股(約10%)。
股權結構變化後,現任主席梁國龍持股比例達到了29.8%,離要約紅線僅0.2%。而接了6.15%股權的陳大偉也進入公司做了副主席。隨後,梁國龍又找到原拜耳醫藥的高管出任公司銷售高管,財務核數師換成德勤的人。
換這麼大的心血,不至於走公司「財技」老套路。並且在公告中,聯康生物表示,這筆費用將用作公司在研產品的後續開發……從該公司現有的產品來看,後續開發首當其衝就是生長因子與糖尿病藥物。
糖尿病市場的春天讓企業受益無窮
得出這一結論,除了聯康生物2月份才將自己的口服抗糖尿病藥物米格列奈打入國家醫保目錄外,更重要的糖尿病市場的確是個「聚寶盆」。
智通財經APP分析,近年全球的糖尿病數據顯示,患者數量(20歲至79歲)達到4.15億人,較去年增加了2800萬人,患病率為8.8%(大致範圍7.2%-11.4%)。預計在2040年將達到6.42億人,患病率上升至10.4%(大致範圍8.5%-13.5%)。
病患的高發,也讓這塊的支付增多。預計2040年,用於糖尿病的醫療開支將達到8080-14520億美元。
其中,我國糖尿病患者約為1.1億人,居世界首位,約佔世界糖尿病患者總人數的26%,形勢不容樂觀。同時還有約5781萬的未診斷的糖尿病患者,預計到2040年,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將達到1.51億人。糖尿病難以治癒,需要持續用藥,我國糖尿病患者數量龐大,我國糖尿病用藥市場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而我國人均糖尿病醫療支出(指與糖尿病相關的人均醫療支出)為466美元,與美國人均糖尿病醫療支出10942美元相比,相差巨大,與全球人均糖尿病醫療支出1622美元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人收入的提高以及糖尿病知識的普及,我國糖尿病市場還存在可觀的市場空間。
全球以及我國的糖尿病市場空間都呈現可觀,具體藥物也得到了釋放。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的增量:前者在基層佔據主流,後者在大中城市(體檢普及新增早期病人較多,該部分病人主要接受口服降糖藥治療)受歡迎。
併發症和合併症的藥物治療:高發的有動脈粥樣硬化(81%)、高血壓(64%)、肥胖/超重(62%)和非酒精性脂肪肝(57%)、糖尿腎病(33%),帶動了抗糖藥物需求。
DPP-4抑制劑和GLP-1:GLP-1注射劑型效果更好,在降糖同時還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由於短效品種每日注射頻繁(Byetta,Victoza),長效(Bydureon)更有空間。
各種藥物需求都大,其相關藥企,尤其是跨國藥企們活得格外滋潤。智通財經APP統計到了全球39個降糖藥物,2016年合計銷售額達408億美元,相比2015年的393億美元上升4.0%。
胰島素巨頭諾和諾德以123億美元銷售額繼續稱雄糖尿病市場,賽諾菲由於Lantus的下降銷售額小幅下降到81億美元,默沙東憑藉西格列汀61億美元銷售額佔據第三位,禮來得益於度拉魯肽的快速增長,銷售額從2015年的49億美元大幅上漲至58億美元,2017年將輕鬆超越默沙東。
港股糖尿病概念股僅有5隻標的
跨國藥企賺的滿盆金,港股企業的標的也出現好的發展,比如三生製藥、聯邦製藥、康臣藥業、東陽光藥、聯康生物。
行情來源:富途證券
●以聯邦製藥為例,該公司研發的重磅產品甘精胰島素已在2017年5月正式上市,是國內唯一一家同時生產和銷售第二代和第三代胰島素的企業,並進入福建、重慶、四川、河南、遼寧和廣東等六個省招標目錄。預計2017年全年有望實現3000萬元人民幣的收入,2018年開始進入高速增長期,將成公司收入和業績核心增長點之一。
另外,該公司的門冬胰島素注射液30和門冬胰島素注射液已經完成臨床試驗,正處於報批生產階段;公司為國內第一家仿製地特胰島素的企業,2016年已獲批臨床。同時公司德谷胰島素和利拉魯肽在研,基本形成胰島素全產品線布局。
●三生製藥在2016年10月,與阿斯利康籤訂糖尿病產品百泌達(艾塞那肽注射液)和百達揚(艾塞那肽緩釋製劑)的獨家代理協議。目前三生製藥已經接手了阿斯利康約150人的糖尿病銷售團隊。百達揚目前在等待CFDA的審批,有望於今年年底獲批上市,並在年底進入國內糖尿病市場。
2017年5月16日,該公司又宣布與禮來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獲得了禮來旗下的胰島素產品優泌林(重組人胰島素)在中國獨家經銷和推廣的權利。優泌林(重組人胰島素)在中國重組人胰島素約佔有22%的份額,並且重組人胰島素在中國整體胰島素市場約佔有20%的份額。由於胰島素類似物(三代胰島素)注射便捷以及療效較好,具備進一步提升市場滲透率的潛力,預計優泌林的銷售額將於2018-2020年實現約10%的複合增長。
●東陽光藥也在布局二、三代胰島素。按研發進程,預計該公司的二代2018年上市,三代(甘精、門冬)有望在2019-2020年上市,這將對未來兩年業績形成較好補充。畢竟,在這個「渠道+產品」的當前,早出來早受益。
●康臣藥業也有自己的糖尿腎病顆粒支線業務。2017年中期,該公司腎病藥物銷售同比增長達10.1%,其中尿毒清顆粒仍然是本集團銷售增長的火車頭,維持在腎病口服現代中成藥的領先地位。
●聯康生物在2015年從江蘇豪森藥業獲取了米格列奈的全球獨家生產、分銷與商業化權利。米格列奈是一種口服降糖藥,國內市場從2014年起便以高於40%的複合年增長率不斷擴大,也是日本最受歡迎的格列奈類藥物,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人民幣。
2017年4月,聯康生物將米格列奈以新註冊品牌博康泰(Bokangtai)的名義在福建省發售,目前已被正式納入中國國家醫保藥品目錄。
另外,該公司還在做rExendin-4(重組艾塞那肽-4,Uni-E4)的研發。該產品屬於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類降糖藥。Uni-E4此前被CFDA歸類為第一類新處方藥品,獲得「十一五」重大新藥創製專項資助。該公司期望在2019年年初獲批推出市場。
而該公司的阿卡波糖,已經開始與陽光諾和合展開了實際的合作。聯康生物表示力爭在2018年初之前完成生物等效研究的所有規定工作,預計產品將在2020年前在中國市場推出。至於阿卡波糖的「威力」智通財經APP財經在分析麗珠醫藥與中美華東製藥有限公司籤訂了《物料採購合同》中就表示過,一個阿卡波糖的採購合同就可以直接給麗珠醫藥貢獻近8500萬元人民幣的淨利潤。由此可見,聯康生物的眼光還是不錯的。(田宇軒/文)
更多港股重磅資訊,下載智通財經app
更多港股及海外理財資訊,請點擊www.zhitongcaijing.com(搜索「智通財經」);欲加入智通港股投資群,請加智通客服微信(ztcj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