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吳倪娜 實習生 劉寧子 記者 劉峻)「換了心後,我終於可以暢快呼吸了,」48歲的陳先生是江蘇淮安人,曾飽受終末期心衰折騰9年,裝了8個心臟支架後,終於成功接受了心臟移植手術,即將順利出院。7月15日上午,江蘇省人民醫院舉行「精準救治重獲新生,科技助力心臟移植」新聞發布會,陳先生一家將包含感恩之情的錦旗贈給江蘇省人民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的醫護人員,感激他們的救命之恩。
只有換心,才能救他一命
2011年11月份,陳先生因心臟冠脈多支血管全程瀰漫性病變狹窄閉塞,被診斷為冠心病,先後被置入8個心臟支架,還曾做過冠脈搭橋和瓣膜修復手術。然而,經歷了多次手術,陳先生的病情仍每況愈下,心功能顯示為最嚴重的四級心衰,生命危在旦夕。
今年5月,陳先生胸悶氣喘症狀加重,吃不下東西,也無法入睡,常常只能枯坐到天亮。
陳先生的病情急壞了一家老小,輾轉多家醫院後,找到江蘇省人民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邵永豐。詳細了解陳先生的病情和病史後,邵永豐表示,只有心臟移植才能挽救陳先生的生命。隨即,陳先生被收治入院完善檢查,等待合適的供體準備移植手術。
邵永豐告訴記者,陳先生不僅有嚴重的心臟病,還患有B肝和嚴重的營養不良,身高170釐米的陳先生體重只有45公斤。進一步檢查中還發現,陳先生的心臟射血分值只有20.6%,而正常值在55%-65%,這表示陳先生心肌收縮非常弱。再加上陳先生之前經歷過多次手術,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心臟移植手術的難度。
邵永豐多次組織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重症醫學科、營養科等專家就陳先生的病情和救治方案進行多學科討論、綜合評估,為其精準制定了手術方案和圍術期細節。
住院後的第三天,陳先生幸運地等來了心臟供體。6月15日早上,陳先生的心臟移植手術開始。正如術前所想,因為陳先生此前接受過冠狀動脈支架和搭橋手術,胸腔內臟器粘連非常嚴重,移植手術中心臟和血管的剝離難度非常大。但因為有術前精準預判,邵永豐帶著移植團隊沉著應戰。
歷經6小時的全力奮戰,供體在陳先生的體內順利跳動了。
精心照顧加心理疏導,闖過恢復道道難關
術後第二天,轉入心臟大血管外科監護病房的陳先生各項生命體徵平穩,順利拔除氣管插管。雖然心臟移植手術成功了,但是術後的恢復對於陳先生來說,依然是困難重重。心臟大血管外科監護病房趙勝主任醫師介紹,因各種身體因素,陳先生的抵抗力非常差,術後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劑、激素等藥物,當時陳先生出現了劇烈嘔吐,為了防止他出現肝衰竭,特護團隊多次邀請肝移植專家前來會診,並及時為陳先生調整用藥,加強營養。除此之外,針對陳先生出現的呼吸無力情況,特護團隊又為他量身定製了早康計劃,通過拍背咳痰、鍛鍊呼吸等綜合治療,改善其呼吸功能。
對於心臟移植手術患者來說,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念也非常重要。
由於陳先生經歷多次大型手術,他非常擔心自己能否挺過這一關,同時又擔心家裡經濟困難付不起醫藥費,因此心理壓力非常大。對此,邵永豐和趙勝等醫護人員經常安慰鼓勵陳先生,並幫助他聯繫了瑞華慈善基金會申請資助,為他解決了部分手術費用。
在特護團隊的精心照顧和心理疏導下,陳先生的情況逐漸好轉,臉上也漸漸有了笑容。術後複查時,他的心臟射血分值已經由20.6%上升至69.4%,體重也由術前的45公斤增至50公斤,並能自行下床活動了。
省人醫半年成功完成7例複雜心臟移植手術
邵永豐表示,心臟移植技術可挽救終末期的心衰患者。江蘇省人民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於2004年率先在省內開展心臟移植手術,截止目前已完成50例心臟移植手術。其中術後存活時間最長的患者已16年了。今年1至6月份,手術團隊已成功完成7例複雜心臟移植手術,其中4例年齡超過60歲,最大患者67歲,手術全部成功,患者愈後恢復良好。
江蘇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唐金海表示,疫情發生以來,醫院迅速組織隊伍積極抗擊疫情,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進入常態化階段。疫情期間,省人民醫院器官移植專家團隊克服疫情影響,多科室通力合作,完成了多例高難度的器官移植手術。今年1月至6月,江蘇省人民醫院已開展肝移植、心臟移植手術共62例,所有移植手術均獲成功。
另據了解,自2018年6月至今,江蘇省瑞華慈善基金會已在江蘇省人民醫院累計救助169名患者,救助總額累計505餘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