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領先!救命神器ECMO(體外膜肺氧合)連救11位危重患者,脫機率100%

2021-01-08 央廣網

央廣網鄭州9月3日消息(記者胡曉輝)2020年的疫情,讓「ECMO(體外膜肺氧合)」這種救命神器進入大眾的視野。  而在心臟重症的救治戰場上,ECMO也一直創造著生命奇蹟。

急性心肌梗死、暴發性心肌炎、心臟破裂……一項又一項的急危重症,都依靠ECMO這種神奇的「魔肺」給患者帶去重生。

近日,華中阜外CCU連續利用ECMO救治11例心臟重症患者,近2個月的ECMO成功脫機率也達全國領先水平。

70歲的張大爺就是這11個「死裡逃生」的幸運者之一。

張大爺的急性心梗發作於一個普普通通的周二下午。正在家裡看電視等待晚飯時間的張大爺突然感覺胸口一緊,心前區開始出現持續性的鈍痛。張大爺馬上含服了速效救心丸。過了一會,胸痛的症狀一點都沒有減輕。這下家裡幾個人都慌了,趕快撥打120,前往當地醫院就診。

到達當地醫院時,張大爺已經出現心力衰竭、呼吸衰竭,醫護人員立即予以氣管插管,保證他的呼吸通暢。

在給予一些藥物治療後,患者的心臟情況依然很差。EF值(射血分數)只有17%。射血分數代表了左心室的收縮功能。一般來講健康的成年人,射血分數的正常範圍為55-65%。

為了挽救張大爺的生命,當地醫院立即撥通了華中阜外醫院CCU的電話。心臟重症團隊再次在夜色中集結出發。

2小時後,華中阜外醫院體外循環科副主任李建朝帶領團隊到達張大爺身邊,重新評估患者心臟、外周血管等多項指標後,立即為患者植入「救命神器」。

凌晨00:59,患者來到華中阜外醫院。距離張大爺突發胸痛已經8個小時了。「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此刻,每一個救治步驟都必須快、穩、準。

綠色通道早已開啟,冠心病四病區主任楊宏輝教授已經做好手術準備。

帶著ECMO、呼吸機,專家為張大爺行冠脈造影。造影結果顯示,患者右冠狀動脈近段幾乎全部閉塞,管腔內充滿血栓;左側二支均有病變,最嚴重的是左前降支,開口及近段已達90%狹窄。

由於患者心功能極差,血栓負荷很重,此時冠脈支架植入風險過高。需要糾正心功能及充分抗凝、抗血小板治療後再對血管進行支架治療。

回到CCU後,CCU主任張靜教授再一次認真評估病情,為張大爺接上另一生命支持重器——IABP。利用ECMO、IABP、呼吸機這三大生命支持重器,幫助患者恢復左心功能,為下一步治療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3天後,張大爺的心功能得到改善,再次被推入介入中心。楊宏輝教授探明情況後,在患者的左前降支植入兩枚支架。導絲順利通過病變部位,球囊預擴張後恢復血流,手術成功。

與張大爺一樣幸運的是30歲的女教師瑩瑩。

2個月前,因為勞累加上受涼,瑩瑩得了感冒。想著感冒也不是啥大事,自己吃點藥休息休息也就好了。

可是過了兩天,瑩瑩的感冒沒有好轉的跡象,並且還出現了心慌的症狀。到當地醫院就診後,心電圖顯示有改變,並且肌鈣蛋白也有所增高。醫生考慮,會不會是心肌梗死。為瑩瑩冠脈造影后,發現她的血管狀況良好,隨即考慮心梗可能性較小。在愛人的陪伴下,正準備回家靜養休息的瑩瑩還沒走出病房,新的情況又出現了。這次瑩瑩出現了室速!當地醫生一看,馬上考慮到瑩瑩可能是被「暴發性心肌炎」找上門了。

暴發性心肌炎是一種極其兇險的心血管急危重症。該病特點是起病急驟,患者很快出現心臟衰竭或者嚴重心律失常,並可伴有肺、肝臟、腎臟等多個臟器功能衰竭,數據顯示死亡率高達90%以上。

情況緊急,醫務人員立即打通了華中阜外醫院CCU的電話。

「好的,我們馬上出發。」接到電話的張靜主任,立即集結ECMO轉運團隊,奔赴320km外的豫南。

奔波4個小時後,華中阜外醫院體外循環科副主任李建朝等專家見到了已經昏迷的瑩瑩。此時的患者,心臟跳動微弱,射血分數只有20%。再次評估患者情況後,醫務人員為患者經皮穿刺,ECMO上機。

19:00,瑩瑩來到了華中阜外醫院。此時瑩瑩的情況依然非常危重。

反覆室速!

心室血流淤滯!

房室傳導阻滯!

腎功能衰竭!

肝功能衰竭!

……

每一項都是擺在張靜主任面前的難題。認真迅速地評估病情後,張靜主任帶領團隊為之規劃救治方案,並立即為瑩瑩實施進一步的搶救措施。

除了ECMO,醫務人員還為瑩瑩接上IABP和呼吸機,三大生命支持重器全部上陣後,瑩瑩的生命體徵趨於平穩。

瑩瑩的情況十分危重,從接診的那一刻起,重症軍團的每一位醫護人員都不敢放鬆。

醫護人員利用心臟超聲指導ECMO流量優化,間斷調低流量,做到最精準的容量管理。在生命支持重器的輔助下,加以藥物治療, 5天後,瑩瑩撤掉了呼吸機;一周後,撤掉了ECMO,8天後,撤掉IABP。患者順利轉回普通病房。

除了急性心肌梗死、暴發性心肌炎,ECMO在各種心臟重症中都顯示過它的「威力」。

胡女士今年31歲。3個月前一場發燒讓她第一次發現自己的心臟問題。

6月上旬,受涼後的胡女士發起了高燒,在家自行口服藥物後,療效不佳,到當地診所進行就診。對症服藥之後,胡女士覺得症狀減輕了。沒想到,第二天在家突然意識喪失,摔倒在地。急診到達當地醫院後,不停地出現室顫達數十次以上。給予氣管插管,並在重症監護室治療一天後,室顫的現象未再出現。

可是事情並沒有結束。1個月後,胡女士的心臟電流再次「變本加厲」的亂了套。

7月11日,再次受涼後的胡女士又發起了高燒,自行服藥後症狀減輕,晚上早早的就上床休息。沒想到,睡眠中胡女士再次出現意識喪失,並伴有小便失禁。家屬馬上帶著胡女士前往附近醫院。就診途中,胡女士的丈夫持續給予患者心臟按壓。

到達醫院後急診行心電監護顯示心室顫動、室性心動過速,予以電除顫數次,並行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呼吸。

胡女士反覆室顫,是非常嚴重的惡性心律失常。為了挽救她的生命,一通電話打到了華中阜外醫院CCU。

帶著ECMO,心臟重症軍團立即出發。

2個半小時後,李建朝副主任來到胡女士床前。此時,當地醫護人員已經為胡女士除顫多達195次。

為胡女士植入ECMO後,立刻返回華中阜外CCU。轉運途中,胡女士還反覆出現7次室顫,ECMO的「神奇功力」發揮了巨大作用。

入院後在ECMO支持下,CCU醫護人員精心改善患者心功能及內環境,精準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患者室顫不再發作。順利撤掉ECMO。第4天,心律失常二病區主任醫師付海霞教授為患者在局麻下行ICD(埋藏式心律轉復除顫器)植入術。手術順利,很快胡女士就轉入普通病房。

張靜教授說,像張大爺、瑩瑩、胡女士這樣依靠「ECMO」成功治癒的患者近兩個月內在CCU已經連續11例。這11名患者年齡從30歲到80歲,來自省內外多個縣市,ECMO運行時間最短18個小時,最長達408個小時,救治範圍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暴發性心肌炎、心臟破裂、肺栓塞、惡性心律失常等各種心臟急、危、重症。

可以說,ECMO是重症醫學裡最複雜的醫療技術,主要是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作用,它能夠給病人創造時間贏得時間,讓患者有機會去恢復。

可是,這個被譽為重症患者的「最後救命稻草」的生命救治神器也不總是散發救命「天使」的光芒。在ECMO的使用中,併發症非常常見,如出血或栓塞。併發症通常與基礎疾病或與ECMO使用(血管穿刺、體外循環、持續抗凝等)有關。據了解,在心臟重症的救治上,這個「一半魔鬼一半天使」的神器在全國的平均成功脫機率不到50%。

ECMO技術代表著一家醫院、一個地區疑難危重患者的救治水平。在張靜教授的帶領下,華中阜外醫院CCU團隊,2018年ECMO使用的成功脫機率達到83.3%,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在華中阜外CCU,對於ECMO使用的精細化的管理,張靜教授提出了17條「軍規」,內容涵蓋應用心臟超聲指導ECMO流量優化、精準的容量管理、靶向目標管理、分段式覆蓋、「靜」式包紮法等。

CCU團隊始終將其傾心打造的「心臟重症5小時生命圈」作為「後疫情時代」的事業重心。東至商丘,西至洛陽,南至信陽,北達安陽,河南省內任何區域出現心血管急危重症病人,都可以在5個小時內實現轉院轉診。除此之外,救治網絡也在不斷向外延伸。重症軍團用實力為山西、山東、湖北、河北、安徽、湖南、四川等省份的患者解決「心」問題。「心臟重症5小時生命圈」是個心臟重症臨床救治的理想概念。我們從理性層面上根據最快接觸患者的時間來劃區定位,只是為了能夠使心臟重症患者以最快捷的路徑得到最有效的治療。也就是說,我們在珍惜時間和珍重生命的基礎上給臨床救治制定優化策略,從而使優質醫療資源能夠更加科學有效給予分配。

在CCU的學科發展理念中,心臟重症醫學科的發展要顧全大局,甘做「頂梁柱」,致力於成為心臟病前沿學術的倡導者、科學救治理念的踐行者、最新治療方案的引領者和心臟重症學科發展的探索者,以期將學科的發展始終同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保持「並軌」,從而以最好的「奔跑」姿態和最專業的學術態度為心臟重症患者保駕護航。

醫院體外循環科除了高質量配合完成每天的心外科手術的同時,還成立小組,24小時值班、隨時待命,配合急診和監護室完成急危重症病人轉運、ECMO置管、管道預充、機器啟動和維護等緊急救治工作。

目前,華中阜外醫院的體外生命支持技術越來越成熟,對標國際,不停地創造生命奇蹟,為更多疑難危重患者帶去生存希望。

相關焦點

  • 《體外膜肺氧合(ECMO)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規範》發布,國家衛健委首次...
    衛健委官方解讀 一、為什麼制定體外膜肺氧合(ECMO)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規範? 體外膜肺氧合技術(以下簡稱ECMO技術)對救治心肺功能衰竭、心跳驟停等重症患者具有重要意義,尤其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ECMO技術臨床應用迅速增長,但該技術操作複雜,管理難度大,對醫療機構的專業水平和管理水平要求高。
  • 俄Rostec 展示自主研發ECMO(體外膜肺氧合)機
    Rostec 集團下屬NPO「合金」公司在」Army-2020「軍事技術論壇上展示了新的醫療設備LifeStream HEPAR機和LifeStream ECMO(體外膜肺氧合)機。它們可以使心臟驟停患者得以復甦和肺衰竭患者得以恢復,恢復並維持捐獻者和患者體內和體外的移植器官的生存能力。
  • 醫學上ECMO是什麼意思 ecmo治療技術原理介紹
    醫學上ecmo是什麼意思介紹  ECMO(是體外膜肺氧和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的英文簡稱,它是代表醫療機構危重症急救水平的一門技術)進行治療。  ECMO(體外膜肺氧和)又被稱作「人工肺」,是一種醫療急救設備。
  • 《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呼吸支持治療和體外膜肺氧合...
    重症(包括重型、危重型)患者以呼吸衰竭為突出表現,同時可伴有心臟、腎臟、腸道等多個器官損傷。呼吸支持治療是呼吸衰竭的主要治療手段,體外膜肺氧合(ECMO)是重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挽救性治療手段,應及時、規範、合理的應用。一、適用人群符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診斷為重型和危重型的患者。
  •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重症醫學科成功跨區域轉運救治VA-ECMO危重患者
    3月7日,重症醫學科接到緊急求助電話:濱州市一位39歲青年女性入院3天,因暴發性心肌炎、呼吸衰竭已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腎衰行CRRT治療,心臟射血分數只有19%,血流動力學極度不穩定,病情非常危重!重症醫學科主任王春亭遠程會診後,立刻通知科室ECMO組長、副主任醫師張繼承帶領大家評估病情制定轉診方案。
  • 聽說它能救命又很貴,「魔肺」ECMO究竟是啥?
    聽說它能救命又很貴,「魔肺」ECMO究竟是啥? 導語:使用ECMO是有非常明確和限定的適應症和禁忌症
  • 在最後一道防線和「死神」對決——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的驚心搶救記
    醫護人員在他的病床邊近乎「盲穿」大血管,為他用上體外膜肺氧合(ECMO)系統,把年輕的生命從「死神」手裡奪了回來。 2月19日,當31名同時痊癒出院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合影時,每個人的手裡都緊握一個蘋果。馳援武漢的北京醫療隊隊員、北京朝陽醫院內科護士長劉小娟發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出院的病人會把發的蘋果繼續傳遞給還在治療中的病友。
  • 8個醫療團隊接力救治 重度燒傷患者使用ECMO後成功脫險
    來源:長江商報長江商報訊(記者李璟通訊員朱睿瑤王莎莎張曉衡)因爆炸事故被重度燒傷,一度瀕臨生命絕境的48歲患者,一個月內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歷經多次搶救,並在ECMO輔助下緊急手術後,成功脫離生命危險。
  • 年使用量不足1%,缺乏生物相容性塗層技術,「救命神器」實現國產化...
    「ECMO並不是常規的治療設備,但是在關鍵時刻能救命。」天津泰達國際心血管醫院病體外循環科主任王試福所說的ECMO(體外肺膜氧合機),就是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過程中,屢屢出現的體外生命支持設備,使用ECMO可以代替循環和呼吸功能,為患者贏得更多救治時間和機會。
  • 危重患者脫離ECMO後,顫抖著給護士寫下一句話
    其中護士104人,主要來自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等相關科室,以具有臨床經驗的中青年護理骨幹為主,90後護士40名,平均年齡33.5歲。承擔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分院重症病區、方艙醫院醫療救治及臨床科研攻關任務。
  • 體外膜氧合(ECMO):從原理到應用
    作者:費金韜審閱:鄭博 副教授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體外膜氧合然而,隨著患者本身心臟功能恢復,主動脈內順行血流將與來自股動脈插管的逆行血流抵抗,出現順行缺氧血流(如果患者有呼吸衰竭)和逆行氧合血流的混合區域。隨著患者心臟功能的恢復,順行與逆行血流的抵抗會愈發嚴重,很可能造成心腦缺氧,因此可能需要將動脈插管的末端置於更近端。
  • 一線專家詳解:呼吸機是如何救命的?
    《生命時報》採訪權威專家為你解答:呼吸機如何挽回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一旦出現低氧血症,氧療就非常重要,對危重症患者而言,正壓呼吸機是必不可少的生命支持。目前,美國累計確診新冠病毒感染者超過52萬。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分析顯示,美國醫院約有16萬臺呼吸機,國家戰略儲備有1.27萬臺。
  • 多個醫療團隊協力 重度燒傷患者使用ECMO後脫險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供圖中新網武漢12月3日電 (朱睿瑤 王莎莎 張曉衡)因爆炸事故被重度燒傷,一度瀕臨生命絕境的48歲患者,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歷經多次搶救,並在ECMO輔助下緊急手術後,脫離生命危險。他於12月2日從重症醫學科轉入普通病房,進入康復階段。
  • 廣西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ECMO團隊系列報導之一 ——VA-ECMO助一年輕患者重獲新生
    今年4月22日下午,廣西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收到了一名患者送來的錦旗和感謝信,信中患者用質樸的文字向我院重症醫學科醫務人員表達了謝意
  • 粵所有輸注血漿患者均無不良反應 7名患者已轉陰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廣東堅持科學作戰、協同作戰、智慧作戰、安全作戰,不斷調集全省最強醫療資源,竭力挽救患者生命。全省目前已出院患者中,60歲以上的共有280例,佔比21.6%;有基礎疾病的患者279例,佔比21.5%;成功使用ECMO(體外膜肺氧合)技術治療的患者有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