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醫療團隊接力救治 重度燒傷患者使用ECMO後成功脫險

2020-12-05 金融界

來源: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訊(記者李璟通訊員朱睿瑤王莎莎張曉衡)因爆炸事故被重度燒傷,一度瀕臨生命絕境的48歲患者,一個月內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歷經多次搶救,並在ECMO輔助下緊急手術後,成功脫離生命危險。12月2日,他從重症醫學科Ⅰ科轉入普通病房,進入康復階段。

10月21日,48歲的李剛(化名)在工作時遭遇爆炸事故,身體多處被嚴重炸傷。當地醫院簡單處理後又急送至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急診當班醫生接診後迅速啟動MDT多發傷診治流程,眼科、耳鼻喉、重症醫學科、骨科、口腔科、整形外科多學科會診,急診進行「右眼球修補+眼內異物取出+氣管切開術」。

急危重症醫學科兼重症醫學科Ⅰ科主任詹麗英教授當機立斷,使用ECMO(體外膜肺氧合)維護生命,同時準備進行氣道探查手術。該科室一支裝備精良、技術精湛、經驗豐富的ECMO團隊,凌晨3點接到任務後迅速反應到位,置管、裝機、運轉,一氣呵成,患者的脈搏氧飽和度迅速恢復正常。

當夜,耳鼻咽喉-頭頸外II科屈季寧教授團隊為李剛進行氣道探查手術,成功取出一塊長度達20釐米血凝塊,及時解除了李剛氣道的梗阻和出血風險。

10月25下午五點半,經綜合評估,醫護團隊為李剛撤離了ECMO。隨後的45天內,李剛成功闖過一系列「鬼門關」,奇蹟般地恢復過來。在8個醫療團隊50多天的全力救治下,李剛脫離生命危險。後續,他還將在骨科接受手腕部植皮手術。人民醫院醫護團隊在護佑生命的同時,將盡最大努力恢復其肢體功能,幫助他儘快重返家庭和社會。

責編:ZB

相關焦點

  • 多個醫療團隊協力 重度燒傷患者使用ECMO後脫險
    使用ECMO維護生命。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供圖中新網武漢12月3日電 (朱睿瑤 王莎莎 張曉衡)因爆炸事故被重度燒傷,一度瀕臨生命絕境的48歲患者,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歷經多次搶救,並在ECMO輔助下緊急手術後,脫離生命危險。
  • 燒傷面積高達97%!9次手術後,他們成功救治特重度燒傷患者
    近日,郴州市一人民醫院燒傷整形外科成功救治了一位全身大面積特重度燒傷患者。該患者是一位中年女性,燒傷面積高達97%,其中三度燒傷面積近90%,在該科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護理下康復出院。  7月15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那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日子。
  • 西藏軍區總醫院利用豬皮成功救治三度燒傷患者
    7月20日9時,西藏軍區總醫院住院一部13樓燒傷科,痊癒的燒傷患者卓瑪為醫護人員一一獻上哈達。她用不太流利的漢語說:「謝謝『金珠瑪米』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卓瑪是西藏軍區總醫院首次利用改良異種豬皮成功救治的大面積三度燒傷藏族牧民。
  • 醫學上ECMO是什麼意思 ecmo治療技術原理介紹
    醫學上ecmo是什麼意思介紹  ECMO(是體外膜肺氧和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的英文簡稱,它是代表醫療機構危重症急救水平的一門技術)進行治療。  ECMO(體外膜肺氧和)又被稱作「人工肺」,是一種醫療急救設備。
  • 南華附一醫院重症醫學科成功救治重度肥胖重症肺炎患者
    成功實施俯臥位通氣。紅網時刻衡陽9月3日訊(通訊員 肖志勇 記者 譚倩)對重度肥胖且合併重症肺炎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救治是重症醫學領域難以逾越的鴻溝,患者進退維谷,醫護工作者如臨深淵。近日,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突破重重困難揮戈返日,憑藉精湛醫術成功搶救一名體重380斤合併患有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肺動脈高壓心功能不全、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慢性腎功能不全、高血壓病3級(很高危組)和2型糖尿病的重症肺炎患者。目前,該患者各器官功能逐漸恢復,在8月14日病程第10天已經成功脫呼吸機拔除氣管導管。
  • 15名燒傷患者做了支氣管鏡·杭州日報
    本報訊(記者 餘敏 通訊員 方序)昨天,浙醫二院通報了8日接受支氣管鏡檢查的7名燒傷患者的檢查情況(9日有8例),其中2人為輕中度氣道燒傷,3人為重度氣道燒傷,2人為極重度氣道燒傷。另外,還有4人接受了手術,「救命藥」多粘菌素B針也已找到。
  • 全國網友接力尋找多粘菌素B針 救命藥已經找到[圖]
    好不容易得空充會電,但剛衝完電,沒多久後就發出了「電力不足」的提示。  有的表示能提供藥品渠道,有的則願意捐款救治軒軒,還有的僅是來電安慰祖孫倆,希望他們倆堅強,挺過這一關。網友們用行動詮釋著「時間就是生命,轉發就是援助」的信念。  截至昨晚記者發稿,網友們的愛心接力行動始終沒有停止。
  • 崑山爆炸事故追蹤:燒傷員工獲植皮 神秘人工皮膚顯身手
    人民網北京8月15日電(王宇鵬)崑山爆炸事故中,大量傷員被燒傷。皮膚作為人體最大的組織,是與外界環境接觸的屏障,一旦缺損容易造成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植皮救治是治療燒傷後的一項重要措施,在崑山爆炸事故傷員救治中,眾多傷員成功接受植皮。植皮是一種怎樣的手術,新皮膚從哪來?
  • 2016山東醫療衛生護理學備考:燒傷後休克護理的高頻考點
    2016山東醫療衛生護理學備考:燒傷後休克護理的高頻考點 1.傷後個24小時補液量:按患者每千克(kg)體重每1%燒傷面積(二度~三度)補液1.5ml(小兒1.8ml,嬰兒2ml)計算,即個24小時補液量=體重(kg)×燒傷面積(%)×1.5ml另加生理曰需水量
  • 重度有機磷中毒患者,回家後「起死復生」?
    請準許我為「新聞報導」四個字打了引號,因為在我看來,這種東西根本配不上新聞報導四個字,它完全沒有遵守新聞報導客觀公正的基本原則。這種東西,充其量只不過是獵奇而已。在還原真相之前,我再次想對媒體朋友們,尤其是從事醫療相關媒體報導的朋友們強調:事實是報導的第一性,新聞性才是第二性,不要為了某些目的而本末倒置。
  • 全國使用ECMO時間最長的新冠肺炎患者在西安康復出院!
    這一切是西安66歲新冠肺炎患者所經歷的94天前的2月5日,這位66歲的老人因新冠肺炎住進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入院後51小時,病情急轉直下,快速進展到重型直至危重型。醫療團隊先後為她進行了無創呼吸機、氣管插管、有創呼吸機、CRRT等輔助治療後病情依然很重,2月9日凌晨,醫療團隊為老人實施ECMO,經過一夜奮戰,終於挽救了她的生命。由於病情重,老人使用了ECMO運轉49天,是我國目前康復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中,使用ECMO時間最長的患者。
  • 燒傷怎麼處理好的快 10個方法解決燒傷問題
    5、 以上四步是簡易處理傷口的辦法,如果發生大面積燒傷或燙傷,請大家及時去醫院救治。燒傷起泡怎麼處理1、涼水衝洗一旦發生燒燙傷,應迅速讓患者脫離火源或熱源,並立即用自來水衝洗患處15到20分鐘,以達到降溫、減輕餘熱損傷、減輕脹痛、防止起泡等效果,避免因溫度過高損傷深層皮膚。
  • 6個月寶寶突發肝衰竭 醫院接力救治
    切除兩片顱骨、移植肝臟,只有6個月大的深圳寶寶文文(化名)小小年紀已經歷兩次大手術。由於身患一種少見的代謝遺傳病,文文突發肝衰竭,且肝病入腦,一側肢體偏癱,生命危在旦夕。關鍵時刻,媽媽捐出了五分之一的肝臟,廣州市婦兒醫療中心、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接力救助文文。
  • 廣東研製的人工角膜已成功為11例患者重新帶來光明
    9月22日,來自浙江台州的重度燒傷患者王乃平在山東眼科醫院成功實施了人工角膜植入臨床手術,手術後半天時間,患者視力檢測為0.8。創造這一奇蹟,給眼盲患者重見光明,重燃生活希望的是我國知名眼科專家史偉雲教授領銜的廣東佳悅美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團隊。王乃平是目前成功植入佳悅美視公司研製的人工角膜的第11例臨床使用患者。
  • 危重患者脫離ECMO後,顫抖著給護士寫下一句話
    其中護士104人,主要來自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等相關科室,以具有臨床經驗的中青年護理骨幹為主,90後護士40名,平均年齡33.5歲。承擔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分院重症病區、方艙醫院醫療救治及臨床科研攻關任務。
  • 15歲參軍,她從衛生員做起,如今創造多項第一,59歲成我國燒傷界首位女院士
    2015年8月12日22時,天津濱海新區的一處危險化學品物流倉庫發生爆炸,造成重大人員財產損失。為儘快救助被燒傷的患者,我國燒傷界首位女院士,時年61歲夏照帆院士臨危受命,率領醫療團隊連夜趕往天津,指揮搶救傷員的戰鬥,備受關注。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三沙市醫院首次成功救治潛水病患者
    本報海口8月22日訊(記者彭青林 通訊員劉琨)「多虧了市政府和醫院組織救治,救回我一條命。」
  • 廣西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ECMO團隊系列報導之一 ——VA-ECMO助一年輕患者重獲新生
    原來,該患者由於突發暴發性心肌炎送至我院救治,我院重症醫學科運用VA—ECMO(體外膜肺氧合)技術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感激和認可。接到求助電話後,我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熊濱立即抽調龐靜副主任醫師在最短時間內趕到欽州,幫助患者穩定生命體徵,並立即將他轉運至我科。
  • 上海四院成功搶救一名罕見微生物感染重症肺炎患者
    該院急診科主任李巖介紹,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全球範圍內病死率極高,同時合併重度病態肥胖使其救治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其病理生理不同於正常患者,對於上海四院成立之初的EICU醫療團隊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為緩解患者缺氧狀態,充分評估之後決定對其進行氣管插管治療,麻醉科協助參與搶救了困難氣道的處理,隨後EICU醫生及呼吸治療師團隊對其進行個體化機械通氣。
  • 上海四院多學科聯合診治成功搶救一名罕見微生物感染重症肺炎患者
    該院急診科主任李巖介紹,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全球範圍內病死率極高,同時合併重度病態肥胖使其救治的難度進一步加大,其病理生理不同於正常患者,對於上海四院成立之初的EICU醫療團隊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為緩解患者缺氧狀態,充分評估之後決定對其進行氣管插管治療,麻醉科協助參與搶救了困難氣道的處理,隨後EICU醫生及呼吸治療師團隊對其進行個體化機械通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