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心臟問題的重症患者,鎮靜鎮痛藥物選擇有何講究?

2020-11-28 醫脈通

存在心臟問題的重症患者,鎮靜鎮痛藥物選擇有何講究?

2018-07-14 來源:醫脈通

醫脈通編輯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臨床中很多患者或因創傷、或因腫瘤忍受著常人無法忍受的劇痛。怎樣幫助他們解除這些疼痛已經成為重症監護系統治療中的重要部分。而對於包括原發心臟病嚴重到影響生命的心功能不全、原發心臟病同時合併其他臟器的功能障礙的心臟重症患者來說,選擇鎮靜鎮痛藥物更應慎重。


心臟重症患者心功能不同程度受損,鎮靜鎮痛策略可以降低患者心臟與全身的氧耗,利於心臟功能恢復,但鎮靜鎮痛藥物對心血管系統的不利作用也應予以重視並權衡利弊。


目前理想的鎮痛鎮靜類藥物需要具有以下特點:

對循環和呼吸影響小;

作用起效快且效果明顯;

藥物代謝快、基本無明顯蓄積作用;

對肝、腎功能影響小;

抗焦慮和順應性遺忘效果優良,使用時易喚醒,停藥後快速恢復意識狀態等。


鎮靜藥物選擇


在心臟重症的鎮靜藥物中,最常用的是苯二氮類、丙泊酚和右美託咪啶。


1.苯二氮卓類藥物


會產生劑量相關的鎮靜、抗焦慮和順行性遺忘作用,並有特異性受體拮抗劑氟馬西尼,為其應用提供安全保障。臨床常用安定、咪唑安定。


安定  單次給藥起效快、甦醒快,可用於治療急性躁動患者,半衰期長,反覆用藥可蓄積,故不適於持續鎮靜,常用劑量為0.02~0.10 mg/kg。


咪唑安定  常用劑量負荷量1~5 mg,維持劑量1~5 mg/h。藥代學:半衰期3~11 h,長期注射後可發生代謝性蓄積,經肝、腎代謝。


對於心血管系統的主要影響包括:①血壓:略下降,全身阻力輕度降低(體循環、肺循環)。②心率:輕度增快。③心臟指數輕度下降,左室充盈壓輕度下降,心肌收縮力無影響,對循環的影響主要源於外周血管擴張,回心血量的減少,但時間短暫,低血容量患者更嚴重。咪唑安定是最常用的苯二氮類鎮靜藥。


2.丙泊酚


半衰期注射後30~60min,起效迅速,鎮靜深度呈劑量依賴,易於控制,其半衰期短,作用時間短,停藥後迅速清醒,不易產生譫妄,主要經肝臟代謝。靜脈注射時可出現暫時的劑量相關的循環和呼吸抑制,心功能差、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尤甚,故臨床多採用持續緩慢靜脈輸注,即丙泊酚靶控輸注,負荷劑量1~3mg/kg,維持劑量0.3~4.0 mg·kg-1·h-1。


對於心血管系統的主要影響包括:(1)血壓下降:心排血量、心臟指數、每搏指數、全身血管阻力減少、前後負荷均降低,收縮壓一般下降20%~30%,阻力減低;(2)血管擴張:機制為交感神經抑制、平滑肌細胞內鈣移動影響;(3)心臟抑制:抑制交感神經,壓力感受器反射減弱;(4)心率:可增加、減慢或不變。


心臟重症患者鎮靜治療給藥時,應用負荷量時宜減小劑量,以免導致血流動力學的波動。如使用過程中心率減慢,可採用兒茶酚胺類藥物或起搏心律。目標鎮靜治療可以減輕心臟重症患者的應激反應,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鎮痛藥物選擇


心臟重症患者採取在鎮痛基礎上的鎮靜策略,可以優先處理疼痛,鎮痛後再加用合適的鎮靜藥物的原則,兩者並行,同時停藥時,先停鎮靜藥,鎮痛維持一段時間後逐步停藥,確保患者的舒適性。


1.嗎啡、芬太尼


μ受體激動劑,使得神經興奮性降低,鎮痛作用源於直接抑制脊髓背角刺激上傳為主。常用劑量:嗎啡1~5 mg/h,負荷量2~5 mg,芬太尼20~100 μg/h,負荷量50~100 μg。藥代學:嗎啡半衰期3~7 h,水溶性,較少蓄積,肝代謝,腎清除。芬太尼半衰期1.5~6.0 h,脂溶性,長期蓄積,肝代謝。


對於心血管系統的主要影響包括:(1)神經機制:降低交感張力,增強副交感,降低血壓;(2)心臟機制:心臟有阿片δ1受體,降低Ca2+瞬間內流改變,外周后負荷減少。(3)組胺釋放:激活交感-腎上腺素系統,激活肥大細胞,血漿組胺釋放,終末小動脈釋放,血壓下降,僅僅嗎啡有此作用。(4)血管機制:激活μ3受體,產生NO,血管擴張,血壓下降,芬太尼較嗎啡影響小。


2.瑞芬太尼


新型μ型阿片受體激動劑,起效快、作用消除迅速。瑞芬太尼組可顯著縮短機械通氣時間、啟動撤機過程至成功拔管的時間,並有縮短住ICU時間的趨勢,長時間應用也未發生藥物蓄積。


3.舒芬太尼


舒芬太尼是芬太尼N-4取代的衍生物,脂溶性強,是芬太尼家族中鎮痛作用最強的阿片類藥物,為純μ受體激動藥,其鎮痛效能為芬太尼的5~10倍,同時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遠小於芬太尼。


舒芬太尼能夠提供較芬太尼、嗎啡更優質的短期鎮痛作用,心臟術後鎮痛和肺活量恢復更快,應用於心臟手術後具有優點,清醒患者同樣適用。


4.布託啡諾


κ阿片受體激動劑,μ受體激動-拮抗劑。布託啡諾主要通過激動κ阿片受體產生鎮痛作用,同時可以減輕μ受體激動劑所致的呼吸抑制、胃腸道抑制、免疫抑制、瘙癢和成癮等不良反應。


布託啡諾可用於心臟ICU術後鎮痛,採用患者靜脈自控鎮痛、靜脈或肌肉注射鎮痛方式。重度疼痛可與非甾體抗炎鎮痛藥聯合,或與強阿片類藥物如嗎啡、芬太尼等聯合,有利於降低強阿片類藥物的不良反應。


α2受體激動劑


α2受體激動劑右美託咪啶可發揮劑量依賴性鎮靜和抗焦慮(腦和藍斑核)、鎮痛(脊髓和脊髓上部位)、減少血漿兒茶酚胺濃度、中樞性降壓和減慢心率作用。常用劑量為0.2~1.5 μg·kg-1·h-1,半衰期2h,長期注射後無代謝性蓄積,經肝代謝。


心臟重症患者鎮靜鎮痛選擇上推薦使用右美託咪啶,降低交感張力,發揮有益的適當降壓與減慢心率作用,產生可喚醒的/合作的鎮靜狀態,無呼吸抑制。心臟重症譫妄患者推薦使用。


總之,心臟重症患者鎮靜鎮痛實施過程中,應密切進行循環功能監測,考慮各種鎮靜鎮痛藥物對心血管系統影響。


參考文獻:

[1]中國心臟重症鎮靜鎮痛專家共識,中華醫學雜誌,2017,97(10): 726-734. 

[2]美國CDC:慢性疼痛的阿片類藥物使用指南(2016)

[3]重症監護病房患者鎮痛鎮靜的研究進展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南華附一醫院重症醫學科成功救治重度肥胖重症肺炎患者
    紅網時刻衡陽9月3日訊(通訊員 肖志勇 記者 譚倩)對重度肥胖且合併重症肺炎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救治是重症醫學領域難以逾越的鴻溝,患者進退維谷,醫護工作者如臨深淵。在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無法緩解病情下,需要建立人工氣道,該患者極其肥胖,頸部肥且短,頭後仰小於60度、頜甲間距僅僅4.2cm,喉鏡檢查僅僅只看到咽後壁,為IV級氣道,且2009年因患「甲流」做過氣管切開氣道存在疤痕組織,家屬明確表示拒絕再次氣管切開,如此情況下如果建立人工氣道不成功,該患者可能就邁不出搶救第一步。
  • 靜脈注射對老年心臟手術患者術後譫妄的影響
    危險因素如既往存在的認知功能障礙、術後疼痛、使用阿片類藥物和鎮靜劑、外科炎症與譫妄有關。胸骨切開術、開胸管術和腿部切口處的疼痛未經治療可引起譫妄,但阿片類藥物也可增加這一風險。圍手術期鎮靜和阿片類鎮痛藥物是譫妄的潛在危險因素,可以通過適當的幹預措施加以解決。非甾體抗炎藥和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通常用作輔助止痛藥。
  •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重症醫學科成功跨區域轉運救治VA-ECMO危重患者
    3月7日,重症醫學科接到緊急求助電話:濱州市一位39歲青年女性入院3天,因暴發性心肌炎、呼吸衰竭已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腎衰行CRRT治療,心臟射血分數只有19%,血流動力學極度不穩定,病情非常危重!重症醫學科主任王春亭遠程會診後,立刻通知科室ECMO組長、副主任醫師張繼承帶領大家評估病情制定轉診方案。
  • 《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呼吸支持治療和體外膜肺氧合...
    重症(包括重型、危重型)患者以呼吸衰竭為突出表現,同時可伴有心臟、腎臟、腸道等多個器官損傷。呼吸支持治療是呼吸衰竭的主要治療手段,體外膜肺氧合(ECMO)是重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挽救性治療手段,應及時、規範、合理的應用。一、適用人群符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中診斷為重型和危重型的患者。
  • 重症患者血小板減少處理共識|血小板|重症|患者|血栓|治療|藥物|...
    膿毒症是ICU中重症患者血小板減少最常見的原因。絕對性血小板減少多同時存在3種及3種以上發病機制,相對性血小板減少也多存在2種發病機制。詳細詢問患者是否有出血或血栓栓塞的症狀;詢問患者是否有感染相關的症狀(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螺旋體、立克次體等),飲食是否存在任何營養缺陷,是否存在肝臟疾病、脾功能亢進、RA或SLE等自身免疫疾病史,是否有減肥手術史和輸血治療史,是否使用過可能導致血小板減少藥物的用藥史,是否有血小板減少的家族史,既往是否有血小板計數檢驗結果以便確定患者血小板計數的基線[26]。
  • 濫用藥物當心成癮 藥品成毒品
    核心提示:核心提示:雖然一些疾病可以依靠藥物治療和緩解,不過「是藥三分毒」,藥物中多少回存在一些不理人體健康的成分。生活家為大家介紹一些常用藥物,如果濫用還是造成成癮等問題。<br>   藥物中多少回存在一些不理人體健康的成分。生活家為大家介紹一些常用藥物,如果濫用還是造成成癮等問題。
  • 專家提醒失眠患者勿濫用鎮靜催眠藥物
    「50%以上的腦卒中患者存在睡眠障礙,這個比例接近一般人群的2倍。」在3月21日由中國睡眠研究會發起的「世界睡眠日」大型科普講座中,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樊東升教授提醒,腦卒中患者更應關註失眠,及時幹預、科學用藥治療失眠可顯著改善預後。
  • 重症監護中的腦功能監測
    腦功能監測一直是重症監測裡的一個重要手段, 腦功能監測能夠早期反應腦功能的變化,預測和發現腦缺血和腦代謝異常,也可以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和代謝性疾病提供診斷依據
  • 新冠肺炎合併心功能不全診治,來自心臟重症專家的建議
    新冠肺炎合併心功能不全,是危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導致的呼吸困難等臨床表現易被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掩蓋,且常與患者的基礎心臟病、多器官衰竭混雜,臨床救治困難,且臨床上諸多救治問題仍有爭議。近日,中國醫師協會心臟重症專業委員會匯集臨床一線專家的有限經驗,並參考已發表的文獻和國家方案,形成了專家建議。
  • 患者止痛需求如何滿足?盤點阿片類藥物常見誤區
    樊碧發(中日友好醫院疼痛科主任)  合理使用的阿片類藥物是良藥  究竟哪些因素影響了我國阿片類藥物使用呢?  調查發現,治療觀念和用藥習慣存在誤區,是影響患者接受規範化鎮痛治療的主要原因。對於疼痛患者特別是癌痛患者來說,阿片類藥物就是將他們從地獄拉回到人間的良藥。  阿片類藥物有其雙面性,如果不遵照醫囑,胡亂使用,極易產生依賴性,也就會成為人們口中的「毒品」。對於患者來說,是良藥還是毒藥,關鍵在於是否合理、規範、科學的鎮痛。
  • 2020年「我是演說家」第三屆重症病例大賽全國總決賽獲獎病例 | 二...
    然而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我們重症醫生從來都不是一個人戰鬥,立即請示上級醫生,並在完善科間會診的同時,查血氣、測瞳孔、準備急救物品,以備不時之需。考慮到患者病情複雜,醫生們立即制定了詳細而周密的診療方案:鎮靜鎮痛、有創測壓、充分備血、有效擴容、保持體溫,以期萬無一失。
  • 向死神要生命的ECMO:重症監護病房裡的終極武器
    2020年1月22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首次使用ECMO成功救治一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ECMO除了能暫時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減輕患者心肺負擔之外,如呼吸衰竭、心臟驟停等情況,也能為醫療人員爭取更多救治時間。
  • 新生兒疼痛評估與鎮痛管理專家共識
    5%EMLA為2.5%利多卡因和2.5%普魯卡因混合物,對肌肉及皮下注射等操作均有良好的鎮痛作用。除輕度疼痛所用措施外,操作前需擺好體位,做到精準穿刺,可局部應用麻醉藥物,而靜脈應用鎮靜藥物,如何權衡其利弊、目前證據不一。
  • 心臟支架和心臟搭橋有何不同?哪些人群適合做心臟搭橋手術?
    本文是「健康資訊推送」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心臟支架和心臟搭橋有何不同?而心臟支架則是在狹窄的血管裡放一個支撐物,讓狹窄的地方重新有血液,通過搭橋是在狹窄的血管上端移入一個心血管,繞過狹窄的地方,接到他的遠端,用心血管去供血。這兩者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大家不要混淆,相對於做心臟搭橋手術而言,心臟支架手術更容易一些。哪些人群適合做心臟搭橋手術?
  • 精神藥物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中的使用建議
    由於新冠肺炎患者的軀體基礎狀況較差,因此對精神藥物的耐受性變差,精神藥物和新冠肺炎治療藥物聯合應用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風險。本文中匯總了現有的數據和防治指南,對新冠肺炎患者使用精神藥物的耐受性情況、精神藥物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在特殊人群中使用的注意事項進行詳細介紹,希望能為一線醫生提供參考。
  • 心臟、肝臟先後「休假」 「ECMO+人工肝」讓重症患者重獲「心」生
    近日,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和心臟大血管外科團隊聯合商議後,決定讓心臟和肝臟先後「放假」——利用「ECMO」和「人工肝」技術,替代兩大重要臟器「開工」。經過「休整」,張爺爺成功獲救。心臟和大血管問題「亂如麻」 手術先治張爺爺三年多前就被發現有心臟疾病,但之前被認為是「擴心病」,無法治療。
  • CRE為移植患者帶來危害,新型藥物出擊帶來更多治療選擇
    為使頭孢他啶/阿維巴坦更早地惠及中國患者,指導我國臨床治療更好地使用最新治療藥物,現邀請我國呼吸、感染、重症、移植、血液等多領域專家,共同圍繞當前疾病現狀、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為臨床患者帶來的獲益等多方面內容發表各自觀點。
  • 重症醫學科運用VA-ECMO技術成功搶救一名年輕重症患者
    原來,該患者由於突發暴發性心肌炎送至我院救治,我院重症醫學科運用VA—ECMO(體外膜肺氧合)技術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感激和認可。患者為一名25歲的男性,3月6日,一次不起眼的感冒竟讓他遭遇暴發性心肌炎,迅速出現神智不清,呼吸困難,血壓、心率都無法維持,只能藥物維持生命,命懸一線……在外院就診時,患者已經出現了多臟器衰竭,心、腦、肺、肝、腎等多種功能都受到嚴重損傷,整個人處於昏迷中,並一度出現了心跳驟停。
  • ECMO是一種重要的體外生命支持形式,對重症患者抗菌藥物的Vd和CL均...
    重症患者的病理生理狀態也會影響藥物的PK。如重症患者心輸出量增加會導致清除率(Clearance,CL)增加,血藥濃度下降;第三間隙液體量增加,蛋白結合率下降,都會增加藥物的血漿分布容積(Volume of distribution,Vd),導致血藥濃度下降。
  • 童朝暉:每一次國家有需要,醫務人員從沒有讓大家失望
    二、COVID-19機械通氣患者鎮靜鎮痛及肌松藥物的使用問題 在機械通氣過程中,如何進行鎮靜鎮痛和肌松? 我們前期發現,在救治過程中,很多患者是深鎮靜狀態,患者完全喪失了自主呼吸,甚至吸痰刺激也沒有反應,這種情況下,對患者的氣道管理、住ICU時間、機械通氣時間以及後期的康復都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