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殼病人 | 原以為要換個心臟零件,開胸之後我收到了意外的禮物

2020-12-03 澎湃新聞

原創 小謝 果殼

14年前高考體檢時,內科大夫聽到我的心臟有雜音,到心內科看病才知道,原來我有先天性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當時瓣膜反流程度是中度,大夫囑咐每年複查一次心臟彩超,告訴我換心臟瓣膜是早晚的事,但也許可以等到五六十歲再做手術。我一直心存僥倖,希望可以堅持到那時候。

建議馬上住院手術

我帶著僥倖畢業、就業、結婚生女。然而幾年前,主動脈瓣反流程度逐漸進展到中至重度。2019年底再次複查心臟彩超時,報告上多了一句話——升主動脈擴張。我決定到一家關注很久的三甲醫院心外科看病,等待期間仍然期望可以堅持20年再做手術,畢竟已經觀察了14年,一直沒有出現任何症狀。

心臟彩超結果丨作者供圖

然而幻想破滅得太快,心外科劉主任了解情況後建議馬上住院手術。想到是年底了,我問主任:「您建議我兩周內住院還是三個月內?」主任答:「我建議你今天就住院。」

由於還有沒完成的工作,我預約了兩天後住院。到單位簡單交接,跟老人交代孩子的起居照顧,回家準備住院需要的物品,想到請假時同事說要來醫院看我,於是又帶上了眉粉和口紅。

按道理講這位主任是個大牛,之前一年做了近五百臺心臟外科手術,比我一年做飯次數都要多,不需要擔心什麼。然而入院前一晚我還是失眠了,大概鍋裡的菜害怕自己會被炒得不好吃吧。

術前做檢查,還得練肺功能

入院第一天,護士小姐姐來病床前布置了作業: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十次肺功能訓練,準確記錄每天喝水的量和尿量。開始吃藥掛水,是一些營養心肌和補充電解質的藥。

呼吸訓練器和出入量記錄單丨作者供圖

大夫開了術前檢查,第二天一早還有各種各樣的抽血項目等著我,大概抽了十管血。

檢查結果出來一看,不愧是身強力壯的中年人,除了心臟不好其他指標都正常。入院第三天,主管我的張大夫就來確定手術日期了,定在下一周的周二。

大夫跟我和家屬再三確認換哪一種瓣膜。在生物和機械瓣膜之間,我們選擇了生物瓣膜,因為不需長期服藥和忌口。生物瓣膜的缺點是用不了太久,二三十年後還要二次手術。我跟家人都對醫療技術的發展充滿信心,相信下次換瓣膜的時候一定不再需要開胸手術了。

機械瓣膜與生物瓣膜丨wikimedia

心情隨著手術時間上上下下

周一下午,護士突然通知我的手術改到了周三。懸著的心突然放下了,感覺空落落的,決定去便利店買雙聖誕襪掛床頭,祝自己手術順利。

從便利店出來接到了護士打來的電話,要我快點回去。此時我正吃著烤麵筋,手裡還有一塊提拉米蘇蛋糕。回到病房得知,另一位患者因故不能手術,所以我的手術依然安排在周二,只是時間延後了一些。

護士記錄了我的體重,發了兩隻開塞露,還給了一片舒樂安定,要求晚上八點吃下去。

那晚躺在床上,不時有一點擔心,想著要不要跟大夫說我曾經在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登記過,如遇不測千萬不要把我的好零件浪費掉。但不到九點我就昏昏地睡過去了。平時對病房裡的噪音特別敏感,護士進來查房或者病友家屬打鼾我都能聽到。但是這一夜睡得很好,一覺到五點鐘,自然醒。

朋友圈通知畫風如上丨作者供圖

手術不緊張,縫好看些可以麼?

早晨醒來沒有即將手術的緊張,也沒有等待的焦慮,我猜想這是昨晚那個藥片的作用。九點四十分,接我的平床來了。

床被推到手術室大廳,我的左右都是躺著患者的平床,像一條流水線,由手術室護士將我們分配到相應的手術房間。

進到手術房間,護士和醫生開始在我身上各處扎針,左手腕的動脈穿刺、右手腕的最大號留置針、脖子上的深靜脈置管。一開始感覺很痛,慢慢的又好像不太疼了。針紮好後,雙手被固定在手術床邊的口袋裡。

我無聊地看著天花板,上面有兩個無影燈,每個有三組排列成圓形的燈泡,每組有十個燈泡……

發現主刀醫生站在旁邊,我問:「劉主任,可以縫美容針嗎?」(問題靈感來自之前在果殼病人看到的那位換腎的姑娘)「我們這沒有不是美容針的針,放心吧,給你縫好看一些。」劉主任旁邊一位壯壯的大夫回答。

「縫好看一些,太好了,謝謝。」記憶戛然而止。

之前聽病友說,有的患者在全麻手術中從頭至尾都是清醒的。心跳停跳,用著體外循環,人卻是清醒的,想想就很刺激。還好我什麼都不知道。

在監護室收到超大聖誕禮物

再次醒來時天色已暗,人躺在重症監護室,插著呼吸機不能說話,胸骨很痛,肩膀也很疼,每一次呼吸都會加重這種疼。

護士問了我幾個簡單的個人信息問題,要我用點頭或搖頭回答她,大概是確認我是否恢復了意識。她要我大口呼吸,爭取早點拔掉呼吸機。又一個大夫走過來,把手放在我的手裡,要我捏他的手。

之後每隔一小會兒護士就拍拍我,要我好好呼吸。不記得被提醒了三次還五次之後,終於要拔呼吸機了,拔的瞬間插管吸痰。那個滋味不好受,但是相比之前肺炎住院做支氣管鏡的感覺,還是好很多了。

呼吸機拔掉換氧氣面罩,不一會兒面罩拿掉換鼻導管吸氧。雖然身上痛,但很快就沉沉睡去了。那一夜是平安夜。

第二天一早醒來,看到護士第一眼,我說聖誕節快樂,護士笑嘻嘻地對我說謝謝,之後端來一碗小米粥餵我吃。但是我沒吃幾口,除了睡覺什麼也不想做。

後來,張大夫來看我,告訴我沒有換主動脈瓣,劉主任給做了修復,這樣不用服藥,也不需要幾十年後進行二次手術,就跟正常人差不多了。修復術後不但生活質量提高,手術費用也降低了大半。這種技術是劉主任半年前才去國外學來的,目前國內還不多見。

這簡直就是一個超大的聖誕禮物,我突然覺得自己是上天眷顧之人。喜悅衝淡了疼痛,雪白的監護室裡仿佛照進了聖誕樹上彩燈閃爍的光芒。

有大夫關心身體,有護士照顧情緒

又睡到不知道什麼時候,愛人來看我,只簡單說了幾句話。「你知道有一首歌叫《會呼吸的痛》嗎?我現在就是這種感覺。」他還沒出去我就又睡著了。

之後有大夫過來往我背後塞了塊板子,在床邊拍了X光片。出院後我見到了那張X光片,術中劈開的胸骨用鋼絲擰在一起重新固定,之後不需要取出來。鋼絲就是最普通的擰法,沒有我期待的蝴蝶結,沒有看上去不明覺厲的奇特形狀。

胸骨上的鋼絲丨作者供圖

術後第一天,監護室的大夫要求我坐起來咳痰,護士拍背輔助。可是好睏啊,沒有力氣,還疼。我跟護士賴皮說,讓我先睡一會兒吧,睡醒了一定好好咳。

結果第二天早上,大夫衝護士喊,說我血氣指標不好,昨晚是不是沒有好好咳,護士沒有辯解。好慚愧啊,我的懶惰連累了護士。之後那個大夫又恨鐵不成鋼地衝我喊,這時一旁的護士突然說話了:「你衝病人喊什麼呀!」

有大夫關心我的身體,有護士照顧我的情緒,還是挺幸福的,感謝他們。

之後我努力起床咳嗽,用呼吸訓練器練習吸氣。指標合格後,大夫宣布我可以出重症監護室,進普通病房了。這時是術後46個小時,我果然是身強力壯的中年人。

逐個拔除各種管子

轉病房時才發現,我除了一身的監護設備和吊瓶的針,肚子上還插了一根引流管。這導致我雖然有力氣卻不能下床,讓我感到很沮喪。

術後第三天拔引流管並換藥時,我才知道胸口的切口長達二十公分。為了修復一個兩公分的東西,開二十公分皮肉並鋸開胸骨,也只有心臟有這個待遇吧。

剛出監護室的幾天依然每天二十四小時連著監護設備,監測心率和血氧,每小時自動測量一次血壓。每天比術前多打幾個吊瓶,有抗生素,有用微量泵注射的多巴胺,還有紅細胞。

又過了兩三天,我終於可以取掉監護和脖子上埋的管,撤掉所有的束縛了。我第一時間去洗了頭,看著鏡子裡好久不見的自己,突然覺得好像變漂亮了。

需要縫在脖子上的深靜脈置管,置入時和取出後丨作者供圖

撤掉束縛的第二天,張大夫給我開了一堆檢查單。病友告訴我,如果這次檢查結果達標就差不多可以出院了。打針、吃藥、抽血、做檢查、病房走廊散步,就這樣又過了幾天,我出院了。

出院前,張大夫來檢查傷口,囑咐睡覺要平躺不要側臥,說我的肺部膨脹不全是因為之前咳得不用功,回家還要用力咳。我說一定痛改前非好好努力,嚴肅的張大夫被我逗笑了,那是我第一次見到他笑。

半個月,我出院啦

從入院到手術是6天,從手術到出院是8天。半個月的時間搞定一個開胸心臟手術。

住院期間認識了很多病友,其中有已經出現主動脈夾層需要嚴格臥床的,也有夾層撕裂被救護車送進來九死一生的。所以定期體檢,及時手術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另外,有一些患者的心血管病變是「三高」引起的,健康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

出院當天我根據費用清單上的物品猜想手術那幾個小時發生了什麼,兩周後拿到病例才了解真實情況。我把看不懂的詞都查了,一把年紀還是按捺不住強烈的好奇心。

治療清單與出院病歷丨作者供圖

初回家時依然是靜養,天氣好就出門散散步,平時在家做做手工聽聽書,出院一周就可以做些輕量級的家務活了。

在這次人生重大事件中,我感受到了陌生人的善意,醫護人員不只是專業地完成份內工作,還設身處地為我著想,待我很溫柔。我試圖在回到家那段時間認真思考人生的價值,然而無果。不管怎樣,先做一個好人吧。計劃快點把身體養好,然後去醫院獻一次成分血。

術後一個月,每天健走三公裡,配速達到每公裡十分鐘,我覺得可以回去上班了。由於疫情影響,實際上術後一個半月我才開始上班。上班第一天有打掃和消殺的工作要做,一天下來走了一萬多步,沒有什麼不適的感覺。

對了,術後四十天時,我做好防護去醫院門診做了複查,結果不錯,我的聖誕老人很開心!聖誕老人啊,就是送我聖誕禮物的主刀醫生啦。

出院一個月複查心臟彩超結果丨作者供圖

醫生點評

宋邦榮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外科主治醫師

這位患者主動脈瓣反流的原因是主動脈瓣發育異常。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心臟發出的大動脈從一根動脈幹分割為主動脈及肺動脈兩根血管。血管分割過程中,起單向閥作用的瓣葉形成,這時可能出現的瓣葉數目或者結構異常。

主動脈瓣發育異常最常引起瓣膜狹窄,其次是瓣膜關閉不全(導致本患者的主動脈瓣反流)及感染性心內膜炎。早期,主動脈瓣瓣膜功能與正常主動脈瓣相似,不會引起明顯症狀。隨著年齡增長,瓣膜長期被血流衝擊受到破壞,導致瓣口狹窄;另一方面,也可因瓣葉和其附著的瓣環發育不匹配、瓣膜不規整、瓣環變形而出現瓣膜關閉不全。這也是本患者反流程度隨年齡增長逐漸加重的原因。

正常與異常主動脈瓣對比丨care4heart

主動脈瓣發育異常經常伴有升主動脈擴張和升主動脈瘤形成。可能在瓣膜功能正常時,已經出現升主動脈擴張。

這種疾病依靠問診及聽診難以準確診斷。超聲心動圖是最直接、最可靠的檢查方法。

在手術時機方面,沒有出現症狀時定期複查,聽從醫生對病情的判斷。如果出現明顯的胸悶氣短等症狀、心功能下降、心臟擴大或升主動脈明顯增寬,通常需要手術。

目前,外科治療焦點集中在病變的瓣膜和升主動脈的處理上。手術方法有主動脈瓣及升主動脈的成形及置換(替換)等。最近還出現了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TAVI),但這種手術只適合部分患者。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術式。主動脈瓣僅關閉不全而沒有狹窄的患者及兒童患者行主動脈瓣成形術效果較好,本文作者就是這種情況。

關於瓣膜類型的選擇,由於生物瓣膜有使用年限但不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藥物,年輕有懷孕需求的女性、65歲以上老年人,或對生活質量要求特別高的患者可以選擇生物瓣膜。其他患者一般建議用機械瓣膜,如果十幾年後做二次手術,也可以用生物瓣膜。

作者:家住路口希望對面的小謝

編輯:代天醫

這是『果殼病人』專欄的第58篇文章。曾與果殼er分享經歷的作者有喝酒喝到做胃鏡的,有因為打鼾被父母擔心要猝死的,有多年糾結後終於做了痔瘡手術的,還有因為痛經打120的。

如果你也有得病、看病的經歷願意寫出來分享,歡迎投稿至sns@guokr.com。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閱讀原文

原標題:《原以為要換個心臟零件,開胸之後我收到了意外的禮物 | 果殼病人》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男子心臟病微創不理賠 保險公司稱開胸才算數
    男子心臟病微創不理賠 保險公司稱開胸才算數 原標題:   心臟病患者張先生通過微創的新型「全胸腔鏡」手術治癒,但是他向保險公司申請重大疾病險賠償時卻遭到了拒絕,理由是張先生沒有「開胸」。
  • 果殼病人 | 左眼突然看不見,然後我去開了個顱
    原創 大慄子 果殼回憶起來,發病前兩周我得到過身體不止一次的明示。我平時喜歡做瑜伽,寧願犧牲午飯時間,也會擠出半個小時鍛鍊。正常來講,練習瑜伽時,身體雖會有些疲憊但絕不會有昏厥的感覺。
  • 果殼病人 | 去醫院看腹瀉,我「收穫」了菊花手術和水痘
    原創 秋如夜 果殼在未滿18歲,即將上高三的那個暑假,我遭遇了一段永生難忘的經歷。大概從7月20號起,我莫名其妙地開始腹瀉。由於自己一貫神經大條,所以以為是天氣炎熱,吃壞了東西造成的。
  • 醫生5秒內給七旬老人換心臟「閥門」,看得我深吸一口氣
    5秒種內,醫生要為一位主動脈狹窄成縫隙的七旬老人,在心臟跳動的情況下,完成心臟人工瓣膜置換。 (↑視頻:第一行綠色的是心跳,可以看到室顫波形效果;最下面一行紅色的是血壓,室顫之後變成直線。血壓變成直線的5秒,就是手術最關鍵的時間。)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就發生在身邊。
  • 不開胸置換心臟瓣膜 六旬重症患者成功獲救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供圖中新網上海12月3日電 (記者 陳靜)主動脈瓣疾病根治的傳統方法是外科手術開胸換瓣,但臨床有1/3的患者由於高齡、虛弱、合併症多、風險高而不能進行外科開胸手術,失去治療的機會。如今,這樣的狀況已經改變了。
  • 蕪湖:液晶電視換個小零件要價500元 收費合理嗎?
    原標題:這家維修點收費合理嗎?家中的液晶電視看得好好的,突然自動關機了,請來該品牌電視在蕪湖的授權維修點師傅,換下一個小小的零件被收費500元。市民阮先生18日致電本報新聞熱線3838110,懷疑自己可能「被宰」。
  • 73歲阿婆46年換了22臺心臟起搏器:活下來不容易,感謝醫院
    (原標題:73歲阿婆46年換了22臺心臟起搏器:活下來不容易,感謝醫院)
  • 姬十三:果殼有意思,我沒意思
    而與讓「科技有意思」成為果殼內容調性同樣重要的商業化變現,也屢屢受挫。成立一年後,因不斷探索商業化的可能,姬十三收到很多粉轉路的「分手」留言。但對他來說,最令人窒息的時刻是2014年,當時工資發不出來果殼差點關門。和很多創業者一樣,避免商業化改變創業初衷是永久的議題。
  • 果殼病人 | 31歲,我突然迎來了更年期
    為了緩解緊張,幾個實習醫生一直跟我聊天,然後貌似很輕鬆地就將左側那個三釐米大的瘤取出來了,接著馬上送去做病理檢驗。取右側的時候就費了點勁兒,因為術前定位的引針好像沒有插準,而腫瘤位置又比較深,必須穿過層層腺體深度挖掘。這時,左側的病理回來了,不出意外是纖維瘤,良性。右側的取出來後,我聽到主治醫生說,問題不大,縫上吧。
  • 果殼病人 | 加群,搶號,辭職——我只是想打HPV疫苗啊
    之前在群裡碰見的朋友夢夢告訴我,她決定換到一家通州的衛生院,那裡是上午上班,起床夠早的話甚至不用請假。我打電話過去,苗沒了,不知何時會進貨,也需要撞大運。我只得一邊等,一邊留意其他衛生院的消息。某個周六,我餓著肚子加班到天黑,邊寫邊發抖。14天隔離很快結束,我又給衛生所打了電話。對方很意外,表示有苗。畢竟是疫情期間,所有人都避免出門,戴著口罩也要去打針的人是有多大的勁頭?難的從來不是「想不想」,而是「能不能」,比如「我能不能請假」。渴望生存的怒吼聲在這個冬天裡震耳欲聾,企業是,我也是。
  • 懂事小暖男三次開胸手術仍笑臉面對:媽媽你別哭,我喜歡看你笑的樣子
    ,媽媽你別害怕,我很堅強的,你也要堅強,媽媽你別哭,我喜歡看你笑的樣子!」原以為孩子的苦難會就此結束,沒想到兩年後複查,又查出心臟壓力增大,(主動脈瓣下隔膜),需要再做手術,在鑫麒五歲時又去上海做了第二次手術:是左室流出道疏通手術,這次手術歷經6個小時,老債沒有還上,又欠下8萬多的外債,醫生交代術後每年複查兩次。
  • 「收到禮物」英語怎麼說?
    get gifts,得到禮物,收到禮物,準備禮物,買禮物。Get gifts for every body.為大家準備禮物。我想買點禮物送給家人。My mother should get special gifts.我媽媽應該收到特別的禮物。where did you get these gifts?
  • 千古迷思——我是誰,換過頭的我還是我嗎?
    「我是誰」可別小看這三個字。它是由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幾千年前提出的。「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是人類哲學史上最著名的三個問題,也被認為是人類的終極疑問。而「我是誰」則是排在這三個問題之首,足見其重要性。
  • 魚刺卡喉後,他做了個開胸手術才取出來
    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術前已經精準定位在在食道與主動脈間的魚刺,現在卻不見了。在胃鏡中,醫生們只看到食道中下段的地方有一個糜爛面,但魚刺卻不見蹤影。他們懷疑,魚刺可能已經隨著一些動作自然脫落,進入了胃裡,於是就先對食道進行了修補,準備把老林送回重症監護室繼續觀察。
  • 央視炮轟過度醫療:1個病人超過3個心臟支架
    在2009年5月,當時還是綿陽市人民醫院超聲科主任的蘭越峰參與了給一位53歲住院病人會診,正是這次會診,讓她和醫院徹底決裂。醫院的臨床醫生已經給一位下肢不舒服的病人開好了手術單:下肢血管手術及安裝心臟起搏器。.   「他的心率是60次以上,又是整齊的,怎麼可以就說安心臟起搏器。」蘭醫生認為過分了。
  • 心臟支架種類那麼多,冠心病患者要怎麼選?聽聽專家的建議
    在世界心臟日來臨之際,我們請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劉巍、首都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葛小明為您介紹一下心臟支架怎麼選、有啥用。與「搭橋」有何不同心臟搭橋手術與心臟支架手術是解決嚴重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的兩種重要手段。心臟搭橋是一種開胸有創手術。
  • 當心衰遭遇主動脈夾層,換個心臟活著
    然而,他曾經接受過兩次心臟換瓣手術,病情發展至今已是終末期心衰,心臟幾近報廢。  針對這個特殊病例,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外科心臟移植團隊聯合大血管團隊,為李伯實施心臟移植 升主動脈、主動脈弓置換 降主動脈置換手術,為其換上「新」的心臟和長達20多釐米的大血管。李伯術後第17天康復出院,目前隨診情況良好。
  • 心臟搭橋、心臟支架各有哪些利弊?冠心病患者如何選擇
    心臟是人體生命正常運轉的最重要器官,要是血液流動沒有動力也會導致身體各個部位都出現問題,擁有健康的心臟才可以讓你的生命延續下去,而血管暢通血液才可以更好的循環,也就是說,心臟出現問題就需要先查看序貫是否通暢,我們也可以看看心臟搭橋和心臟支架有什麼優缺點?
  • 12歲重症男孩換心臟 腦死亡患者讓生命延續
    記者從解放軍第181醫院獲悉,21歲的葉勁因腦腫瘤晚期,已經於5月1日進入腦死亡狀態,但他的心臟是健康的。  忍受巨大悲痛的家人,一致同意將小葉所有能用的器官和組織捐獻出來,儘可能挽救更多需要的病人。  「我兒子為人善良,對人體貼,面對捐獻我們一大家子都一致同意,希望延續他的生命幫助別人。」小葉的父親哭紅了眼睛輕輕地說著。
  • 記浙大一院心胸外科「倪金刀」:妙手回春 以心換「心」
    年輕時期的倪一鳴上下求索 「主刀」煉成心臟換瓣術,曾被稱為「涉險手術」:上世紀80年代初,倪一鳴剛工作時,我國心臟換瓣手術面臨著非常高的死亡率——換一個瓣膜死亡率三分之一,換兩個瓣膜死亡率二分之一。如今,心臟換瓣術整體死亡率僅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