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區」裡的守護神
記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主任張西京
□ 本報記者 廉穎婷
□ 本報通訊員 王 煜 任偉鋒
「出生在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家在大學對面,父母就給我起了『西京』這個名字。」張西京說。
這位溫文爾雅身著白大褂的醫生,是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主任。
從腺病毒防治到銀川公交縱火案患者救治,從擔任陝西省甲流救治專家到陝西省突發事件專家組組長,張西京的身影一次次出現在任務一線。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抽組醫療隊時,張西京第一個報名。
藝高人膽大,是大家對張西京的評價。在火神山醫院與死神較量的「紅區」裡,無論是同事還是患者,只要看到張西京,心裡就踏實。
3月5日,聯勤保障部隊給中部戰區總醫院和火神山醫院36名一線醫護人員記功,張西京榮記二等功。
要敢於跟死神掰手腕
「在重症監護室,幹的就是虎口奪食、與死神掰手腕的活,來不得半點遲疑和等待。」這是張西京經常對同事說的話。
下轉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在武昌醫院工作的一周裡,張西京是進入重症監護室次數最多的人。
「從事重症醫學專業不提前摸清陣地情況,怎麼能打好仗?」在武昌醫院,張西京帶領19名黨員骨幹率先進入重症監護室,逐一查看患者、掌握病情,與地方醫務人員密切協同,精準制訂每名患者的個體化救治方案。
「老人身體孱弱,長期用藥又加劇肝腎功能損失,尤其處在缺氧狀態,會進一步加劇肝腎功能的衰竭。」重症監護室裡,一名新冠肺炎老年患者生命垂危,張西京果斷停掉前期治療細菌感染的藥物,同時,安排醫護人員協助老人進食。
3天後,老人血漿白蛋白數值接近正常值,虛弱乏力狀態得到緩解。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下,老人逐漸能下地走路。後來,這名老人成為武昌醫院首例重症新冠肺炎治癒者。
前幾天,一例從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轉入普通病房的成功救治案例,給了張西京和治療團隊莫大的信心。
65歲的陳大爺患有高血壓和冠心病等多種基礎性疾病,感染新冠病毒後病情加重,轉入重症醫學一科。
「主任,3床血氧飽和度突然不到85%了。」接到電話,張西京急忙趕往病房,「做好準備,立即使用有創呼吸機插管治療」。
3天時間,通過有創呼吸機加大呼氣末正壓,同時使用抗感染藥物,加強營養支持,患者給氧濃度從100%下降到80%、60%、40%,最後成功脫機拔管,轉到普通病房。這是他們通過有創呼吸機成功救治的首例危重症患者,為後續救治提供了參考依據。
3月2日上午,一場會診討論在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進行。
「病人氧合度還可以,是不是可以再觀察」「早點進行ECMO支持,讓病人心肺可以早點得到休息」,治療團隊對患者的治療方案有不同意見。
仔細評估指標數據,再次查看病人情況後,張西京果斷拍板:「上ECMO,把救治關口前移。」在及時有效的治療下,患者由危重逐漸好轉。
把好每一道救治關口
張西京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嚴謹細緻。
病房裡每名患者的姓名、年齡、基本情況他都熟記於心。對團隊人員的操作嚴厲苛刻,小到液體的滴速,大到血液淨化的時間長度,他都要認真檢查。
在張西京眼裡,沒有什麼比生命更寶貴。只有做好每一個細節、把好每一道關口,才能對得起這份重託。
在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收治病人前,張西京經常拿著圖紙小步快走,跑工地、改圖紙、調方案、走流程。
「紅」「黃」「綠」區怎麼設置、ICU通道如何布局、換隔離服的房間大小應該是多少,就連房間試水,他都守在現場盯著施工隊,奮戰48小時,保證了火神山醫院按時收治危重新冠肺炎患者。
「在重症監護病房,患者是『守』出來的,來不得半點疏漏。」張西京對同事說。
查房時,張西京喜歡隨時提問:「你覺得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案,這個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壓數據分別是多少?」
「5床還需多加強營養治療,今天最新的診療指南增加了藥物新方法的臨床應用。」在張西京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記錄著每名患者的診療心得。針對個體差異,張西京與團隊制訂個性化診治方案,運用營養治療、心理疏導和康復訓練三位一體模式,讓患者得到精準有效的治療。
查房、巡視病人、叮囑醫囑後,張西京還會把陣地轉移到辦公區的監控室。他通過一個個屏幕,監督醫護人員穿脫隔離衣,指導病房內的操作規範。在組室的微信群裡,經常可以看到張西京分享的最新診療指南、感控規章要求。
擠出時間救治更多患者
一天凌晨時分,主治醫生給張西京打電話,告知一名陳舊性腦梗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張西京趕到病房時,患者已昏迷。
這名患者之前經過10餘天的診治,病情已有所好轉,為何突然加重?張西京從患者心肺表現症狀逐條剖析、排除、判斷,最後得出結論:昏迷的病人咳痰能力差,病情加重的原因很可能是積痰堵住了氣管。於是,他與醫護人員立即為患者實施氣管插管。當患者氣道內的大量分泌物被吸出後,病症隨即緩解。
「一天24小時,我只有把時間擠出來,才能救治更多患者。」來武漢前,科室早中晚查房,張西京都親力親為,經常提前到病房查看病程記錄。
在往返火神山醫院的通勤班車上,醫護人員常會看到張西京跟同事討論救治方案;有次打飯,護士仲雅發現一旁的張西京捧著手機忘記了取餐,他正在收看關於CT影像的學術研討視頻。
「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搶人,必須做到惜時如金,越是最吃勁的時候越要頂上去。」張西京說。
戰「疫」一線,病房、駐地、會診三點一線,是張西京每天的工作軌跡。
「主任,5床患者突然出現呼吸窘迫,7床血壓驟降。」張西京的手機24小時開機,同事每次打過去他都及時接聽解答。經常是剛躺下就被電話叫起,又從駐地趕往醫院。
作為火神山醫院專家組副組長,張西京參加全院所有危重患者會診,指導診療方案,為患者快速康復提供了豐富經驗參考。在救治的同時,張西京還圍繞危重新冠肺炎診療方案進行課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