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患者愈後效果如何?衛健委專家組成員邱海波給出答案

2020-12-06 河南一百度

老百姓為何覺得新冠肺炎病情兇險?新冠肺炎的救治相比其他疾病有何不同?為什麼會出現炎症風暴?央視新聞《戰「疫」公開課》,邀請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重症醫學專家邱海波,給出權威解答。

老百姓為何覺得新冠肺炎病情兇險?

邱海波:本次新冠肺炎患者的基數非常大,這些數字會吸引人眼球,給大家特別難治的印象。

其實,新冠肺炎患者只有約10%會變成重症,2%左右轉為危重症,重症病亡率在百分之幾。新冠肺炎重症病例的病亡率遠低於甲流,也遠低於sars。

造成大家恐慌的一個原因是新冠肺炎屬於病毒性疾病,目前沒有特效藥,缺少針對性治療手段,也就是抗病毒手段。其實每年的流感,同樣缺乏有效治療藥物。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新冠肺炎的臨床表現與SARS完全不同,治療路徑、治療規範需要在實踐中完善。

目前我們已經找到了一些可能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形成基本規範和有效的臨床治療路徑。大家可以放心,醫務人員們有信心救治重症病人。

對於醫護人員來說 最困難的是什麼時候?

邱海波:1月20日剛到武漢時,ICU的醫生面臨一些工作上的困難。一方面床位資源不夠,ICU病房有限,無法將所有重症病人收治。

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的臨床表現隱匿,識別非常困難,這個病毒是一個沉默的殺手,老年人臨床表現更不明顯。

另外,新冠肺炎病毒是一個新發病毒,剛開始醫生不知道如何治療最有效,只能按以往冠狀病毒治療的方法救治,在臨床過程中探索。這個過程讓我們非常焦慮,尤其是危重症病人救治的早期階段。

《柳葉刀》雜誌稱最早期危重症新冠肺炎病死率61.5% 如何理解這個數據?

邱海波:《柳葉刀》是一本專業的醫學雜誌。但是一些媒體引用時稱「重症病人的病亡率61.5%」,這一說法是不對的,是錯誤的報導。

《柳葉刀》雜誌發表的這篇文章中提到的危重症病亡率,主要引用了某家醫院某病區在1月份的危重症病例。

危重型病例是指需要氣管插管或者無創通氣的病例。我們把需要吸氧的病人定義為重症,主要是為了讓更多的患者在早期就接受治療。實際上,到醫院吸氧是很常見的醫療處理手段,只有上了呼吸機需要無創通氣或者有創通氣,才會稱為危重型。雜誌中提到的病亡率61.5%是指的危重症病人的病亡率。

當時治療方法不那麼規範,醫療資源也不那麼充沛,這樣得出的病亡率,不能反映現在的治療水平,也不能把危重型病人的病亡率等同於所有患者的病亡率。

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與其他疾病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邱海波:首先,最大的難度是新冠病毒的流行強度、傳染強度未知,患病數字無法預測,這對衛生醫療行業是一個巨大挑戰。SARS時期病人的數量用幾千來計算,而這次新冠肺炎病人數量是以萬來計算的。

第二個非常大的難度是一代病人特別多。從病毒的流行病學來講,第一代、第二代病毒毒力比較強,當年SARS也是這樣。

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特別大,非常熱鬧,來自那裡的新冠肺炎患者多數是一代病人,發展成重症和危重型的比例高。這種情況就導致武漢,尤其湖北的病毒特別難控制。

第三個方面的不同,是新冠肺炎病毒的臨床特徵跟SARS不一樣。新冠肺炎患者在患病五到十天症狀不明顯,五到十天後出現低氧血症表現,臨床症狀仍然不明顯。

正常情況下,病人有低氧血症的典型症狀是手、唇發紫,稍微活動就覺得胸悶。新型冠狀病毒臨床表現非常不典型,我們稱為「沉默型的低氧血症」,給我們診斷造成困難,也容易造成診斷延遲。

最後一個就是重症、危重病人多,常備的設備、床位數量遠遠不足。所以後來我們將一些綜合型醫院改成重症收治醫院,現在已經有十家重症收治醫院,將近八千張床位。

近幾日病亡率呈下降趨勢,如何看待這個數據的變化?

邱海波:25日是第一天看到數字下降到兩位數,尚不能確定是偶然因素還是之前一系列治療起效了,我對此持謹慎樂觀態度。我們看到26日數字更低了,這就讓人更加樂觀和有信心一點,希望這個數字能下降得更快。

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們國家的醫療力量、重症專家巡查指導發揮了作用。治療路徑越來越規範,治療方法越來越多,這些起到了作用。如果病亡率持續減少,會更加印證說明我們的措施是有效的。

有的病人肺部突然變白 是不是傳說中的炎症風暴?

邱海波:炎症風暴不是臨床概念,也沒有臨床診斷的辦法,它只是病理髮病機制或是病理生理學概念。病人感染病毒後,炎症反應特別強,體內大量細胞因子釋放,這些細胞因子釋放後,引起過度、異常的炎症反應,我們把它稱為炎症風暴,但它不是學術概念。

其實炎症不都是壞事。炎症首先是好的,局部的炎症具有抗菌、促進修復的作用,只有變成全身炎症、引起器官損害才有害。因此,不要過度解讀炎症風暴,炎症反應一定程度上是對肌體的保護,是防禦的表現。病人發生低氧,實際上是炎症反應的結果,或者是過度炎症反應的結果。

今天,我們需要關注肌體的炎症反應,例如持續高燒,這樣的病人可能會出現低氧、器官損害等情況,也可能發展成重症,這對臨床有提示作用。公眾完全沒有必要為炎症風暴感到焦慮。

插管是如何進行的?

邱海波:如果病人無創通氣做呼吸治療沒有效果,醫護人員就需要經過口腔或鼻腔,把一根管子插到氣管裡,連接呼吸機來實現機械通氣,這叫做呼吸治療。

氣管插管對許多危重型病人是必須的,但有很大治療風險。在治療傳染性疾病的情況下,進行氣管插管時,病人會嗆咳。來自於病人口鼻咽腔、肺的飛沫咳出來後,傳染性非常強。

氣管插管操作是一個比較高危的操作。但是不管是醫務人員還是公眾,如今對於氣管插管不用太恐懼,因為現在我們已有足夠辦法做好氣管插管防護,能夠控制住病人的整個嗆咳反應。

其次,在防護方面,除了防護服和口罩,現在還有一種全頭套,戴上後可以避免飛沫傳播。如果病人準備充分了,醫護人員戴上這樣保護性的頭罩,這個過程就是安全的。

對新冠肺炎病亡者的遺體解剖為什麼很重要?

邱海波:病理解剖,尤其是屍檢,是臨床的一個金標準,可以知道病毒究竟導致了哪些器官受損。病理活檢、甚至屍檢結果是我們解釋臨床問題最後的裁判,活檢或屍檢結果對臨床疾病的認識非常重要。屍檢是對社會、對醫學的貢獻,我們要特別感謝那些籤署了同意屍檢報告的病人家屬,是他們的貢獻讓我們能夠看到新冠肺炎的本質是什麼。

現在的屍檢報告還是初步的,屍檢報告讓我們看到了一些和臨床表現不太一樣的問題。比如,我們把這次的病稱為肺炎,多數病人的表現的確也以肺炎為主。但在臨床救治時,我們發現有些危重型病人的肺還不錯,但突然出現了四肢冰冷、心臟驟停等問題,這種現象很難解釋。

屍檢告訴我們,新冠肺炎不僅僅是肺炎,肺只是第一靶器官,是最常見的靶器官,還有不少病人的靶器官是心臟或其他器官。屍檢告訴我們一些在臨床上沒有認識到的事,甚至告訴我們,也許新冠肺炎這個名稱是不合適的。我相信,病理學專家和臨床醫護人員一起討論,病理學結果會推動改進治療方案、提高治療效果。

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治癒後會有後遺症嗎?

邱海波:新冠肺炎的確對肺組織損害比較重,會破壞一些肺泡的結構,這也是在病理上看到的。從我的經驗來看,或者從SARS、甲流時期的經驗來看,當時出院病人的肺裡留下了很多不可逆的東西,但病人在半年或一年後再來複查CT,肺基本上和正常人一樣。也就是說,肺的康復、修復能力很強,我們要相信自己的癒合、修復能力。

肺的結構可以重建,肺早期的纖維化可以被吸收、被清除,也可以被改變。出院後應該做好後期的康復工作,尤其是肺的康復工作,這很重要。

相關焦點

  • 新疆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這次疫情以無症狀感染者為主患者多為中青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健委今天(31日)通報,昨天(30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6例,均為無症狀感染者轉確診;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5例,全部為疏附縣第二輪核酸檢測篩查檢出,均為接受隔離醫學觀察人員。
  • 新冠肺炎患者都會出現肺纖維化嗎?國家衛健委回應!
    來源:中國財經報在今天下午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透露,目前,我國新冠肺炎治癒出院患者已經達到77000多名,治癒率約94%。此外,相關負責人還就出院患者康復情況回答大家的提問。警惕!
  • 有關疫情的18個判斷|衛健委:確診病例絕大多數是輕症
    丁香醫生對國家衛健委官方發布和多位相關專家的疫情分析進行了整理:以下是專家介紹名單: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 鍾南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蘭娟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教授 聞玉梅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二科主任醫師 蔣榮猛
  • 新冠肺炎是自限性疾病嗎?可以自愈嗎?答案來了!
    100餘例的用藥患者中至今沒有發現和藥物相關的、明顯的嚴重不良反應。基於以上的研究結果,2月15日,由科技部、衛生健康委、藥監局等科研攻關組的主要成員單位共同在北京組織召開了一次視頻專家會,會議專家組組長是由鍾南山院士擔任,若干位藥物研發和臨床專家參與專家論證,共同研判磷酸氯喹對於新冠肺炎的療效。
  • 新冠肺炎治療篩選出「三藥三方」 超九成患者使用中醫藥治療
    本報武漢3月23日電 (記者韓鑫)「中醫藥全面介入、深度參與新冠肺炎救治工作是這次抗擊疫情中的一大亮點。」3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在武漢舉行的第九場發布會上,中央指導組成員、國家中醫藥局黨組書記餘豔紅等介紹了中醫藥在防治新冠肺炎中發揮的作用,並答記者問。
  •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疫情發生時專家組去武漢沒見到...
    3月24日下午,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做客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健康時報主辦的《人民名醫》直播間,就新冠肺炎疫情趨勢研判接受採訪。1月23日武漢宣布封城,對於封城這一決策,曾光教授表示,封城的決定不是某個人提出的,是專家組共同討論的結果,對於封城,專家組的觀點是一致的,包括鍾南山院士在發布會上的結論,也是代表專家組的意見。曾光教授表示,應對冠狀病毒,國內有三次經驗,一次是2003年的SARS之戰,一次是2009年的甲流,再就是這次的新冠病毒。
  • 這些中醫藥方劑治療新冠肺炎有效,三藥三方書寫中藥抗疫方案
    武漢市第六醫院中醫部 中國日報記者王敬 攝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介紹,已經開展的兩項目研究均發現金花清感效果不錯。由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邱海波和鍾南山院士、中山醫院宋元玲主任等牽頭進行的血必淨項目,從1月底時開始對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進行臨床應用。目前已經有32家醫院的156例病人使用血必淨。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 這些中醫藥方劑治療新冠肺炎有效,「三藥三方」書寫中藥抗疫方案
    由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邱海波和鍾南山院士、中山醫院宋元玲主任等牽頭進行的血必淨項目,從1月底時開始對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進行臨床應用。目前已經有32家醫院的156例病人使用血必淨。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 「新華網獨家連線」中國援助義大利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楊匯川:我...
    未來將如何安排行程?新華網記者於當地時間15日早上6點20分視頻連線了專家組成員、血液製品專家、中國生物副總裁楊匯川。由於時差還沒完全倒過來,楊匯川今天5點就起床了,雖然是周末,但專家組的工作並沒有停歇。圖為專家組成員於當地時間14日早7點與國內專家連線匯報工作「每天早上7點鐘,我們會開一個內部會議,8點準時出發開始一天的工作。
  • 巴西聖保羅市超4成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後仍伴有各類後遺症
    當地時間11月14日,據巴西最大城市聖保羅市衛生部門統計數據顯示,該市17044名曾住院治療新冠肺炎隨後痊癒的患者中,近42%在新冠病毒檢測轉陰後仍伴隨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或感染症狀,如呼吸困難、運動耐力減退和活動受限等。
  • 江蘇「國字號」專家在武漢完成新冠肺炎後期肺纖維化雙肺...
    江蘇「國字號」專家在武漢完成新冠肺炎後期肺纖維化雙肺移植 2020-05-07 12:05:07來源:交匯點 交匯點訊 繼全國馳援武漢的醫療隊全部撤離、留守武漢的邱海波等10位江蘇專家相繼撤離後,江蘇仍有一支7人醫療隊逆行堅守武漢。
  • 誰是第一個基因檢測出的新冠肺炎患者?
    來源:《財經》雜誌原標題:誰是第一個基因檢測出的新冠肺炎患者?第三方檢測機構測出首例「冠狀病毒未分型」後,僅電話通知了醫院。三天後,第二例報告單上寫著「SARS冠狀病毒」。那時沒人想到,這是一種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發起的攻擊文 |《財經》記者 信娜 王小《財經》記者 孫愛民一份名為「情況說明發熱AAA」的單頁Word文檔,落款時間為2019年12月30日,記錄了武漢兩名肺炎患者的就診情況。截止目前已獲得的信息,他們應當是最早一批被檢測出被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的病人。
  • 新冠肺炎救治中國「方案」:7.4萬餘確診患者使用中藥 有效率達90%...
    3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武漢新聞發布會上,中央指導組成員、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中醫藥局黨組書記餘豔紅指出,此次新冠疫情防控,在早期沒有特效藥、沒有疫苗的情況下,中國總結中醫藥治療病毒性傳染病規律和經驗,深入發掘古代經典名方,結合臨床實踐,形成了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的診療方案,篩選了以「三藥三方」為代表的一批有效方藥,成為中國方案的重要特色和優勢。
  • 國家衛健委宣布新冠肺炎英文簡稱NCP
    原標題:國家衛健委宣布新冠肺炎英文簡稱NCP新冠肺炎能否糞口傳播尚未確定,需警惕相關風險;疾控專家稱醫務人員離開病房不會攜帶病毒新京報訊 (記者倪偉)2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召開。
  • 新冠肺炎病死率如何計算?患者治癒需多久?衛健委一一回應
    中新經緯客戶端2月4日電 新冠肺炎病死率如何計算?為什麼武漢重症患者病死率比較高?科研攻關取得了哪些進展?患者治癒需多久?發熱門診能否應對患者需求?4日下午,國家衛健委就進一步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醫療救治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熱點問題逐一解答。新冠肺炎的病死率是多少?
  • 新冠肺炎藥物和疫苗進展如何?科學家來答疑了
    五大方向、齊頭並進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科學界在全力攻關 記者在發布會上了解到,1月2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技攻關組成立,科技部會同國家衛健委等12個部門立即組成工作專班,並成立以鍾南山院士為組長的專家組,組織動員全國優勢科技力量開展攻關。
  • 法國科學家最新發現:新冠病毒在部分患者體內毒性顯著增強
    2月2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成員邱海波教授在《新聞1+1》節目中表示:「對於傳染性疾病來講,它本身有一些特點,隨著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往下傳,病毒的毒性可能會下降。」法國巴黎的阿維森醫院(L』Hopital Avicenne)急救中心主任弗雷德裡克·阿內(Frederic Adnet)教授分析指出,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通常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症狀出現後的5-6天,病情相對穩定,有發熱、咳嗽等感冒症狀;第二階段是從第6-7天開始,一些病人病情會急劇惡化,雖然這部分病人數量仍是少數,尤其是易感人群
  • 中國專家組走進巴格達新冠疫情定點收治醫院
    新華社巴格達4月15日電(記者張淼)中國紅十字會援助伊拉克防治新冠肺炎醫療專家組近日走進巴格達多家定點收治醫院,深入病房,與伊方專家交流臨床診治與防控方案,分享中國經驗。  4月14日,在伊拉克巴格達一家定點收治醫院,專家組成員韓孟傑(左二)、楊鴻輝(左一)與伊拉克醫護人員合影。
  • 新冠肺炎患者為何普遍存在腎功能異常?|鈦媒體科普
    近日,武漢同濟醫院、黃石中心醫院的專家團隊,聯合重慶、西安的醫療團隊聯合發表了一篇題為「注意新冠肺炎患者的腎功能不全「的論文成果,通過回顧其中 59 個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的腎功能病例樣本研究,發現 63% 的患者表現出蛋白尿,提示腎功能不全等臨床特徵,並且部分患者在 CT 掃描下,100% 顯示腎臟影像學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