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第一個基因檢測出的新冠肺炎患者?

2020-12-05 新浪財經

來源:《財經》雜誌

原標題:誰是第一個基因檢測出的新冠肺炎患者?

第三方檢測機構測出首例「冠狀病毒未分型」後,僅電話通知了醫院。三天後,第二例報告單上寫著「SARS冠狀病毒」。那時沒人想到,這是一種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發起的攻擊

文 |《財經》記者 信娜 王小《財經》記者 孫愛民

一份名為「情況說明發熱AAA」的單頁Word文檔,落款時間為2019年12月30日,記錄了武漢兩名肺炎患者的就診情況。截止目前已獲得的信息,他們應當是最早一批被檢測出被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的病人。

究竟誰是此次疫情的第一例感染或確診病患,目前眾說紛紜,尚待權威機構進一步確認。根據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等科研人員2020年1月24日發表在《柳葉刀》的論文,早期41例確診病例顯示,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於2019年12月1日出現症狀。

從上述2019年12月30日的文檔記錄中可見, 65歲的張志(化名),是最終確診為新冠肺炎的早期患者之一。他已退休,此前曾在武漢市區內的華南海鮮市場工作。2019年12月13日,張志因受涼發燒,體溫最高至39.1℃,發熱前有寒戰,但無鼻塞、流涕、呼吸困難、咳嗽等症狀。

張志到武漢市中心醫院門診掛號,接診醫生給他開了口服抗生素藥物。5天後,他高燒仍不退,妻子王麗便和他再度來到中心醫院。當日,他入住急診病房。

《財經》記者獲得的一份住院記錄顯示:張志住院日期為2019年12月18日,住院當日被診斷為「社區獲得性肺炎、重症」,其他診斷為呼吸衰竭、糖尿病等。

經過4天常規抗感染治療後,張志仍然持續高燒。2019年12月22日約兩點半,張志被轉入武漢市中心醫院呼吸科監護室。一位知情人士對《財經》記者介紹,張志進入呼吸監護室時情況已比較嚴重。此前,在急診病房,醫生曾為他做了一些抗感染治療,採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奧司他韋及樂松片對症治療。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屬於抗生素,用於敏感細菌感染所致疾病,對病毒感染無效;奧司他韋僅對流感病毒有效;樂松片適用於急性上呼吸道炎症的解熱鎮痛。

但張志高燒仍未退。「我們當時很著急,怎麼還沒有退燒?」王麗說,醫院每隔幾天就換新的治療藥物,都沒用,也沒檢查出來到底是什麼原因。

當醫生告知張志,需要給他做其他檢查來確定病原體。那時沒有人會想到這是一種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發起的攻擊。

確定病原體

2019年12月24日11時,武漢中心醫院給張志做了肺泡纖維支氣管鏡灌洗取樣,並將樣本送到一家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NGS檢測。

NGS是一種檢測方法,可對樣本進行基因組測序,分析序列信息,被視為檢測的「金標準」。一位武漢某三甲醫院呼吸科醫生解釋,科室內比較重的病人,如果做了常見病原篩查仍無法確診,會考慮做這種檢測以確定病原體。

還沒等拿到檢測結果,「老公已經受不了,持續高燒,無法呼吸,身體吃不消了」,王麗回憶。2019年12月25日清晨,在籤字出院後,王麗便帶著張志來到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希望他到大醫院接受更好的治療」。

武漢某基因檢測公司一名工作人員解釋,這項檢測一般需三個工作日才能得到結果。按照這個時間推算,2019年12月27日,張志的檢測結果應當可以反饋至武漢市中心醫院。這家第三方檢測機構,「沒敢給書面報告,只是電話通知,說是冠狀病毒」。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一名醫務人員告訴《財經》記者。

彼時,還沒有新型冠狀病毒的檢測試劑盒,只有SARS檢測試劑盒。相比試劑盒和CT片,NGS是更為準確的鑑定病毒的方法。

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與武漢金銀潭醫院、北京地壇醫院等機構的科研人員,2020年1月24日發表在《柳葉刀》上的論文,分析了早期41例確診病例顯示,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是2019年12月1日出現症狀,患者的家屬並沒有發熱與呼吸道症狀,第一例患者與之後的其他患者沒有流行病學關聯。

《財經》記者獲得的一份材料,證實了張志經歷的這次基因檢測結果為「冠狀病毒未分型」。但在已經公開的信息裡,這個「未分型」尚無人明確提及。

張志的檢測結果也同步給了武漢市同濟醫院呼吸科。該院一名工作人員向《財經》記者證實,曾收到該病人的檢測結果,但拒絕透露具體時間及後續治療情況。

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張繼先,被視為此次「疫情上報第一人」。她因第一個為疫情防控工作拉響警報,得到記大功獎勵。

因2019年12月26日連續接診數個症狀相似病人,且均排除了已知常見病原體感染,張繼先開始警覺。2019年12月27日,她將病人情況向業務院長夏文廣、醫院院感辦和醫務部作了匯報,醫院隨即口頭上報給武漢市江漢區疾控中心。

武漢市江漢區疾控中心一名負責傳染病報卡審核的工作人員告訴《財經》記者,最初的幾家醫院,可能將病情口頭報給了江漢區疾控中心的領導,但並未在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中填寫、上報。

「上周五(2019年12月27日)已有醫院上報相關病例」。武漢市疾控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在2019年12月31日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曾說。

接著幾天,張繼先再度接診了數位相似病人。2019年12月29日,張繼先所在的醫院組織專家會診後,直接向湖北省衛健委疾控處,與武漢市衛健委疾控處報告。

武漢市中心醫院一位醫生告訴《財經》記者,聽說了湖北中西醫結合醫院上報的事情,但那個時候他們只是接診了幾個疑似的患者,「我們已經把病毒測出來了」。

住院期間,張志分別接受了三種抗感染藥物治療,美羅培蘭、大扶康和去甲萬古。但情況仍未好轉。

「我們醫院接收的第一例患者,並不是這次疫情的第一例。」武漢中心醫院某科室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財經》記者。

與張志相似,2019年12月27日接近17時,一名患者剛由武漢市江夏區人民醫院呼吸科轉入武漢中心醫院,與張志有相似的症狀:高燒不退,抗感染治療效果不佳:胸部CT顯示重症肺炎。

從《財經》記者獲得資料看,這名41歲的男性患者在2019年12月16日左右出現發熱症狀,最高體溫達到39.5℃,發熱6天後於2019年12月22日在江夏區人民醫院呼吸科住院治療5天,予以抗感染治療,體溫控制不住,才轉院到武漢中心醫院。

2019年12月27日下午18時,在武漢中心醫院呼吸科重症監護室,這名患者也被安排做支氣管鏡灌洗NGS檢測。三天後,即2019年12月30日,醫院拿到第三方公司的送檢結果,化驗單上寫著「SARS冠狀病毒」字樣。這一檢測結果在第一時間被上報到該醫院的公共衛生科和院感控部門。

2019年12月28日,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接診了4例和華南海鮮市場有關的發熱病人。第二天,急診科向醫院公共衛生科上報了這4例,公共衛生科上報給了漢江區疾控中心。

2019年12月30日下午,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把檢測報告發在一個專業醫護人士為主的微信群,隨後相關信息被其他人截屏對外散發。

最後三天

2019年12月29日上午,武漢同濟醫院的醫生通知張志家人,病人需轉到金銀潭醫院,並提示其家人戴好口罩,「怕這個病有傳染」。王麗回憶,當時醫生也戴著口罩。

當時張志的病情持續惡化,已開始插管治療。接連幾輛救護車因未配相關設備,無法轉運,他們只能等到2019年12月30日。王麗回憶:那一天,還有四五個病人也陸續轉到了金銀潭醫院。

依據中國疾控中心、湖北省疾控中心、香港大學等學者於2020年1月29日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論文:最初的4個病例,是2019年12月29日,經由2003年SARS之後建立起來的 「不明原因肺炎監測系統」上報的,這4個病例均與武漢市內的華南海鮮市場有關係。

因此該論文將2019年12月8日列為新冠肺炎的首例發病日,當天有一個病例,但與武漢市華南海鮮市場沒有接觸史。

經過22天後,2019年12月30日晚,武漢市衛健委發布了一條緊急通知,主題為「報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情況」。其中寫道:根據上級緊急通知,武漢市華南海鮮市場陸續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人。

2019年12月31日下午一點左右,武漢市衛健委發布通報:已發現27例病例,其中7例病情嚴重,「經多方分析,上述病例系病毒性肺炎」。

在檢測得出結論「冠狀病毒未分型」後,2019年12月30日,張志住進了收治傳染病病人的武漢金銀潭醫院。王麗與丈夫以門相隔,再未相見。醫生告訴王麗,張志得了一種病毒性肺炎,「目前病情比較嚴重,你們要24小時等通知,他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

此後王麗便沒再得到任何消息,家人只能寄希望於哪天能僥倖聯繫上醫生,探知張志的一點信息。他們陷入空等,「沒底,全家人心裡都沒有底」,王麗說:「很難受。」

直到新年農曆正月初六(2019年1月30日),王麗接到了醫生的電話。「7點20分,第一通電話說,丈夫在搶救」,王麗準確回憶起這通電話的時間,「20分鐘後又來電話,人已經不在了」。

王麗提出要去醫院為丈夫送一件衣服,被拒絕了。醫生告知:家屬不能來,上午10點鐘可以來拿死亡證明,醫生再次提醒:「這個病可能會傳染」。

2019年12月31日上午,國家衛健委派出的專家組抵達武漢,進行檢測核實。當日下午1點,武漢市疾控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財經》記者,市疾控中心已檢測完標本,省疾控中心正在組織專家對病例標本進行覆核。

「武漢市華南海鮮市場陸續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危險嗎?」一位調至廣州工作的武漢病毒專家在這天清早便接到家人的電話,詢問會不會存在危險。

從華南海鮮市場步行不到五分鐘,可至武漢市優撫醫院。該院工作人員2019年12月31日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說,海鮮市場出現的部分疑似病人曾去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就診,後轉院至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截至2020年2月11日,全國共報告44672例確診病例,有0.2%的病例發病日期在2019年12月31日之前,病例均在湖北。」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張彥平等人,於2020年2月17日在《中華流行病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如此描述。

按這篇論文的數據計算,2019年12月31日前,湖北可能已有約89例病例報告。

2019年12月31日,武漢市衛健委通報稱,上述病例系病毒性肺炎。「到目前為止調查未發現明顯人傳人現象,未發現醫務人員感染。目前對病原的檢測及感染原因的調查正在進行中。目前,所有病例均已隔離治療,密切接觸者的追蹤調查和醫學觀察正在進行中,對華南海鮮城的衛生學調查和環境衛生處置正在進行中。」

幸運的是,張志的家人每日貼身照顧,但並未感染,「只是遺憾,沒能送他走」。

2019年的最後一天,「武漢可能出現SARS病例」的傳言喧囂塵上。對「不明原因」肺炎是SARS的猜測,在傳言中被迅速放大。

當日,武漢市華南海鮮批發市場仍正常營業。張志生前雖已退休,也常去市場內會一會熟人,聊聊天,打打牌,他一般都是中午12點多去,晚上5點多回家。

這天,位於武漢市華南海鮮市場西區的一家海鮮商行告訴《財經》記者,早上7點照常營業,沒受影響。下午3點,海鮮市場東區的一家商鋪也在正常營業,「情況沒有網上傳得那麼嚴重」。

(《財經》實習記者朱賀對此文亦有貢獻;文中張志和王麗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為何新冠肺炎患者症狀有輕有重?美媒:或與基因有關
    來源:參考消息為何新冠肺炎患者症狀有輕有重?美媒:或與基因有關參考消息網4月23日報導 美媒稱,一項新的早期研究顯示,某些基因差異可能會把因感染新冠肺炎而患病嚴重者與那些雖被感染但幾乎沒有咳嗽的人區分開來。不過專家們稱,這項研究仍處於早期階段。
  • 深圳市三院在新冠肺炎患者唾液、眼結膜分泌物中檢測到新冠病毒核酸
    今日,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宣布醫院研究團隊此前已在新冠肺炎患者的唾液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核酸,在患者的肛拭子樣本中分離到活病毒,呼吸道樣本與糞便樣本中的病毒具有99%以上的同源性。
  • 新冠肺炎患者為何失去嗅覺?哈佛大學研究給出解釋
    新冠肺炎患者為何失去嗅覺?,新冠肺炎的症狀之一被醫生稱為「嗅覺缺失」,是涉及病毒最早和最常見的報告指標之一。一些研究表明,與其他眾所周知的症狀,如發燒和咳嗽相比,這實際上是一種檢測是否被感染更好的方法。據《紐約郵報》報導,到目前為止,對於一些病人如何失去感官感覺,科學家們一直感到困惑。通過精確定位最易受新冠病毒感染的細胞類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了患者的嗅覺是如何被改變的。
  • 基因簡報丨轉化醫學首個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啟用,重症新冠患者或與...
    從農業創新成果上看,武漢先後誕生了全球第一張水稻全基因組育種晶片、全國第一個雙低油菜品種、中國第一個抗蟲轉基因水稻品種、全球第一支試管藕等一批國際國內領先的標誌性成果。  ?2021年向中國大陸供應至少1億劑BNT162 mRNA新冠核酸疫苗,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
  • 科學家們的腦洞:嗅探犬能否成為檢測新冠肺炎患者的神器?
    就在被嗅探犬「診斷」為新冠病毒攜帶者的幾天後,這些核酸檢測呈陰性者開始出現新冠肺炎症狀。 Hielm-Björkman認為,嗅探犬或許能在患者感染之初就嗅出病毒。在新冠肺炎暴發前,倫敦衛生和熱帶醫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的詹姆斯·羅根一直在研究嗅探犬如何嗅出瘧疾,他說:「大多數疾病都有其獨特的氣味。
  • 從核酸檢測到進入ICU,治療新冠肺炎要花多少錢?誰承擔?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陳惟杉 侯雋 | 北京報導從核酸檢測開始,治療新冠肺炎到底要花多少錢?在醫保報銷外加財政兜底的情況下,一些新冠肺炎患者並不清楚自己的治療費用是多少,而對於參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一線醫護人員來說,由於治療的病例不盡相同,他們估算的治療費用也可能千差萬別。
  • 獻血戰「疫」,吉林省新冠肺炎康復患者捐獻血漿
    獻血戰「疫」,吉林省新冠肺炎康復患者捐獻血漿 作者:李佳星    編輯:李雨楠    來源:本臺全媒體資訊中心    2020-02-19
  • 瀋陽一名新冠肺炎重型患者治癒出院
    中新網瀋陽1月9日電 (記者 宮旭)瀋陽市疫情防控工作第23場新聞發布會9日舉行,據瀋陽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二級巡視員毛印百通報,當日瀋陽有兩名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其中一名是重型患者。
  • 亞美醫師協會在紐約布魯克林設新冠肺炎流動檢測站
    中國僑網4月9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隨著紐約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增加,為減緩醫療系統的嚴重負擔,當地時間4月8日,亞美醫師協會在布魯克林首次設立流動檢驗中心,暫時只接受由家庭醫生推介的病人檢測。待技術和程序更為成熟後,將開放給公眾,並爭取在曼哈頓華埠和法拉盛均設立新冠肺炎篩檢站。
  • 腫瘤基因檢測公司扎堆上市,誰是一哥?
    技術沒有突破前,資源會向現有頭部企業集中,先上市是一種優勢,但最終還是要看醫生用不用產品 文 | 辛穎 編輯 | 王小 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敲鐘儀式已經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改變
  • 第一個測出新冠病毒的人,12月發病,治療48天去世,死前意識清醒
    1月24日,中日友好醫院的副院長曹彬協同科研人員在《柳葉刀》發表了論文,指出我國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在2019年12月1日出現相關的症狀。《財經》記者根據此前公開的資料,初步推斷出65歲的張志是最早一批被檢測出被新冠病毒的肺炎病人之一。
  • 這場「戰疫」中,新冠肺炎試劑盒背後的研發公司們都是誰?
    華大基因華大基因是我國的基因測序龍頭企業,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組研發中心,曾入選《Nature》中國科研機構排名前五位。在 2020 年初,華大基因便積極投入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試劑盒當中,華大基因隨後也成為了中國藥監局應急審批獲批的新冠肺炎試劑盒 4 個生產企業之一。
  • ...一患者在確診70天後繼續釋放出能導致新冠肺炎的SARS-CoV-2病毒...
    【美國一無症狀新冠患者70天後仍有傳染性】根據一項研究,一患者在確診70天後繼續釋放出能導致新冠肺炎的SARS-CoV-2病毒感染顆粒。在初步診斷100多天後,該患者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仍呈陽性,這表明她的身體內仍然含有來自新冠病毒的微量遺傳物質。
  • 瀋陽又有兩例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
    需在康復病房繼續進行康復治療及醫學觀察本報訊(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高級記者樊華)1月11日上午,遼寧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瀋陽中心暨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又傳來好消息,兩例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治癒出院。患者張某,男48歲,因發熱、新冠病毒呼吸道標本(咽拭子)核酸檢測陽性於2021年1月1日轉至瀋陽中心接受治療。患者入院後,肺CT提示雙肺多發感染灶,考慮病毒性肺炎可能,於當日診斷為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夏某某,男27歲,因新冠病毒呼吸道標本(咽拭子)核酸檢測陽性於2020年1月1日轉至瀋陽中心接受治療。入院後肺CT提示右肺上葉見斑片狀磨玻璃影,於當日診斷為新冠肺炎普通型。
  • 濱州市兩名新冠肺炎治癒患者義獻血漿
    2月22日上午,濱州市新冠肺炎治癒出院患者張女士與賈先生,分別從惠民縣、鄒平市出發,來到了位於山東省立醫院東院區的山東省血液中心新冠肺炎康復患者血漿捐獻點,兩人均成功捐獻恢復期血漿400毫升。賈先生為濱州市首例,全省第五例捐獻者;張女士為濱州市第二例,全省第六例捐獻者。
  • 《自然》雜誌發文:重症新冠患者可能與五大基因密切相關
    、西湖大學等機構科研人員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文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或與5大關鍵基因密切相關,這一發現為新冠治療藥物篩選提供了重要線索。研究團隊通過分析英國208個重症監護病房中27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的基因序列發現,與對照組相比,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IFNAR2基因表達水平較低,該基因與幹擾素的合成相關,而幹擾素具有抗病毒作用。同時,OSA基因簇變異也是重症患者的特點之一,該基因有助於遏制病毒複製。
  • 腫瘤患者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4)基因檢測還可用於腫瘤侵襲與轉移的檢測,通過對轉移灶和原位灶的基因檢測,尋找是否有關鍵基因驅使腫瘤的發生,是否有相應靶向藥物治療。 2、肺癌患者靶向治療關注哪些基因?有哪些靶向藥物可以應用?
  • 用8個問題解決肺癌患者如何做好基因檢測!—抗癌管家
    隨著檢測基因的擴展,檢測出的可靶向基因突變的患者比例分別從18%增加到32%和45%。使用NGS,發現另外10例具有EGFR突變和其他罕見突變的病例,包括BRAF、MET、ERBB2、PIK3CA和DDR2。FISH檢測的擴展發現1名額外的ROS1和RET重排。
  • 《自然》雜誌發文:重症新冠患者可能與五大基因密切相關
    《自然》雜誌發文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或與5大關鍵基因密切相關,這一發現為新冠治療藥物篩選提供了重要線索。  研究團隊通過分析英國208個重症監護病房中27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的基因序列發現,與對照組相比,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IFNAR2基因表達水平較低,該基因與幹擾素的合成相關,而幹擾素具有抗病毒作用。同時,OSA基因簇變異也是重症患者的特點之一,該基因有助於遏制病毒複製。IFNAR2和OSA的異常使患者的先天免疫能力較差。
  • 新冠肺炎正式命名來了,生物晶片助快速檢測!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統一稱謂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英文名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簡稱為「NCP」。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近百餘家企業已經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其中,江蘇碩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碩世生物)根據官方通告2019-nCoV病原核酸檢測數據,僅用3天時間,就率先完成了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的開發,可實現對新型冠狀病毒ORF1ab、E、N三個基因靶標的雙重和三重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