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 者丨陳紅霞、童萱
編 輯丨李清宇
2月16日,武漢封城第24日,抗擊武漢疫情的主戰場上,美麗的護士們,站在「前線的前線」,作為與患者日常接觸最頻密和最直接的的「第一人」,她們直面新冠病毒,他們與時間賽跑,用他們的方式,正在穿越時光的隧道,留下抗疫疫情歷史的印記。
日均3小時的90°彎腰
在疫情一線的醫務工作人員中,護士是離患者最近的一群人,也是接觸時間最長的一群人,打針、輸液、上心電監護、測血糖、血壓、體溫等,都是護士前往處理。
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發熱門診,每天白日的輸液人數超過400人,神經內科護士沈繼迎每天起碼要進行穿刺150人次。
「按每個患者1分鐘的速度來計算,我平均每天要保持90°彎腰姿勢3個小時。帶著厚厚的手套,如果遇到血管條件不好的患者,打針的時間會更長。所以常常一天的工作下來,腰很難完全直立起來,腰酸背疼,是家常便飯。」
護士長黃海珊:
還沒來得及抬進醫院的老人
從疫情開始,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發熱門診一直非常繁忙、擁擠,我們一天至少要接待五百多的門診量……更可怕的是,隨時會接待到非常危重的患者。
「醫生,醫生,我媽媽快不行了……」聽到這句「救命」話後我立馬衝出去,看到一輛私家車上坐著一位面色紫紺患者。通過判斷,發現患者沒有了心跳、呼吸,但我還是不想放棄,萬一能救活呢?
但是這位患者有點胖,我和家屬努力好幾次都沒能將患者從車上挪下來。於是喊來胡蘭護士長和另外一名護士一起將患者艱難地從車上挪下來。
看著離門診二十米的距離,我們覺得將患者挪進去太耽誤時間。更何況,醫院已經沒有多餘的床位!
為了爭分奪秒搶救患者,我們在地上鋪了一個墊子馬上對患者進行心肺復甦。
可惜,搶救十幾分鐘後,這位患者還是去了,家屬早已泣不成聲,而我們沒時間悲傷,要繼續奮鬥,還有更多患者等著我們。
鍾貞:
真的好累,但我不能停下
作為一名護士,我們真的好累,但不能停下來。如果一定要停下來,我希望是和朋友在長江邊相聚,共賞江城美景時。
大年三十那天下午,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發熱門診來了一位75歲感染了新冠病毒的老人。2個月前,她因冠心病植入了支架,現在又不幸感染上了新冠肺炎。
老人病情很重,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只能依靠呼吸機。可能是因為擔心被感染,老人的兒子每天只有醫生談話交代病情時才來一會,老人非常焦慮,一會兒喊「護士,氧飽和度到了89%啊,我不行了」,一會兒又抱怨「我好倒黴啊,要是不去醫院安支架就好了」。
這位老人似乎有點「多事兒」,但我理解她的恐懼。她那麼無助,她渴望被關懷,我輕輕走過去,緊緊握住她的手,堅定地告訴她:「堅持是最好的治療,我們都會一直陪著你。」
每次坐在她旁邊,看到她在呼吸機的幫助下,生命體徵穩定,我的內心感到無比欣慰。在連續工作了八個小時之後,我的臉已經浮腫、腿已經酸軟。我很累,累到想哭,可是看看那些在病房的患者,我又覺得自己還可以做更多。我暗暗告訴自己,請不要停下,不到大獲全勝,怎能說自己是一個白衣戰士?
楊雪莉:
為了患者,我狠心給半歲的寶寶斷了奶
「我是一位哺乳期的媽媽,我有難以割捨的牽掛,但我更知道我的職責。孩子,你以後也會懂的!」
我的寶寶快六個月了,然而我從1月8日走進發熱門診至今,因為擔心傳染給孩子,一直不敢回家,果斷給給寶寶斷了奶。一起奮鬥在一線的還有一位同事也在哺乳期。
作為媽媽,我們是多麼期待給寶寶更多的陪伴、更多的愛。但是沒有「大家」,哪有「小家」?當武漢陷入新冠肺炎的浩劫,我們有責任站出來護衛我們的「大家」!
相信多年以後,我可以自豪地告訴自己的孩子,你的成長和一場武漢保衛戰有關,媽媽就是那個普通戰士,你是戰士的孩子。小愛怡情,大愛無疆,孩子,你終將懂得!
宋夢凡:
一聲謝謝,讓我知道這身戰袍如此美麗
初五的晚上忙碌依舊,發熱門診來了一位酮症酸中毒昏迷的老人,其肺部CT疑似病毒性肺炎。
那位老人的兒子一晚上都沒有露面,老人大小便失禁,都是護士給他換洗。次日老人甦醒了,沒見到家屬的影子,老人家沒有飯吃、沒有水喝,護士長黎豔給老人帶了早餐,我給他餵飯、餵水、換床單。
最後老人含淚對我說:「護士,謝謝啊,你們是觀世音」。我當時眼淚一下流出來了,救死扶傷是我的天職,我從不知道,原來這身戰袍如此美麗,這些我認為很平常的關懷,卻在患者心中撒下了重生的甘露。
像這樣持續作戰的一線護士太多,他們冒著生命危險默默地在抗擊新冠病毒一線工作著,堅定地履行自己的職責。雖然很苦、很累,心裡承受的壓力很大,但沒有人放棄,「不到大獲全勝,怎能說自己是一個白衣戰士!」他們誓要奮鬥到戰勝病毒、獲得勝利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