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目!武漢同濟醫院一線護士口述:很累很累,但我不能停下

2021-01-19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 者丨陳紅霞、童萱

編 輯丨李清宇

2月16日,武漢封城第24日,抗擊武漢疫情的主戰場上,美麗的護士們,站在「前線的前線」,作為與患者日常接觸最頻密和最直接的的「第一人」,她們直面新冠病毒,他們與時間賽跑,用他們的方式,正在穿越時光的隧道,留下抗疫疫情歷史的印記。

日均3小時的90°彎腰

在疫情一線的醫務工作人員中,護士是離患者最近的一群人,也是接觸時間最長的一群人,打針、輸液、上心電監護、測血糖、血壓、體溫等,都是護士前往處理。

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發熱門診,每天白日的輸液人數超過400人,神經內科護士沈繼迎每天起碼要進行穿刺150人次。

「按每個患者1分鐘的速度來計算,我平均每天要保持90°彎腰姿勢3個小時。帶著厚厚的手套,如果遇到血管條件不好的患者,打針的時間會更長。所以常常一天的工作下來,腰很難完全直立起來,腰酸背疼,是家常便飯。」

護士長黃海珊:

還沒來得及抬進醫院的老人

從疫情開始,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發熱門診一直非常繁忙、擁擠,我們一天至少要接待五百多的門診量……更可怕的是,隨時會接待到非常危重的患者。

「醫生,醫生,我媽媽快不行了……」聽到這句「救命」話後我立馬衝出去,看到一輛私家車上坐著一位面色紫紺患者。通過判斷,發現患者沒有了心跳、呼吸,但我還是不想放棄,萬一能救活呢?

但是這位患者有點胖,我和家屬努力好幾次都沒能將患者從車上挪下來。於是喊來胡蘭護士長和另外一名護士一起將患者艱難地從車上挪下來。

看著離門診二十米的距離,我們覺得將患者挪進去太耽誤時間。更何況,醫院已經沒有多餘的床位!

為了爭分奪秒搶救患者,我們在地上鋪了一個墊子馬上對患者進行心肺復甦。

可惜,搶救十幾分鐘後,這位患者還是去了,家屬早已泣不成聲,而我們沒時間悲傷,要繼續奮鬥,還有更多患者等著我們。

鍾貞:

真的好累,但我不能停下

作為一名護士,我們真的好累,但不能停下來。如果一定要停下來,我希望是和朋友在長江邊相聚,共賞江城美景時。

大年三十那天下午,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發熱門診來了一位75歲感染了新冠病毒的老人。2個月前,她因冠心病植入了支架,現在又不幸感染上了新冠肺炎。

老人病情很重,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只能依靠呼吸機。可能是因為擔心被感染,老人的兒子每天只有醫生談話交代病情時才來一會,老人非常焦慮,一會兒喊「護士,氧飽和度到了89%啊,我不行了」,一會兒又抱怨「我好倒黴啊,要是不去醫院安支架就好了」。

這位老人似乎有點「多事兒」,但我理解她的恐懼。她那麼無助,她渴望被關懷,我輕輕走過去,緊緊握住她的手,堅定地告訴她:「堅持是最好的治療,我們都會一直陪著你。」

每次坐在她旁邊,看到她在呼吸機的幫助下,生命體徵穩定,我的內心感到無比欣慰。在連續工作了八個小時之後,我的臉已經浮腫、腿已經酸軟。我很累,累到想哭,可是看看那些在病房的患者,我又覺得自己還可以做更多。我暗暗告訴自己,請不要停下,不到大獲全勝,怎能說自己是一個白衣戰士?

楊雪莉:

為了患者,我狠心給半歲的寶寶斷了奶

「我是一位哺乳期的媽媽,我有難以割捨的牽掛,但我更知道我的職責。孩子,你以後也會懂的!」

我的寶寶快六個月了,然而我從1月8日走進發熱門診至今,因為擔心傳染給孩子,一直不敢回家,果斷給給寶寶斷了奶。一起奮鬥在一線的還有一位同事也在哺乳期。

作為媽媽,我們是多麼期待給寶寶更多的陪伴、更多的愛。但是沒有「大家」,哪有「小家」?當武漢陷入新冠肺炎的浩劫,我們有責任站出來護衛我們的「大家」!

相信多年以後,我可以自豪地告訴自己的孩子,你的成長和一場武漢保衛戰有關,媽媽就是那個普通戰士,你是戰士的孩子。小愛怡情,大愛無疆,孩子,你終將懂得!

宋夢凡:

一聲謝謝,讓我知道這身戰袍如此美麗

初五的晚上忙碌依舊,發熱門診來了一位酮症酸中毒昏迷的老人,其肺部CT疑似病毒性肺炎。

那位老人的兒子一晚上都沒有露面,老人大小便失禁,都是護士給他換洗。次日老人甦醒了,沒見到家屬的影子,老人家沒有飯吃、沒有水喝,護士長黎豔給老人帶了早餐,我給他餵飯、餵水、換床單。

最後老人含淚對我說:「護士,謝謝啊,你們是觀世音」。我當時眼淚一下流出來了,救死扶傷是我的天職,我從不知道,原來這身戰袍如此美麗,這些我認為很平常的關懷,卻在患者心中撒下了重生的甘露。

像這樣持續作戰的一線護士太多,他們冒著生命危險默默地在抗擊新冠病毒一線工作著,堅定地履行自己的職責。雖然很苦、很累,心裡承受的壓力很大,但沒有人放棄,「不到大獲全勝,怎能說自己是一個白衣戰士!」他們誓要奮鬥到戰勝病毒、獲得勝利的那一天!

相關焦點

  • 護士自述:真的很累,但我不能停下
    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發熱門診每天白天的輸液量超過400人,神經內科護士沈繼迎每天起碼要進行穿刺150人次。又因為帶著厚厚的手套,如果遇到血管條件不好的患者,打針的時間會更長。所以常常一天的工作下來,她的腰都很難完全直立起來,腰酸背疼,是家常便飯。
  • 同濟在武漢方艙醫院舉辦了一場特別的主題團課!
    ……2月25日下午3時,以「凝聚青春正能量,眾志成城抗疫情」為主題的同濟大學特別主題團課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開講,主講人是正奮戰在方艙醫院醫療救治一線的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暨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上海)隊員們。同濟大學等滬上高校約20萬青年學子通過bilibili視頻網站在線聽課,並與前方醫療隊員們互動,送上由衷的敬意與溫暖的祝福。在直播正式開始前,一條條溫暖的彈幕就一次次刷屏。
  • 淚目,84歲鍾南山院士連線央視節目突然「短路」,他實在太累了
    就是它的,哦——剛才講到是——額——我看——」直播連線中,之前對各個問題對答如流的鐘院士,突然短路,說著說著就忘記了正在進行的話題。雖然白巖松對突然的冷場做了帶過處理。但相信很多觀眾都感到意外。第二天的新聞1+1節目裡,在連線採訪衛健委專家高佔成結束時,白巖松提醒專家要注意休息,並解釋了昨天鍾南山院士突然想不起話題的原因,他這幾天實在太累了。
  • 北大女博士口述遺囑捐獻器官 已與「漸凍人症」抗爭2年
    「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其他所有器官,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盡可以捐給他人使用。」
  • 武漢同濟醫院用責任與堅守書寫醫者使命
    2月9日,同濟醫院光谷院區主動開闢830張床位,同樣專門收治危重病人。由於人手不足,先期到達的護士們變身「搬運工」,採取樓層負責制,每位護士長帶領團隊負責一層樓的清空工作。「為了能及時收治病人,我們必須與時間賽跑。」同濟醫院光谷院區E3病區護士長李虹霖說。
  • 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為保衛武漢,我們打好遭遇戰
    經過醫療資源整合,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從原計劃提供860張床位,提升至1060張床位,其中中重症床位及ICU床位達780張,成為武漢這個生死戰場上的「主力部隊」之一。「我曾經設想過千萬種開業的方式,但是從沒想過在特殊時期醫院以這樣的形式開業。」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的執行院長肖駿感慨萬千。
  • 口述|護士抗疫一線染新冠肺炎治癒後捐血漿:呼籲康復者加入
    【鄭麗口述】遺憾不能與同事並肩戰鬥我叫鄭麗,今年是我成為護士的第27個年頭。因為父親是醫生,我從小就對醫護人員特別敬重,最終選擇了醫療行業,現在是武漢市江夏區中醫醫院婦產科一名護士長。1月23日,我接到通知要求,和科室其他13名護士全部轉崗到發熱五病區。
  • 全國高校附屬醫院醫護人員馳援抗疫一線紀實|醫療隊|護士|北京大學...
    張薇 攝1月28日晚9時,武漢,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改建完成的傳染病房正式啟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進鄂醫療隊員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治護理工作,成為國家衛健委組建的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第一批進駐病房的醫護人員。兩天前的晚上10時多,由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與兄弟醫院專家共同組成的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連夜抵達武漢。
  • 護士林娜的一線日記:連續工作20天 額頭滴落的是汗水還是淚水?
    2月14日,是河南聖德醫院外三科護士林娜在隔離留觀病房抗疫一線工作的第二十天,休息的時候,她在日記中再一次重溫了第一天上崗時的南丁格爾誓言。自新型疫情擴散以來,林娜和她的同事們一直奮戰在抗疫的第一線,用她們的堅韌默默地守護著「河南南、湖北北」疫情阻擊前沿——信陽。她們經歷了什麼?她們又是走過了哪些心路歷程?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看河南聖德醫院隔離留觀病房24歲小護士林娜的抗疫一線日記。
  • 戰疫直播間|武漢同濟醫院:「硬核」操作築起生命鋼鐵長城
    發揮了國家隊的核心力量和引領作用在新冠肺炎阻擊戰中,武漢同濟醫院主動改造了兩個院區、啟用了2025張床位,是武漢市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危重症患者最多的醫院。與此同時,武漢同濟醫院還攜手來自全國各地的援鄂醫療隊協同作戰,推動戰「疫」走向勝利。
  • 武漢同濟醫院新增100多病例?衡陽護士感染致急診科被封?……
    近日,網絡上流傳所謂湖北一位主流媒體記者的親身經歷《我最難忘的一天》。該文傳「玫瑰西園社區新增2例確診病例」、「麗水康城小區又有新增病例」、同濟醫院新增100多例新冠確診病例、放鷹臺社區一劉姓婆婆在省人民醫院就診推諉的情況。
  • 【同濟•新聞】「致敬護士隊伍,攜手戰勝疫情」 同濟大學附屬...
    【同濟•新聞】「致敬護士隊伍,攜手戰勝疫情」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護理部成功舉辦慶「5.12」國際… 2020-05-13 0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黑暗與黎明交替的地方,是希望的曙光 |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定版(1)(標清)       如果二月的關鍵詞是「抗擊」,那麼三月的關鍵詞一定是「曙光」。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醫療隊員從黑暗中出發,全力以赴只為曙光早日到來,他們是給患者創造曙光的英雄。
  • 這20個深圳護士的「猛料」,顛覆了我的「三觀」!
    高考後我被分到了護理專業,有個師姐給我「參謀」:現在大醫院ICU的護士緊缺,男生能搬能扛,很有優勢!於是,我就進入了危重症護理專業。畢業後,我來到深圳市人民醫院急診科,沒想到,一幹就是10年。如果說醫院是一個生死較量的戰場,那急診科護士,就是在最激烈最殘酷的前線衝鋒的「特種兵」。在急診這些年,啥樣的病人我都見過。
  • 武漢協和醫院護士墜樓去世:天不渡人,人需自渡
    作者:喬巴(富書主編)我用盡全力,還是過不好平凡的一生昨天看到一條新聞,心裡唏噓了很久。7月29日,武漢協和醫院的心內科護士小艾(化名)墜樓身亡。小艾在協和醫院工作了五年,是科室裡的骨幹。可是對方說:別人病倒了,你就得頂上,這是護士的責任。之後,同事在科室門口遇到小艾,本來想請她吃個飯安慰一下。可是小艾婉拒了。只是喃喃地說了一句:謝謝。不久,小艾從醫院大樓一躍而下,當場身亡。
  • 「直通疫情防控一線」軍醫石蕊:17年前抗擊非典 17年後再赴一線
    今天,醫院新來了幾個病人,她又要進隔離區了。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感染十三科醫生 石蕊:疲勞肯定是疲勞的,因為新收了病人,病人如果裡面出現問題的話,那肯定是要進去的。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感染十三科醫生 石蕊:我爸我媽就覺得這種事情不能再在我身上再出現一次了,他們確實是有很多的擔心。這一次我覺得真的是一種責無旁貸吧,也更願意把自己的一點力量貢獻出去。
  • 我是O,我一天搬200個氧氣瓶
    長江日報-長江網2月17日訊我叫鄧新財,醫院的同事現在都叫我O。春節前,我作為武漢紅十字會醫院的精準扶貧幹部一直在武漢黃陂區的大屋崗村駐點,那時我也一直在關注這次疫情的消息和單位的情況。鄧新財搬運制氧公司剛送到的氧氣瓶 記者 陳卓 攝因為我們醫院是發熱患者定點醫院,所有病區都改造成為隔離病區,入住的新冠肺炎患者對氧氣的需求量很大。作為支持治療的主要手段,患者24小時都需要高流量的氧氣,醫院原有的供氧管道已經到了極限,但還是不能滿足患者對氧氣的需求,只有大量的使用瓶裝氧氣。
  • 戰「疫」實錄|感染後又返崗的產科護士:這次見過了死亡,也見到了...
    邱小燕是武漢市華科大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的產科護士。這次疫情初期,她便請纓去前線支援。邱小燕被安排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發熱病房,這是個特殊的綜合性科室,因為住在這裡的新冠病人,既有耄耋老人,也有青春期的孩子,還有感染了的孕產婦。從生活護理、平時治療到遺體護理,平素見慣新生命誕生的邱小燕,這次也在抗疫崗位上第一次觸摸到死亡。
  • 株洲「重磅」孕婦順產生娃,醫生、護士累到手發抖
    株洲「重磅」孕婦順產生娃,醫生、護士累到手發抖 2020-05-27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粉絲投稿 - 她說她累了,不想戀愛了
    可能就是我不配吧,總之到最後就是分開了。她說她太累啊,工作太累,生活太累,壓力太大,我做的不好,估計沒能讓她對我特別滿意。她說她並不能給我我想要的愛情,可是她可能並不懂愛情到底是個什麼玩意,曾經愛的轟轟烈烈,到後來就像是火苗被潑了冷水,滅了,徹徹底底地滅了。於是我們的時間就定格在那1264天的記錄上,就定格在我那最後一句卑微的晚安上,特別提示音估計也不存在了,不存在也更好,存在了也吵不醒睡著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