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0個深圳護士的「猛料」,顛覆了我的「三觀」!

2021-01-10 健康界

說起護士

很多人都會犯2個常識性錯誤!

護士

不就是醫院裡的「服務員」嗎?

 

護士幹的活

不就是打打針發發藥嗎?

 

2020年之前

有這樣的誤解

我不怪你

但是經歷了年初暴發的這一波

百年罕見、全球淪陷的新冠疫情

如果還有人這麼認為

那就等著四個字吧!

   

01

鄒林

深圳市人民醫院

在生死較量場

做最猛「特種兵」!

高考後我被分到了護理專業,有個師姐給我「參謀」:現在大醫院ICU的護士緊缺,男生能搬能扛,很有優勢!

於是,我就進入了危重症護理專業。

畢業後,我來到深圳市人民醫院急診科,沒想到,一幹就是10年。

如果說醫院是一個生死較量的戰場,那急診科護士,就是在最激烈最殘酷的前線衝鋒的「特種兵」。

在急診這些年,啥樣的病人我都見過。除了苦和累,被誤解也是家常便飯。

最近,一對母女過來看病,女孩發燒三天。分診護士經過調查,安排女孩去看發熱門診。女孩媽媽一下子急了,大聲責罵我們。整個急診大廳,都能聽到她的怒吼。我耐心解釋無效,最後只得報警。

當天下午快下班時,她卻特意來給我道歉。原來,當時她擔心女兒會被我們「關起來」,所以不肯去發熱門診……那一刻,我一天的疲勞和委屈,都煙消雲散了。

02

侍蘇州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

進得了方艙

更要能進「心」艙!

2月9日,我離開深圳,目標武漢。

作為第一批援鄂醫療隊的成員,當時一切都是未知,但我唯一知道的是,如果我不去武漢,全家都要上前線。

我的妻子也是一名護士,如果湖北的情況控制不好,遲早有一天,我倆都要上一線,那時孩子就沒人照顧了。

2月12日,醫療隊進入武漢西湖方艙醫院C區,負責420張床位。作為護士,我們平均一個人要管40人。

有個叫海南的大姐,白天是方艙裡最熱心的「老大姐」,但到了晚上卻變了一個人,動不動就哭。

後來我才知道,她家三姐妹,大姐叫湖南、三妹叫河南。三姐妹8年沒回家,今年才回武漢給父親過90大壽。但年三十那天,大姐夫出現發熱畏寒,醫院一床難求,家人上網買了藥和吸氧機,最後大姐夫還是沒熬過來。

這樣的故事在方艙裡還有很多,我們能做的就是多點安慰。平時多陪患者聊聊天,有疑問了就馬上解答。我們還建立了微信群,有時候出了方艙,還要聊到晚上10點。

其實,護理並不是什麼偉大的事情,用心就會贏。

03

王玲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別人回娘家帶手信

我卻「帶」了一支醫療隊

2月14日,我與另外16名同事一起,奔赴湖北荊州,對別人來說,這是參與新冠肺炎救治,對我來說,這還是回「娘家」。

抵達荊州監利縣後,我在縣人民醫院工作。很多隊員聽不懂監利話,我就義不容辭地做起了「老師」,還自製了一份監利話轉普通話的「字典」:七飯是吃飯,穿闊睡是打瞌睡……

我們每天早上7時進入病區,下午5時回到酒店,再工作到晚上12時休息……可以說,醒著的時候,都在解決工作中的大小問題。

深圳醫療隊抵達監利縣後,當地無一名新冠肺炎病人死亡,無一名普通型患者進展為危重症,最終全部康復出院。

36天後,我們返回深圳,一個都不少。

04

彭思萍

深圳市中醫院

出徵雷神山!

我是深圳隊「管家婆」

我在護理崗位已經幹了21年,2003年時抗擊非典,我就在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我自然成了支援武漢的優先人選。

在雷神山醫院支援時,大家都叫我「管家婆」。因為我是護士長,不僅要管病人、管物資,還要「管」隊員。

身處疫區「震中」,穿上厚厚的防護服,戴上密實的雙層口罩和護目鏡、防護面屏,每個人都會感覺缺氧。

尤其是,剛開始要做霧化、吸痰、呼吸機等高風險操作時,擔心護士們有心理壓力,我二話不說,高風險的操作自己先上。「軍心」自然就穩住了。

我們病區有23名重症病人,不少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剛進隔離病房的患者,大多很焦慮。有位阿姨生病一個多月,非常想念外孫女,但她不會用智慧型手機,偷偷在病房哭。我查房時恰好看到了,馬上就幫她連線她的家人。看到外孫女的那一刻,她激動得掉下眼淚。

05

陳浠

深圳市婦幼保健院

兒童ICU裡

我們早早當上了「父母」

「患兒面色蒼白,血壓測不出,快來人搶救!」

「心跳呼吸停止,立即心肺復甦!」

「準備氣管插管!」「快!清理口鼻腔分泌物!」

……

在兒科重症監護病房(PICU)做護士,這樣的場景對我們來說是「家常便飯」。

在這裡,什麼樣的患兒都可能會遇到。孩子吃芒果食物過敏的、60天的的寶寶重症百日咳的、多臟器功能障礙症候群的……有人說,PICU裡的醫生護士,沒有結婚前就早早體驗了「父母」的角色。

「新冠」疫情期間,我毅然前往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支援,護理危重症患者。

穿著防護服進入隔離病房,一呆就是4小時,考驗體力,更考腦力,患者的心率如何、脈搏多少,這些常規的生命指標,都要印在腦子裡。患者一天喝了多少毫升的水、吃了多少飯、排了多少尿,每一個數字,都要秒記。

這就是ICU護士,苦裡帶甜。

06

趙玉香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深圳醫院

在心血管上「拆彈」,最緊要快!

診科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在心血管專科醫院的急診科裡,每一次搶救,都是在心血管上「拆彈」。

急性心梗,讓人聞風喪膽。在深圳,過去的獲救機率「不到10%」,換言之,10個人急性心梗,有9個很可能致殘,甚至是猝死。

而對於心梗來說,時間就是心肌,就是生命!心臟血管被堵住後,1小時內恢復正常血流,死亡率為1.6%,拖延到6小時,死亡率則上升到6%。

要改變這個「痛點」,就要提高效率,打造最快、最優的急救綠色通道。我們不斷地優化流程,現在已經能做到10分鐘內就做好心電圖、20分鐘內確定心肌壞死標誌物,30分鐘內進入導管室接受治療,最快的時候16分鐘就能搞定。

作為急診科護士,我們永遠在與時間賽跑,與死神賽跑,把生命奪回來!

07

黎品貴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

3個多月沒見兒子了

我很想他

當了9年護士,幹過重症,學過呼吸治療,做過介入,同事們愛喊我「貴哥」,把重症的病人都交給我護理,他們會覺得:穩!

春節前,我原本已訂好了回老家的車票,沒想到新冠疫情暴發了,我趕緊讓雙親帶著1歲的兒子先回老家,自己退掉了車票,向醫院申請到一線支援。

3個多月來,我一直在ICU,醫院接收的首例重症患者就是我護理的。說實話,進ICU的第一周,我的心理壓力很大:當時大家對於病毒的特性尚不明了,只知道傳染性很強,外地也已經有死亡病例……

一周後的體檢中,我被查出肺部有數個肺大皰。護理部將我調離ICU,但後來專科醫生幫我做了肺部評估,說如果沒有不適,可以邊工作邊觀察。於是,我再次主動請纓,逆行到ICU。

病人最多的時候,我們一個班就要處理兩個大搶救,確保4臺ECMO正常運作,為7名患者俯臥位通氣,還需轉運4名機械通氣患者外出進行CT檢查,以及完成4臺床邊纖支鏡。全部忙完已經過去了7個小時,感覺自己成了超人。

看到重症病人們逐漸好轉,轉出ICU,我特別有成就感。唯一期盼的就是疫情早日結束,我能早日見到家人,特別是兒子,3個多月沒見了,我很想他。

08

楊娜

深圳市兒童醫院

在PICU幹了8年

真是壓力山大!

在PICU(兒童重症醫學科)工作,誰都得有幾把「刷子」。心電圖、腦電圖、纖支鏡、CRRT、ECMO護理……你總得會幾樣!

不過,就算你再能幹,都會覺得壓力山大。原因很簡單,生死每天都在面前發生,一個操作不慎,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後果。誰能不怕?

很多次下班,我都感覺又累又困,但就是睡不著。腦子裡一直像放電影一樣,一遍遍回想今天做過的操作。也有好多次,我在夢中驚醒,恍惚中覺得自己班上哪根管接錯了,哪個藥給的劑量不對,又或者是重病號脫管了。

疫情暴發後,我前往深圳市三院支援,在重症病房裡,我多了一個新的身份:心理治療師。

第一個夜班,就遇到一個70多歲的大爺想著要「棄療」。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像哄小孩一樣去開導、鼓勵他。半個月過去,他的病情漸漸好轉,心情也樂觀起來。不久後,他轉去了普通病房。

我很開心,真的。

09

劉華英

深圳市眼科醫院

擦亮「心靈之窗」

先滴240次眼藥水再說!

要做好「眼睛」的守護者,首先得有好腳力!

是的,你沒看錯,眼睛護理真離不開腳!就拿青光眼手術來說,患者術後一天至少要滴25次眼藥水。

而一個護士一般每天護理8個患者,也就是說,光滴眼藥水,一天就要200多次,平均要240次,要走上1萬多步。

別以為滴眼藥水很簡單,怎麼滴,滴哪裡,其實都大有講究。除了手術後的患者,普通市民也需要指導。別的先不說,琳琅滿目的「網紅」眼藥水,你覺得該選哪一個?

為此,我還在深圳市眼科醫院裡開設了廣東省首個眼科護理專科門診,教大家怎麼做好青光眼護理、白內障術後護理、乾眼症的護理等等。

「三分治療,七分護理」,這句話對於眼疾患者來說,同樣是「真理」。

10

李維佳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

守住深港防疫線

我們把門診搬到了口岸

2020年1月,我們醫院收治了兩例去過武漢、不明原因肺炎的患者,沒有任何預兆,一場戰「疫」就這樣打響。

制定預檢分診職責、流程,嚴把進入醫院門診、急診、入院的關口……

作為統籌各科門診工作的護士長,我從1月31日至3月底,2個多月的時間裡,都吃住在醫院辦公室,除了元宵節抽空回家陪了兒子一次,再沒回過家。

3月26日深夜,我接到電話,新任務又來了:去皇崗口岸採集咽拭子。我連夜組織人員,凌晨4時30分,便一起等候在關口了。

4月8日,我們又組建了一支核酸檢測小分隊,趕赴深圳灣口岸。

剛開始時,口岸的室外環境比較簡陋,穿著防護服的我們悶熱得想「發瘋,有些護士甚至自製了冰塊放在口袋裡降溫。

我從事護理工作22年了,這是第一次連續2個多月回不了家。兒子跟我說,「醫務人員的子女要有擔當,媽媽你不要擔心我。」聽完後,真的很心疼。

11

汪琰彥

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

36小時籌建「第二戰場」

抗疫就得這麼拼!

我做急診護理,已經22年了。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除夕當晚,醫院要求緊急建立發熱病區,我被派去負責護理工作。

誰知道,就在這個檔口,丈夫出了車禍,萬幸只是腓骨骨折。陪丈夫處理好傷口,我又回到崗位上。

大年初二,我又被醫院派去禾正病區籌建隔離病房:這裡將收治核酸檢測陰性的發熱病人,以及已康復出院的確診患者。

禾正病區是新院區,基本上可以說是「三無」:無人手、無病床、無設備。

重建潔汙通道、打掃衛生、房間消毒,配人手、配病床、配醫療設備……

僅僅36小時後,我們就將一整層樓的住院病區籌備完畢,60多間獨立病房,每個病房都達到收治發熱病人的標準,抗疫「第二戰場」準備就緒!

從1月28日到3月27日,我們一共接待了298位病人,沒有發生一例交叉感染,所有兒童發熱患者和孕婦全部都從禾正病區康復出院。

很多人都覺得急診又苦又累,但坦白說,我就是喜歡!

12

寧麗冰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

復工千萬條

健康第一條!

一個護士管1萬2千多人,你信嗎?我信,因為這就是我的工作。

新冠疫情期間,在醫院心血管中心唐躍主任的帶領下,我和我的小夥伴負責光明區11家工廠的復工,每個人的健康,我都要管。

我們還要幫企業找bug,最常見的,就是配消毒水。

消毒水怎麼配,說來簡單,但很多人也說不明白,最基本的問題就是,倒多少水?為了讓消毒水「達標」,我們在塑料桶上做好標記,比如1個消毒片配1L的水,我們就在水桶上畫出1L的水位線,我們還把這些做成「說明書」,在牆上放大,方便大家對照操作。

有人說,復工復產的防疫很「頭大」。其實,把每個環節都講透了,把每一個專業知識都做成「傻瓜」操作,做起來並不難。

13

羅振娟

深圳大學總醫院

打開摺疊人生

為你撐起「出頭天」

去年6月,科裡來了一位全世界罕見的「3-on」摺疊人,面部緊貼大腿、下頜緊貼胸骨、胸骨緊貼恥骨。

他是重度強直性脊柱炎後凸畸形的患者,身體嚴重摺疊在一起,不能直立行走,不能平躺睡覺,不能抬頭看頭頂的藍天,眼前只有腳下3尺之地……

 

▲他不能走路,躺在床上,一天三頓都靠母親照料

其中的痛苦,外人無法想像。

作為脊柱外科護士,我們要為他打開摺疊人生。

他的胸部緊貼大腿,只留下一條縫,只能塞下5毫米的紗布。為了能清創,我們得4個護士配合,2個在身後用力掰肩膀,掰開狹小的縫隙,1個護士一手照光,一手按壓大腿,第4名護士用長棉籤蘸生理鹽水探進去清洗皮膚和傷口,清洗後再用吹風機從縫隙吹乾、上藥。每次換藥最少需要1個小時,衣服都被汗溼了。

這些僅僅是開始,為手術所做的準備。

之後的四次手術,每一期手術的護理都是一場大考驗。

如何預防感染?

萬一發生血栓怎麼辦?

皮膚撕裂了如何護理?

手術這麼痛苦患者熬得住不?

這些問題,每時每刻都在腦海中翻騰,唯一的辦法就是查文獻、找案例,做好最壞的打算,做好最全的方案。

謝天謝地,患者的康復很順利,那些「嚇死人」的腦補,最終沒有發生,我們創造了「奇蹟」。

14

母小琴

深圳市急救中心

跑不過劉翔,但得跑過死神!

120護士有多「急」?簡單說,就是散步都比別人走得快。

江湖人稱「急先鋒」,作為一名院前急救護士,我們的目標很簡單——跑贏死神。

從馬路上暈倒的中年人,到高熱發燒引起驚厥的兒童,還有各種車禍現場,在深圳的大街小巷裡可以時常看到我們趴在路邊,現場搶救。

有時候城中村路太窄,救護車開不進去,我們就背著急救藥箱及搶救儀器從一樓爬到七八樓,再用擔架將病人從七八樓抬到救護車上。

新冠肺炎期間,120更是承擔著轉運病人的任務,最多一天要出七八次車,轉送確診病人、轉送疑似病人,去市三院、去口岸,轉送完病人後還要消毒。

把病人送到醫院後,第一件事就是上廁所,畢竟,誰也不知道下一秒會有什麼事發生。

都說人有三急,在我看來,急救護士還有更重要的第四「急」:急著救你。

15

吳玉娟

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

在隔離酒店,得做千手觀音!

「媽媽,我們來看你了,那個亮著燈的房間,是不是你工作的地方?」

1月30日晚上6點多,兒子發給我一條微信,但等我看到時,已經是第二天凌晨2點了。

1月29日早上10點,我接到醫院的電話,去密切接觸者的集中隔離點工作。當時兒子和老公還在睡覺,我把他們搖醒,告訴他們我要去工作,12歲的兒子睡眼朦朧地和我說「媽媽,注意安全。」老公則是簡單的說了一句,「我送你去吧。」

隔離點是一家快捷酒店,最初只有我和醫院的一名醫生、一名護士三個「女漢子」負責三層樓的隔離區。

酒店的服務員不敢去「伺候」這些密接者,很多事情只能由我們來。送飯、送外賣、收垃圾、收快遞……在隔離點,沒有三頭六臂真的活不過第一集。

有天晚上10點多,酒店突然斷電,當時微信群就炸了——

「沒空調怎麼辦?」

「我怕黑,睡不著!」

「手機快沒電了,怎麼充電?」

……

面對這些指責,我能做的就是溝通,把維修現場的圖片視頻發到群裡,直到凌晨3點恢復供電。

16

吳明

南山醫療集團總部龍輝社康中心

社康不是「慢郎中」

也是家門口的「急救站」

來社康中心工作之前,我曾在醫院的手術室、急診科做過護士。

和醫院的護士不一樣,社康中心的護士不但要看病,還要給沒生病的人「治未病」。

也就是做好健康科普,讓左鄰右裡在沒生病前,就把慢性病消滅在萌芽中。

很多人一有急病,都是第一時間往大醫院跑。但在我們的社區,居民遇到危急情況首先會想到社康。

有次,社區一個兩三歲大的孩子,不小心從陽臺上摔下來後昏迷不醒。

家長第一時間撥打社康中心電話求助,在醫護團隊及時到場處理後,孩子又由120轉送到了市內醫院,最終轉危為安。

事後,孩子家長特意來社康送上了一幅錦旗。

還有個剛出生一周的新生兒,因為奶水誤吸導致呼吸困難,面部紫青。危急之下,媽媽帶著孩子來到社康求助。

經過當班醫護人員搶救,孩子緩了過來,隨後被送到了大醫院進一步救治。

17

翁雯梅

鹽田區人民醫院

傷筋動骨進來

脫胎換骨回去!

我是一名骨科護士。我們科接收的患者,有的在車禍中不幸壓斷手腳,有的從床上摔下肋骨骨折,還有的在海邊遊泳,被海浪拍中頸椎脫位的。

正所謂「傷筋動骨一百天」。而且骨折的痛,和生孩子一樣,疼痛可以達到8到10分,可謂「劇痛」。

不少病人會因此變得異常暴躁和激動。我們科的護士,幾乎都有被病人攻擊的經歷。

有一次,一個股骨骨折的老太太,她大概有八十來歲。當時神智有些糊塗了,她順手就是一拳打在我胸前。那時,我入行不久,一下愣住了。

剛入行那會,有一次快下班了,一個手部骨折的阿姨叫住我,她說幾天沒洗頭了,讓我打水幫她洗洗。但是,我沒有經驗,洗完反而被她噼裡啪啦說了一通。我端著盆子去庫房時,我一邊洗手,一邊掉眼淚。心想,在家我都沒給爸媽洗過頭,現在給人家洗完了還要挨罵一通。

這樣的委屈經歷過幾次後,我逐漸懂得如何去做好,也收到不少病患的稱讚。無論是疾病護理,還是生活護理,我們都會盡力做到最好,給每一位患者提供最貼心的專業護理。

18

莊麗陽

寶安區人民醫院海裕社康中心

轉做「社區護士」

15年來最累的2個月!

2019年,工作了15年的我來到海裕社康中心,沒多久,就遇到了新冠肺炎疫情。

海裕社康要服務6萬多居民,大年初三,我就被抽調參與由社區工作站人員、民警和醫務人員組成的「三人小組」,上門篩查從湖北返深居家隔離的居民。

3月30日那天,我從早上忙到晚上7時,為3個社區指定的住戶做了上門採樣。到了晚上11時許,外面傾盤大雨,我正躺在床上安撫2歲多的女兒睡覺。手機突然響了:需要上門採樣,立即出發!

我離開家時,女兒哇哇大哭。冒著雨,我們「三人小組」走訪7戶居民家。其中有一戶居民,把我們晾在門口十多分鐘不肯開門,也不願意接受採樣。我們沒有放棄,站在門口給戶主打電話勸說,最終完成了採樣。

從1月底至3月底,我累計完成了超過一千例的社區居民咽拭子採樣。這是我當護士15年來,最忙最累的2個月,但是我覺得非常有成就感,因為我也是這次「抗疫」中的一員。

19

周秀紅

龍崗中心醫院

一場車禍

讓我多了一個「女兒」

我幹了27年護士,在急診科、ICU、腦外科都做過,都是急危重病人多的科室。

這27年來,我護理過不少病人,有一次還因為這個被醫生「告」到院長那裡。當時,一個被痰憋住的嬰兒,送到我們科室。孩子臉色青紫,已經有生命危險,但是她太小了,嬰兒吸痰管根本吸不動痰液。情急之下,我直接趴下用嘴幫孩子吸出了痰。這是一個護理人的本能。

當班的醫生目睹我救人的舉動,觸動很大,專門去找了院長,請求醫院表揚我,「好好培養我」。

我在腦外科做護士長時,有一對母女遭遇車禍,媽媽當場離世,4歲的孩子送過來時已經快不行了。搶救過程中,她幾度心跳呼吸驟停,我的心也一直揪著。

好在,最終還是把她救回來了。

在病房做康復治療時,她看見我就笑,她奶奶就讓她叫我「媽媽」。就這樣,我就多了一個女兒。

長大後,她知道我不是她的親媽,就改口叫我「乾媽」。現在,她的孩子已經一歲多了,一直跟我有聯繫,還常常在微信裡提醒我不要只忙工作,也要注意身體健康,和母女倆沒什麼兩樣。

20

張穎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

手術室護士=遞鉗子剪刀?

「國家隊」帶你刷刷三觀

1990年畢業後,我被分配到全國頂尖的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在手術室做護士。27年後,我被領導「點將」,和各學科領域專家南下深圳創建新醫院。在這裡,我擔任護理部副主任兼手術室護士長。

幹我們這行的都知道:進手術室的護士,可不一般。

可是在常人眼裡,我們手術室護士只需要遞遞鉗子、剪刀,術後清點下東西就行了。

哪有這麼簡單!

就拿「遞鑷子剪刀」的洗手護士來說:手術中要的所有的器械,都要經過洗手護士傳遞。一臺手術需要用到多少器械呢?最簡單的手術,要準備50多件;稍微大型的一臺手術,兩三百件都是小case。別看這些手術剪刀樣子差不多,用途差別大得很,線剪、組織剪、槍剪、膽囊剪、腦膜剪……功能完全不同,一件都不能出錯。

一個優秀的洗手護士,不是一朝一夕能煉成。

我做了30年,算是有些經驗了。有些醫生當天上手術臺,看到是我搭檔,就會很開心。他覺得有我在,就妥了。

  

相關焦點

  • 毀三觀是什麼意思?毀三觀是哪三觀?|三觀|是什麼-知識百科-川北...
    毀三觀是什麼意思?毀三觀是哪三觀?時間:2015-04-21 10:27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毀三觀是什麼意思?毀三觀是哪三觀? - 請問網絡上的毀三觀是什麼意思?毀三觀是哪三觀?三觀盡毀、三觀不正是什麼意思?
  • 顛覆你三觀的埃及手
    小編我又回來給大家帶來福利了!這期小編除了給大家帶來國外優秀Tutter的視頻作品外,還會推出重磅教學(附上獨家中文字幕!)你們準備好了嗎? 那麼長話短說,Here we go!!!相信看過我們公眾號的朋友們,都對埃及手有著或多或少的認識。我們大部分人一開始,對Tutting的認識,其實都很單純、很正統。
  • 25個顛覆三觀的冷知識
    網友們紛紛表示這也太魔幻了吧然而,雖然沒有確石錘報導,不過考慮張學良活到了2001年,周杰倫在2000年就出道了,這也不是沒可能事啊…其實,還有很多類似於上面這種顛覆我們三觀的奇葩事實,畢竟人的認知很容易「固化」,比如下面這些,一定會讓你大吃一驚的!
  • 漫威:喪屍病毒入侵地球,4大英雄「邪惡形態」,網友:顛覆三觀
    【漫威:喪屍病毒入侵地球,4大英雄「邪惡形態」,網友:顛覆三觀】 1、帥氣的斯塔克,霸氣的Mark作戰鎧甲,被「喪屍病毒」感染之後竟成了這樣,反差真的很大!2、硬漢類型的美國隊長,帥氣的臉龐,被感染後也成了這般模樣,成為了邪惡的化身。
  • 她重生顛覆三觀的新世界,交通工具是宇宙飛船,進食就是吸收石頭
    她重生到顛覆三觀的新世界,交通工具是宇宙飛船,進食就是吸收石頭大家好,歡迎大家點開百家號「天天聊小說」小編做為十年老書蟲,也是特別鍾愛小說,相信許多小說迷也一樣對小說愛不釋手,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她重生顛覆三觀的新世界,交通工具是宇宙飛船,進食就是吸收石頭
  • 世界上最漂亮的馬:顛覆你的三觀,跑出了六親不認的步伐
    世界上最漂亮的馬:顛覆你的三觀,跑出了六親不認的步伐世界上最漂亮的馬是哪種馬呢?有人認為是純種冰島馬,有人認為是汗血寶馬,有人認為是蒙古馬,但是答案會讓你大吃一驚。30歲的梅洛迪·哈默斯20多年來一直在修剪馬匹,今天她因將剪馬變成了一種藝術形式而受到讚譽。哈姆斯在9歲時就開始修剪馬匹,她當時想通過修剪患有庫辛斯病的寵物康納馬拉小馬,來讓馬兒生活的舒服一點。
  • 身兼心理治療師,支援深圳三院ICU的兩位護士
    疫情發生至今,深圳市兒童醫院的護士楊娜、康奎,已經在 「火線」奮戰了36天。1月30日,接到深圳市衛健委在全市調派護理骨幹支援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的緊急通知後,深圳市兒童醫院的護理人員踴躍報名。經過精心挑選,他們被委以重任。包括楊娜和康奎在內的上千名醫護人員堅守在這個戰場,為生命護航。截至3月6日24時,深圳收治的419例新冠肺炎患者中,已有361名痊癒出院。
  • 新月格格:努達海與新月激吻後問了一個問題,她的回答顛覆三觀
    新月格格:努達海與新月激吻後問了一個問題,她的回答顛覆三觀不知是如今的觀眾眼光高了,還是現在的電視劇都太爛,儘管如今的特效和拍戲的設備還有條件都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現在的劇就是沒有以前的經典老劇好看,說到經典老劇小編就想到了瓊瑤阿姨,瓊瑤阿姨的劇在當年可謂是每一部都是經典
  • 這幾部電影讓人懷疑人生,顛覆你的三觀,看完後整個人都舒服了
    作者:圖說百科(圖說百科原創)這幾部電影讓人懷疑人生,顛覆你的三觀,看完後整個人都舒服了1《變蠅人》最大的收穫的讓我認識了大衛·柯南伯格,每部作品似乎距大師只差一線之隔,似乎走著一條與任何大師迥異不同的道路2《穆赫蘭道》電影裡的氛圍烘託讓我嘆服,音樂以及剪輯都很賞心悅目,只是看完感覺一知半懂(其實這樣水平已算難得了),故事拼湊不起來,我都矛盾著怎麼個打分,相信這部作品對於電影人來說是很值得學習的
  • 什麼是三觀,三觀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我們經常說一個人三觀很正或者毀三觀等等,這裡的三觀是指我們大多數認知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解釋起來更偏向於一個系統的哲學體系,而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人,沒有那麼大的宏觀,所以我也只是在我的角度說一說「三觀」。
  • 放下客觀思維:顛覆三觀的感知論,燒不死的布魯諾
    答:這讓感知論者難以回答,將感知論用於治療生存模式下的問題是荒唐的,因為感知論的目的不是解決這些問題而是取消這些問題,讓這些問題不可能發生。這和人們的思維模式相比有很大的逆向性,人們徹底被弄糊塗了。比如:生命可以沒有了嗎?矛盾可以永遠消除嗎?人與人之間可能不競爭嗎?他人可以是我嗎?更驚駭的是:物質不存在嗎?時空不存在嗎?世界只是人感知的嗎?
  • 科學家給出答案,顛覆人的三觀
    科學家給出答案,顛覆人的三觀大家都知道,太陽是太陽系最大的天體,而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太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對於整個宇宙來說,太陽甚至無法成為一粒塵埃,太陽不過是銀河系2000億顆恆星當中,最為普通的一顆,而宇宙對於人類來說,目前充滿著神秘感,以人類的科學技術來說,我們現在也僅僅探索到了宇宙的一些皮毛而已。
  • 告訴大家一個顛覆三觀的事實:羊其實是牛科動物
    一說起牛、羊這兩種生物,很多人都會覺得它們是八竿子也打不著的兩種生物。畢竟兩者除了都吃草以外,實在沒有什麼共同之處。
  • 【溫泉姑娘】塗凌:「這一次,我是武漢護士餘靜」
    三度演繹護士感同身受全素顏無濾鏡不帶雜念,謹以此向醫護工作者致敬 10月1日,塗凌在朋友圈發布了一段視頻。畫面裡,她神採奕奕,在熟溪橋上隨著《我和我的祖國》旋轉舞動。 得知自己能夠飾演一名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的護士,塗凌的第一感覺是榮幸,隨之而來的則是壓力。「哪怕只有一場戲,我都會盡全力演繹他們的故事。但是也擔心自己不能很好地詮釋,對不起這個角色。」
  • 三觀顛覆 ‖ 前臺大校長李嗣涔科學實驗證明:舉頭三尺有神明!
    一入全腦深似海,從此三觀是路人!我原先也不知道!老規矩,找度娘~!為省很多懶癌患者的事,我直接複製過來了!簡介有點長,貌似很牛!我先放視頻!中國工程師學會會員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會員中國光電工程學會會員中華生命電磁學會曾獲得獎勵及榮譽1984 中國工程師學會論文獎1986-1996五屆十年國科會傑出研究獎1987 中山學術獎(工科)1987 中國工程師學會優秀青年工程師1995 著作《半導體元件物理》一書獲得第20
  • 繼雙縫實驗後,量子領域又一顛覆三觀的實驗,因果關係將不復存在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85期,我是常常,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繼雙縫幹涉實驗後,量子領域又一顛覆三觀、顛覆常識的實驗,這項實驗將徹底撼動宏觀世界中存在上千年的邏輯關係,因果先後順序將不復存在。在宏觀物理世界中,存在一個貝爾不等式,主要講的關於是否存在完備局域隱變量理論,這個理論在宏觀世界的地位與質量守恆定律相同,都是不能被撼動的真理,但是在微觀量子領域,有一項實驗將徹底顛覆這個真理,一同被顛覆的還有存在了幾千年的因果關係、邏輯順序,這項實驗就是比雙縫幹擾實驗還要恐怖的延遲選擇實驗。
  • 史上最顛覆三觀的雙縫實驗,電子和人玩起捉迷藏,意識的神秘力量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62期,我是常常,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它被譽為科學史上最毀三觀的實驗。眾所周知,在微觀的量子領域有很多與宏觀世界相悖、違背正常思維邏輯的現象,例如量子領域中粒子的不確定性與量子糾纏現象,這些現象我們幾十年之前就發現了它,但卻一直無法發現這些現象背後的真正奧秘,其實除了量子糾纏,在微觀的量子領域中還有一種更加顛覆我們三觀的現象,所以在閱讀電子雙縫幹涉實驗之前,請保護好你的三觀,深呼吸以保持心態的平和
  • 顛覆三觀- 歐洲超市裡的蔬菜,你們能不能長成我認識的樣子啊!
    曾幾何時,也在國內菜市場被阿姨們誇讚很獨立、很賢惠,啥蔬菜都認識的菌菌來歐洲後竟發現超市裡的蔬菜水果都是「它們認識我,我不認識它們啊!」你們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每次去法超都不知道該買點啥來補充維生素,總想多吃綠葉蔬菜,但逛完超市每次拿出來的都是那幾樣:胡蘿蔔、土豆、紅薯、西蘭花。。。
  • 「在深圳,我不敢生病」
    就像《我不是藥神》裡說的:「這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如果說窮只是一部分人的縮影,孤獨,則是深圳的常態。 在務實的深圳,大家的時間很貴,即使有再深的情誼,都逃不過「改天再會」的謊言。
  • 中國對外放出猛料:又有兩非洲國家與中合作!澳洲:我急了我急了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這萬千的世界上,每天都在發生演變,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奇聞趣事發生,學富五車與行萬裡路同樣重要,讓我們一起領悟知識的同時,獲得更多世界當中的快樂吧。中國對外放出猛料:又有兩非洲國家與中合作!澳洲:我急了我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