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疫情防控一線」軍醫石蕊:17年前抗擊非典 17年後再赴一線

2020-11-30 人民看點新媒體

17年前,SARS病毒肆虐,身為實習醫生的石蕊奮戰在臨床一線,不幸被病毒感染;17年後,新冠肺炎爆發,她再次請纓,奔赴江城武漢。

在醫生辦公室,我們見到了忙碌的石蕊,作為感染十三科的主治醫師,她每值一個班就是24小時。今天,醫院新來了幾個病人,她又要進隔離區了。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

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感染十三科醫生 石蕊:

疲勞肯定是疲勞的,因為新收了病人,病人如果裡面出現問題的話,那肯定是要進去的。

17年前,還是實習醫生的石蕊就奮戰在抗擊非典的一線,被病毒感染,幸運的是她最終痊癒。

所以這次疫情,當初她又要報名上一線時,很多人都勸她不要來,尤其爸媽更是不同意。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

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感染十三科醫生 石蕊:

我爸我媽就覺得這種事情不能再在我身上再出現一次了,他們確實是有很多的擔心。這一次我覺得真的是一種責無旁貸吧,也更願意把自己的一點力量貢獻出去。

看到石蕊的決心堅定不移,家人最終同意了她的想法,組織上也答應了她的請戰。抵達病區,石蕊主動申請作為第一批臨床醫生進駐隔離區,治療重症病患。然而在第一次進隔離區前,她心裡也難免有些忐忑。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

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感染十三科醫生 石蕊:

其實我一個人得病沒有關係,但是我可能會影響到大家,給家人帶來擔心啊這些,所以有一點點緊張,但是當你踏進病房的那一刻,看見病人的時候,你就忘了這一切,你就會覺得就跟平時的工作應該是一樣的。

不到兩天,石蕊所在病區就已經收滿了病人,她的工作也更加忙碌。

患者:我當時特別難受,一動氣都接不上來了。

畫面中的這位女士在入院時,病情十分嚴重,對治癒的信心一直不足,石蕊結合自身經歷,給她做工作、增添她的信心。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

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感染十三科醫生 石蕊:

(當年)我也是發燒,一活動就咳嗽,就喘,上廁所也困難,那我現在體能考核,跑三公裡都沒事。

如今,石蕊所在感染十三科,患者們都知道有一個得過非典的女軍醫,看到她每天輕快的步伐和自信的動作,聽著她爽朗的笑聲,就會感到滿滿的正能量。就在我們採訪的時候,石蕊的母親發來了視頻。

石蕊的母親:用你最好的醫術和你最初的使命拯救更多的人,你放心我們,我們為你加油!你一定在那裡好好工作,防護好自己,你才能救好多人。

石蕊說,她來武漢後,很多親戚朋友戰友都非常掛念她,自己也想借鏡頭對他們說句話。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

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感染十三科醫生 石蕊:

請我的家人、請我的同事朋友,大家都放心,我們在前方一切都好,我們肯定都會保護好自己,也會做好我們的工作,早日攻克疫情,然後平安回家。

記者:王文 盧瑞 李樂 崔世亮

來源:央視軍事報導

可能還喜歡

1、等你歸來

2、父母同時感染新冠肺炎,這名武警少校該何去何從?

3、嘔吐硬咽,軍護笑稱酸爽滋味

4、這暖心一幕的背後,讓人淚目

5、這名女軍醫太勇敢:戰非典不幸傳染,鬥新冠再次上陣

本信息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監製:劉鳳橋、賈振雄

執行監製:張金嶺

主編:張宇、王文

值班編輯:支雲鵬、梁二敏

相關焦點

  • 軍醫石蕊:17年前抗擊非典 17年後再赴一線
    17年前,SARS病毒肆虐,身為實習醫生的石蕊奮戰在臨床一線,不幸被病毒感染;17年後,新冠肺炎爆發,她再次請纓,奔赴江城武漢。在醫生辦公室,我們見到了忙碌的石蕊,作為感染十三科的主治醫師,她每值一個班就是24小時。今天,醫院新來了幾個病人,她又要進隔離區了。
  • 曾感染非典,如今在抗疫一線,軍醫石蕊:用親身經歷給患者加油鼓勁
    央廣網4月1日消息(記者孫利 王銳濤 羅楊)武漢泰康同濟醫院有一位名叫石蕊的女軍醫。17年前,還是實習醫生的石蕊參加了抗擊非典的戰鬥;17年後,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她再次請纓,奔赴抗疫一線,全力救治患者生命,用行動彰顯軍人本色、醫者仁心。
  • 17年前媽媽抗擊「非典」 如今兒子戰「疫」保電
    17年前媽媽抗擊「非典」 如今兒子戰「疫」保電 發布時間: 2020-02-08   來源:本站編輯  作者:本站編輯
  • 軍醫石蕊:把微笑留給春天的武漢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石蕊17年前參加了抗擊SARS的戰鬥,17年後再次身披戰袍投入到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她說,時刻準備衝鋒是軍人應有的狀態,她會銘記武漢戰「疫」的日日夜夜,把微笑留給春天的武漢。每次查房,石蕊都會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鼓勵患者。
  • 上海第二軍醫大學支援北京抗擊非典紀實
    轉自搜狐  我是黨員,我先上———抗擊非典不需動員令轉自搜狐  4月25日中午,第二軍醫大學接到上級組建醫療隊赴京抗擊非典的緊急命令。轉自搜狐  「疫情就是命令,抗擊非典不需動員令」。當天下午,校黨委召開緊急會議,全校各級迅速行動起來,醫護人員踴躍報名,不到一天,請戰書、決心書和請戰電話就有400多。
  • 抗擊疫情中國加油手抄報_抗擊疫情手抄報內容
    描寫新型肺炎疫情作文【篇一】近日,新型肺炎引發了大家的高度關注,億萬華夏兒女一同努力,共渡難關,而在此刻,武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一線醫護人員更是為了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不惜一切,奮鬥在一線。「早上7點就到了醫院,跟專家組一起分析病人情況。現在就是和時間賽跑。」曾參與過2003年抗擊非典的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科副主任趙柏良說。
  • 這個節日,讓我們認識戰位上的女軍醫們
    疫情發生以來,無論是朋友圈刷屏的女護士臉上的勒痕,還是被消毒液浸泡侵蝕後傷痕累累的雙手,都讓廣大網友大呼:「感動」「敬佩」。在這些優秀的女醫護人員中,女軍醫逆行的身影再次受到網友關注。她們中有「科研大牛」女將軍,有關心病人和同事的「硬核護士長」,還有戰勝SARS再上抗疫一線的臨床醫生……。
  • 「直擊一線」融媒人鐵肩擔責直擊疫情防控一線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縣融媒體中心全體職工放棄春節休息時間,深入疫情防控第一線,不辭辛勞、持續奮戰,用鏡頭和文字詮釋媒體人的責任與擔當,打響了全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輿論戰。「媽,我中午不回來吃飯了,這會還在採訪,忙完以後還要回單位寫稿子,晚上新聞要播出」。
  • 扛起責任 衝鋒在前——武漢疫情防控一線黨員剪影
    本報記者 高興貴攝 此刻,一場嚴峻的疫情防控戰正在進行。挺立在武漢疫情防控一線的,是無數來自不同行業的普通黨員。在救治一線、在建築工地、在街道社區、在保供給通道,每一個抗擊疫情的戰鬥堡壘上,都鐫刻著他們用行動書寫的「責任」兩字。這份責任,生動地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 哪裡緊急,哪裡就有黨員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 【直通疫情防控一線】海軍軍醫大學多項科研成果助力戰「疫」一線
    針對這些困擾前方醫護人員的問題,海軍軍醫大學特色醫學中心,集中力量開展應急科研攻關,研製出「隔離式無線電子聽診器」、「醫用防霧護目鏡」等科研成果,目前已投入抗疫一線。這種由海軍軍醫大學特色醫學中心自主研製的「隔離式無線電子聽診器」,主要由藍牙耳機和無線電子聽診器組成,使用時由聽診器探頭採集患者心肺音信號,通過藍牙發送到防護服內的耳機上,避免了醫生與患者的直接接觸。
  • 對話白衣天使|王欣:17年前立好遺囑請戰非典,17年後滿懷信心再戰疫情
    王欣,現任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2月9日,他和135名援助湖北的醫療隊員一同抵達武漢,開始了奮戰在戰「疫」一線的徵程。2003年,他就曾立好遺囑請願戰非典,17年後的今天,面對新冠肺炎,他堅信只要中華兒女一同努力,就一定可以戰勝疫情。
  • 每次重大疫情都衝在一線的鋼鐵女俠鄧西龍
    當新冠病毒疫情來襲,這位戰疫勇士再一次衝上一線。事實上,自收治第一例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患者以來,肩負重任的鄧西龍便已開始了連軸轉。當被問及為何能如此堅持時,她回答道:「我沒有覺得我堅持不下去了,每有疫情爆發,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常態。」
  • 石景山戰「疫」|她,十七年前戰「非典」,十七年後抗「新冠」
    17年前她毅然放下2歲的大女兒奔赴抗擊非典一線17年後她再次拋下6個月的小兒子毫不猶豫地選擇到一線病區去2020年的春節,當大家都沉浸在過年的喜悅中時,史鴻燕護士就開始為抗擊疫情忙碌了,整理病區、準備病房所需醫療用具
  • 浙江抗擊疫情一線的白衣天使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面對日益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全省各級醫療機構緊急行動起來,全力做好防控工作。  醫院是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在疫情面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發熱門診忙而有序;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全體醫護人員舍小家、顧大家,春節期間值守崗位;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全體醫務工作者放棄休息堅守崗位,共同打響防疫戰。
  • 白衣天使的力量——記奮戰在武漢疫情防控阻擊戰一線的醫務工作者
    空軍軍醫大學赴鄂醫療隊隊員、986醫院血透中心護士長李芳曾問過兩位從小湯山抗擊非典回來的同事——護理部主任馮晶、劉蕊。  「像上刑。脫防護服的時候,像往外倒水。」這樣的回答讓她驚嘆,記憶猶新。  然而,當除夕之夜,空軍軍醫大學赴鄂醫療隊出徵之時,兩位深知抗擊疫情之艱苦的老隊員卻赫然在列。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她們的勇氣讓我敬佩。」李芳說。
  • 遼寧大連開展「我有親人在一線」中小學生防控抗擊疫情作品徵集...
    2月12日起,遼寧省大連市委教育工委、市文明辦聯合半島晨報開展「我有親人在一線」大連市中小學生防控抗擊疫情作品徵集展示活動。  截至2月18日,「我有親人在一線」徵集作文2468篇,美術作品2000餘篇。中小學生們用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了對疫情一線工作者的敬佩。
  •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中國抗擊非典軍隊犧牲的第一位白衣天使!
    昨天是「三八」國際女婦節,突然讓我記起2003年抗擊「非典」戰場上,軍隊犧牲的第一位醫務工作者。她名叫李曉紅,28歲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那個春暖花開的季節。2003年春天,突如其來的「非典」猛如虎,似魔鬼,看不見摸不著,卻能很快置人於死地,特別是體質越好越年年輕力壯的人,越容易被這個魔鬼吞食。有一組數字已經寫進歷史:全球非典病例8422例,死亡人數919人,病死率高達11%。中國內地累計病例5327人,死亡349人。
  • 2020年抗擊疫情的那些感人事跡
    1.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病人」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院長張定宇身患漸凍症由於病痛的折磨他走起路來高低不平同樣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妻子不幸被感染而他拖著病體堅守在抗疫一線30多天甚至忙得顧不上去看一眼妻子。
  • 核心成果從實驗室直達戰疫一線
    戰疫以來,廣東科學家形成價值共識、重視源頭創新,實現「政產學研醫檢」的大協作大聯合大團隊,加速攻克疫情防控的重點難點問題,加快把核心科研成果應用到臨床救治,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有力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