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後,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的人們,可以永遠為這家醫院特殊而充滿英雄色彩的起點感到自豪,院史必將為其在2020年伊始的疫情大戰中的壯舉,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為楚商領軍企業,其創始人、董事長陳東升又是湖北人和武漢大學校友,泰康保險集團在疫情初期,無論是響應速度、捐助力度便已非同小可。更不同尋常的是,不僅捐錢、捐物,泰康甚至為這場武漢保衛戰「捐」了一家醫院。
經武漢市政府批准,在疫情炮火中誕生的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於2月7日提前投入使用,2月14日戰地揭牌,成為首家入列抗疫主戰場的大型民營醫院。經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批准,軍隊增派醫護人員支援武漢抗擊疫情,承擔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確診患者醫療救治任務。全體醫護人員與援漢部隊軍民融合,共抗疫情。
經過醫療資源整合,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從原計劃提供860張床位,提升至1060張床位,其中中重症床位及ICU床位達780張,成為武漢這個生死戰場上的「主力部隊」之一。
「我曾經設想過千萬種開業的方式,但是從沒想過在特殊時期醫院以這樣的形式開業。」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的執行院長肖駿感慨萬千。
泰康同濟(武漢)醫院
應勢而變,三次轉折
「集團上下一直高度關注疫情發展,我們隨時準備靈活根據需要投入戰疫,根據武漢市疫情的發展以及疫情作戰的需要,我們醫院經歷了三次重要的轉折。」泰康同濟(武漢)醫院醫療副院長柯賢軍表示。
泰康同濟團最開始的計劃是組建醫療突擊隊,到其他醫院去支援。「去年12月底到今年一月初的時候,我們醫院就按照總部的要求,組建了一支30名醫生和100名護士組成的突擊隊,在內部做了反覆的演練。」
同時,泰康同濟團隊也積極向武漢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請纓,「希望能夠出徵,把我們的隊伍派去支援其他醫療機構。當時武漢市的各大定點醫療機構,除了物資比較匱乏以外,人手也非常緊,醫務人員比較疲憊。 」
但隨著武漢市疫情的發展,形勢愈發不容樂觀。2月3日晚,在「應收盡收」方針下,武漢市連夜建了三所方艙醫院。時刻關注武漢疫情發展的泰康高層察覺到了事態嚴峻,2月6日深夜第二個重要的決定做出:以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的名義,向武漢市防控指揮部申請建一所方艙醫院。」
經過幾輪申請,政府同意授予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確診病例的救治點。為了儘早取得新冠肺炎疫情指揮部的批覆,副院長張銘不顧嚴寒的天氣,多次跑到市防疫指揮部,有時候政府的工作人員忙得顧不上招呼,他就坐在臺階上等,歷經一番周折,終於用最短的時間,獲得了同意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成為「新型肺炎確診病例治療點」的正式批覆。
凌晨1:00的全體總動員後,2月7號泰康同濟(武漢)醫院舉行正式的出徵儀式。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陳東升、泰康保險集團總裁兼營運長劉挺軍等在集團北京總部遠程參加了此次出徵儀式。
2月8號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正式獲得方艙醫院救助資質。經過短短的兩天準備,2月10號醫院開始接診患者。「我們其實打的不是阻擊戰,我們打的是不期而遇的遭遇戰。」柯賢軍感慨道。
儘管不期而遇,戰士卻拼盡全力。在準備時間異常倉促的情況下,短短的三天之內,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就收治了150人左右。
據湖北省衛健委2月13日公布的2月12日數字,把臨床診斷病例算上,武漢單日增加了13436名確診病例,武漢保衛戰進入白熱化。
2月13號左右,第三次重大轉折來臨。孫春蘭副總理視察泰康同濟(武漢)醫院,軍方的火神山建設代表和武漢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的各級領導也來現場實地勘察,泰康同濟(武漢)整體為武漢市防控指揮部徵用,確定為收治重症病人的定點醫療機構。
「確定下來以後,我們迅速的向武漢市湖北省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到了我們的牌照,政府特事特辦,給我們發放了醫療機構執業許可。」柯賢軍說。而同時軍方1400人的醫療隊進駐泰康同濟(武漢)醫院。
戰地掛牌
英雄團隊,非一日之功
出徵儀式上,肖駿鼓勵團隊:「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英雄就在我們中間!迎接我們的是一場硬仗,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事實上,的確是一場硬仗,泰康同濟在武漢保衛戰中擔責,盡責,全力以赴。
英雄鑄就非一日之功。作為泰康「險企辦醫」的又一力作,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從立項籌備、破土動工到建築封頂、人員培育,再到能夠提前投入運營,前後時間凝結了泰康人數年的心血。
肖駿表示,醫院籌備過程中得到武漢同濟醫院的大力支持,他本人即來自同濟醫院。「過去數年,同濟醫院在省內託管了多家醫院,形成了成熟的技術輸出與管理模式。」
作為一家規劃床位1600張的大型三級綜合醫院,自2016年啟動籌備開始,集團就實施了「泰康醫生計劃」,招募碩士以上的醫學生或完成住培的醫生在武漢同濟醫院各科室由名醫帶教學習,並完成國家要求的住院醫師或專科醫師的規範化培訓。一支涵蓋各專科及全科的醫生隊伍已經形成,護理人員也在同濟醫院護理部的把關與指導下陸續到位。
柯賢軍介紹,除此之外,在高年資醫生這個層面上則進行了社會招聘,所有的隊伍都是以老帶新,一位高年資醫生帶兩位年輕醫生,「一個組是3個醫生,40個護士這樣的搭配。」
至發稿時,經過14天隔離觀察,泰康同濟(武漢)醫院118名醫務人員順利結束隔離。截至目前,該院參與新冠肺炎一線治療工作的所有夥伴健康情況良好,成功實現「零感染」,這意味著在這場抗疫戰鬥中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肖駿、柯賢軍為團隊備感驕傲。「2月8日出徵時,我希望大家肩負著責任進艙,帶著平安回家,大家共同努力做到了,我十分欣慰。」3月2日,柯賢軍代表執行院長肖駿看望大家,介紹了醫院目前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情況,並告訴大家,頭天晚上,董事長昨天專門來電話,對所有將士的辛苦表示感謝;集團對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在這次抗疫戰爭中的表現給予了極高評價。
而突擊隊員紛紛表示,「如果需要,我還要再次申請到隔離病房參戰。」作為管理團隊,肖駿和柯賢軍非常欣慰。曾經每一版防控指南的更新,泰康同濟團隊都會在內部組織深入的學習。「同時,我們做了大量的心理培訓和疏導,也做了充分的戰前動員,這些紮實的基礎性工作之後,我們是有信心的。」但即便是這樣,柯賢軍承認真正打仗時,自己心裡一直是「揪著的」。「我每天密切的關注著我們隊員的各方面情況,既有醫療工作,也有他們的身體狀況和心理變化。」
集團總部遠程參加出徵儀式
軍令如山,堅持到底
在出徵儀式上,在北京總部和武漢現場一起參加儀式的董事長陳東升鼓舞全體醫護將士:「泰康保險集團將舉全集團之力,投入到支持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抗擊疫情的這場偉大的戰鬥中!我們一定要為武漢人民提供強大的後援支持和醫療支持!」
此言不虛。本按照中高端盈利醫院打造的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為了抗疫需要,主動請戰,在疫情中以非盈利性醫院啟動,成為方艙醫院。再度因疫情需要,軍隊增派醫護人員支援武漢抗擊疫情,承擔泰康同濟(武漢)醫院確診患者醫療救治任務,泰康同濟全體醫護人員與援漢部隊軍民融合,共抗疫情。
在軍隊醫療隊進駐以後,泰康同濟(武漢)醫院臨床醫療工作這一塊全面已由軍方負責,「但是我們交班不交手,慢慢退出,物資、設備、設施,包括後勤保障、信息化的支撐等,我們交了一個退一個。」柯賢軍介紹,到目前為止,在藥品、設備設施、醫用耗材,以及整個的信息化這一塊,軍方已全面接手,但是泰康同濟團隊依舊在外圍做很多支持工作。
「比如說與市指揮部的溝通,包括物資的清理、收發以及相應的管理,信息化的支持,各種信息的上傳和報送等,我們都一直在持續做著支持。」柯賢軍表示,泰康同濟團隊希望下一步以混編的形式部分參與到軍隊的整個醫療服務過程當中。「一是體現軍民融合,二是我們泰康關愛生命、尊重生命、禮讚生命的核心價值觀,得以踐行。」
柯賢軍說,目前在武漢市由成建制軍隊進駐的只有三家醫院,一家是火神山醫院,一家是省婦幼光谷院區,還有一家就是泰康同濟(武漢)醫院。而雷神山醫院由武漢市衛健委組建專班進行管理,後為便於管理,改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為主全面接管。
習慣了打好遭遇戰的泰康同濟團隊,對於接下來的戰鬥已經做好準備。「預計未來隨著疫情的控制,重病號可能會逐漸轉移到上述四家醫院,特別是軍隊負責接診的三家醫院。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我們必須要站好最後一班崗,我們有這個心理預期。」柯賢軍堅定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