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20天,我從武漢新冠隔離病房走出……

2021-01-13 海峽之聲網

20天是一個什麼樣的時間單位?臺商金彥豪會說,20天,可以讓一個人經歷生死考驗。作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金彥豪進入武漢協和醫院接受治療,從絕望走向新生的時間就是20天。走出隔離病房之後,他和妻子一起向醫院捐獻帶有抗體的血漿,希望能夠救助更多的新冠肺炎患者。

金彥豪、吳凌夫妻接受海峽之聲採訪

「20天」之前的故事21年前,臺商金彥豪從臺北來到大陸發展。18年前,他認識了漂亮溫柔的武漢女孩吳凌,成家後,他們有了可愛的一兒一女。2020年1月底,金彥豪結束了農曆年前的工作,從廣州回到武漢,和全家人團聚。吃過小年夜飯,他們收拾行李,打算乘坐1月24日除夕當天的飛機回臺北過年。

但那一架飛機沒能起飛。1月23日,武漢封城。伴隨著航班的取消,一場生死考驗也悄然降臨。

「到了24號下午5點我老公就開始發燒了,等於剛封城,隔天就發燒了。」提起金彥豪患病的時間點,吳凌仍然很唏噓。

由於當初決定回臺灣過年,所以夫妻二人在武漢家中並沒有儲備口糧和防護用品。聽說封城的消息後,兩人趕緊去超市和藥店進行採購。誰也說不清,也許就是在這樣的奔波之中,金彥豪感染了新冠肺炎。

作為醫生的女兒,吳凌的本能告訴她,現在最緊迫的就是將其他健康家人和金彥豪隔離開。她當機立斷帶金彥豪隔離到另一個居所,將父母和孩子留在家中。然而,1月26日開始,包括她自己在內的另外5名家人還是相繼開始發熱。

「不能回家過年」的遺憾早就被拋之腦後,現在擺在他們面前的已經是生存危機了。

疫情爆發後,發熱人數與日俱增,商超食品短少,醫院問診困難,防疫物資緊缺……武漢,人心惶惶。第二天一早,夫妻二人驅車全武漢市尋覓藥品莫西沙星,希望緩解金彥豪的發熱症狀。但普通的抗生素並不能有效控制金彥豪的病情。高燒一度達到40度的他,肺部已經出現了新冠肺炎標誌性病症——磨玻璃影。然而,沒有當地醫療保險的金彥豪無法接受核酸檢測,更不用提入院治療。無助之際,金彥豪向武漢市臺辦發出求救。終於,在發熱一周之後,金彥豪被武漢協和醫院西院收治。

吳凌事後回憶說,雖然只能靠電話聯繫,但她依然能感受到武漢市臺辦的積極和努力。「最怕的就是都沒辦法治人就沒了,臺辦的幫忙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

一塊石頭落地,一直陪伴金彥豪隔離的吳凌轉身又照顧起發熱中的其他家人。在醫院奔波的那些日子裡,吳凌就只有一套衣服:一件軍綠色長羽絨服和一條黑色衝鋒褲。她把這套衣服叫做「戰袍」,就這樣每天在醫院穿梭,給父母兒女和自己看病。

在金彥豪的眼中,吳凌也確實像一個無畏險阻的「神奇女俠」。他說:「我們這次全家能夠度過疫情都是我老婆一個人支撐下來的。」

人們常說「關心則亂」,但在金彥豪的回憶中,當時的妻子始終保持著清醒理智的頭腦。在發熱狀態下,在諸多困局中,她求醫問藥、聯繫口罩、採買口糧等等,忙而有序,繁而不亂。如果不是親耳聽到這個故事,記者很難想像面前這位溫柔親切的女性,可以那樣有力地披荊斬棘。

被問到是怎樣挺過來的,吳凌用一種非常堅定的口吻說,害怕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你明知道自己也感染了,你明知道那些人也感染了,你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以後更嚴重,但是你必須得硬著頭皮去衝。」

關於「愛」的本質是什麼,千百年來有太多解讀,但在這對夫妻身上,愛化作堅強和智慧,讓這個家庭度過了最為艱難的時期。

「20天」裡的故事即使再堅強,吳凌也不是沒有脆弱的時候,比如當隔離病區的高牆攔住了她掛心丈夫的視線。「當時我真的是好心酸,送到隔離病區了以後,我都看不到他的人的。」

而在隔離病區內的金彥豪也正經歷著人生中前所未有的痛苦。新聞裡持續攀升的數字,旁邊危重監護病房裡呼吸機的響聲,病痛帶來的不適,見不到面的家人……這一切衝垮了金彥豪的心理防線。「那個時候在隔離室天天看新聞,今天增加多少人?死亡多少人?不看新聞又不行,看新聞越看越糟。」回憶起當時的心境,金彥豪仿佛又回到了那間隔離病房裡。

病痛和絕望讓金彥豪和當時的很多患者一樣食不下咽,但吃飯的作用是打針吃藥都不能替代的,倘若沒有足夠的營養,病人無法抵抗病毒。就在這時,一張卡片貼在了他的床頭,上面寫著「燒降下去了,病就好了!堅持啊!要吃飯!」這是北京朝陽醫院援鄂醫療隊的一位護士寫給他的。

「他們花了大量精力在鼓勵我們,強迫我們一定要把所有的東西都吃下去。那個時候是真不想要死,所以也告訴自己,一定要好起來。」那張卡片金彥豪到現在還保存著,它證明了親友們的目光去不到的隔離病區裡,也從不缺少關愛的視線。

家人的陪伴對於病人的心理健康來說其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然而當這種陪伴無法抵達,就像歌裡唱的那樣,「會有天使替我來愛你」。白衣天使不僅治癒了金彥豪的身體,也撫慰了他的心靈。

住進隔離病區10天後,金彥豪的病情開始緩解。病區開始考量他的出院時間,並最終決定,一定要保證他痊癒再出院。又過了10天,金彥豪結束了隔離治療,回到了久違的家中。

這可能是金彥豪全家有生以來最艱難的一個月。回憶起被救治期間的點點滴滴,金彥豪充滿感激地說,「對臺灣同胞格外照顧,真的是血濃於水的這種形態,不然的話我們也沒有辦法從這次疫情裡這麼順利地走出來。」

在10月份舉辦的海峽兩岸婚姻家庭論壇上,金彥豪、吳凌夫妻作抗疫分享

「20天」之後的故事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來說,病癒從來都不是一瞬間的事,他們需要漫長的時間來恢復身心健康。時而的咳嗽、胸悶都會讓金彥豪疑神疑鬼,回憶起年初那場冗長的噩夢,害怕自己「又感染了」。

這樣的痛苦,金彥豪作為親歷者,更加不願讓其他人去經歷。因此,當妻子猶豫著向他提出一起去捐獻血漿,幫助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時,仍處於康復期的金彥豪一口答應了。

「你沒有經歷過那一段,你就不知道獻出自己小小的一份血漿,能夠救到一個人,內心的這種成就感。自己真的是,好,總算有用了。難得身上有有用的東西。」說到這裡,金彥豪很有自嘲精神地開了一個小玩笑,一旁的妻子也忍俊不禁。顯然,能幫助到別人,對於夫妻倆來說,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講述患病經歷時的沉重氛圍,似乎也在這一刻煙消雲散了。

當夫妻二人撥通武漢市臺辦的電話,提出捐獻申請時,臺辦主任劉紅鳴既驚訝又欣喜,他覺得這樣的義舉十分難得。但金彥豪說,疫情期間,醫務人員把自己放在最危險的地方,志願者在四處奔忙,方艙醫院以最快的速度啟用……見證了這一切之後,他覺得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
從患病者變成捐獻者,能夠以這種方式回饋曾經得到的幫助,金彥豪感到很開心。這一份小小的血漿裡面,凝聚的是他們對手足同胞的愛和為抗擊疫情貢獻的一份心力。

「我們受到過太多人的幫助了,沒有一個人有義務這樣關心幫助我們,可偏偏大家都做了。所以我真的希望這份血漿能夠救到一條命,讓我能夠聊表自己一點點的心意。」金彥豪說。

金彥豪、吳凌夫妻捐獻血漿

部分素材來源:中新網 視頻製作:小新

獻血當天,一位有些特別的捐獻者引起了金彥豪夫妻的注意。他和母親在疫情中都被感染,母親年邁又是重症患者,但在醫護人員的悉心照料下,他們都已經痊癒。在獻血漿時,他說的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感恩。金彥豪夫妻遇見他的時候,已經是他第三次來獻血了。「他甚至說,只要是他體內有抗體,醫院有需要,他就會來。」吳凌回憶道。

像是一次愛的接力,這些康復出院的人們自發地回到幫助過他們的地方,將「戰疫」勝利的希望傳遞出去。

新冠肺炎對金彥豪身體的損傷需要漫長的恢復期,對他生活和工作的影響也並未終結,甚至面臨比從前更多的困難與挑戰。「國外的客人進不來,我們的技師、廠長過不去……什麼東西都很難。往返臺灣加起來要隔離28天,所以也一年沒回家了。我爸爸八十幾歲了,很想看到媳婦跟孫子孫女。」金彥豪說。

這些客觀的困難要如何克服呢?經歷過生死考驗,金彥豪的人生哲學有了新的厚度,他說,只要人還在,只要都健康,就是最安心的事情。

「我常跟我們公司同事講,我們現在能這樣吃飯、開會、上班,完全有賴於大陸對疫情的控制,相比國外客戶的一些國家,我們是真的是非常幸運的。」金彥豪說,回到公司上班之後,他深深體會到這種彌足珍貴的「日常」是多麼來之不易。

「能活著真好,能呼吸真好。」採訪的最後,金彥豪忍不住說了這樣一句話。彼時,陽光透過窗戶撒在他寫滿笑意的臉上。(曹婷)


相關焦點

  • 隔離病房關閉,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可提供500間病房收治患者了
    )最後一批新冠肺炎病人出院,醫院所有新冠肺炎隔離病區正式關閉。歷時32天 累計救治患者1022名2月11日,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被徵調為「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定點收治醫院」,總床位數850張。集結令下,腫瘤中心24小時內騰空病區,完成病房改造、防護物資籌備和3支本院醫療隊的組建。
  • 荊州首例危重新冠患者生死16天:CT顯示雙肺全白 咳得只見血不見痰
    2月14日的情人節,是他結束自我隔離的第一天,他終於可以走出房間,擁抱家人。1月31日,李振東出院前與醫護人員合影。受訪者供圖「欺軟怕硬「的病毒這是李振東37年人生中居家時間最長的一次。他被隔離在家裡的房間中。
  • 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第一批醫護人員完成任務走出隔離病區 到指定...
    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第一批醫護人員完成任務走出隔離病區,到指定酒店隔離觀察—— 「如身體正常,一定再赴隔離病區」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見習記者 聶沛 通訊員 胡雅萍 「我幾乎一夜沒睡,翻來覆去想著的都是要怎麼查房
  • 患新冠的武漢護士:從確診、進ICU到出院,她直面生死
    原創 紀光偉 武漢安寧療護3月4日,我對我的同事雅瀾(化名)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電話採訪。1月下旬,她不幸感染上了重症新冠肺炎,在醫院隔離病房、在ICU與新冠進行了一個月的鬥爭,2月28日,她終於出院了,這是件值得慶賀的事情。
  • 隔離病房長什麼樣?記者帶你走進市八醫院
    隔離病房長什麼樣?確診病人在裡面什麼情況?病情控制得如何?昨天中午,記者跟隨醫護人員走進市八醫院隔離病房,直擊他們的生活,同時也送去廣州日報的問候——從3日起,每天早上7點半,醫護人員會將免費的廣州日報送進隔離病房,讓病人及時了解外面的情況,增強信心,早日康復回家。記者張青梅(右)在護士的幫忙下穿隔離服準備進入隔離病區採訪。
  • 【坐著高鐵看中國】179天,生死之交武漢重逢
    【坐著高鐵看中國】179天,生死之交武漢重逢 2020-10-01 22:29:48   來源:現代快報
  • 威寧防「疫」隔離病房改造建設基本完成並投入使用
    2月6日,記者在縣中醫院看到,專門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新改建隔離病房一期已基本完成,病房內床位、醫療設備已安裝完畢,目前已達到隔離病房條件,滿足疫情防控需要。縣中醫院作為全縣應急隔離醫院之一,於1月26日啟動隔離病房改造建設。
  • 美ICU病房中的一幕:iPad堆積如山,新冠臨終患者隔空與親人訣別
    截至北京時間12月5日6時,美國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過1431萬,累計死亡超過27.8萬例。在過去的24小時裡,美國新增確診22.5萬,單日新增死亡接近三千。誰都沒能想到,美國疫情居然會在這個冬天如此失控。
  • 探秘醫大一院、瀋陽六院隔離病房……令人淚目!
    隨著患者的增多,隔離病房從一層擴至兩層,院裡不斷增派人手共同投入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隊伍裡來,我也越來越深感自己肩上的擔子更加重了,但不管怎樣,都要盡到自己的本職,對新來醫護人員加強培訓,監督好各級人員防護用品的穿脫,嚴格執行隔離流程,為患者做好各種必要的服務......
  • 武漢醫生的自我隔離日記:疑似感染新病毒,在家隔離四天好轉
    自1月21日以來的4天時間裡,我經歷了突發高熱、寒戰、極度乏力、眩暈、腹瀉和咳嗽,經歷了不安、自責和鎮靜,開始自行居家隔離治療至今,體溫基本正常,症狀基本消失。我把我這幾天的診治經過和心路歷程整理後寫了下來,希望能給有類似情況的朋友們些許幫助。隱患臨近春節,病房裡的病人越來越少了。除非是迫不得已,沒有幾個病人願意留在醫院的病房裡面過春節。1月17日中午我接到通知,從同濟中法新城院區回漢口主院區開會。
  • 張楠:我是火神山「光頭強」;陳顯成:我在武漢的15天
    我在武漢的15天陳顯成: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南京大學醫學院2019級博士。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讓我國面臨了巨大的考驗。作為南京大學的一名在讀博士生,作為重症醫學專業的一個青年醫生,秉持著醫學生的初心和當代青年的擔當精神,我應當有所作為。
  • 疫情爆發的這些天:「我不敢再看武漢人的朋友圈」
    這是一位來自武漢的90歲老婆婆,為了在定點醫院給自己已確診的65歲兒子要到一張床位,在醫院獨自守了整整五天五夜,兒子送進病房的那天,老婆婆要來紙筆給兒子留言: 「要活下來!」「我已經90歲了,早已經看透生死;但如果要帶走你,我不允許。」
  • 14天還是5天?新冠病毒感染者到底隔離多久才安全|患者|研究|隔離|...
    近期,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發布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症狀出現前兩天和感染後五天內,新冠肺炎患者的傳染力最強。   其他研究表明,一些病情嚴重或免疫系統受損的患者可能需要20天才能清除病毒。即使病情較輕,也需要一周將其清除。
  • 新冠肺炎康復者的24天:沒有咳嗽發燒,我以為是小感冒
    田曉薇(化名)便是病癒患者中的一員,從1月16日出現輕微症狀到2月8日康復出院,從不以為然到提心弔膽再到勇敢面對,田小薇(化名)向中新經緯記者講述了她24天的抗「疫」經歷。 1月20日,「感冒」仍未好轉,肌肉酸痛,頭昏腦漲,沒有出現發燒、咳嗽症狀,但是當時對於新冠肺炎的報導越來越多,全國大部分省市都啟動了一級響應,我決定去醫院看看。當天晚上我開車去了湖北省人民醫院掛了急診,醫生給我做了血常規化驗和甲乙流感病毒抗原檢,甲乙流感抗原檢測為陰性,血常規單細胞核偏高。醫生給我開了治療感冒的點滴,沒有讓我做CT檢查。
  • 英國首相又隔離了!鍾南山說新冠病毒溯源尚未完成|新冠病毒溯源|新...
    當地時間15日,英國首相府發布消息稱,首相鮑裡斯·詹森因接觸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患者而需自我隔離據報導,詹森接到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檢測與追蹤系統通知,其接觸者中有人感染新冠病毒。「目前,首相狀況良好,沒有出現感染新冠病毒的任何症狀。」12日,詹森與幾名議員進行了會晤,其中包括英格蘭諾丁漢郡西部阿什菲爾德區議員李·安德森。隨後,安德森出現了新冠病毒感染症狀,並在檢測中呈陽性。今年4月,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曾經因感染新冠病毒而在重症監護病房度過了三晚。
  • 張文宏、曾光、鍾南山……走出疫情至暗時刻,大咖怎麼說?
    全國新增確診降到兩位數、連續24天治癒出院超千人、湖北除武漢外新增確診連續第二天清零——抗擊新冠肺炎,中國正在走出「至暗時刻」。 3月7日下午,以「走出至暗時刻」為主題的首屆新冠肺炎多學科論壇在線直播。
  • 14天還是5天?新冠病毒感染者到底隔離多久才安全
    近期,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Andrews)發布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症狀出現前兩天和感染後五天內,新冠肺炎患者的傳染力最強。 其他研究表明,一些病情嚴重或免疫系統受損的患者可能需要20天才能清除病毒。即使病情較輕,也需要一周將其清除。
  • 戰疫友誼:重症病房裡的「方艙三姐妹」
    新冠病毒暫時把她們拉離了家庭,「我好像第一次離開孩子這麼久。」 醫護人員稱她們為「方艙三姐妹」——轉運自同一家方艙醫院、有著相似的病情、住在同一間病房,又在同一天出院。 一連串巧合建立了羈絆。她們成立彼此眼中的阿姨、妹妹和小姐姐。
  • 全家確診新冠:武漢貓堅強獨自在家54天並產下4隻健康貓崽!
    堅強的貓我始終弄不明白的是:到底是我收養了貓,還是貓她恩準了我進入她的生活。這次疫情,不僅對於人類社會而言是一場災難,對於很多因為主人被隔離治療而在家留守的動物們來說,更是一場極限挑戰。最近,武漢一隻叫做樂樂的貓媽媽火了。因為一家人全部被確診新冠病毒,不得不陸續住院接受治療,已經懷孕的母貓樂樂只能自己待在家裡。
  • 記取果蝠感染教訓 危險人員在家28天隔離
    (圖/路透) 實習記者施怡妏/綜合報導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延燒全球,緊鄰大陸附近的印度,在疫情爆發之後政府先後撤離了武漢僑民、減少航班進出、入境限制令等一系列措施,目前印度境內有3例確診個案,3,000多人隔離觀察中,相對於其他亞洲國家而言,印度的確診人數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