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公開!探秘醫大一院、瀋陽六院隔離病房……令人淚目!

2020-12-05 遼寧衛視

近期發生的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當人民的健康遭受威脅時

醫務人員總是無懼無畏

毫不猶豫地衝在最前面

瀋陽各大醫院迅速做出反應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正式拉開序幕

今天

小編就帶您走進

醫大一院、瀋陽六院的隔離病房

醫大一院

中國醫大一院傳染樓,這個曾經是2003年救治非典工作的戰場,現有正有越來越多的醫護人員匯聚到這裡,和曾經那些抗擊非典、甲流、禽流感等重大疾病救治的同志一樣,此刻他們正站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第一線。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幾位醫護人員的視角進入這裡,感受一下他們今年這個不一樣的春節,和這裡所發生的點點滴滴。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路上

那些溫暖的瞬間

我叫曹麗君,一名普普通通的護士,一名黨員,一名傳染科工作人員,同時也是女兒、媽媽、妻子,我將堅決與病毒抗爭到底,唯仁愛以相傳,出疾病而不染,為我愛的人和愛著我的人,和我的戰友一道與病毒戰鬥到最後。

臘月二十二是爸爸的生日,臥床不起的爸爸盼望著我去給他過餘生為數不多的生日,家人也正等著我吃團圓飯。剛要出門,接到院裡緊急籌備成立發熱門診的電話,將在最短的時間內開診。作為一名經歷過甲流、禽流感的傳染科護士長,我深深懂得任務的緊迫性,沒有猶豫,放下背包轉身便投入到籌建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的工作。

22日深夜,我們通宵奮戰,一夜之間清空病房所有患者(逐個做工作,動援患者轉科、轉院),請領各種防護用具,協調陪檢員、保潔員、護理員,張貼各類標識、檢查各項消毒設施......23日清晨,發熱門診順利開診,當天即迎來第一例留觀患者。

隨著患者的增多,隔離病房從一層擴至兩層,院裡不斷增派人手共同投入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隊伍裡來,我也越來越深感自己肩上的擔子更加重了,但不管怎樣,都要盡到自己的本職,對新來醫護人員加強培訓,監督好各級人員防護用品的穿脫,嚴格執行隔離流程,為患者做好各種必要的服務......

從參與籌建發熱門診到陸續開展患者的隔離與救治,在外人眼裡看起來高風險、高強度的臨床一線工作,其實也充滿著一個個暖心的瞬間,不停地支撐著我:

在為患者進行咽拭子採樣時,患者說,護士不要正對著我,別噴到你的面罩上......

在為患者抽血時,患者帶著口罩對我說,請一定要防護好你自己,你們是我們的救星和希望......

院領導及護理部老師反覆叮囑,趕緊回家休息,不能連續作戰......

感染管理辦公室的老師說,我們一定為你們提供最新的感控指導......

設備物資部的老師說,缺什麼物質,我們全力配合......

營養餐飲部的老師說,一定要全力以赴保證醫護人員的飲食需求和營養搭配......

陪護中心的老師說,堅決做到隔離病房人員配置零條件支持......

衛生員阿姨說,今年這個年我不過了,每天都來輔助你們......

我們可愛的護士說,領導我要抱抱你......

省疾控辦的老師在培訓咽拭子採樣時最後叮囑我們,「一定要做好防護,保護好自己......」此時,我的眼淚突然禁不住奪眶而出。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經過幾天幾夜的連續奮戰,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都已經步入了正軌。

大年三十,媽媽打來電話問,怎麼樣了?聽到媽媽的聲音,我的喉嚨哽咽著說不出話來。

愛人打來電話叮囑做好防護,問「等你吃年夜飯嗎?」我只回了兩個字「沒事」便匆匆掛了電話,眼淚已不知不覺滑落下來。

兒子打來電話說,媽媽,你都幾天沒回家了,我都想你了......

一句句暖心的話,時刻溫暖著我們激勵著我們,給我們以力量和戰勝疾病的勇氣。我堅信,在這麼多強大的支持下,我們定會戰勝病毒!

短暫的分別

是為了以後更好的團聚

王宇醫生已經在傳染科工作11個年頭,她的愛人同樣也是一位醫務工作者,在她進入隔離病房的時,也正時刻準備著被徵調至武漢支援,所以夫妻倆對抗擊新型病毒這件事情非常有默契,彼此也互相支持。

回憶2003年那場非典,當時的我還是一個醫學生,印象深刻但幫不上什麼忙;2009年禽流感,那時我剛參加工作,做為科室一名青年醫生已經在科室年長醫生的帶領下參與救治工作;今天,已經成長為科室青年骨幹醫生的我,有了更多豐富的經驗,同時也意味著將承擔更多的責任,大年初一夜,我負責守護已經確診的患者。

除了查體、檢查等常規操作,我會用我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幫助患者,王宇醫生說,我會為他們講解這個疾病其實沒有那麼可怕,鼓勵他們樹立信心戰勝疾病。同時將患者的情況向醫院專家組進行匯報,並根據專家組的意見進行下一步救治工作。

此外,王宇醫生還通過網絡,參加網絡義診,正確的指導武漢市民居家隔離觀察,減少沒必要的醫院就診,減少感染風險,為救治更多患者貢獻著力量。

同樣來自傳染科的王彥麗醫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最小的不到1歲半,還沒斷奶。接到任務時,小兒子正在高燒,但出於傳染科醫生的敏銳,她果斷把孩子奶斷了,把兩個孩子交給父母,毅然來到隔離病房報到。

防護服的悶熱,雙層口罩的厚重讓她一度有些呼吸困難,但一切在見到患者之後就全都拋諸腦後了。

當時正是年三十,有的患者也很想回家,我便安慰他們,陪他們聊天,拉家常,患者還問我回不回家吃飯,我說今年就陪著大家就在這過年了。外面鞭炮聲不斷,透過護目鏡,看到窗外升起陣陣耀眼的禮花,這個夜班真的是令我終生難忘。

相信今天所有短暫的分離都是為了以後更好的團聚,也真心期盼著我所負責的患者能早日康復與家人團聚,這就是我們在這裡的意義和職責所在。

匯聚全院力量

確保打贏這場戰役的勝利

隨著發熱門診的建立和隔離病房的使用,按照醫院統一調配,來自醫院各個科室的精英此時也在不斷向發熱門診匯聚,才權便是他們中的一員。

我叫才權,來自急診,現正在擔任隔離病房三樓治療組組長,在得到調入前往支援隔離病房的通知後,我沒做太多考慮,就像院裡很多前往隔離病房工作的醫護人員一樣,和父母愛人簡單交待一下告訴不要擔心,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家,然後在醫院附近找個地方進行「自行隔離」,安排好一切之後便來到隔離病房報到。從大年二十九早上到三十的下午,一待就是30個小時。大年初一早上又再次回到崗位,直到現在。

我主要的工作是負責隔離病房三樓患者的治療,並將治療信息及時匯報給醫務部、醫院感染控制辦公室,出現變化隨時向醫院救治專家組請示,同時也跟隨醫院專家組定期對患者進行查房。

此外,我工作的重要方面之一就是根據需要協調必要的醫療設備,醫院各個科室在每次聽到是隔離病房徵調設備後都毫不遲疑,真的是要什麼給什麼,像呼吸機之類的儀器,雖然對科室本身也是急需的,但不僅設備到位,同時也會增派使用設備的人員,有時科主任、護士長還會親自穿上防護服進入病房進行調試。

面對未知的病毒和緊張的工作,我沒有恐懼,我並不孤單,並不無助,相反我信心滿懷,因為我知道我背後是整個醫院,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就是黎明的那道光,一定會越過黑暗,取得這場戰鬥的最終勝利。

瀋陽六院

「現在感覺怎麼樣?」

「我聽不清,聲音小」……

這裡是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發熱門診

瀋陽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市級醫療救治定點醫院之一

作為集中收治確診病例的專門醫療機構

六院一直是市民心中「神秘」的所在

然而1月29日的探訪並與患者連線

讓記者的心底充滿希望

這是兩位六院醫護人員的臉

她們在穿戴防護服六小時

摘下隔離面罩之後

被磨破了皮膚、「卡」出了皺紋

瞬間「衰老」了許多

但笑容卻依舊燦爛

希望來自於哪兒?

這微笑裡藏著回答。

發熱門診 37名醫護6小時一輪換

留觀病房 收治疑似患者有備無患

六院發熱門診位於1號樓一層,有醒目的「發熱門診」的標誌。當日下午2點左右,記者在該院門診看到,在導醫臺,一名戴有口罩的醫護人員負責指引患者,地上的指引標識和大廳左側的預檢分診臺很醒目。

「門診設立了預檢分診點,24小時都有醫護值守。」該院副院長李魯平介紹說,當患者來到預檢分診臺時,醫護人員會測量體溫,並詳細詢問發病前14天內是否有武漢旅行史,是否接觸過來自武漢的發熱患者。如果有接觸,會及時將患者轉至發熱門診。沒接觸過的發熱患者,則分診至其他門診治療。

按照安全的需要,記者沒有被允許進入發熱門診,隔著玻璃可以看到,所有醫護人員穿的都是二級防護服。「發熱門診配備37名醫護,嚴格按照二級防護標準。」副主任醫師宋曉丹告訴記者,在這裡,醫生分組,每6小時輪換一次,穿上防護服的6小時對醫護人員來說也是不小的煎熬。「大家都儘量少喝水,減少上廁所的次數,因此,治療組必須6小時一輪換,以便救治人員休息、恢復體力。」

「這個大樓是臨時設置的應急留置觀察病房,感染科專業的30名醫護人員已組建了應急小分隊,隨時待命。」記者隨醫護人員來到用於收治疑似患者的備用大樓,這裡一共69個房間,「目前備用大樓防護、救治實施十分完備,每一層樓都備有兩部電梯,病房樓設有患者和醫護人員分開的『雙通道』,即出入通道被明確區分為患者專用通道及醫護工作人員專用通道,使就醫環境更加安全。」李魯平稱,自從武漢疫情爆發以來,醫院第一時間積極響應,主動應對,廣大醫護和行政後勤人員都全力參與到抗擊疫情工作中,堅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一線護士十天不回家是常態

和孩子視頻完坐在角落裡哭

「近期有沒有去過武漢?目前哪裡不舒服?有沒有咳痰……」在發熱預檢門診,這是所有發熱患者就診時經過的第一道「關卡」,剛剛值完6小時班的發熱門診護士長雷雲慧,摘下口罩,長長地出了口氣,原本潔白的皮膚被口罩勒出紅紅的印子。

「因為長時間戴著口罩,醫護人員兩側臉頰和鼻子的皮膚都磨破了,身邊很多同事基本上都是這樣,有小護士的手因為長時間戴手套也起了疹子,都腫了。我們顧不上想那麼多,還有病人在等著我們去救治,現在我們唯一的信念就是與同事並肩作戰,一起戰勝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不辱白衣天使的使命和責任。」

從1月21日開始準備,發熱門診的護士們就一直沒回家,「我老家是葫蘆島的,老公帶著快4歲的孩子回去了,幾乎沒有時間給孩子打電話,他們也很少給我打,就怕耽誤我。一直到初二才有時間給父母打電話,他們非常支持我工作,告訴我好好工作,說我是他們的驕傲。」說到這,雷雲慧忍不住哭了。

「我們科最小的護士是1998年出生的,許多護士家裡的孩子都特別小,每次和孩子視頻完,她們都坐在角落裡哭,不想讓自己的不好情緒給大家帶來影響。」雷雲慧一直強忍著眼淚,說到工作,她又很快整理好情緒,抹了把眼淚,「放心,有我們呢,一定會打贏這場阻擊戰!」

醫生早中晚隨時「連線」患者

每次進負壓病房都不忘握握手拍拍肩

「吃飯怎麼樣?」「給你帶的酸奶別忘了喝,可以調節腸道菌群,喝完了我再給你送哈」「這兩天你們的情況都在好轉,加油,我們一直都在」……

1月29日下午,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劉洪豔又開始一個個「連線」正在治療的患者,「每天早中晚都要問問他們情況。他們突然患病,身體本身就會有病痛,加上過年,他們心裡上也會有情緒。」一位患者曾給我發微信說,每次去查房的握握手、拍拍肩的動作給她巨大的力量,我更願意跟她們聊一聊,告訴她們「我們同在,一起加油」。

△醫生隨時連線病房內患者動態 。

劉洪豔把負壓病房患者的微信都單獨添加了,「有啥症狀和需求能快速找我們,因為在隔離病房,醫護人員如果沒有處置的話,也不輕易進病房,但只要他們有需要,我們就第一時間處理。這不,我們的醫護人員每天把自己的酸奶都送給了他們,讓他們增加菌群調節,他們感覺很溫暖,我們也很開心。」

瀋陽一對同時患病的母女,因為母親病情較重,她的病情一直牽動著劉洪豔的心,在微信裡保持密切聯繫,除了根據病情時刻調整診療方案外,還細心地給出飲食指導及心理疏導。記者看到女兒給劉洪豔的微信留言這樣寫道:「劉醫生,謝謝您在春節期間加班加點為我們治療,今天聽您講媽媽炎症有所改善我很開心,我會和媽媽積極配合……媽媽發燒呼吸不順暢,情緒也不太好,我也很心疼,特別感謝您和護士姐姐的理解和支持,我們共同加油。」

「聯絡員」家裡離醫院十分鐘

留守醫院幾乎五天五夜沒合眼

「必須給我回家休息,早點睡覺!」這是院長谷野給醫務科長兼應急辦主任趙蕊下的命令,「已經五天五夜沒合眼了,增加人手,讓她睡覺,這是我對她的要求!」

從臘月二十九到大年初三,五天五夜沒合眼?聽到這個信息大家都驚呆了,而趙蕊卻擺擺手笑了,她告訴記者,自疫情爆發以來,醫院要做的不僅僅是臨床救治工作,作為醫院醫務科長、應急辦主任,她還要負責物資、儲備、藥品,協調轉診等很多工作,「醫院1月21日就開始啟動預案了,22日也正式啟動發熱門診和負壓病房,很多工作繁瑣且複雜的工作便開始了……」

除了「對內」的工作,趙蕊也是醫院對外的「第一聯絡員」,直接對接很多部門,比如機場海關、公安部門等,每天幾百個電話、上千條微信要處理,「我女兒以前想我的時候總給打電話,現在幾乎不打了,應該聽孩子爸說,我這個電話是對外公開的,不能佔用這個重要資源。」

同事們說趙蕊的家離醫院很近,走路也就十分鐘的路程,「就那麼近,也沒功夫回家睡會兒,那幾夜在醫院幾乎都沒合過眼。昨晚我回家很早,6點多吧,可是電話微信依然響個不停,也沒法睡。再堅持下,等到我們打贏這場戰役的那一刻,我一定好好睡個三天三夜。」

不僅發熱門診、負壓病房、醫務科

在六院

還有更多的醫護隨時等候召喚

在一張請戰書上

10個紅色的手印和名字讓人淚目

這場突如其來的「戰役」能贏嗎?

看到這群白衣戰士的背影

答案已經鎖定!

風雨同舟、齊心協力

我們終將戰勝疫情!

來源:醫大一院公眾號、瀋陽日報、

相關焦點

  • @瀋陽人:醫大一院渾南院區31日起試運行!
    小編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醫大一院渾南院區即將開診啦!想到大醫院看看醫大一院是很多人的選擇醫院前身可追溯到同時創建於1908年10月的福建長汀福音醫院(原亞盛頓醫館)和瀋陽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奉天醫院。1948年瀋陽解放,醫院接收了原國立瀋陽醫學院,即前身為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奉天醫院至今。
  • 哈爾濱:網傳「哈醫大一院耳鼻喉科被封」不實
    近日,由於哈爾濱市再次出現確診病例,在對外公開確診病例行動軌跡中,包含其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就診的經歷,隨後,一則「哈醫大一院耳鼻喉科被封,醫護人員被緊急隔離」的消息在網絡和微信朋友圈瘋傳,引發廣泛關注。
  • 如何快速方便就診 哈醫大一院多科室專家...
    6日,一名海倫的患者一上午就在哈醫大一院完成了就診、檢查、開藥等流程,醫生指導她回家用藥3個月後,通過網際網路門診複診,省得再跑一趟了。據悉,為了滿足廣大患者就醫需求,從7月6日起,哈醫大一院每日開放出診專家號源4500個,12個患者比較多的科室提前半小時開診,周末全面開診,為患者帶來方便。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的當下,去醫院如何才能更方便的就診?
  • 哈醫大一院眼科醫院六名護士主動請纓赴湖北戰疫情
    受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指派,哈醫大一院在2月13日凌晨,僅用了一個小時迅速集結了120名護士、40名醫生組成第二批馳援武漢醫療隊,於當晚出徵武漢!眼科醫院此次派出了6名護士參加支援,她們臨危受命,勇敢逆行,用實際行動向大家展示了哈醫大一院眼科人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團結抗疫的職業風採!
  • 山醫大一院2020年國家自然基金獲批項目再創佳績
    11月30日,山醫大一院召開2020年科技表彰暨2021年國家自然基金申報動員大會,對2020年獲批的國自然項目給予經費配套獎勵。2020年一院獲批14項國家自然基金課題,居山西醫科大學各院系之首,這已是山醫大一院連續兩年獲得佳績。
  • 遼寧一名醫生血清抗體IgM呈陽性,曾隱瞞哈醫大一院行程
    遼寧省衛健委網站4月24日消息,遼寧省人民醫院醫生李某,女,於4月12日起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一院陪護家人,按照當地規定,4月16日、17日醫院分別對其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兩次結果均為陰性,血清抗體IgM檢測結果陽性、IgG檢測結果陰性。
  • 黑龍江省醫促會召開眼科分會成立大會 哈醫大一院張紅教授任首屆...
    東北網8月19日訊(關韻 張新浩 記者 葛金鑫)日前,由黑龍江省醫促會、哈醫大一院主辦的黑龍江省醫促會眼科分會成立大會在哈爾濱融創萬達嘉華酒店舉行,黑龍江省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會長胡志仁、副秘書長張旗濤及黑龍江省眼科同道90餘人出席會議。
  • 12釐米鐵絲甩進男子眼眶 哈醫大一院眼科專家提醒:眼睛受傷要趕緊...
    近日,哈醫大一院眼科五病房來了一位眼睛內串進去一根鐵絲的患者。張先生家中養了近20頭牛,幾天前早上,張先生在趕牛時,不慎將抽牛的鞭子抽斷了,用鐵絲擰制而成的鞭子突然崩出一根鐵絲瞬間扎進下眼皮。「我當時感覺眼睛突然疼的不行,以為扎進沒多深,就用手向外拽了拽,沒拽動。」張先生到哈醫大一院就診時向醫生描述。
  • 醫大一院發出正式公告!瀋陽35家發熱...
    目前34名患者均在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治療,病情穩定。其中,31例病例發病前有武漢居住史或旅行史,3例病例為武漢輸入病例家屬。目前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485人,已解除醫學觀察21人,現有464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其餘正在追蹤中。
  • 哈醫大一院援鄂醫療隊關震:兒子說最好的生日禮物是爸爸平安回來
    龍頭新聞訊(徐旭 記者 霍營)1月27日23時14分,哈醫大一院首批醫療隊順利抵達武漢。1月28日,接到支援協和醫院西院的任務,經短暫休息調整後,1月28日醫療隊開始崗前專業培訓。作為普通護理組二組組長,哈醫大一院群力院區卒中病房的男護士關震跟隨帶隊領導和其他組長到醫院熟悉環境,進行病區交接,物資準備,保證後續各項救治工作有序開展。
  • 昆醫大附一院有了3D「透視眼」 為患者精準實施肝臟手術
    雲南網訊(記者 彭錫)12月2日,一臺滿載現代科技手段的「5G+MR」精準肝切除手術在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下稱:昆醫大附一院)進行直播。「5G+MR」精準肝切除手術在昆醫大附一院直播 醫院供圖  該院肝膽外科主任羅丁介紹
  • 「熊貓血」母親產下溶血男孩 哈醫大一院多學科協作保護母子平安
    近日,哈醫大一院產科病房收治了一名「熊貓血」的A型Rh(ccdee)稀有血型的產婦,她冒著風險剖宮產下了一名正常血型A型Rh(CcDee)的男嬰,卻因為產婦有2種特殊的血清抗體,導致新出生的寶寶出現新生兒溶血,醫院輸血科、產科、新生兒聯合協作,通過聯繫血站備血、換血治療、藍光照射等半個多月的治療
  • 瀋陽這個男人:登上人民大會堂,獲黨中央、國務院表彰!
    第二天凌晨1時,剛剛入睡的高安培接到電話,中建二局北方公司將負責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關於負壓病房改造和隔離觀察病房建設的工作,他也被任命為六院改擴建工程指揮部副總指揮兼工程組組長。當天早上8時,高安培到達了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
  • 哈醫大一院率先開展基因甲基化早期腫瘤篩查技術
    據了解,哈醫大一院是全國首家開展DNA甲基化檢測全身癌症早期篩查技術的醫院,這項世界先進的檢測技術將讓發現早期乃至超早期癌成為可能,為更多龍江百姓造福。 據了解,4月15日至21日為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據統計,2015年中國新增癌症病例高達429.2萬,相當於每天平均確診近1.2萬例癌症病例。
  • 哈醫大一院眼科專家教你如何守護爸爸的眼睛
    在父親節來臨之際,為增強大家對疾病的認知程度,關注父親的身心健康,哈醫大一院推出父親節專題,科普男性常見疾病。 哈醫大一院眼科一病房主任張弘教授表示,有些眼病,會更加青睞男性,因此,用心呵護父親眼睛健康,守護那雙充滿愛的眼睛。 乾眼症:吸菸是元兇 現今社會,吸菸的爸爸不佔少數,而吐出的煙霧會直接損傷眼表,破壞淚膜成分,從而導致嚴重的乾眼症。
  • 哈醫大一院眼科教授劉平榮獲全國助殘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哈醫大一院眼科教授劉平榮獲「全國助殘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大會表彰了167名「全國自強模範」、100個「全國助殘先進集體」、100名「全國助殘先進個人」、100個「殘疾人之家」和33名「全國殘聯繫統先進工作者」。據悉,全國自強模範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每五年舉辦一次,是中國給予殘疾人事業戰線突出貢獻者及集體的最高褒獎。
  • 巔峰實戰 中歐專家線上分享頂尖技術 哈醫大一院 北京安貞...
    本報訊(徐旭王定宇)8月27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柳景華教授、哈醫大一院副院長李悅教授和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城市醫院Simon J.李悅教授團隊在進行手術演示和交流與會專家包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呂樹錚教授、吳錚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喬樹賓教授、吳永健教授、錢傑教授,哈醫大一院李為民教授、周立君教授、楊樹森教授和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總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江西省人民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和空軍醫科大學唐都醫院等數十位國內
  • 哈醫大一院檢驗科關潔獲全國檢驗醫學學術會議演講比賽一等獎
    哈醫大一院檢驗科主任關秀茹教授在會上舉辦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和免疫學檢驗論壇。檢驗科關潔榮獲2020年《戰「疫」故事》演講比賽一等獎,邢銀婷獲《青年學術成長》演講比賽三等獎。第十六次全國檢驗醫學學術會議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和免疫學檢驗論壇由哈醫大一院檢驗科關秀茹教授主辦並擔任論壇主席。
  • 哈醫大一院眼科視光學中心做好準備應對國慶期間驗光高峰
    (徐旭)國慶七天小長假即將到來,在充滿喜迎佳節的祥和氣氛中,哈醫大一院眼科視光學中心已經做好準備,應對國慶節兒童青少年驗光小高峰。今年以來,哈醫大一院大力實施「看病不求人」方案,旨在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的根本問題。
  • 哈醫大一院舉辦眼科人工智慧與醫工聯合高峰論壇
    (徐旭)6月4日,由哈醫大一院眼科醫院主辦、黑龍江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協辦的眼科人工智慧與醫工聯合高峰論壇在哈爾濱市成功舉辦。哈醫大一院眼科醫院黨支部書記、黑龍江省眼庫主任張紅教授擔任大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