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冰,小黃,癲癇,病灶,龔德山,功能區,手術,腦電圖,開顱,精準...

2020-11-26 東方網

  東方網通訊員徐敏6月25日報導:「嘎嘎……」大多時候出現在幼兒園、遊樂場等場所的小黃鴨,近日卻出現在上海德濟醫院的一臺神經外科的手術中——19歲的少女冰冰(化名)一邊進行著開顱手術,一邊聽從醫生的指令,捏玩手裡的小黃鴨,讓其發出嘎嘎的聲響。

  「患者的病灶在大腦右側中央區,而這個位置是左手功能區,手術難度很大,稍不小心就會傷及神經導致患者左手癱瘓,術中讓患者左手按照指令捏玩小黃鴨,通過觀察她手指控制的力度,我們可有效避開這些神經區域。」冰冰的主刀醫生、上海德濟醫院神經外科行政主任龔德山介紹。

  13歲女孩頭部被撞患癲癇 6年輾轉數十家醫院醫治無果

  冰冰來自江蘇徐州的一個普通家庭,從小乖巧懂事的她成績名列前茅,還寫得一手好書法。然而13歲的一場意外,讓她的人生方向發生巨變。「當時孩子在學校裡的小橋下做值日,起身時腦袋撞到了橋底,當時就腫起了鵪鶉蛋大小的包。」冰冰母親說,回家後女兒跟她反映頭很疼,但因為沒有流血也沒有頭皮外傷,大家也都沒太在意。

  可幾天後,冰冰開始莫名出現抽搐。父母連忙把她送到醫院,經腦電圖監測,冰冰竟是短暫性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癲癇。一開始,冰冰並沒有覺得癲癇給她的生活帶來多大影響,她還是照常上學放學、讀書考試。幾個月後,一次大發作讓她的「秘密」眾所皆知。同學們異樣的眼光、背後的竊竊私語,甚至有同學的家長明確不讓自己兒女和她玩,讓她變得日漸沉默和內向。一年後,她提出了休學的申請。

  看著女兒的變化,冰冰父母一邊偷偷抹淚,一邊帶著她跑遍了全國幾十家大大小小的醫院。「這6年家裡掙的所有錢都用來給她治病了,她爸為了多掙點錢,除了過年回來幾天,全年在工地上從不休息。」年復一年的奔波並未帶來冰冰病情的好轉。「已經更換了三種抗癲癇藥物,但每天仍發作幾十次,左手力氣也越來越弱,如果不能有效治療,再過些陣子估計就完全不能用了。」

  ROSA手術機器人精準導航 一邊開顱手術一邊捏玩小黃鴨

  今年年初,冰冰母親從一個認識多年的癲癇病友處了解到,他在上海德濟醫院做了手術,如今已有三年沒有發作,過上了正常人生活。基於對病友的信任,剛過完年,她就帶著冰冰從徐州趕到上海德濟醫院。在醫院名譽院長、中國抗癲癇協會立體定向腦電圖與腦定位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劉興洲教授的帶領下,通過立體定向腦電圖技術(SEEG),為其精準找到病灶。

  「SEEG是國際較前沿的腦電定位技術,通過微創手術和立體定向技術在腦組織中植入電極,可以精準定位癲癇病灶,為癲癇外科手術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劉興洲教授介紹,「根據監測顯示,患者的病灶在右側中央區,而這個位置是左手功能區,手術難度很大,但手術也是患者康復的唯一選項。」考慮到冰冰今後的生活質量,醫院神經外科行政主任龔德山及其團隊,決定在切除病灶的同時,最大限度保留手的功能,避免引起手的癱瘓。「經多學科會診後,我們一致決定在術中喚醒下切除病灶。」

  為了保證手術的精準,避免傷及功能區,龔德山主任採用了法國ROSA手術機器人為患者進行了SEEG植入。「ROSA機器人採用現代影像學定位和立體定向儀引導,通過對患者顱腦進行細緻的掃描來構建三維立體的腦部結構圖,準確定位靶點位置,誤差精確到1mm以內。」龔德山主任介紹,ROSA機器人定位精確、操作簡易、創傷小,讓手術時間更短、更安全,術後併發症也更少。

  通過SEEG確認病灶後,冰冰被手術醫生將其從麻醉狀態下喚醒。「醫生不斷給我指令,讓我活動手腕,進行拿起小黃鴨、捏小黃鴨等動作,以此判斷我左手功能的情況。」談及手術過程,冰冰坦言從沒想過自己會在完全清醒的情況下進行開顱手術。「一開始很緊張,後來發現手術完全沒想像中疼痛的感覺,就慢慢放鬆了下來。」

  手術非常順利,最讓冰冰開心的是,手術至今她沒有一次發作的跡象。「已好多年沒這麼輕鬆的感覺了,終於覺得自己和別人是一樣的了。」冰冰表示,自己的下一步計劃是重新拾起學業,「會努力學習,將這些年欠下的慢慢補上來。」據介紹,像這樣的術中喚醒手術,在上海德濟醫院並不是第一例。「只要涉及到大腦功能區的手術,我們基本都會利用神經電生理技術,精確定位腦重要功能區並探詢病變與功能區的關係,實施術中喚醒手術切除術,達到最大限度切除病灶並保留功能區的目的,」龔德山主任介紹。

相關焦點

  • 上海德濟醫院龔德山:機器人輔助DBS手術治療難治性癲癇的經驗
    腫瘤的活檢,尤其是腦幹腫瘤,其性質不是很明確,手術開顱創傷比較大,位置很深,破壞性比較大;做穿刺以後,發現有些腫瘤不需要手術開顱,穿刺證實腫瘤對放療、化療很敏感,可以直接進入放療化療程序了。神外前沿:從2017年到現在,機器人輔助下治療癲癇病例開展有多少例?帕金森病、活檢有多少例?機器人優勢主要表現在哪些?
  • 癲癇立體定向電極手術怎麼做
    目前,臨床上立體定向電極、立體定向腦電圖、SEEG、腦電極手術表達的都是同一個意思:用立體定向的方法把電極放入高度懷疑的腦組織內,通過24小時腦電圖記錄來發現病灶的方法。從醫學上,立體定向電極被認為是癲癇外科史上的一次裡程碑性進步。該方法最早由法國癲癇醫生發明,近5年在國內多家癲癇中心廣泛開展,並整體超越法國。目前業內普遍認為:立體定向電極始於法國,興於中國。
  • 復旦兒科精準手術破解島葉癲癇困局
    復旦兒科精準手術破解島葉癲癇困局 2020-05-10 03: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患者開顱手術時唱歌,醫生根據歌音效卡頓避開語言功能區切腦瘤
    患者開顱手術時唱歌,醫生根據歌音效卡頓避開語言功能區切腦瘤 澎湃新聞記者 陸玫 通訊員 宋黎勝 2018-10-10 16:48 來源:澎湃新聞
  • 癲癇腦電圖表現有哪些;特發性癲癇遺傳嗎
    核心提示:癲癇患者的腦電圖在癲癇發作時一般均可記錄到一些特徵性的異常波,而在發作間歇期有時可記錄到一些特徵性的異常波,有時可記錄到一些非特徵性的異常波,那麼,到底癲癇腦電圖表現有哪些?我們一起來看看下文的相關介紹吧,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 癲癇科普丨腦電圖準不準,關鍵看這幾點
    癲癇患者為什麼要檢查腦電圖?癲癇源於大腦電活動的異常,這種異常無法用CT、核磁共振或其他實驗室方法確診,只有腦電圖才能準確監測。因此,腦電圖是診斷病情、分析治療效果不可替代的檢查。此外,癲癇容易與暈厥、癔症、高熱驚厥等疾病混淆,通過腦電圖可以更明確地診斷患者是不是癲癇,避免造成誤診。
  • 小孩癲癇做腦電圖有危害嗎
    核心提示:做腦電圖對孩子的身體不會有任何損害。因為正常人的腦子裡都有電活動,腦電圖只是從頭皮上記錄一下腦細胞的自發性電活動而已,不但無害,也沒有任何痛苦。腦電圖對小兒癲癇的診斷和分類**重要,而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所以定期複查腦電圖很重要。
  • 癲癇癲癇病病人為什麼要做腦電圖?
    核心提示:腦電圖還可以判定癲癇病源部位,如顳葉病源異常放電引起的癲癇病發作,就能在顳葉區記錄到異常的放電兒童良性癲癇病人能在中央區記錄到異常放電信號。癲癇是現在日常生活中多見的頑疾,而致使癲癇病的因素也有許多,所以,關於癲癇病要儘快的進行檢查。那麼,癲癇癲癇病病人為什麼要做腦電圖?
  • 開顱手術 開顱手術後如何護理
    有很多的疾病患上了就要做一個手術,就是開顱手術,一聽到這個詞很多人都會毛骨悚然的,因為聽著真的非常恐怖,那您知道開顱手術全過程是什麼樣的嗎?您知道做了開顱手術後遺症哪些嗎?做完手術的護理肯定是少不了的,那就來看看開顱手術後吃什麼好,趕快來學習一下吧。開顱手術全過程一提到開顱手術,第一個反應就是把頭骨打開的,真的就是感覺打開了還能合的上嗎?
  • 2歲寶寶一天癲癇發作20多次 根在腦皮質發育不良
    後經多方打聽,了解到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癲癇中心的癲癇診療在國內處於領先行列,該中心由我國癲癇領域的學科帶頭人專家欒國明教授領銜,匯集眾多知名癲癇專家,目前已發展成實力強大的癲癇學科醫療團隊。特別在術前評估、致癇灶精準定位和手術治療上更是引領我國癲癇外科發展,不少難治性癲癇患者及家庭也因此受益。
  • 25歲小夥開顱切除腫瘤,手術中突然醒來,還唱了首歌…
    一絲不祥之兆湧上樓林心頭,首先考慮為「癲癇發作」,但憑經驗,很可能有「繼發性」的因素(如顱內腫瘤、血管畸形等等),於是安排了頭顱核磁共振檢查。結果一出,小陸一家驚恐交集,原來在其大腦的「語言中樞」的位置長了個近3公分的腫瘤。
  • 患者南京做開顱手術 醫生與他聊著天切病變
    1月25日,現代快報記者從鼓樓醫院獲悉,專家在一位腦腫瘤患者的開顱手術中途,停用麻醉藥物,把他喚醒,和他聊聊天說說話,讓他動動手指腳趾……在確認他的運動神經沒有受到影響的前提下,醫生準確徹底地切除腦部腫瘤。大腦開刀,進退兩難這位患者是一名35歲男性,近一個月來,四肢抽搐已經多次發作,每次發作時意識不清。
  • 39歲女子反覆癲癇,竟是海綿狀血管瘤「潛伏」在大腦深處
    特別在術前評估、致癇灶精準定位和手術治療上更是引領我國癲癇外科發展,不少難治性癲癇患者及家庭也因此受益。這次,胡女士找到了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癲癇中心常務副主任、主任醫師周健。入院後進一步檢查,結合症狀與腦電圖學,考慮海綿狀血管瘤及周圍皮層為致癇灶。周健主任介紹,海綿狀血管瘤乍一聽這個詞,很多人會誤以為是腫瘤,實則大可不必談瘤色變。
  • 經常做腦電圖對大腦會有刺激嗎
    癲癇病患者需要經常和腦電圖打交道,要做好各方面的檢查才好對症下藥,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各種各樣的疑問,具體的有哪些以為大家一起看看:  1.懷疑癲癇為什麼要做腦電圖?  截至目前為止,腦電圖已成為癲癇的診斷、分型、指導臨床用藥、鑑別診斷的必不可少的依據,對於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腦電圖還是致癇灶定側、定位的重要手段。  2.為什麼癲癇患者需要反覆做腦電圖檢查?  臨床上常常遇到有些癲癇患者的發作表現不典型,單憑臨床表現難以確診是否癲癇發作,這時腦電圖檢查就顯得特別重要。
  • 雷射間質熱療(LITT):不開顱也能「消滅」膠質瘤的全新技術
    手術通常是首選的初始治療手段,亦有證據表明切除率程度與更好的總體生存(OS)相關聯。但這種疾病的易復發性、多灶性及反覆手術,意味著臨床醫生經常面臨病變處於腦深部或病變位置複雜、難以接近、病人不願再次手術等問題,而且許多患者在最初診斷時可能因為年齡過大,合併症術後不可避免的功能損傷等因素被告知不宜接受開顱手術,此時,專家為幫患者爭取更佳預後,可能會提出一項前沿微創技術——雷射間質熱療(LITT)。
  • 什麼情況需要進行腦電圖檢查?
    什麼情況需要進行腦電圖檢查?,但需要檢查腦電圖的不止有癲癇患者。以下情況需要檢查腦電圖:一、癲癇患者1、首次診斷和治療:患者的發作表現究竟是不是癲癇?是哪一種類型/症候群的癲癇?需要選擇什麼藥物?腦電圖檢查結果是回答上述問題的關鍵資料(但不是唯一依據)。有時候為了明確「癲癇」診斷,需要反覆做腦電圖。
  • 市二醫利用手術機器人輔助完成立體三維腦電圖電極植入術
    5月15日,在華科精準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的輔助下,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金陽醫院)完成一名25歲男性患者立體三維腦電圖(SEEG)電極植入術,這也是國產手術機器人在貴州省內首次完成該手術,目前患者各項生命體徵平穩。
  • 額葉癲癇如何治療效果最好
    額葉癲癇是一種表現症狀明顯的腦部疾病,病變部位為額葉,表現症狀通常為不定時的癲癇,給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困擾。而治療額葉癲癇最好的方法是進行手術治療,但前提是做好相關的諮詢看是否符合治療條件以及選擇正規的醫院。
  • 癲癇做腦電圖檢測需注意哪些?
    癲癇醫治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毋庸置疑那就是檢查了,而腦電圖也就是癲癇檢查中必不可少的事宜了,很多患者對於檢查比較排斥,感覺告知一下醫生發作症狀就可以對症用藥了,殊不知癲癇是人的大腦神經出現異常狀況,不是簡單的了解一下症狀就能準確的判斷出病症的實際情況的,那麼腦電圖就為醫生提供了一個患者病情情況的依據和輔助。
  • 如何判斷影像無異常的癲癇起源區的呢?
    眾所周知,藥物難治性癲癇是可以選擇外科手術的。任何一項外科手術都是局限性切除病變組織,切除癲癇起源區,來實現控制癲癇發作的目的。 與腦腫瘤不同的是,癲癇部分病歷是可以通過腦CT,腦核磁的掃描來明確病灶,明確癲癇起源區的,但是大多數癲癇病例,常規的影像檢查是無法明確具體的起源區,單純依據影像檢查是不能作為切除癲癇起源區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