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通訊員徐敏6月25日報導:「嘎嘎……」大多時候出現在幼兒園、遊樂場等場所的小黃鴨,近日卻出現在上海德濟醫院的一臺神經外科的手術中——19歲的少女冰冰(化名)一邊進行著開顱手術,一邊聽從醫生的指令,捏玩手裡的小黃鴨,讓其發出嘎嘎的聲響。
「患者的病灶在大腦右側中央區,而這個位置是左手功能區,手術難度很大,稍不小心就會傷及神經導致患者左手癱瘓,術中讓患者左手按照指令捏玩小黃鴨,通過觀察她手指控制的力度,我們可有效避開這些神經區域。」冰冰的主刀醫生、上海德濟醫院神經外科行政主任龔德山介紹。
13歲女孩頭部被撞患癲癇 6年輾轉數十家醫院醫治無果
冰冰來自江蘇徐州的一個普通家庭,從小乖巧懂事的她成績名列前茅,還寫得一手好書法。然而13歲的一場意外,讓她的人生方向發生巨變。「當時孩子在學校裡的小橋下做值日,起身時腦袋撞到了橋底,當時就腫起了鵪鶉蛋大小的包。」冰冰母親說,回家後女兒跟她反映頭很疼,但因為沒有流血也沒有頭皮外傷,大家也都沒太在意。
可幾天後,冰冰開始莫名出現抽搐。父母連忙把她送到醫院,經腦電圖監測,冰冰竟是短暫性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癲癇。一開始,冰冰並沒有覺得癲癇給她的生活帶來多大影響,她還是照常上學放學、讀書考試。幾個月後,一次大發作讓她的「秘密」眾所皆知。同學們異樣的眼光、背後的竊竊私語,甚至有同學的家長明確不讓自己兒女和她玩,讓她變得日漸沉默和內向。一年後,她提出了休學的申請。
看著女兒的變化,冰冰父母一邊偷偷抹淚,一邊帶著她跑遍了全國幾十家大大小小的醫院。「這6年家裡掙的所有錢都用來給她治病了,她爸為了多掙點錢,除了過年回來幾天,全年在工地上從不休息。」年復一年的奔波並未帶來冰冰病情的好轉。「已經更換了三種抗癲癇藥物,但每天仍發作幾十次,左手力氣也越來越弱,如果不能有效治療,再過些陣子估計就完全不能用了。」
ROSA手術機器人精準導航 一邊開顱手術一邊捏玩小黃鴨
今年年初,冰冰母親從一個認識多年的癲癇病友處了解到,他在上海德濟醫院做了手術,如今已有三年沒有發作,過上了正常人生活。基於對病友的信任,剛過完年,她就帶著冰冰從徐州趕到上海德濟醫院。在醫院名譽院長、中國抗癲癇協會立體定向腦電圖與腦定位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劉興洲教授的帶領下,通過立體定向腦電圖技術(SEEG),為其精準找到病灶。
「SEEG是國際較前沿的腦電定位技術,通過微創手術和立體定向技術在腦組織中植入電極,可以精準定位癲癇病灶,為癲癇外科手術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劉興洲教授介紹,「根據監測顯示,患者的病灶在右側中央區,而這個位置是左手功能區,手術難度很大,但手術也是患者康復的唯一選項。」考慮到冰冰今後的生活質量,醫院神經外科行政主任龔德山及其團隊,決定在切除病灶的同時,最大限度保留手的功能,避免引起手的癱瘓。「經多學科會診後,我們一致決定在術中喚醒下切除病灶。」
為了保證手術的精準,避免傷及功能區,龔德山主任採用了法國ROSA手術機器人為患者進行了SEEG植入。「ROSA機器人採用現代影像學定位和立體定向儀引導,通過對患者顱腦進行細緻的掃描來構建三維立體的腦部結構圖,準確定位靶點位置,誤差精確到1mm以內。」龔德山主任介紹,ROSA機器人定位精確、操作簡易、創傷小,讓手術時間更短、更安全,術後併發症也更少。
通過SEEG確認病灶後,冰冰被手術醫生將其從麻醉狀態下喚醒。「醫生不斷給我指令,讓我活動手腕,進行拿起小黃鴨、捏小黃鴨等動作,以此判斷我左手功能的情況。」談及手術過程,冰冰坦言從沒想過自己會在完全清醒的情況下進行開顱手術。「一開始很緊張,後來發現手術完全沒想像中疼痛的感覺,就慢慢放鬆了下來。」
手術非常順利,最讓冰冰開心的是,手術至今她沒有一次發作的跡象。「已好多年沒這麼輕鬆的感覺了,終於覺得自己和別人是一樣的了。」冰冰表示,自己的下一步計劃是重新拾起學業,「會努力學習,將這些年欠下的慢慢補上來。」據介紹,像這樣的術中喚醒手術,在上海德濟醫院並不是第一例。「只要涉及到大腦功能區的手術,我們基本都會利用神經電生理技術,精確定位腦重要功能區並探詢病變與功能區的關係,實施術中喚醒手術切除術,達到最大限度切除病灶並保留功能區的目的,」龔德山主任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