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陸玫 通訊員 宋黎勝
2018-10-10 16:48 來源:澎湃新聞
「海的思念綿延不絕,終於和天在地平線交會……」在浙江省人民醫院日前進行的一臺開顱手術中,25歲的患者小王(化名)清醒地唱著歌,醫生則迅速切除貼近其大腦語言功能區的腫瘤。
「我們根據患者的反應判斷切除部位是否影響語言功能區——如果切除中歌聲突然出現卡頓等變化,就說明碰到了功能區,要避開。」10月10日,該院神經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樓林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患者術後恢復良好,未出現語言障礙,11日就可出院。
9月,小王因突發顏面、身體抽搐,並發口齒不清,到浙江省人民醫院就診。經檢查,他大腦靠近語言中樞的位置長了一個直徑約3釐米的腫瘤。
「這個位置的腫瘤一般切除效果良好,但因為靠近語言中樞,術後極可能影響語言功能。」樓林表示,術前溝通時患者說喜歡朗誦、唱歌,如果語言功能受損,對生活會造成嚴重影響。
樓林決定施行「術中喚醒」聯合術中電生理功能監測,精準切除腫瘤。他和患者約定,會讓他在手術中「醒來」,唱一首歌。
樓林解釋,切除腫瘤時如不慎切到語言功能區,會引起語言障礙,切少了又切不乾淨,「只有在患者清醒時採用電刺激的方法,才能精確找到有關中樞,繞開它,精確切除腫瘤。」
9月26日手術進行,患者被全身麻醉,醫生打開顱腦,暴露腫瘤,然後通過降低麻醉量將他慢慢喚醒。
神奇的一幕出現了:
醫生:已在手術,感覺還好嗎?
患者:好的。
醫生:現在聽我口令做,可以嗎?
患者:可以。
醫生:可以歌唱了。
患者哼出張韶涵《遺失的美好》:海的思念綿延不絕,終於和天在地平線交會……
「他在唱歌,我們抓緊手術,在保持患者完全清醒的狀態下把緊貼功能區的腫瘤精準、完整地切除。」樓林告訴澎湃新聞,切除完畢,麻醉師逐漸增大給藥劑量,患者又昏昏然睡去,醫生縫合傷口。
他表示,患者在術中清醒並不會感到疼痛,因為麻醉師在這一過程中只是減少鎮靜藥,鎮痛劑依然持續給藥。
據介紹,樓林的團隊2010年起進行術中喚醒開顱術,已實施近百例。資料顯示,這類病變觸及大腦功能區的病人做常規全麻手術,近30%可能發生語言、行動等障礙;而在清醒狀態下做手術,可能性為4%。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手術,唱歌,語言功能,腦瘤
相關推薦
評論(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