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開顱手術時唱歌,醫生根據歌音效卡頓避開語言功能區切腦瘤

2021-01-09 澎湃新聞
患者開顱手術時唱歌,醫生根據歌音效卡頓避開語言功能區切腦瘤

澎湃新聞記者 陸玫 通訊員 宋黎勝

2018-10-10 16:48 來源:澎湃新聞

錢江晚報 圖

「海的思念綿延不絕,終於和天在地平線交會……」在浙江省人民醫院日前進行的一臺開顱手術中,25歲的患者小王(化名)清醒地唱著歌,醫生則迅速切除貼近其大腦語言功能區的腫瘤。

「我們根據患者的反應判斷切除部位是否影響語言功能區——如果切除中歌聲突然出現卡頓等變化,就說明碰到了功能區,要避開。」10月10日,該院神經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樓林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患者術後恢復良好,未出現語言障礙,11日就可出院。

9月,小王因突發顏面、身體抽搐,並發口齒不清,到浙江省人民醫院就診。經檢查,他大腦靠近語言中樞的位置長了一個直徑約3釐米的腫瘤。

「這個位置的腫瘤一般切除效果良好,但因為靠近語言中樞,術後極可能影響語言功能。」樓林表示,術前溝通時患者說喜歡朗誦、唱歌,如果語言功能受損,對生活會造成嚴重影響。

樓林決定施行「術中喚醒」聯合術中電生理功能監測,精準切除腫瘤。他和患者約定,會讓他在手術中「醒來」,唱一首歌。

樓林解釋,切除腫瘤時如不慎切到語言功能區,會引起語言障礙,切少了又切不乾淨,「只有在患者清醒時採用電刺激的方法,才能精確找到有關中樞,繞開它,精確切除腫瘤。」

9月26日手術進行,患者被全身麻醉,醫生打開顱腦,暴露腫瘤,然後通過降低麻醉量將他慢慢喚醒。

神奇的一幕出現了:

醫生:已在手術,感覺還好嗎?

患者:好的。

醫生:現在聽我口令做,可以嗎?

患者:可以。

醫生:可以歌唱了。

患者哼出張韶涵《遺失的美好》:海的思念綿延不絕,終於和天在地平線交會……

「他在唱歌,我們抓緊手術,在保持患者完全清醒的狀態下把緊貼功能區的腫瘤精準、完整地切除。」樓林告訴澎湃新聞,切除完畢,麻醉師逐漸增大給藥劑量,患者又昏昏然睡去,醫生縫合傷口。

他表示,患者在術中清醒並不會感到疼痛,因為麻醉師在這一過程中只是減少鎮靜藥,鎮痛劑依然持續給藥。

據介紹,樓林的團隊2010年起進行術中喚醒開顱術,已實施近百例。資料顯示,這類病變觸及大腦功能區的病人做常規全麻手術,近30%可能發生語言、行動等障礙;而在清醒狀態下做手術,可能性為4%。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手術,唱歌,語言功能,腦瘤

相關推薦

評論(62)

相關焦點

  • 「薦讀」開顱手術中,患者被叫醒做了道數學題!這波操作背後的醫生...
    導讀「5+3=8」,開顱手術中,患者被叫醒做題,這是啥操作?「邀」醒來唱歌朗誦詩使手術順利進行,不僅完整切除了顱內的腫瘤,且很好保護了其語言功能。患者小陸今年25歲,從事著設計師的工作,平時很是喜歡朗誦以及唱歌等語言藝術。原來在小陸大腦的「語言中樞」的位置長了個近3公分的腫瘤。鑑於小陸想要保留歌唱以及朗誦詩歌的特殊「要求」,專家與小陸相約:開顱後,來一次特殊的「詩歌表演」。
  • 25歲小夥開顱切除腫瘤,手術中突然醒來,還唱了首歌…
    近日,浙江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樓林團隊實施了一例術中喚醒手術,術中患者應「邀」醒來唱歌朗誦詩使手術順利進行,不僅完整切除了顱內的腫瘤,且很好保護了其語言功能,患者近日將出院。醫生:現在聽我的口令做,可以嗎?小陸:可以。醫生:現在可以歌唱了。小陸唱:海的思念綿延不絕,終於和天在地平線交會……手術中唱歌的小陸樓林說:「當時我們根據小陸的反應,快速判斷出切除的部位是否影響到功能區。
  • 患者南京做開顱手術 醫生與他聊著天切病變
    1月25日,現代快報記者從鼓樓醫院獲悉,專家在一位腦腫瘤患者的開顱手術中途,停用麻醉藥物,把他喚醒,和他聊聊天說說話,讓他動動手指腳趾……在確認他的運動神經沒有受到影響的前提下,醫生準確徹底地切除腦部腫瘤。大腦開刀,進退兩難這位患者是一名35歲男性,近一個月來,四肢抽搐已經多次發作,每次發作時意識不清。
  • ...冰冰,小黃,癲癇,病灶,龔德山,功能區,手術,腦電圖,開顱,精準...
    東方網通訊員徐敏6月25日報導:「嘎嘎……」大多時候出現在幼兒園、遊樂場等場所的小黃鴨,近日卻出現在上海德濟醫院的一臺神經外科的手術中——19歲的少女冰冰(化名)一邊進行著開顱手術,一邊聽從醫生的指令,捏玩手裡的小黃鴨,讓其發出嘎嘎的聲響。
  • 患者開顱手術中被喚醒回答問題 專家:可避後遺症
    「手術中『夢醒』時分的感覺輕鬆自如,好奇妙。」昨天中午,46歲的孝感數學老師黃先生來協和醫院神經外科複診時,講述了他在開顱切瘤手術中被喚醒,與醫生交流的奇特經歷。  手術患者:  被喚醒的20分鐘一點也不痛  今年46歲的黃先生,身體向來沒大問題,不料在9月16日上數學課時,突然沒辦法說話了,隨後出現了頭痛伴右下肢無力的症狀。
  • 醫生在開顱手術中喚醒病人 邊手術邊聊天(圖)
    地點:烏魯木齊  醫生:頭顱已經打開,感覺如何?能不能豎一下大拇指?  患者:(順利豎起拇指)  醫生:很好,我們繼續下一步。  ……  這段對話發生在近日的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生在開顱手術過程中把病人「叫醒」,邊交流邊切除腦部腫瘤。這個場景你敢想像嗎?
  • 開顱手術做一半,患者被叫醒用三國語言答題
    側臥在手術臺上的是29歲的德語翻譯小周。由於患有腦部腫瘤,他在工作中頻頻「失語」。為了讓小周能夠繼續流利地使用德語、英語和漢語,醫生採用「術中喚醒」的方式,在切除腫瘤的同時最大程度保護大腦掌控不同語言的「功能區」。
  • 開顱手術 開顱手術後如何護理
    開顱手術,亦稱穿顱術,是顱骨外科手術的一種,指通過機械設備打開患者顱骨,從而進行一些非常規治療。由於開顱手術的高風險性,例如醫生的失誤操作導致患者腦損傷,這個手術本身也備受爭議。然而對於一些特殊疾病,如帕金森病、癲癇等,實施開顱手術還是很有必要。開顱手術後遺症:有沒有後遺症看幾個方面:受傷程度,受傷部位,術後恢復情況等。後遺症的種類很多。
  • 神奇「術中喚醒」讓患者在手術中講了三國語言
    27日上午,北京天壇醫院手術室裡傳來一陣陣用三國語言對話的聲音。側臥在手術臺上的是29歲的德語翻譯小周。由於患有腦部腫瘤,他在工作中頻頻「失語」。為了讓小周能夠繼續流利地使用德語、英語和漢語,醫生採用「術中喚醒」的方式,在切除腫瘤的同時最大程度保護大腦掌控不同語言的「功能區」。
  • 家屬不要錯過-開顱手術後遺症這樣康復治療很有效!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開顱手術還是一個比較嚴肅的話題。患者沉睡之中,腦袋被「打開」,面對複雜而又精密的顱內結構,顱內手術對於醫生來說是極具挑戰。但是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開顱」也變成了一個極具科技感的場景,根據需要患者中途可以被喚醒,並不影響醫生的手術,甚至在手術臺上可以活動手腳以及跟醫生做對話交流,這樣「腦洞大開」的畫面已經實實在在的發生了。但是根據現在的醫療水平以及顱內的複雜結構和患者本身的體質差異,手術後的後遺症不能完全避免,比如:長期昏迷、偏癱、失語、癲癇等等。
  • 腦出血後開顱手術後遺症有哪些
    腦出血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頭部疾病,如果發病之後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很容易導致患者死亡。目前治療腦出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手術,但是很多患者都擔心腦出血後開顱手術後遺症。這種擔心也並不是沒有道理的,主要的後遺症就是局部腦功能缺失,具體的表現與頭部出血的部位以及損傷程度有非常大的關係。患病之後一定要積極進行治療,就這樣才能夠讓身體早日恢復健康。
  • 醫院開顱手術時停電 病人手術後成"準植物人"
    但後來在醫生的搶救下,還是死裡逃生。不過,陳桂琴一直發著燒,左側偏癱,右眼失明,右側神經麻痺,大小便失禁,人已經完全痴呆。張祿說,感覺與「植物人」沒有多大區別。  對於患者的這種狀況,張祿問主治醫生白宏傑,白醫生告訴他,這是腦手術後遺症,醫生也沒有什麼好辦法,白醫生建議讓患者出院回家慢慢養著。
  • 開顱手術中醫生喚醒病人,聊著天就把腦部腫瘤給切了!
    該患者是一位35歲男性,為IT從業人員。近一月來多次發作四肢抽搐伴意識不清,另一家三甲醫院查頭顱CT和功能MRI發現右側額葉功能區佔位伴周圍水腫,考慮手術導致偏癱的風險大,建議行藥物治療觀察,後輾轉來到鼓樓醫院,住院用藥期間患者仍發作癲癇。
  • 開顱手術突然甦醒 六個方法預防腦瘤
    一個29歲的小夥子在工作中突然暈倒,而且,還不時的發生抽搐,經過檢查確診為是腦瘤,一般情況下一旦確診腦瘤必須要進行手術,如果腦中的腦瘤不摘除,隨著瘤體的長大,很可能隨時壓迫腦組織,出現意外。因此,手術是勢在必行。
  • 史前開顱術書寫神奇 出土開顱人手術後存活兩年
    根據山東史前考古學文化譜系和碳十四年代數據分析,該墓年代屬於大汶口文化中期,距今5000年以上。當技工把標本上的泥土清理乾淨時,人們驚奇地發現,墓主顱骨的右側頂骨靠後部有一個圓洞……  開顱手術後至少  存活了兩年  作為人類學研究專家,韓康信對國內外古代顱骨穿孔術曾做過廣泛深入的研究。
  • 開顱手術意外出血死亡 家屬質疑醫院操作失誤
    李先生: 我老婆是元月5號那天,因為頭疼,送到急診科看病檢查,經過一個簡單CT掃描,說我老婆小腦蚓部出血 ,然後說要馬上緊急手術,它這個手術說要3個小時的。
  • 人工耳蝸植入無需開顱且手術風險極低,手術簡單為何如此昂貴?
    最近兩天傳出有人丟失了人工耳蝸並且請求大家幫忙尋找的新聞,並且有信息提出如果找不到之後就需要開顱重新植入。但實際上人工耳蝸植入術不僅不需要二次移植開顱,即使是初次手術,風險也是極低的。如果遺失,僅需要重新購買和配置體外設備。那麼關於人工耳蝸你還有哪些需要了解呢?下面請跟隨四個問題一起來了解人工耳蝸吧!
  • 腦腫瘤手術後,智力會下降變傻或性格改變嗎?
    開顱,把腦袋打開做手術,聽起來就很可怕。做完腦腫瘤術後,大家都比較擔心,都有這樣一個疑問,術後會影響智力變傻,或者性格改變嗎?
  • 開顱手術後必須做顱骨修補嗎?
    發生顱骨缺損之後,會對人的機體產生很大的不良影響,不僅非常危險,容易因外界的撞擊或磕碰等傷及腦組織甚至直接危及生命,而且顱骨的缺損也使顱內環境急劇變化,顱內壓不穩定,腦血液循環,血液循環等受到幹擾,腦神經功能的正常發揮受到影響,產生一系列顱骨缺損綜合症,而且這也會對患者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患者容易有自卑抑鬱等情緒。因此發生顱骨缺損後,需要及時地進行顱骨修補。
  • 七旬老人三叉神經痛了10多年,「機器人」手術一根針精準去痛
    三叉神經痛發作時,患者臉部會出現突然的電擊樣、刀割樣、燒灼樣等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被稱為「天下第一痛」。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秦國強介紹說。目前,醫學界主流觀點認為血管壓迫是引起三叉神經的疼痛的主要原因,主要治療方式包括開顱微血管減壓術、射頻損毀術、伽瑪刀放射治療、微球囊壓迫術等。其中,開顱微血管減壓術是目前治療三叉神經痛的金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