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開顱術書寫神奇 出土開顱人手術後存活兩年

2021-01-07 搜狐網

  6月9日,「省文物精品大展」在省博物館開幕,一樓展廳裡,陳列著一個大汶口文化遺址出土的距今已有5000年的人類頭蓋骨。它有什麼重要的文物價值呢?要想對其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我們有必要將記憶翻回到2001年3月。那時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韓康信,受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邀請,來山東整理、鑑定廣饒傅家大汶口文化遺址人骨標本。當技工把這些標本上的泥土清理乾淨時,人們驚奇地發現,編號為392號墓的墓主顱骨的右側頂骨靠後部有一個圓洞……

  5000年前的墓主人

  頭顱上發現圓洞

  廣饒傅家大汶口文化遺址是2006年國務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東省廣饒縣城南1公裡的傅家村。

遺址南北長500餘米,東西寬300餘米,面積約15萬平方米。為了配合濰(坊)高(青)公路建設工程,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東營市歷史博物館於1985年、1995年和1996年先後進行了三次考古發掘,發掘面積達600餘平方米,清理了一批房址、水井灰坑和墓葬等遺蹟,其中發現大汶口文化墓葬400餘座,並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玉器等文化遺物。

  392號墓是在1995年廣饒傅家大汶口文化遺址發掘中被發現的,位於發掘墓葬區中部。該墓葬為長方形墓,葬具為一棺,葬式為仰身直肢葬,為一成年男性,年齡在35歲至45歲之間,在頭部左側有隨葬陶鼎一件。根據山東史前考古學文化譜系和碳十四年代數據分析,該墓年代屬於大汶口文化中期,距今5000年以上。當技工把標本上的泥土清理乾淨時,人們驚奇地發現,墓主顱骨的右側頂骨靠後部有一個圓洞……

  開顱手術後至少

  存活了兩年

  作為人類學研究專家,韓康信對國內外古代顱骨穿孔術曾做過廣泛深入的研究。憑著職業敏感,他對392號墓墓主顱骨上的圓洞給予了高度關注。圓洞周圍有明顯刮削痕跡和骨組織修復的跡象,根據以往經驗,他推測這個直徑為31毫米×25毫米的近圓形顱骨缺損,是墓主生前施行開顱手術時留下的。

  2001年4月初,山東省文化廳邀請了省內考古學界、醫學界部分專家進行了座談,對廣饒傅家392號墓墓主開顱手術進行了初步認定。隨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外科教授、博士生導師鮑修風,從考古學、醫學的角度進行了綜合研究。通過檢測,首先確定顱骨上的近圓形缺損確實有明顯的人工刮削過的痕跡,排除了這個孔是由於病變或者發育不健全(顱裂)等原因造成的可能性。

  後來,鮑修風採用了X攝片、螺旋CT掃描及三維成像等手段,從多個不同角度進行檢查分析研究,證明此缺損邊緣的斷面成光滑均勻的圓弧狀,應是手術後骨組織修復的結果。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螺旋CT三維成像,可以清楚地看到缺口的邊緣,顱骨的內板和外板已經很好地融合了,這就充分證明392號墓墓主確實做過開顱手術,而且手術是成功的,手術後病人至少又存活了兩年時間。

  中國最早的成功

  開顱術實例

  那麼當時開顱手術的工具和條件如何呢?據發掘現場的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介紹,隨之出土了一些堅硬的物品,如鑽孔的石斧、骨質的梳子等。雖然這不能斷定就是直接用來做手術的器械,但是說明當時已經有了超過骨硬度的刮削刻鑿工具。另外還出土了同時期帶有針鼻兒的骨針、線等,說明當時已經具備了手術後縫合的條件。現在非洲肯亞的一些地方,有些部落的「醫生」仍然在使用一些簡陋的金屬工具為病人做開顱手術,而且有相當高的成功率。這就為整體的分析論證提供了現實的參照。依據目前掌握的情況分析,當時實施開顱手術所用的工具應該是一種鋒利的石器,縫合工具是骨針。

  2001年6月26日,山東省為此又專門成立了一個鑑定委員會。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原院長、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張忠培教授任主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原副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新智和山東省政協副主席、省立醫院教授張敏任副主任,此外還包括了8位國內考古學、人類學、醫學界的著名專家。在鑑定會上,委員會成員一致認定,廣饒傅家出土的大汶口文化時期的成年男子顱骨上的近圓形缺損系人工開顱手術所致,這是中國目前所見最早的開顱手術成功的實例。

  古人做開顱手術

  為哪般

  眾所周知,開顱術是一項技術難度大、危險性高的精密外科手術,即便在科學技術已經非常發達的今天,要實施開顱手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麼古人為什麼要施行這麼危險的手術呢?考古學家指出,古人的動機或許存在四種可能:一是為了獲得活人或者死人頭骨上的圓盤狀物作為驅邪品;二是為頭骨受創尤其是在頭骨骨折時的一種外科治療;三是為治療頭痛、癲癇、白痴、癲狂及其他疾病而施行藥物治療的外科手術程序;四是認為對頭部施行這種外科手術,有助於長壽或者是時髦。

  具體到392號墓的墓主,他開顱手術的原因何在?目前仍是一個謎,沒能得出確切的驗證結論。不過據鮑修風分析,可能存在以下幾個原因:一是由於外傷造成的顱骨骨折,創口不大;二是由於顱骨本身長了溶骨性的腫瘤;三是顱內腫瘤向顱外發展。由於已經做了手術,所以現在無法認定。

  古代開顱術的

  其他發現

  頭骨穿孔長期以來在中國沒有發現確鑿的證據,曾一度令中外科技史家和醫學史家感到困惑。

  實際上,我國近幾十年已經在很多古代遺址中發現了人類頭骨的穿孔現象,其中在青海民和、大通,河南安陽和黑龍江泰來等地的四個古代墓地出土的5例標本中,顯示了比較清楚的手術跡象;標本的年代範圍則從距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經青銅時代延至漢代。在廣饒傅家這一例確認之前,時代最早的系青海民和縣陽山墓地70號墓的主人——一個距今4000年前的成年男性人體頭骨。考古學家經考證,認為由於兩次重擊造成骨折並導致顱內炎症,才在其頭頂處實施了開顱手術,鑿開一個鈍三角形的大孔。從開孔的創緣生出骨刺及「暈圈」狀刮削麵已顯模糊看,術後病人依然存活,手術很成功。

  在已經發現的幾例顱骨穿孔手術中,手術難度係數最高的當數對青海大通小孫家寨墓地392號墓墓主人所實施的開顱手術,其規模之大,實屬世界罕見。在這位3000年前的中年男子的頭骨上,開孔差不多橫貫整個腦顱,從左至右直線距離達115毫米,前緣橫弧長度約155毫米,最寬處約30毫米。在此大型腦顱開口的前後創緣各有一個小型穿孔,很可能是該男子在術前曾受過創傷的遺蹟,也是他生前接受手術的主要原因。開口創緣已鈍化並伴有發育程度不等的再生骨贅,說明手術後該男子依然存活了一段時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左側創緣骨贅的次生現象強於右緣,而創孔前緣的骨贅再生又強於右緣,特別是右側後緣外骨板刮削麵更清楚,其創緣幾乎無骨贅再生,說明此次手術存活的時間不長。因此推測左右和前後的手術時間可能有過間隔,也就是說該男子曾不止一次做過開顱手術。

(責任編輯:李培苗)

相關焦點

  • 開顱手術 開顱手術後如何護理
    有很多的疾病患上了就要做一個手術,就是開顱手術,一聽到這個詞很多人都會毛骨悚然的,因為聽著真的非常恐怖,那您知道開顱手術全過程是什麼樣的嗎?您知道做了開顱手術後遺症哪些嗎?做完手術的護理肯定是少不了的,那就來看看開顱手術後吃什麼好,趕快來學習一下吧。開顱手術全過程一提到開顱手術,第一個反應就是把頭骨打開的,真的就是感覺打開了還能合的上嗎?
  • 洋海穿孔頭骨:史前開顱手術治療頭疼頑疾
    洋海穿孔頭骨:史前開顱手術治療頭疼頑疾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4日 16:26 來源:     新華網烏魯木齊1月23日專電(記者 張鴻墀、毛詠)在新疆吐魯番洋海墓地已發掘出土13具有穿孔的頭骨。
  • 穿孔頭骨顯示古洋海人也有「開顱手術」
    穿孔頭骨顯示古洋海人也有「開顱手術」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2日 16:08 來源:     新華網烏魯木齊1月22日電(記者張鴻墀 毛詠)迄今,在新疆吐魯番洋海墓地共發掘出土13具有穿孔的頭骨。
  • 五千年前的古人們就已經會做開顱手術了,真相令人震驚
    之後10年內又先後進行了兩次挖掘,三次挖掘一共出土了大汶口文化墓葬400餘座,還有大批的生活用具,鍋碗瓢盆,石質裝飾品等。出土的人骨標本被保存在淄博的一個倉庫中,一開始大家並沒有發現人骨標本有什麼異樣,更沒有想到5000年前的古人們會做過開顱手術,這一切都令人大為震驚。
  • 考古出土一顆5000年前頭顱,上面開了個洞,專家:古老的開顱手術
    ——陳壽《三國志·華佗傳》當初曹操被頭痛折磨的不得了,聽聞有位"神醫"名為華佗,特地派人前去請他來醫治。頭痛雖然看上去不是什麼缺胳膊少腿的大毛病,但人的腦子本就精細,華佗對曹操表示,如果想要徹底根治,那就只能做"開顱手術",這樣才能知道曹操的腦子裡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可以直接解決。
  • 5000年前就有「開顱手術」了,古人的生命力真是頑強無比!
    5000年前就有開顱手術了!」讀者們相信嗎?你可能會質疑,怎麼可能!那時的人有現在的醫療技術嗎?有現在的醫療設備嗎?他們懂醫學常識嗎?沒有!但是事實卻是他們的確這麼做過。在2001年山東傳來一個驚人的消息:在山東省內的一處文化遺址中發現了一個做過開顱手術的頭骨!在距今5000年前的山東大汶口文化遺址中,考古學家在鑑定和研究文化遺址出土的人骨標本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的頭骨。
  • 開顱手術後必須做顱骨修補嗎?
    發生顱骨缺損之後,會對人的機體產生很大的不良影響,不僅非常危險,容易因外界的撞擊或磕碰等傷及腦組織甚至直接危及生命,而且顱骨的缺損也使顱內環境急劇變化,顱內壓不穩定,腦血液循環,血液循環等受到幹擾,腦神經功能的正常發揮受到影響,產生一系列顱骨缺損綜合症,而且這也會對患者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患者容易有自卑抑鬱等情緒。因此發生顱骨缺損後,需要及時地進行顱骨修補。
  • 史前人類打開活人的頭蓋骨要做啥?
    「環鋸術」( trepanation)的手術,人們用鋒利的工具實施這種開顱手術,或鑽孔,或削去一塊,甚至於把整個頭蓋骨都打開。而至於開顱的原因,人類學家目前並沒有統一的答案。本文將通過盤點世界各地的發現,展示古人類在「環鋸術」方面的「盛況」。閱讀本文大約需要15分鐘。史前人類大開腦洞,遍布全世界迄今為止,科學家在遍布世界各地的考古遺址中發現了數以千計的不完整頭骨,無一例外都驗證了這種開顱手術的存在。
  • 3500年前婦女頭骨現圓孔 證當時已有開顱手術(圖)
    3500年前的新疆已經有人做開顱手術了,而且手術後這位患者還存活了至少1個月時間。  3500多年前的「顱骨環鑽手術」  一顆3500年前的婦女頭骨上,有個6釐米大小的圓形穿孔。從穿孔邊緣整齊的斷面可以看出,這絕非是砸出的,一定是有人進行了一次「顱骨環鑽手術」。而且邊緣骨質的生長記錄又告訴我們,這個手術後,此婦女至少存活了一個月,因為切口邊緣已經開始有新的骨質在生長。
  • 腦出血後開顱手術後遺症有哪些
    目前治療腦出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手術,但是很多患者都擔心腦出血後開顱手術後遺症。這種擔心也並不是沒有道理的,主要的後遺症就是局部腦功能缺失,具體的表現與頭部出血的部位以及損傷程度有非常大的關係。患病之後一定要積極進行治療,就這樣才能夠讓身體早日恢復健康。
  • 開顱手術突然甦醒 六個方法預防腦瘤
    一個29歲的小夥子在工作中突然暈倒,而且,還不時的發生抽搐,經過檢查確診為是腦瘤,一般情況下一旦確診腦瘤必須要進行手術,如果腦中的腦瘤不摘除,隨著瘤體的長大,很可能隨時壓迫腦組織,出現意外。因此,手術是勢在必行。
  • 患者開顱手術中被喚醒回答問題 專家:可避後遺症
    「手術中『夢醒』時分的感覺輕鬆自如,好奇妙。」昨天中午,46歲的孝感數學老師黃先生來協和醫院神經外科複診時,講述了他在開顱切瘤手術中被喚醒,與醫生交流的奇特經歷。  手術患者:  被喚醒的20分鐘一點也不痛  今年46歲的黃先生,身體向來沒大問題,不料在9月16日上數學課時,突然沒辦法說話了,隨後出現了頭痛伴右下肢無力的症狀。
  • 開顱手術意外出血死亡 家屬質疑醫院操作失誤
    近日,李先生向我們欄目反映,他的愛人在三和醫院經CT檢查,診斷為小腦蚓部出血,手術後第二天不幸去世,他希望醫院給出合理解釋。 李先生: 我老婆是元月5號那天,因為頭疼,送到急診科看病檢查,經過一個簡單CT掃描,說我老婆小腦蚓部出血 ,然後說要馬上緊急手術,它這個手術說要3個小時的。
  • 患者開顱手術時唱歌,醫生根據歌音效卡頓避開語言功能區切腦瘤
    患者開顱手術時唱歌,醫生根據歌音效卡頓避開語言功能區切腦瘤 澎湃新聞記者 陸玫 通訊員 宋黎勝 2018-10-10 16:48 來源:澎湃新聞
  • 9歲男孩勇敢接受「清醒開顱」手術
    醫學上有個「開顱」手術,通俗點說就是把「腦袋打開」,聽著是不是就特別可怕,當年曹操也這樣認為!話說曹操當年頭疼不止,軍中有人把神醫華佗請來,華佗表示這個頭疼的病需要開顱治療,曹操以為華佗這是要謀殺他,二話沒說,把華佗殺了,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萬事「開頭」難啊。
  • 患者南京做開顱手術 醫生與他聊著天切病變
    一些熱門的醫療題材美劇裡會看到這樣的場景:患者躺在手術臺上開著顱,手裡還能抱著小吉他彈著小曲兒,一曲結束,還能和主刀醫生開個玩笑逗個樂。很多人覺得匪夷所思,一邊大喊:這怎麼可能!這樣的事情就在身邊發生了!
  • 25歲小夥開顱切除腫瘤,手術中突然醒來,還唱了首歌…
    近日,浙江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樓林團隊實施了一例術中喚醒手術,術中患者應「邀」醒來唱歌朗誦詩使手術順利進行,不僅完整切除了顱內的腫瘤,且很好保護了其語言功能,患者近日將出院。樓林仔細查看核磁共振片子後,考慮手術切除後應效果良好,棘手的是腫瘤長在小陸大腦語言中樞區域,手術後極有可能影響小陸的講話功能,而喜歡詩詞朗誦及唱歌的特長則一去不復返了,且對其美好一生也會產生重大影響,比如工作、婚姻等。樓林團隊通過對小陸病情的詳細評估以及與其本人的溝通,決定施行術中喚醒、聯合術中電生理功能監測的技術精準切除腫瘤病變。
  • 埃及挖出2千年前的黑棺,棺木主人曾接受「開顱手術」,你敢信嗎
    筆者-小文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而提到這個神秘的國度,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奧古埃及的金字塔、法老以及關於獅身人面像帶來的古老而又詭異的詛咒。但除了舉世聞名的金字塔以外,古埃及出土的文物當中,還有幾樣是非常顯眼的,甚至,有一些古物還被認為不屬於地球。位於開羅最大的金字塔就曾一度被人們認為是外星建築,因為在距今約數千年前的古代,人們生活條件苛刻,而且人口稀少。
  • 醫院開顱手術時停電 病人手術後成"準植物人"
    東方網12月8日消息:大慶市一名開電梯的女工,因為被查出腦中有瘤到大慶油田總醫院進行開顱手術,沒想到手術中突然停電,醫院手術室中又無應急供電電源,手術中斷近半個小時,病人頭顱大出血,手術室中一些搶救設備無法正常工作。病人手術後左側肢體癱瘓、右眼失明、面神經麻痺。這起手術意外被隱瞞了10年。
  • 丟失後需重新開顱植入?
    人工耳蝸丟失需要再次開顱的說法,其實是有誤的。如果不慎丟失,不需要開顱,植入體也不需要更換,重新去醫院配置體外設備即可。目前進口人工耳蝸的費用約為20萬,國產人工耳蝸的費用需8萬左右。人工耳蝸價格昂貴的原因主要是兩方面:研發成本和製造成本,其中製造對密封安全要求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