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開顱手術中被喚醒回答問題 專家:可避後遺症

2020-12-08 中國新聞網

患者開顱手術中被喚醒回答問題 專家:可避後遺症

2014-10-22 11:03:28來源:武漢晚報作者:責任編輯:葉攀

  患者在手術中突然醒來,這不是麻醉師和外科醫生的失誤,也不是驚悚電影裡的橋段,更不是人工智慧的夢境入侵,而是武漢協和醫院手術室裡真實的場景。

  「手術中『夢醒』時分的感覺輕鬆自如,好奇妙。」昨天中午,46歲的孝感數學老師黃先生來協和醫院神經外科複診時,講述了他在開顱切瘤手術中被喚醒,與醫生交流的奇特經歷。

  手術患者:

  被喚醒的20分鐘一點也不痛

  今年46歲的黃先生,身體向來沒大問題,不料在9月16日上數學課時,突然沒辦法說話了,隨後出現了頭痛伴右下肢無力的症狀。9月26日,黃先生到協和醫院神經外科就診,頭部MRI檢查發現,他顱內左側顳頂交接處長了個血管瘤,需要手術治療。

  令醫生棘手的是,該腫瘤位於大腦的語言和肢體「功能區」,切除風險非常大,極有可能造成永久性肢體活動和言語障礙。科主任趙洪洋主持科室討論並和麻醉科溝通後,決定採用術中喚醒麻醉,以準確定位保護患者的神經功能。

  術前,主刀醫師姜曉兵副教授和王海均主治醫師與患者進行了詳細溝通,「訓練」他在手術中如何配合,安慰他醒來後一切聽從醫生指令,不要怕。

  9月27日下午3點半手術正式開始,下午4點半開顱後,麻醉的黃先生被「喚醒」,醫生邊切除腫瘤邊對其肢體活動和語言進行檢查。按著醫生的指令,黃先生分別做出1、2、3的手指動作,並按要求分別抬高左腿和右腿。整個「夢醒時分」持續了約20分鐘,待醫生根據患者反應完整精確切除腫瘤後,黃先生又進入「熟睡」狀態,直到傍晚6點半手術結束,術後黃先生肢體活動和語言功能正常。

  黃先生昨天複診時回憶:當時感到很輕鬆自如,一點也沒有痛的感覺。

  麻醉專家:

  現代麻醉可精確到分鐘

  全國麻醉醫師協會會長、協和醫院副院長姚尚龍教授介紹,黃先生的「夢醒時分」專業上稱為「神經安定鎮痛狀態」,其奇妙之處在於,既能讓患者醒過來,又不感到痛苦,還能和醫生交流。

  「現代麻醉已能預定患者的『夢醒時間』,並能精確到分鐘。」姚尚龍教授說,過去麻醉靠經驗,現在麻醉靠科學。在現代麻醉藥品的幫助下,麻醉師已可做到要患者幾分鐘麻就幾分鐘麻,要幾分鐘醒就幾分鐘醒,並在麻醉監測儀的輔助下,觀察病人是處於深度還是淺度麻醉狀態。

  「但在開顱手術中喚醒患者對麻醉師仍然是一個挑戰。」姚尚龍教授解釋,麻醉師既要在劇烈的手術刺激時,為手術提供足夠的深度催眠、鎮痛,又要在關鍵環節快速喚醒病人,以便能配合手術;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又不至於產生呼吸抑制。

  神經外科專家:

  術中喚醒可避免後遺症

  本次神經外科術中的「喚醒術」,在湖北地區還是第一例。「往常大腦功能區腫瘤的切除患者易出現偏癱、失語、失明等後遺症,而且術後復發率高。」趙洪洋主任稱,術中喚醒手術是當前解決這一問題的最新策略,相當於給患者加上了「雙保險」。

  記者伍偉 通訊員黃冬香 塗曉晨 張瑋

相關焦點

  • 家屬不要錯過-開顱手術後遺症這樣康復治療很有效!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開顱手術還是一個比較嚴肅的話題。患者沉睡之中,腦袋被「打開」,面對複雜而又精密的顱內結構,顱內手術對於醫生來說是極具挑戰。但是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開顱」也變成了一個極具科技感的場景,根據需要患者中途可以被喚醒,並不影響醫生的手術,甚至在手術臺上可以活動手腳以及跟醫生做對話交流,這樣「腦洞大開」的畫面已經實實在在的發生了。但是根據現在的醫療水平以及顱內的複雜結構和患者本身的體質差異,手術後的後遺症不能完全避免,比如:長期昏迷、偏癱、失語、癲癇等等。
  • 醫生在開顱手術中喚醒病人 邊手術邊聊天(圖)
    ……  這段對話發生在近日的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生在開顱手術過程中把病人「叫醒」,邊交流邊切除腦部腫瘤。這個場景你敢想像嗎?這種學名叫「術中喚醒」的技術,近日,首次成功運用在新疆的腦瘤手術中。
  • 腦出血後開顱手術後遺症有哪些
    腦出血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頭部疾病,如果發病之後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很容易導致患者死亡。目前治療腦出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手術,但是很多患者都擔心腦出血後開顱手術後遺症。這種擔心也並不是沒有道理的,主要的後遺症就是局部腦功能缺失,具體的表現與頭部出血的部位以及損傷程度有非常大的關係。患病之後一定要積極進行治療,就這樣才能夠讓身體早日恢復健康。
  • 開顱手術突然甦醒 六個方法預防腦瘤
    因為擔心給病人帶來很大的痛苦,以往的開顱手術採用的都是全麻,雖然這樣病人沒有痛苦了,但是因為麻藥抑制了所有神經的活動,開顱後給手術增加了難度,很多人腦瘤是被摘除了,但是卻落下了很嚴重的後遺症,都是因為術中損傷了其他的神經所致。
  • 開顱手術 開顱手術後如何護理
    有很多的疾病患上了就要做一個手術,就是開顱手術,一聽到這個詞很多人都會毛骨悚然的,因為聽著真的非常恐怖,那您知道開顱手術全過程是什麼樣的嗎?您知道做了開顱手術後遺症哪些嗎?做完手術的護理肯定是少不了的,那就來看看開顱手術後吃什麼好,趕快來學習一下吧。開顱手術全過程一提到開顱手術,第一個反應就是把頭骨打開的,真的就是感覺打開了還能合的上嗎?
  • 患者南京做開顱手術 醫生與他聊著天切病變
    1月25日,現代快報記者從鼓樓醫院獲悉,專家在一位腦腫瘤患者的開顱手術中途,停用麻醉藥物,把他喚醒,和他聊聊天說說話,讓他動動手指腳趾……在確認他的運動神經沒有受到影響的前提下,醫生準確徹底地切除腦部腫瘤。大腦開刀,進退兩難這位患者是一名35歲男性,近一個月來,四肢抽搐已經多次發作,每次發作時意識不清。
  • 西北首例術中喚醒!9歲男孩勇敢接受「清醒開顱」手術
    醫學上有個「開顱」手術,通俗點說就是把「腦袋打開」,聽著是不是就特別可怕,當年曹操也這樣認為!話說曹操當年頭疼不止,軍中有人把神醫華佗請來,華佗表示這個頭疼的病需要開顱治療,曹操以為華佗這是要謀殺他,二話沒說,把華佗殺了,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萬事「開頭」難啊。
  • 「薦讀」開顱手術中,患者被叫醒做了道數學題!這波操作背後的醫生...
    導讀「5+3=8」,開顱手術中,患者被叫醒做題,這是啥操作?開顱手術中,患者被叫醒做題正被開顱手術呢,被叫醒做了道數學題,還得認生字,啥情況?患者手術中被喚醒 做題、認字、做動作為避免患者在術中被喚醒時產生恐懼心理,術前,楊主任和麻醉科的王華民副主任,多次來到病房和吳女士「彩排」。
  • 患者開顱手術時唱歌,醫生根據歌音效卡頓避開語言功能區切腦瘤
    錢江晚報 圖「海的思念綿延不絕,終於和天在地平線交會……」在浙江省人民醫院日前進行的一臺開顱手術中,25歲的患者小王(化名)清醒地唱著歌,醫生則迅速切除貼近其大腦語言功能區的腫瘤。
  • 25歲小夥開顱切除腫瘤,手術中突然醒來,還唱了首歌…
    「我始終帶著你愛的微笑,一路上尋找我遺失的美好,不小心當淚滑過嘴角,就用你握過的手抹掉……」開顱手術中,患者突然醒來吟唱張韶涵的歌《遺失的美好》,豈不嚇人?沒事,這是神經外科專家與患者術前約定的一次「詩歌表演」。
  • 61歲男子路邊突然暈倒 系開顱手術後遺症所致
    經向隨後趕來的家屬了解,昏迷男子系大港本地居民吳某,現年61歲,今年5月因交通事故做過開顱手術,這次暈倒是手術後遺症導致。後經醫院搶救,該男子轉危為安,男子家屬對民警、醫護人員連聲致謝。(濮存明 黃少波 曹海濱)
  • 神奇「術中喚醒」讓患者在手術中講了三國語言
    側臥在手術臺上的是29歲的德語翻譯小周。由於患有腦部腫瘤,他在工作中頻頻「失語」。為了讓小周能夠繼續流利地使用德語、英語和漢語,醫生採用「術中喚醒」的方式,在切除腫瘤的同時最大程度保護大腦掌控不同語言的「功能區」。
  • ...冰冰,小黃,癲癇,病灶,龔德山,功能區,手術,腦電圖,開顱,精準...
    東方網通訊員徐敏6月25日報導:「嘎嘎……」大多時候出現在幼兒園、遊樂場等場所的小黃鴨,近日卻出現在上海德濟醫院的一臺神經外科的手術中——19歲的少女冰冰(化名)一邊進行著開顱手術,一邊聽從醫生的指令,捏玩手裡的小黃鴨,讓其發出嘎嘎的聲響。
  • 開顱手術中醫生喚醒病人,聊著天就把腦部腫瘤給切了!
    該患者是一位35歲男性,為IT從業人員。近一月來多次發作四肢抽搐伴意識不清,另一家三甲醫院查頭顱CT和功能MRI發現右側額葉功能區佔位伴周圍水腫,考慮手術導致偏癱的風險大,建議行藥物治療觀察,後輾轉來到鼓樓醫院,住院用藥期間患者仍發作癲癇。
  • 顱底腦膜瘤手術後遺症及規避策略
    在診斷或其治療中,併發症可被稱為疾病的不利影響或不良後果。關於什麼是手術後併發症的觀點存在著不同的看法,並且已經進行了許多嘗試來將這些事件分類為醫學或外科手術,輕度或嚴重事件,或者根據嚴重程度對其進行分級。這對於評估結果以及比較技術或治療方法很有用。顱底腦膜瘤手術後遺症及規避策略介紹。      腦膜瘤一直在神經外科醫師的心靈中佔有特殊的位置。
  • 醫院開顱手術時停電 病人手術後成"準植物人"
    東方網12月8日消息:大慶市一名開電梯的女工,因為被查出腦中有瘤到大慶油田總醫院進行開顱手術,沒想到手術中突然停電,醫院手術室中又無應急供電電源,手術中斷近半個小時,病人頭顱大出血,手術室中一些搶救設備無法正常工作。病人手術後左側肢體癱瘓、右眼失明、面神經麻痺。這起手術意外被隱瞞了10年。
  • 考古出土一顆5000年前頭顱,上面開了個洞,專家:古老的開顱手術
    這段故事取自《三國演義》,乃是小說根據史料改編,實際上華佗雖然也是神醫,的確也被曹操請去治療頭痛,但他並沒有說什麼要動開顱手術,而是說:"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表示你這個病需要治好,得長期修養。但不論華佗說了啥,曹操作為一位多疑的主公,當他覺得你有問題時,那你說啥都沒用,華佗因此被曹操認為是想要以此為要挾換得高官厚祿,最後還是將他給處死了。
  • 開顱手術做一半,患者被叫醒用三國語言答題
    側臥在手術臺上的是29歲的德語翻譯小周。由於患有腦部腫瘤,他在工作中頻頻「失語」。為了讓小周能夠繼續流利地使用德語、英語和漢語,醫生採用「術中喚醒」的方式,在切除腫瘤的同時最大程度保護大腦掌控不同語言的「功能區」。
  • 開顱手術後必須做顱骨修補嗎?
    發生顱骨缺損之後,會對人的機體產生很大的不良影響,不僅非常危險,容易因外界的撞擊或磕碰等傷及腦組織甚至直接危及生命,而且顱骨的缺損也使顱內環境急劇變化,顱內壓不穩定,腦血液循環,血液循環等受到幹擾,腦神經功能的正常發揮受到影響,產生一系列顱骨缺損綜合症,而且這也會對患者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患者容易有自卑抑鬱等情緒。因此發生顱骨缺損後,需要及時地進行顱骨修補。
  • 丟失人工耳蝸外機設備需要開顱?專家:完全沒必要
    一旦丟失,植入需要重新做開顱手術,事實真是這樣嗎?外機丟失 植入體無需更換「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設備,可修復聽障人士的部分聽力,分為依靠手術植入內耳的體內機,和通過耳朵外部佩戴的體外機兩部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耳科主任李永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