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顱手術中醫生喚醒病人,聊著天就把腦部腫瘤給切了!

2020-12-04 江蘇網絡廣播電視臺

  1月25日,南京鼓樓醫院神經腫瘤中心成功為一例年輕患者在清醒狀態下切除腦功能區腫瘤。該患者是一位35歲男性,為IT從業人員。近一月來多次發作四肢抽搐伴意識不清,另一家三甲醫院查頭顱CT和功能MRI發現右側額葉功能區佔位伴周圍水腫,考慮手術導致偏癱的風險大,建議行藥物治療觀察,後輾轉來到鼓樓醫院,住院用藥期間患者仍發作癲癇。神經外科主任杭春華教授組織我院膠質瘤多學科診療組(MDT)神經外科、影像科、腫瘤科、病理科、手術麻醉科等專家討論,最終決定採用神經導航下顯微手術切除病變,同時術中喚醒麻醉下配合皮質電刺激定位功能區,並且制定了詳細周密的手術方案。

  手術切除腦功能區病變一直是神經外科醫生面臨的挑戰,易造成神經功能損傷,術後易出現偏癱、失語等併發症。術中喚醒麻醉、神經導航、神經電生理監測技術、術中MRI、螢光引導顯微手術及B超影像等新技術的應用,有助於安全、最大範圍地切除腫瘤。

  在這次的切除腫瘤過程中,醫生停用麻醉藥,成功喚醒患者後,在清醒狀態下觀察患者肢體運動,在「導航」下完全切除病變,並保留肢體運動功能完好。術後患者肢體運動、語言功能正常,MRI檢查提示腫瘤全切。

  倪紅斌主任介紹,喚醒狀態下最大限度地切除腦功能區的腫瘤是當前國內外神經外科領域的熱點。術中喚醒麻醉技術主要適用於位於感覺、語言及運動等相關腦功能區的腫瘤、動靜脈畸形及其他病變的治療。術中喚醒下大腦皮質的直接電刺激也成為定位腦功能區的重要手段。

  隨著現代醫學由生物醫學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術後患者功能的保留和恢復成為臨床工作的重要目標。通過運用術中喚醒麻醉、術中導航、術中電生理監測、術中螢光等技術,能最大限度安全地切除顱內病變、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功能。

 

相關焦點

  • 患者南京做開顱手術 醫生與他聊著天切病變
    1月25日,現代快報記者從鼓樓醫院獲悉,專家在一位腦腫瘤患者的開顱手術中途,停用麻醉藥物,把他喚醒,和他聊聊天說說話,讓他動動手指腳趾……在確認他的運動神經沒有受到影響的前提下,醫生準確徹底地切除腦部腫瘤。大腦開刀,進退兩難這位患者是一名35歲男性,近一個月來,四肢抽搐已經多次發作,每次發作時意識不清。
  • 醫生在開顱手術中喚醒病人 邊手術邊聊天(圖)
    ……  這段對話發生在近日的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生在開顱手術過程中把病人「叫醒」,邊交流邊切除腦部腫瘤。這個場景你敢想像嗎?這種學名叫「術中喚醒」的技術,近日,首次成功運用在新疆的腦瘤手術中。
  • 患者開顱手術中被喚醒回答問題 專家:可避後遺症
    「手術中『夢醒』時分的感覺輕鬆自如,好奇妙。」昨天中午,46歲的孝感數學老師黃先生來協和醫院神經外科複診時,講述了他在開顱切瘤手術中被喚醒,與醫生交流的奇特經歷。  手術患者:  被喚醒的20分鐘一點也不痛  今年46歲的黃先生,身體向來沒大問題,不料在9月16日上數學課時,突然沒辦法說話了,隨後出現了頭痛伴右下肢無力的症狀。
  • 25歲小夥開顱切除腫瘤,手術中突然醒來,還唱了首歌…
    近日,浙江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樓林團隊實施了一例術中喚醒手術,術中患者應「邀」醒來唱歌朗誦詩使手術順利進行,不僅完整切除了顱內的腫瘤,且很好保護了其語言功能,患者近日將出院。鑑於小陸想要保留歌唱以及朗誦詩歌的特殊「要求」,專家與小陸相約:開顱後,來一次特殊的「詩歌表演」。在完善術前必要的檢查評估後,10多天前,手術按計劃進行。樓林團隊打開小陸顱腦2個多小時,暴露腫瘤後,通過降低麻醉將小陸慢慢喚醒,神奇的一幕出現了:醫生:已在手術中,感覺還好嗎?小陸:好的。
  • 患者開顱手術時唱歌,醫生根據歌音效卡頓避開語言功能區切腦瘤
    錢江晚報 圖「海的思念綿延不絕,終於和天在地平線交會……」在浙江省人民醫院日前進行的一臺開顱手術中,25歲的患者小王(化名)清醒地唱著歌,醫生則迅速切除貼近其大腦語言功能區的腫瘤。
  • 開顱手術 開顱手術後如何護理
    有很多的疾病患上了就要做一個手術,就是開顱手術,一聽到這個詞很多人都會毛骨悚然的,因為聽著真的非常恐怖,那您知道開顱手術全過程是什麼樣的嗎?您知道做了開顱手術後遺症哪些嗎?做完手術的護理肯定是少不了的,那就來看看開顱手術後吃什麼好,趕快來學習一下吧。開顱手術全過程一提到開顱手術,第一個反應就是把頭骨打開的,真的就是感覺打開了還能合的上嗎?
  • 帕金森病人新希望 不開顱做腦內磁波治療獲美國FDA批准
    帕金森病人新希望 不開顱做腦內磁波治療獲美國FDA批准 時間: 2016-07-29 14:40  來源: 中國網   編輯: 娜娜 2000多年前神醫華佗同志就是想給曹操首長開顱而被砍了腦袋,說起神經外科大家都會覺得是一個特別可怕的手術治療,但是現在有一個新的技術誕生了,可以不開顱就進行腦內的治療。
  • 西北首例術中喚醒!9歲男孩勇敢接受「清醒開顱」手術
    醫學上有個「開顱」手術,通俗點說就是把「腦袋打開」,聽著是不是就特別可怕,當年曹操也這樣認為!話說曹操當年頭疼不止,軍中有人把神醫華佗請來,華佗表示這個頭疼的病需要開顱治療,曹操以為華佗這是要謀殺他,二話沒說,把華佗殺了,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萬事「開頭」難啊。
  • 「薦讀」開顱手術中,患者被叫醒做了道數學題!這波操作背後的醫生...
    導讀「5+3=8」,開顱手術中,患者被叫醒做題,這是啥操作?開顱手術中,患者被叫醒做題正被開顱手術呢,被叫醒做了道數學題,還得認生字,啥情況?就在與患者聊天的過程中,楊主任和其他兩位醫生爭分奪秒,在顯微鏡下,僅用時十多分鐘就精準切除了腫瘤。
  • 醫院開顱手術時停電 病人手術後成"準植物人"
    東方網12月8日消息:大慶市一名開電梯的女工,因為被查出腦中有瘤到大慶油田總醫院進行開顱手術,沒想到手術中突然停電,醫院手術室中又無應急供電電源,手術中斷近半個小時,病人頭顱大出血,手術室中一些搶救設備無法正常工作。病人手術後左側肢體癱瘓、右眼失明、面神經麻痺。這起手術意外被隱瞞了10年。
  • 開顱手術突然甦醒 六個方法預防腦瘤
    一個29歲的小夥子在工作中突然暈倒,而且,還不時的發生抽搐,經過檢查確診為是腦瘤,一般情況下一旦確診腦瘤必須要進行手術,如果腦中的腦瘤不摘除,隨著瘤體的長大,很可能隨時壓迫腦組織,出現意外。因此,手術是勢在必行。
  • 開顱手術做一半,患者被叫醒用三國語言答題
    側臥在手術臺上的是29歲的德語翻譯小周。由於患有腦部腫瘤,他在工作中頻頻「失語」。為了讓小周能夠繼續流利地使用德語、英語和漢語,醫生採用「術中喚醒」的方式,在切除腫瘤的同時最大程度保護大腦掌控不同語言的「功能區」。
  • 史前開顱術書寫神奇 出土開顱人手術後存活兩年
    後來,鮑修風採用了X攝片、螺旋CT掃描及三維成像等手段,從多個不同角度進行檢查分析研究,證明此缺損邊緣的斷面成光滑均勻的圓弧狀,應是手術後骨組織修復的結果。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螺旋CT三維成像,可以清楚地看到缺口的邊緣,顱骨的內板和外板已經很好地融合了,這就充分證明392號墓墓主確實做過開顱手術,而且手術是成功的,手術後病人至少又存活了兩年時間。
  • 神奇「術中喚醒」讓患者在手術中講了三國語言
    側臥在手術臺上的是29歲的德語翻譯小周。由於患有腦部腫瘤,他在工作中頻頻「失語」。為了讓小周能夠繼續流利地使用德語、英語和漢語,醫生採用「術中喚醒」的方式,在切除腫瘤的同時最大程度保護大腦掌控不同語言的「功能區」。
  • 島葉膠質瘤切除手術究竟難在哪?手術技巧及前沿進展解讀
    由於島葉低級別膠質細胞瘤呈膨脹性生長,腫瘤邊界較清,其向內壓迫殼核的同時,間接受到蒼白球、內囊堅韌的縱向走行纖維的阻力,因而殼核外緣變直,T2加權像上顯示腫瘤內緣清晰平直稱為「內緣平直徵」,其對判斷腫瘤能全切與否很有幫助。
  • 「合肥造」腦部成像設備發布 可提前查出老年痴呆症
    這兩項「合肥造」的高端腦部成像醫療設備於4日在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暨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生命健康與腦科學領域重大項目成果發布會上亮相,將填補中國高端影像設備在腦科學研究領域的空白。這套全球首發的內插式核磁兼容型腦PET系統,可以同時對腦部進行PET和MRI掃描,能較為精準地發現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生物標誌物,大大提高了神經退行性病變的早期篩查。在現場展出的樣機旁,設備研發單位中加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長張弓介紹:「新系統可提前5至10年發現和預防老年痴呆症」。
  • ...冰冰,小黃,癲癇,病灶,龔德山,功能區,手術,腦電圖,開顱,精準...
    東方網通訊員徐敏6月25日報導:「嘎嘎……」大多時候出現在幼兒園、遊樂場等場所的小黃鴨,近日卻出現在上海德濟醫院的一臺神經外科的手術中——19歲的少女冰冰(化名)一邊進行著開顱手術,一邊聽從醫生的指令,捏玩手裡的小黃鴨,讓其發出嘎嘎的聲響。
  • 多模態神經導航技術在顱內腫瘤手術的應用進展
    顱底腫瘤多發生於顱底及相鄰部位,有些腫瘤可由顱外向顱內發展,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開顱手術由於顱底特殊的解剖特徵,導致治療達不到滿意效果。經鼻內鏡手術由於視野有限更容易造成頸內動脈損傷而導致死亡。隨著內鏡技術與顯微外科技術不斷發展,採用內鏡經鼻治療鼻腔深部及顱底病變的指徵正在不斷擴大。
  • 大腦的「第三隻眼」松果體區腫瘤如何安全切除?多種手術入路介紹
    特別是,中腦導水管正好位於頂蓋前方,可受到腫瘤的壓迫,導致梗阻性腦積水,這通常是這些腫瘤病人最主要的症狀。症狀可能取決於腫瘤的大小和位置,以及腫瘤生長的快慢。它們可能在幾個月甚至幾年內突然或緩慢發展。有些人可能沒有任何症狀。松果體區腫瘤的手術切除是最困難的神經外科手術之一。松果體區腫瘤很難通過手術切除。它們位於大腦的死亡中心,所以它們是離表面最遠的結構,也很難到達--不管是哪種方法。
  • 家屬不要錯過-開顱手術後遺症這樣康復治療很有效!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開顱手術還是一個比較嚴肅的話題。患者沉睡之中,腦袋被「打開」,面對複雜而又精密的顱內結構,顱內手術對於醫生來說是極具挑戰。但是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開顱」也變成了一個極具科技感的場景,根據需要患者中途可以被喚醒,並不影響醫生的手術,甚至在手術臺上可以活動手腳以及跟醫生做對話交流,這樣「腦洞大開」的畫面已經實實在在的發生了。但是根據現在的醫療水平以及顱內的複雜結構和患者本身的體質差異,手術後的後遺症不能完全避免,比如:長期昏迷、偏癱、失語、癲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