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失人工耳蝸外機設備需要開顱?專家:完全沒必要

2020-12-04 中國經濟網

丟失人工耳蝸外機設備需要開顱?

專家:完全沒必要 只需重配體外設備即可

本報記者 付麗麗

實習記者 代小佩

這兩天,很多人在為26歲張家口小夥李明著急,原因是其在北京乘坐地鐵時不小心把人工耳蝸丟失了。據其姐姐發布的「緊急尋找人工耳蝸」啟事所述,其所佩戴的是澳大利亞耳蝸N6聲音處理器,大概價值20多萬元,如果找不到,可能需要再開一次頭顱做手術。

人工耳蝸究竟是什麼東西?一旦丟失,植入需要重新做開顱手術,事實真是這樣嗎?

外機丟失 植入體無需更換

「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設備,可修復聽障人士的部分聽力,分為依靠手術植入內耳的體內機,和通過耳朵外部佩戴的體外機兩部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耳科主任李永新說。

至於人工耳蝸丟失需不需要做開顱手術,李永新明確表示不需要。耳蝸植入手術一般是在耳後做一個只有3釐米大小的切口,對孩子創傷也不會很大。而李明丟的是體外機,不需要重新做手術,只需要重新購買體外機並通過電腦進行匹配。

據李永新介紹,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3部分。耳蝸是內耳器官,將外界聲音由機械振動信號轉化為神經生物電信號。如果耳蝸失去功能,聲音傳導到人們聽覺中樞的通路便會戛然而止,這樣的人便成了聾人。和助聽器不同,人工耳蝸不是讓聲音變得更響亮或清晰,而是繞過聽覺系統的受損部分,直接刺激聽覺神經,從而使失聰或重度以上的聽力障礙患者接收聲音。全世界已有許多患者植入人工耳蝸,其中約一半是兒童。

「人工耳蝸由植入人體耳蝸內的植入體和配套的體外機(聲音處理器)兩部分組成,植入體負責刺激聽神經,而聲音處理器負責採集聲音將其轉化成電信號,兩部分缺一不可。在體外機丟失的情況下,一般再驗配同品牌的聲音處理器就可以重新與原來的植入體進行匹配,重新聽見聲音,不需要再行手術。」北京愛的分貝公益基金會助理秘書長胡曉偉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體外機丟失只需要重新配備即可。國外人工耳蝸植入已經有30多年歷史了,從沒有換體內機的案例。

「不出故障,植入體內的那部分一般可以終生佩戴。」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處長周麗君說。

對此,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餘力生也表示,做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不用開顱。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就是在耳後開一個小切口,在頭骨處磨一個小槽,然後將植入體部分放入並固定。「有經驗的醫生在30至40分鐘內可完成一臺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一般來講,人工耳蝸做完手術後使用20年應該沒有問題。」

至於公眾關心的會不會出現不匹配問題,餘力生表示,不存在這個問題,只要型號對上就行。

「開顱」「20多萬」是對公眾的誤導

「丟掉外機再買一個即可,幾萬塊錢可以搞定。那些說再買要花20萬的,是瞎扯。」餘力生提起這些很生氣。

據胡曉偉介紹,目前共有三家國外企業和一家國內企業獲得可用於兒童的人工耳蝸醫療器械註冊證,價格在8萬到30萬元不等,不含手術費。「捐助對象選國外還是國內設備,完全是自主的。相對來講,選國外的多一些,可能覺得穩定性更好。」

至於李明丟失的耳蝸設備的價格,胡曉偉說,具體無法判斷。「報導中說需要開顱手術、20多萬等是對公眾的誤導,一點也不審慎嚴謹,易引發恐慌。」

「耳蝸丟失」事件為何伴隨「開顱」「手術費20多萬」等字眼?有自媒體就發文懷疑涉嫌炒作。記者就此多次致電啟事中所留李女士電話,但對方並未接聽。

「不知道為什麼會用『開顱』『腦部植入』『幾十萬』的說法。」周麗君表示不解,可能真的有小孩丟失耳蝸,但不該炒作。

對此,有在聽障領域工作的人士稱:「諸位不要擔心善意轉發有何不當。」他表示,雖說價格沒有網傳中那麼貴,但對普通家庭而言,丟失耳蝸外機還是很痛心。

截稿前,網傳李明姐姐回應視頻中說:「如果你是想跟我確認信息是否屬實,請先不要打我的電話,因為我在等線索。不管21日能否找到,我們都會給公眾一個回復。」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0日電)

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人工耳蝸丟失需要重新開顱?專家說:並不需要
    據網上傳言,丟失的人工耳蝸如果找不到,可能需要再做一次開顱手術。對此,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彭宏表示,丟失的人工耳蝸實際是體外機,恢復聽力並不需要開顱,只需新買一個體外機就行。專家提醒,人工耳蝸佩戴者應注意加強對於體外機丟失的防範,減少額外損失。
  • 人工耳蝸為何值20萬?丟失後需重新開顱植入?
    人工耳蝸丟失需要再次開顱的說法,其實是有誤的。如果不慎丟失,不需要開顱,植入體也不需要更換,重新去醫院配置體外設備即可。目前進口人工耳蝸的費用約為20萬,國產人工耳蝸的費用需8萬左右。人工耳蝸價格昂貴的原因主要是兩方面:研發成本和製造成本,其中製造對密封安全要求極高。
  • 認識人工耳蝸
    但是對於聽力受損嚴重甚至耳聾的人士,就需要人工耳蝸的幫助了。什麼是人工耳蝸?外裝置中的言語信號處理器一般掛在耳背上,外裝置的傳輸線圈和植入體內的接收線圈通過磁鐵吸附在一起;內裝置則需要經過手術植入體內,刺激電極穿入耳蝸的鼓階內,模擬人體耳蝸功能,將周圍環境中的聲音信號轉換為電信號,並將電信號傳入患者耳蝸,刺激耳蝸殘存的聽神經,從而產生聽覺。
  • 專家不建議做人工耳蝸真的嗎,人工耳蝸有什麼後遺症?
    最近人工耳蝸的事件上了熱搜。一個男孩子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不慎遺失了自己的人工耳蝸,姐姐貼出尋物啟事,說這個耳蝸差不多造價二十萬,而且如果找不到還需要重新開顱。這一尋物啟事引發了人們對人工耳蝸的熱議。今天我們也來說一說人工耳蝸這個東西。
  • 關於人工耳蝸,你了解多少?
    近期一則「尋找人工耳蝸」的消息被熱心網友紛紛轉發,沒多久,又演變成一則「孰真孰假」的社會新聞。且不論這個事件中的是非曲直,我們來說說事件主角——造價昂貴的人工耳蝸,究竟能為聽力的世界帶來什麼。1植入後靠電極刺激聽神經人工耳蝸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美國House研究所研發的單通道人工耳蝸商品機問世。
  • 人工耳蝸植入無需開顱且手術風險極低,手術簡單為何如此昂貴?
    最近兩天傳出有人丟失了人工耳蝸並且請求大家幫忙尋找的新聞,並且有信息提出如果找不到之後就需要開顱重新植入。但實際上人工耳蝸植入術不僅不需要二次移植開顱,即使是初次手術,風險也是極低的。如果遺失,僅需要重新購買和配置體外設備。那麼關於人工耳蝸你還有哪些需要了解呢?下面請跟隨四個問題一起來了解人工耳蝸吧!
  • 尋找人造耳蝸 還他一個有聲的世界……
    昨天,想必大家的朋友圈都被「尋找丟失人造耳蝸」的愛心啟事刷了屏。凌晨5點多出門趕地鐵的李明,不慎把價值高達20萬元的人造耳蝸弄丟了,這是患有重度耳聾的他和有聲世界的唯一聯繫!雖然眾多愛心人士和明星都第一時間愛心轉發了李明的尋耳蝸啟示,但截至社長發這篇文字之時,李明的耳蝸外掛機仍然下落不明。「如果不能找回外掛機,不只是錢的問題,更可怕的是假如新換一個外掛耳機,但不能與原來移植入大腦內的晶片完美匹配的話,李明很可能得再做一次開顱手術!」
  • 鄭州全城為3歲男童尋回20萬元人工耳蝸 家屬含淚道謝
    男童戴著耳蝸。圖片來源:大河報微博  10月22日晚,河南本地媒體大河報的一則消息引起了網友們的注意,「徐女士3歲的侄子在鄭州學理路與明理路交叉口附近的丹尼斯玩耍時,不慎將人工耳蝸丟失。」據了解,半年前徐女士家中花了28萬元做了手術,給侄子種下人工耳蝸。「若找不回來,孩子可能還要做開顱手術,家裡也要花更多的錢,希望好心人能聯繫到我們。」
  • 如果你是其中任何一種,不建議做人工耳蝸
    人工耳蝸植入是目前國際公認恢復聽力最佳診療辦法,重慶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華夏復聰基金指定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專家張學淵教授曾說到:」人工耳蝸植入做一隻是雪中送炭,做兩隻是錦上添花,有條件能做雙耳當然最好」。人工耳蝸但其實有一些聽障患者是不用或者暫不必要做人工耳蝸植入的,故給大家總結如下,如果你是以下其中任何一種,不建議做人工耳蝸
  • 人工耳蝸都是「孤家寡人」?不,它是特例!
    很多人質疑,人工耳蝸技術比助聽器高,價格高得能買N個助聽器,還需要手術植入,竟然不能雙耳互傳?沒錯。這是因為人工耳蝸和助聽器的工作原理完全不同,最關鍵的是,人工耳蝸的麥克風前端處理技術遠遠落後於助聽器,尤其是像這種峰力老早就實現了近身互傳技術的助聽器行業老大,麥克風前端處理技術無疑是「秘辛」。
  • 人工耳蝸知識,聽聽專家怎麼說
    摘自《耳之家》有中耳炎的情況下做人工耳蝸,不是不可以做,但是它帶來的風險性會明顯增大。你做的一個很貴的東西,對它充滿了希望的一個東西,我們醫生是希望,能夠讓它比較安全的、不出問題的呆在(身體)裡面。包括出血的風險,包括對神經損傷的風險,包括這個炎症會帶到這個耳蝸裡面去,造成耳蝸的裡面殘餘的神經的損傷的風險。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建議先把中耳炎治好以後再做,因為這是畢竟是一件大事,這是一個。
  • 北京全城尋找價值20萬的人工耳蝸,到底是什麼?
    昨晚,相信每一位身在北京的朋友們的朋友圈都有這樣一條尋物消息出現:一男子在地鐵上丟失了人工耳蝸,這個耳蝸價值20萬!眾志成城,在眾多熱心網友的幫助下,到目前據說已經尋得,有好心人將耳蝸交給了地鐵志願者,失主正聯繫取回。那麼,很多網友就問了:這個人工耳蝸到底是什麼,真有那麼貴嗎?
  • 人工電子耳蝸
    通過手術,將人工耳蝸的內部裝置植入耳後皮下,並且將細長的電極系列連接到耳蝸內,16到22個電極分布在上面,聲音傳來之後,高頻在耳蝸的下面起作用,低頻在耳蝸的頂部起作用,通過聽神經的傳導大腦就能聽到聲音了。人工耳蝸植入越早,聽力恢復的效果就越好。一
  • 人工耳蝸的發展史及現狀
    隨著人工耳蝸植入工作的開展,病例數量的增加,適應證範圍的擴大,一些特殊適應證的耳聾病例的人工耳蝸植入的療效和安全性也得到了證實,使人工耳蝸植入的適應證進一步擴大。例如:術前完全沒有殘餘聽力患者的人工耳蝸植入;內耳畸形和耳蝸骨化病例的人工耳蝸植入;合併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人工耳蝸植入;小齡耳聾患者的人工耳蝸植入;高齡耳聾患者的人工耳蝸植入。
  • 無需外置硬體的人工耳蝸問世
    原標題:無需外置硬體的人工耳蝸問世  科技日報訊 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網站2月10日報導,該校科學家參與的一個聯合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無需外置硬體的新型人工耳蝸,有望改善失聰人士的聽覺,為其生活帶來更大便利。相關論文公布在本周(2月9日—2月13日)舉行的國際固態電路會議上。
  • 山東省耳鼻喉醫院專家:這些情況需植入人工耳蝸
    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語音學、電生理學、材料學、耳顯微外科學的發展,人工耳蝸已經成為治療重度聾至全聾的常規方法。那麼?什麼程度的聽力損失患兒需要植入人工耳蝸?人工耳蝸植入標準需要先進行最佳助聽下言語識別率的測試後才能確定。目前在發達國家人工耳蝸植入指標放得越來越寬,比如說abr的反應閾值大於70以上,就可以進行人工耳蝸植入。國內標準是雙耳的聽力損失大於90分貝以上,才建議患者來進行人工耳蝸植入。
  • 卓越進化的人工耳蝸技術
    陳錦國 醫師國際微創精細耳手術專家臺灣紀念醫院林口總院耳科主任電子耳蝸中心主任林口長庚醫院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陳錦國主任是人工耳蝸的先驅,也是世界耳內鏡手術委員會的第一位華人委員。耳顯微手術、耳內鏡手術、人工電子耳、人工耳蝸手術、助聽器選配與植入式助聽器、聽力障礙、耳鳴林口長庚醫院耳科主任林口長庚醫院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主任國際外科院士學會常務理事世界耳內鏡手術學會委員美國Amory耳科中心、美國聖劉易斯大學耳內鏡手術暨進階耳顯微手術、奧地利Medel人工耳蝸暨中耳植入助聽器手術、澳洲墨爾本
  • 關於人工耳蝸~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人工耳蝸是什麼?它和助聽器有關係嗎? 人工耳蝸是一種為雙耳重度、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恢復或獲得聽力的一種電子設備。該設備把外界的聲音信號轉化為電流,直接刺激聽神經,從而產生聽覺。目前,人工耳蝸是治療重度、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的唯一有效手段。
  • 關於人工耳蝸~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人工耳蝸是什麼?它和助聽器有關係嗎?且看下面分解~關於人工耳蝸是什麼?人工耳蝸是一種為雙耳重度、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恢復或獲得聽力的一種電子設備。該設備把外界的聲音信號轉化為電流,直接刺激聽神經,從而產生聽覺。目前,人工耳蝸是治療重度、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的唯一有效手段。人工耳蝸和助聽器究竟有什麼關係呢?人工耳蝸是將外界聲音轉化成電信號,由植入耳蝸內的電極代替壞死的毛細胞,直接電刺激位於蝸軸中的螺旋神經節細胞體產生神經衝動,聽神經接收到信號逐步傳到大腦產生聽覺。
  • 聽力不好到底選擇人工耳蝸還是助聽器
    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語音學、電生理學、材料學、耳顯微外科學的發展,人工耳蝸已經從實驗研究進入臨床應用。現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蝸作為治療重度聾至全聾的常規方法。人工耳蝸是三類醫療器械,分為外部處理器和植入體兩部分,植入體需要手術植入。大概的工作原理是外部處理器接受聲音後處理,發射信號到植入體,植入體通過電流直接刺激聽神經。」電「刺激,是聽到聲音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