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蝸都是「孤家寡人」?不,它是特例!

2021-02-26 美國人工耳蝸之家

很多人質疑,人工耳蝸技術比助聽器高,價格高得能買N個助聽器,還需要手術植入,竟然不能雙耳互傳?沒錯。這是因為人工耳蝸和助聽器的工作原理完全不同,最關鍵的是,人工耳蝸的麥克風前端處理技術遠遠落後於助聽器,尤其是像這種峰力老早就實現了近身互傳技術的助聽器行業老大,麥克風前端處理技術無疑是「秘辛」。

這也是為什麼各大耳科主任、業內專家強推了這麼多年「雙模式」(一側人工耳蝸一側助聽器),真正使用並因其受益者寥寥的原因。

人工耳蝸的麥克風前端處理器技術落後,助聽器的「如來神掌」又不外傳,再加上人工耳蝸和助聽器兩個行業的人又只知自己、不懂對方,導致的結果就是雙側設備各幹各的,不但不能勁兒往一處使,反而互相干擾、打架,而且這種「矛盾」還是不可「調和」的,遭殃的無疑是使用者。

之所以美人魚Q90能打破此僵局,並成為目前唯一能為用戶提供雙耳、雙側設備聲音信號互傳的人工耳蝸,就是因為美國耳蝸和峰力是同屬於SONOVA集團旗下的兄弟公司,能共享技術平臺,美國耳蝸可以直接把峰力滾瓜爛熟的技術拿過來用,人工耳蝸之間也好、人工耳蝸和助聽器之間也罷,讓雙側上的麥克風都能協調一致、相互匹配並互為補償地進行聲音處理,讓用戶獲得均衡、舒適且更清晰的聆聽效果。

所以,但凡有人說出諸如「這都是峰力的老技術」、「這不是人工耳蝸的技術,而是助聽器的」之類的言論,想來都是酸葡萄心理作祟。因為,即便是「老技術」,也只有美國耳蝸才有。而且,鄧小平爺爺說過:「不管是黑貓白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能為用戶實打實地解決問題,能從中受益,並讓用戶聽得更好的,就是好技術!

相關焦點

  • 專家不建議做人工耳蝸真的嗎,人工耳蝸有什麼後遺症?
    最近人工耳蝸的事件上了熱搜。一個男孩子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不慎遺失了自己的人工耳蝸,姐姐貼出尋物啟事,說這個耳蝸差不多造價二十萬,而且如果找不到還需要重新開顱。這一尋物啟事引發了人們對人工耳蝸的熱議。今天我們也來說一說人工耳蝸這個東西。
  • 人工電子耳蝸
    人工耳蝸是為嚴重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恢復和提高聽力的一種電子裝置。通過手術,將人工耳蝸的內部裝置植入耳後皮下,並且將細長的電極系列連接到耳蝸內,16到22個電極分布在上面,聲音傳來之後,高頻在耳蝸的下面起作用,低頻在耳蝸的頂部起作用,通過聽神經的傳導大腦就能聽到聲音了。人工耳蝸植入越早,聽力恢復的效果就越好。一
  • 認識人工耳蝸
    但是對於聽力受損嚴重甚至耳聾的人士,就需要人工耳蝸的幫助了。什麼是人工耳蝸?它是基於感音神經性聾病人的螺旋器神經纖維與節細胞大部分仍存活的情況下,將連接到體外的聲電換能器上的微電極經圓窗插入耳蝸鼓階內,並貼附於耳蝸蝸軸骨壁上,從而直接刺激神經末梢,將模擬的聽覺信息傳向大腦中樞負責聽覺的部分,產生聽覺,從而使病人重新感知到聲音。
  • 人工耳蝸與助聽器不衝突
    該研究旨在(a)調查在人工耳蝸植入耳對側使用助聽器時,聾校德育,對安靜和噪音環境中言語感知的影響,(b)識別從助聽器獲得的言語信息,該信息附加於從人工耳蝸獲得的信息,以及(c)探測非植入耳的助後聽閾與一耳使用助聽器﹑另一耳使用人工耳蝸時的言語感知獲益之間的關係。
  • 人工耳蝸的發展史及現狀
    隨著人工耳蝸植入工作的開展,病例數量的增加,適應證範圍的擴大,一些特殊適應證的耳聾病例的人工耳蝸植入的療效和安全性也得到了證實,使人工耳蝸植入的適應證進一步擴大。例如:術前完全沒有殘餘聽力患者的人工耳蝸植入;內耳畸形和耳蝸骨化病例的人工耳蝸植入;合併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人工耳蝸植入;小齡耳聾患者的人工耳蝸植入;高齡耳聾患者的人工耳蝸植入。
  • 關於人工耳蝸~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人工耳蝸是什麼?它和助聽器有關係嗎? 人工耳蝸是一種為雙耳重度、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恢復或獲得聽力的一種電子設備。該設備把外界的聲音信號轉化為電流,直接刺激聽神經,從而產生聽覺。目前,人工耳蝸是治療重度、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的唯一有效手段。
  • 關於人工耳蝸~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人工耳蝸是什麼?它和助聽器有關係嗎?且看下面分解~關於人工耳蝸是什麼?人工耳蝸是一種為雙耳重度、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恢復或獲得聽力的一種電子設備。目前,人工耳蝸是治療重度、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的唯一有效手段。人工耳蝸和助聽器究竟有什麼關係呢?人工耳蝸是將外界聲音轉化成電信號,由植入耳蝸內的電極代替壞死的毛細胞,直接電刺激位於蝸軸中的螺旋神經節細胞體產生神經衝動,聽神經接收到信號逐步傳到大腦產生聽覺。人工耳蝸有體內和體外兩部分組成,體內部分需要手術。
  • 人工耳蝸知識,聽聽專家怎麼說
    摘自《耳之家》有中耳炎的情況下做人工耳蝸,不是不可以做,但是它帶來的風險性會明顯增大。你做的一個很貴的東西,對它充滿了希望的一個東西,我們醫生是希望,能夠讓它比較安全的、不出問題的呆在(身體)裡面。我在早期都是這樣奉勸病人,我說你留一個耳朵去;我們現在自己醫生發現這個觀念是不對的。為什麼?我前面講過一句話,如果一個嚴重的聽力損失超過二十年,他人工耳蝸的植入效果不好,為什麼?就像一個電話機壞了,你長期擺在那,電話線鏽掉了。然後我們就講,叫廢用性的萎縮,就是當這個神經長期不用它的話,它會萎縮掉。
  • 不是所有的耳聾患者都要做人工耳蝸,助聽器能解決的就不需要
    現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蝸作為治療重度聾至全聾的常規方法。多道人工耳蝸植入在我國開展已經開始於1995年,這項技術已經較為成熟。隨著人工耳蝸植入工作的開展,病例數量的增加,適應證範圍的擴大,一些特殊適應證的耳聾病例的人工耳蝸植入的療效和安全性也得到了證實,使人工耳蝸植入的適應證進一步擴大。
  • 人工耳蝸丟失需要重新開顱?專家說:並不需要
    人工耳蝸屬助聽裝置體外機丟失無需開顱人工耳蝸是指「人工耳蝸體外聲音處理器」,本質上屬於一種助聽裝置,和我們常說的助聽器作用相似,它由植入體和體外機組成,體外機一般掛在耳背上,體內機則需要植入體內。人工耳蝸主要是用來重建重度-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的聽力,這類患者助聽器效果往往不佳,只能通過植入人工耳蝸來康復聽力,恢復聽力語言交流能力。彭宏介紹,一般意義上丟失的人工耳蝸實際上是人工耳蝸整體的一部分,屬於體外的聲音處理器部分。如果體外聲音處理器丟失,並不需要開顱手術。
  • 關於人工耳蝸,你了解多少?
    2接收器根本不在顱內對於人工耳蝸,大家需要了解兩件事:一是體內的植入體和體外的言語處理器均有磁鐵,二者在耳後隔著皮膚相吸,由射頻信號傳遞;二是不論是接收器還是電極,均不進入顱內。因此,人工耳蝸植入術不屬於傳統意義上的開顱手術,丟失後也不需要開顱重放。
  • 人工耳蝸與助聽器有何不同?
    此時人工耳蝸則是另一種選擇,失聰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內耳外傷疾病或者其他的問題。而導致聽神經受傷,使病人突然或漸漸失去聽覺。人工耳蝸可以避開這些受傷或疾病的部分,直接刺激聽神經,使病人能有足以使用的聽力。這是一般助聽器無法提供的。人工耳蝸適合任何年齡層,不管是長久以來有聽覺障礙或是從小就失聰的人,經術前評估適合者都可憑藉人工耳蝸重獲聽力。
  • 人工耳蝸和助聽器的詳細區別
    很多危險的聲音基本集中在高頻音,助聽器往往會移頻,聽障患者此時聽到的聲音都不是原本的樣子,人工耳蝸是聲音信號處理器,可以很好地反應聲音的樣子,但患者真實聽到的聲音和正常人聽到的聲音會有一定差別。配人工耳蝸好還是助聽器好?
  • 人工耳蝸,一個醫學界的奇蹟
    以前,他們也許永遠不能夠完整感受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但是,因為人工耳蝸的誕生,這個世界上從此多了一些幸福的生命,少了一些孤獨的患者。那麼,人工耳蝸到底是什麼呢?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
  • 聽力不好到底選擇人工耳蝸還是助聽器
    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語音學、電生理學、材料學、耳顯微外科學的發展,人工耳蝸已經從實驗研究進入臨床應用。現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蝸作為治療重度聾至全聾的常規方法。人工耳蝸是三類醫療器械,分為外部處理器和植入體兩部分,植入體需要手術植入。大概的工作原理是外部處理器接受聲音後處理,發射信號到植入體,植入體通過電流直接刺激聽神經。」電「刺激,是聽到聲音的途徑。
  • 如果你是其中任何一種,不建議做人工耳蝸
    自費人工耳蝸植入費用昂貴,不考慮後期維護費用及手術費,光進口耳蝸材料就普遍高達20多萬,便宜國產也是7-8萬,且耳蝸商家在面對一些重度聽力障礙患者時過度神話人工耳蝸,很多家庭經不起誘惑寧願背負沉重經濟負擔也要選擇人工耳蝸植入。
  • 卓越進化的人工耳蝸技術
    陳錦國 醫師國際微創精細耳手術專家臺灣紀念醫院林口總院耳科主任電子耳蝸中心主任林口長庚醫院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陳錦國主任是人工耳蝸的先驅,也是世界耳內鏡手術委員會的第一位華人委員。耳顯微手術、耳內鏡手術、人工電子耳、人工耳蝸手術、助聽器選配與植入式助聽器、聽力障礙、耳鳴林口長庚醫院耳科主任林口長庚醫院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主任國際外科院士學會常務理事世界耳內鏡手術學會委員美國Amory耳科中心、美國聖劉易斯大學耳內鏡手術暨進階耳顯微手術、奧地利Medel人工耳蝸暨中耳植入助聽器手術、澳洲墨爾本
  • 植入人工耳蝸後聽到的到底是什麼聲音?
    請注意:不同的聽障史,術前助聽器佩戴時間,語前聾還是語後聾等因素,都會讓使用者有不一樣的使用反饋,所以我這裡的分享只能作參考。 美國植入者對人工耳蝸的相關描述:他們很多都說聽到的聲音像動畫聲音,像唐老鴨啊,機器人,花慄鼠的聲音,大家會很疑惑,花慄鼠到底是個什麼樣的聲音?!
  • 無需外置硬體的人工耳蝸問世
    原標題:無需外置硬體的人工耳蝸問世  科技日報訊 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網站2月10日報導,該校科學家參與的一個聯合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無需外置硬體的新型人工耳蝸,有望改善失聰人士的聽覺,為其生活帶來更大便利。相關論文公布在本周(2月9日—2月13日)舉行的國際固態電路會議上。
  • 北京全城尋找價值20萬的人工耳蝸,到底是什麼?
    昨晚,相信每一位身在北京的朋友們的朋友圈都有這樣一條尋物消息出現:一男子在地鐵上丟失了人工耳蝸,這個耳蝸價值20萬!眾志成城,在眾多熱心網友的幫助下,到目前據說已經尋得,有好心人將耳蝸交給了地鐵志願者,失主正聯繫取回。那麼,很多網友就問了:這個人工耳蝸到底是什麼,真有那麼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