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需外置硬體的人工耳蝸問世

2020-12-05 人民網

原標題:無需外置硬體的人工耳蝸問世

  科技日報訊 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網站2月10日報導,該校科學家參與的一個聯合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無需外置硬體的新型人工耳蝸,有望改善失聰人士的聽覺,為其生活帶來更大便利。相關論文公布在本周(2月9日—2月13日)舉行的國際固態電路會議上。

  人工耳蝸是一種通過電極刺激聽覺神經的方式幫助聾人恢復或重建聽覺的電子裝置。目前各國的醫療機構已把人工耳蝸作為治療重度耳聾至全聾的常規方法,全世界佩戴人工耳蝸的病人數目已達10萬。但現有的人工耳蝸系統需要將一個直徑約為1英寸(約2.5釐米)的圓盤狀發射器固定在頭骨上,並通過導線將其與麥克風、電源等設備相連,看上去就像一個超大的助聽器,在一定程度上給使用者造成了不便。

  由麻省理工學院微系統實驗室(MTL)的科學家和哈佛醫學院以及麻薩諸塞州眼耳醫院的醫生開發出的這種人工耳蝸,利用一種新型、低功率信號處理晶片,免去了這些讓人不適的外部硬體。

  中耳有三塊奇妙的骨頭,它們被稱為聽小骨,這是人體中最小的骨,左右耳各有三塊。它們能將鼓膜的振動傳遞至耳蝸,使耳蝸內的纖毛細胞產生神經衝動,繼而在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中形成聽覺,讓我們聽到聲音。

  失聰者往往因為在這些環節中出現問題從而導致聽力障礙。新型的人工耳蝸包括一個能夠檢測聽小骨振動的小型傳感器,當傳感器檢測到振動後,信號將被送往植入耳中的微晶片上,這塊晶片能把聲音信號轉化為電信號,並將其傳遞到耳蝸中的電極陣列上,重建聽覺。

  現有的人工耳蝸使用外部麥克風收集聲音,但新的植入式人工耳蝸將改用使用者自身的耳道和中耳,在人工耳蝸設備中這樣的嘗試幾乎前所未有。由於採用完全內置方式,如何降低功耗就成為這種人工耳蝸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為此,研究人員使用了MIT微系統實驗室已經開發出的幾項技術,如定製的低功率濾波器和放大器,這些裝置能夠在極低的功耗下對聲音信號進行精確的處理和還原。此外,他們開發出了一種新型信號電路,能將晶片的能耗降低20%到30%。為了便於使用,這種植入式人工耳蝸將採用無線充電,充滿電可連續工作8小時。

  論文主要作者、麻省理工學院博士馬庫斯·耶以及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的研究生銳進(音譯)和內森·伊克斯還向人們展示了一種充電器原型,將其與普通的手機相結合就能為這種新型人工耳蝸充電。此外,研究人員還計劃製造出一種智能枕頭,以便在睡覺的時候完成對人工耳蝸的充電。(王小龍)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關於人工耳蝸,你了解多少?
    近期一則「尋找人工耳蝸」的消息被熱心網友紛紛轉發,沒多久,又演變成一則「孰真孰假」的社會新聞。且不論這個事件中的是非曲直,我們來說說事件主角——造價昂貴的人工耳蝸,究竟能為聽力的世界帶來什麼。1植入後靠電極刺激聽神經人工耳蝸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美國House研究所研發的單通道人工耳蝸商品機問世。
  • 認識人工耳蝸
    但是對於聽力受損嚴重甚至耳聾的人士,就需要人工耳蝸的幫助了。什麼是人工耳蝸?人工耳蝸能幫助極重度和全聾的病人重建或恢復部分聽覺,讓他們感知到有聲音的世界。人工耳蝸可分為外裝置和內裝置兩部分。外裝置由方向性麥克風、言語信號處理器和傳送器組成;內裝置由接收器、解碼器和刺激電極組成。
  • 人工耳蝸植入無需開顱且手術風險極低,手術簡單為何如此昂貴?
    最近兩天傳出有人丟失了人工耳蝸並且請求大家幫忙尋找的新聞,並且有信息提出如果找不到之後就需要開顱重新植入。但實際上人工耳蝸植入術不僅不需要二次移植開顱,即使是初次手術,風險也是極低的。如果遺失,僅需要重新購買和配置體外設備。那麼關於人工耳蝸你還有哪些需要了解呢?下面請跟隨四個問題一起來了解人工耳蝸吧!
  • 人工耳蝸的發展史及現狀
    什麼是人工耳蝸?人工耳蝸 (Cochlear Implant) 是一種替代生理耳蝸感音功能的電子裝置,由體外聲音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編碼形式的電脈衝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刺激、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
  • 人工耳蝸知識,聽聽專家怎麼說
    摘自《耳之家》有中耳炎的情況下做人工耳蝸,不是不可以做,但是它帶來的風險性會明顯增大。你做的一個很貴的東西,對它充滿了希望的一個東西,我們醫生是希望,能夠讓它比較安全的、不出問題的呆在(身體)裡面。包括出血的風險,包括對神經損傷的風險,包括這個炎症會帶到這個耳蝸裡面去,造成耳蝸的裡面殘餘的神經的損傷的風險。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建議先把中耳炎治好以後再做,因為這是畢竟是一件大事,這是一個。
  • 聽力不好到底選擇人工耳蝸還是助聽器
    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語音學、電生理學、材料學、耳顯微外科學的發展,人工耳蝸已經從實驗研究進入臨床應用。現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蝸作為治療重度聾至全聾的常規方法。人工耳蝸是三類醫療器械,分為外部處理器和植入體兩部分,植入體需要手術植入。大概的工作原理是外部處理器接受聲音後處理,發射信號到植入體,植入體通過電流直接刺激聽神經。」電「刺激,是聽到聲音的途徑。
  • 北京全城尋找價值20萬的人工耳蝸,到底是什麼?
    昨晚,相信每一位身在北京的朋友們的朋友圈都有這樣一條尋物消息出現:一男子在地鐵上丟失了人工耳蝸,這個耳蝸價值20萬!眾志成城,在眾多熱心網友的幫助下,到目前據說已經尋得,有好心人將耳蝸交給了地鐵志願者,失主正聯繫取回。那麼,很多網友就問了:這個人工耳蝸到底是什麼,真有那麼貴嗎?
  • 人工電子耳蝸
    人工耳蝸是為嚴重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恢復和提高聽力的一種電子裝置。它可以代替病變受損的聽覺器官,把接收到的聲音轉換成為編碼的電信號,傳入內耳,刺激聽覺神經,由聽覺神經將信號傳入大腦,產生聽覺。人工耳蝸由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外部裝置,包括傳輸線圈、言語處理器和方向性麥克風。另一部分是內部裝置。
  • 人工耳蝸為何值20萬?丟失後需重新開顱植入?
    人工耳蝸丟失需要再次開顱的說法,其實是有誤的。如果不慎丟失,不需要開顱,植入體也不需要更換,重新去醫院配置體外設備即可。目前進口人工耳蝸的費用約為20萬,國產人工耳蝸的費用需8萬左右。人工耳蝸價格昂貴的原因主要是兩方面:研發成本和製造成本,其中製造對密封安全要求極高。
  • 關於人工耳蝸~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人工耳蝸是一種為雙耳重度、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恢復或獲得聽力的一種電子設備。該設備把外界的聲音信號轉化為電流,直接刺激聽神經,從而產生聽覺。目前,人工耳蝸是治療重度、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的唯一有效手段。
  • 關於人工耳蝸~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人工耳蝸是什麼?它和助聽器有關係嗎?且看下面分解~關於人工耳蝸是什麼?人工耳蝸是一種為雙耳重度、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恢復或獲得聽力的一種電子設備。目前,人工耳蝸是治療重度、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的唯一有效手段。人工耳蝸和助聽器究竟有什麼關係呢?人工耳蝸是將外界聲音轉化成電信號,由植入耳蝸內的電極代替壞死的毛細胞,直接電刺激位於蝸軸中的螺旋神經節細胞體產生神經衝動,聽神經接收到信號逐步傳到大腦產生聽覺。人工耳蝸有體內和體外兩部分組成,體內部分需要手術。
  • 專家不建議做人工耳蝸真的嗎,人工耳蝸有什麼後遺症?
    最近人工耳蝸的事件上了熱搜。一個男孩子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不慎遺失了自己的人工耳蝸,姐姐貼出尋物啟事,說這個耳蝸差不多造價二十萬,而且如果找不到還需要重新開顱。這一尋物啟事引發了人們對人工耳蝸的熱議。今天我們也來說一說人工耳蝸這個東西。
  • 人工耳蝸丟失需要重新開顱?專家說:並不需要
    人工耳蝸屬助聽裝置體外機丟失無需開顱人工耳蝸是指「人工耳蝸體外聲音處理器」,本質上屬於一種助聽裝置,和我們常說的助聽器作用相似,它由植入體和體外機組成,體外機一般掛在耳背上,體內機則需要植入體內。人工耳蝸主要是用來重建重度-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的聽力,這類患者助聽器效果往往不佳,只能通過植入人工耳蝸來康復聽力,恢復聽力語言交流能力。彭宏介紹,一般意義上丟失的人工耳蝸實際上是人工耳蝸整體的一部分,屬於體外的聲音處理器部分。如果體外聲音處理器丟失,並不需要開顱手術。
  • 卓越進化的人工耳蝸技術
    陳錦國 醫師國際微創精細耳手術專家臺灣紀念醫院林口總院耳科主任電子耳蝸中心主任林口長庚醫院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陳錦國主任是人工耳蝸的先驅,也是世界耳內鏡手術委員會的第一位華人委員。耳顯微手術、耳內鏡手術、人工電子耳、人工耳蝸手術、助聽器選配與植入式助聽器、聽力障礙、耳鳴林口長庚醫院耳科主任林口長庚醫院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主任國際外科院士學會常務理事世界耳內鏡手術學會委員美國Amory耳科中心、美國聖劉易斯大學耳內鏡手術暨進階耳顯微手術、奧地利Medel人工耳蝸暨中耳植入助聽器手術、澳洲墨爾本
  • 人工耳蝸,一個醫學界的奇蹟
    以前,他們也許永遠不能夠完整感受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但是,因為人工耳蝸的誕生,這個世界上從此多了一些幸福的生命,少了一些孤獨的患者。那麼,人工耳蝸到底是什麼呢?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
  • 人工耳蝸和助聽器的詳細區別
    人工耳蝸和助聽器本質區別人工耳蝸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提高及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人工耳蝸是聲音信號處理器,能將聲音信號轉化為聽神經能識別的電信號。
  • 人工耳蝸與助聽器不衝突
    該研究旨在(a)調查在人工耳蝸植入耳對側使用助聽器時,聾校德育,對安靜和噪音環境中言語感知的影響,(b)識別從助聽器獲得的言語信息,該信息附加於從人工耳蝸獲得的信息,以及(c)探測非植入耳的助後聽閾與一耳使用助聽器﹑另一耳使用人工耳蝸時的言語感知獲益之間的關係。
  • 丟失人工耳蝸外機設備需要開顱?專家:完全沒必要
    丟失人工耳蝸外機設備需要開顱?據其姐姐發布的「緊急尋找人工耳蝸」啟事所述,其所佩戴的是澳大利亞耳蝸N6聲音處理器,大概價值20多萬元,如果找不到,可能需要再開一次頭顱做手術。人工耳蝸究竟是什麼東西?一旦丟失,植入需要重新做開顱手術,事實真是這樣嗎?
  • 人工耳蝸助先天性聽力損失三胞胎姐妹第一次聆聽世界
    2018年4月10日,在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一個月後,先天性極重度聽力損失的三胞胎小姐妹迎來了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人工耳蝸的 「開機」 時刻,第一次感受聲音帶來的喜悅。自此,她們的生命不再寂靜,將和普通孩子一樣聽到父母的呼喚、正常交流、上學,實現美好人生。
  • 人工耳蝸與助聽器有何不同?
    此時人工耳蝸則是另一種選擇,失聰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內耳外傷疾病或者其他的問題。而導致聽神經受傷,使病人突然或漸漸失去聽覺。人工耳蝸可以避開這些受傷或疾病的部分,直接刺激聽神經,使病人能有足以使用的聽力。這是一般助聽器無法提供的。人工耳蝸適合任何年齡層,不管是長久以來有聽覺障礙或是從小就失聰的人,經術前評估適合者都可憑藉人工耳蝸重獲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