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進化的人工耳蝸技術

2021-02-15 聽力學與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3月19日星期二晚8點:線上直播

海之聲聽力學院特邀臺灣長庚醫院陳錦國博士於3月19日在聽力大講堂網上直播,分享「卓越進化的人工耳蝸手術」

3月23日星期六:與您相邀濟南現場

海之聲聽力學院特邀臺灣長庚醫院陳錦國博士與您相邀濟南,分享「卓越進化的人工耳蝸手術」

時間:3月23日8:00-17:00

地點:海之聲濟南兒童聽力中心(市中區經四緯一路71號)

電話:0531-67898898

歡迎關注

海之聲聽力學院

陳錦國 醫師

國際微創精細耳手術專家

臺灣紀念醫院林口總院耳科主任

電子耳蝸中心主任

林口長庚醫院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陳錦國主任是人工耳蝸的先驅,也是世界耳內鏡手術委員會的第一位華人委員。以獨創的雙鏡系統結合超聲刀進行微創手術治療,創口小、恢復快,安全可靠。

耳顯微手術、耳內鏡手術、人工電子耳、人工耳蝸手術、助聽器選配與植入式助聽器、聽力障礙、耳鳴

林口長庚醫院耳科主任

林口長庚醫院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主任

國際外科院士學會常務理事

世界耳內鏡手術學會委員

美國Amory耳科中心、美國聖劉易斯大學耳內鏡手術暨進階耳顯微手術、奧地利Medel人工耳蝸暨中耳植入助聽器手術、澳洲墨爾本Cochlear人工耳蝸及植入式助聽器、美國AB-人工耳蝸手術、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客座醫師。

長庚醫院是亞洲最大的醫院,也是臺灣最大的人工耳蝸手術中心!除了一般臨床的中、內耳手術、眩暈、耳鳴治療外,在人工耳蝸手術技術領先、孩童語音聽知覺、學習智力發展等方面亦累積了許多國際論文研究經驗,形成了成熟穩定的專業醫師團隊,為世界各地的患者提供長期可信賴的醫療幫助。

海之聲人工耳蝸事業部,為聽障人士提供人工耳蝸術前評估、植入方案、術後評估、康復等服務;提供境外(香港、臺灣)正規授權最新人工耳蝸產品診療方案及諮詢。

自2015年3月首播微課,感謝海之聲聽力贊助機器人同步直播,為中國的家長和同行堅持奉獻了109個精彩紛呈的星期二直播夜,願我們攜手努力、共同推動中國聽力行業健康發展!

liuqingguo2009

聽力大講堂劉慶國

加我微信邀您入群

相關焦點

  • 光遺傳學技術提高人工耳蝸的精準度
    the Journal of Neural Engineering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Bionics Insitute的研究人員已經確定,通過光遺傳學方法將光添加到人工耳蝸提供的現有電刺激中,可以改善神經激活的準確性,從而有可能改善
  • 認識人工耳蝸
    但是對於聽力受損嚴重甚至耳聾的人士,就需要人工耳蝸的幫助了。什麼是人工耳蝸?人工耳蝸能幫助極重度和全聾的病人重建或恢復部分聽覺,讓他們感知到有聲音的世界。人工耳蝸可分為外裝置和內裝置兩部分。外裝置由方向性麥克風、言語信號處理器和傳送器組成;內裝置由接收器、解碼器和刺激電極組成。
  • 人工電子耳蝸
    人工耳蝸是為嚴重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恢復和提高聽力的一種電子裝置。它可以代替病變受損的聽覺器官,把接收到的聲音轉換成為編碼的電信號,傳入內耳,刺激聽覺神經,由聽覺神經將信號傳入大腦,產生聽覺。人工耳蝸由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外部裝置,包括傳輸線圈、言語處理器和方向性麥克風。另一部分是內部裝置。
  • 人工耳蝸的發展史及現狀
    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語音學、電生理學、材料學、耳顯微外科學的發展,人工耳蝸已經廣泛應用於臨床,是目前運用最成功的生物醫學工程裝置。現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蝸作為治療重度聾至全聾的常規方法,迄今全世界植入者超過36萬。發展史及現狀人工耳蝸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1800義大利Volta發現電刺激正常耳可以產生聽覺。
  • 人工耳蝸,一個醫學界的奇蹟
    以前,他們也許永遠不能夠完整感受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但是,因為人工耳蝸的誕生,這個世界上從此多了一些幸福的生命,少了一些孤獨的患者。那麼,人工耳蝸到底是什麼呢?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
  • 關於人工耳蝸,你了解多少?
    人工耳蝸植入術分別於1985年和1990年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應用於成人和兒童患者。現在,美國約有十萬人使用人工耳蝸。人工耳蝸植入被認為是重度極重度耳聾患者重建聽覺的有效治療方法。而人工耳蝸手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因此,對於僅依靠助聽器不能滿足日常交流需求的聽障群體,醫生一般會給出植入人工耳蝸的建議。若個人經濟條件不允許現階段做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可根據聽力損失情況驗配助聽器,以保持對聽神經的刺激,為今後人工耳蝸植入提供可能性。但人工耳蝸並非聽力障礙患者的「救世主」,它有先決條件。
  • 人工耳蝸都是「孤家寡人」?不,它是特例!
    很多人質疑,人工耳蝸技術比助聽器高,價格高得能買N個助聽器,還需要手術植入,竟然不能雙耳互傳?沒錯。這是因為人工耳蝸和助聽器的工作原理完全不同,最關鍵的是,人工耳蝸的麥克風前端處理技術遠遠落後於助聽器,尤其是像這種峰力老早就實現了近身互傳技術的助聽器行業老大,麥克風前端處理技術無疑是「秘辛」。
  • 無需外置硬體的人工耳蝸問世
    原標題:無需外置硬體的人工耳蝸問世  科技日報訊 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網站2月10日報導,該校科學家參與的一個聯合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無需外置硬體的新型人工耳蝸,有望改善失聰人士的聽覺,為其生活帶來更大便利。相關論文公布在本周(2月9日—2月13日)舉行的國際固態電路會議上。
  • 專家不建議做人工耳蝸真的嗎,人工耳蝸有什麼後遺症?
    最近人工耳蝸的事件上了熱搜。一個男孩子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不慎遺失了自己的人工耳蝸,姐姐貼出尋物啟事,說這個耳蝸差不多造價二十萬,而且如果找不到還需要重新開顱。這一尋物啟事引發了人們對人工耳蝸的熱議。今天我們也來說一說人工耳蝸這個東西。
  • 選擇人工耳蝸時為什麼聲窗那麼重要
    對於每一個植入人工耳蝸的聽障患者而言,能夠回歸有聲世界,正常的與人溝通交流,融入社會生活中,是他們的初衷。但是對於很多人而言,無障礙聆聽,享受高品質生活,是他們的進一步追求,那麼如何才能聽得好呢?這不得不提人工耳蝸的技術,人工耳蝸的核心技術決定了您是否能聽得好。
  • 人工耳蝸知識,聽聽專家怎麼說
    摘自《耳之家》有中耳炎的情況下做人工耳蝸,不是不可以做,但是它帶來的風險性會明顯增大。你做的一個很貴的東西,對它充滿了希望的一個東西,我們醫生是希望,能夠讓它比較安全的、不出問題的呆在(身體)裡面。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遲放魯教授第二個,我前面講過這個雙側的好處,但是雙側有另外一個大家都沒有注意到的事情,就是很多人都在盼望,我們將來有新的技術出現。
  • 聽力不好到底選擇人工耳蝸還是助聽器
    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語音學、電生理學、材料學、耳顯微外科學的發展,人工耳蝸已經從實驗研究進入臨床應用。現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蝸作為治療重度聾至全聾的常規方法。人工耳蝸是三類醫療器械,分為外部處理器和植入體兩部分,植入體需要手術植入。大概的工作原理是外部處理器接受聲音後處理,發射信號到植入體,植入體通過電流直接刺激聽神經。」電「刺激,是聽到聲音的途徑。
  • 人工耳蝸和助聽器的詳細區別
    人工耳蝸和助聽器本質區別人工耳蝸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提高及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人工耳蝸是聲音信號處理器,能將聲音信號轉化為聽神經能識別的電信號。
  • 人工耳蝸與助聽器不衝突
    該研究旨在(a)調查在人工耳蝸植入耳對側使用助聽器時,聾校德育,對安靜和噪音環境中言語感知的影響,(b)識別從助聽器獲得的言語信息,該信息附加於從人工耳蝸獲得的信息,以及(c)探測非植入耳的助後聽閾與一耳使用助聽器﹑另一耳使用人工耳蝸時的言語感知獲益之間的關係。
  • 人工耳蝸與助聽器有何不同?
    此時人工耳蝸則是另一種選擇,失聰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內耳外傷疾病或者其他的問題。而導致聽神經受傷,使病人突然或漸漸失去聽覺。人工耳蝸可以避開這些受傷或疾病的部分,直接刺激聽神經,使病人能有足以使用的聽力。這是一般助聽器無法提供的。人工耳蝸適合任何年齡層,不管是長久以來有聽覺障礙或是從小就失聰的人,經術前評估適合者都可憑藉人工耳蝸重獲聽力。
  • 人工耳蝸植入保留殘餘聽力?看看陳光超主任怎麼說……
    隨著人工耳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耳蝸植入術後的殘餘聽力。那麼,為什麼說我們要去保留殘餘聽力呢?對於每一個耳聾患者,不論是否接受過人工耳蝸植入,殘餘聽力對於他們都很重要。人工耳蝸的電極植入後,保留的殘餘聽力可以更好地輔助被人工耳蝸模擬所產生的聲音,使人工耳蝸植入者可以擁有最好的聽覺體驗;人工耳蝸植入患者最大的困難是無法在噪聲環境下正常地分辨聲音,而保留低頻殘餘聽力可以有效地幫助人工耳蝸植入患者在噪聲環境下分辨聲音;此外,低頻的殘餘聽力還有助於人工耳蝸植入患者對於音樂的理解和欣賞。
  • 人工耳蝸術前評估內容有哪些?
    現在科學技術已經將人工耳蝸植入術引進,真正做到了「聾而不啞」讓耳聾患者重新回到有聲世界。那麼,如何讓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更好的得到應用?這離不開術前的正確的聽力評估。首先,人工耳蝸植入術是針對重度以上感音性耳聾患者進行聽覺幹預的一種方法,所以首要的是進行聽力學評估,了解患者耳聾程度、性質、對言語能力的影響程度等方面,具體包括以下內容:一、主觀聽力測試:成人和可配合兒童採用純音測聽。不能配合進行純音測聽的兒童可採用行為觀察、視覺強化和遊戲測聽法。
  • 人工耳蝸為何值20萬?丟失後需重新開顱植入?
    人工耳蝸丟失需要再次開顱的說法,其實是有誤的。如果不慎丟失,不需要開顱,植入體也不需要更換,重新去醫院配置體外設備即可。目前進口人工耳蝸的費用約為20萬,國產人工耳蝸的費用需8萬左右。人工耳蝸價格昂貴的原因主要是兩方面:研發成本和製造成本,其中製造對密封安全要求極高。
  • 這家以人工耳蝸聞名的浙企要進軍人工視覺了丨向上2021· 新說
    因為全國醫院暫停人工耳蝸手術,浙諾神經上半年的銷售幾乎為零,直到三季度才慢慢恢復,但李方平的心很定,繼續砸錢做研發,不僅研發人工耳蝸新品,還將研究領域進一步拓展到人工視覺系統、偏癱刺激康復裝置等領域。 李方平一貫穩如泰山。浙諾神經自2006年創立起,即使虧錢也堅持研發,虧到第13年(2019年),公司才開始盈利。
  • 植入人工耳蝸後聽到的到底是什麼聲音?
    可是,將聲音轉化成電子信號的人工耳蝸,通過直接刺激耳蝸的聽覺神經,再把電信號傳到大腦聽覺皮層,那麼我們如何知道人工耳蝸植入者所聽到的聲音呢?要麼就是有機器能複製大腦的聲音(誰會發明?有這種科研能力還要人工耳蝸做什麼)所以科學家只能通過分析語言處理器的運作方式去模擬植入者可能聽到的聲音,或者,親自接受人工耳蝸手術,戴上語言處理器後才知道自己會聽到什麼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