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蝸術前評估內容有哪些?

2020-12-06 有來醫生網

這張美麗的畫面《千手觀音》是2005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最美舞蹈特等獎。人們在感嘆舞蹈美輪美奐的感人的同時,也不禁為這些美麗的聾人無法獲得聽力而惋惜。

這些美麗的「千手觀音」,耳聾原因有多種,其中,絕大多數聾啞人都是因為在小時候注射鏈黴素而「一針致聾」,永遠失去了聽力。全國聾病分子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中國聾人群體中4.4%的個體攜帶線粒體基因突變,在使用以鏈黴素為代表的氨基糖甙類藥物後會引發聽力下降。還有的一部分是先天性耳聾,在母體內與生俱來或剛出生時所形成的,比如胎兒在母體中的發育受到幹擾,致內耳發育不全或未發育;妊娠期母體患病使用藥物中毒,產傷等。除先天性聽力障礙外,遺傳性耳聾還能以遲發性聽力障礙的方式表現出來。遲發性耳聾的特點是:患有遲發性耳聾的人往往有很好的語言基礎;遲發性耳聾的過程是漸進的;遲發性遺傳性耳聾通常與遺傳基因有關。雖然遲發性耳聾不是短時間內發生的,但隨著聽力損失的加重,仍將會對人們的工作和學習產生影響。

現在科學技術已經將人工耳蝸植入術引進,真正做到了「聾而不啞」讓耳聾患者重新回到有聲世界。那麼,如何讓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更好的得到應用?這離不開術前的正確的聽力評估。

首先,人工耳蝸植入術是針對重度以上感音性耳聾患者進行聽覺幹預的一種方法,所以首要的是進行聽力學評估,了解患者耳聾程度、性質、對言語能力的影響程度等方面,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一、主觀聽力測試:

成人和可配合兒童採用純音測聽。不能配合進行純音測聽的兒童可採用行為觀察、視覺強化和遊戲測聽法。

二、客觀聽力測試:1、聲導抗(鼓室圖和聲反射)2、聽性腦幹誘發電位(ABR)3、耳聲發射(OAE):

4、多頻穩態誘發電位(ASSR):

三、兒童聽覺能力評估

四、聽覺-言語能力測試:

其次,耳聾患者在聽力學檢查符合人工耳蝸植入標準後,還需要進行影像學評估,包括高解析度顳骨CT和聽神經MRI。CT顯示雙側耳蝸和內聽道結構是否正常。聽神經MRI可以顯示耳蝸及內聽道液體充盈情況,聽神經發育有無異常。必要時加做頭顱MRI以了解腦內有無器質性/進行性病變。

再次,需要進行一定的精神、智力、行為評估,以了解小兒的心智發育情況,有無心理障礙和行為異常。具體包括:

一、希-內學習能力測試評分

二、格雷費斯精神發育測試評分

三、自閉症、孤獨症測試

以上各項檢查或測試,均為目前人工耳蝸植入候選者術前需要進行評估的主要內容。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項是耳聾基因檢查。通過耳聾基因檢測結果的分析,不僅能確定遺傳方式,計算耳聾再發風險,對患者及其家庭成員的患病風險、攜帶者風險、子代的再發風險作出準確評估與解釋;而且還可以為受檢者及其家族成員提供終生的遺傳學服務。通過客觀、準確的生育指導和幹預措施,從根本上預防和阻斷遺傳性耳聾,成為實現預防耳聾出生缺陷目標的重要步驟和手段。

隨著耳聾基因組科學及分子生物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耳聾基因研究和臨床診斷技術已成為耳聾病因學分析的重要工具,人們已經可以通過對幾個常見耳聾基因進行檢測,明確中國人中多數耳聾受檢者的遺傳學病因或其致病突變的攜帶情況。

現代的科技進展成功引入了耳蝸植入術和耳聾基因檢測,這一進步讓聾人早日進入有聲世界,聽到更多更美的聲音。

相關焦點

  • 卓越進化的人工耳蝸技術
    陳錦國 醫師國際微創精細耳手術專家臺灣紀念醫院林口總院耳科主任電子耳蝸中心主任林口長庚醫院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陳錦國主任是人工耳蝸的先驅,也是世界耳內鏡手術委員會的第一位華人委員。耳顯微手術、耳內鏡手術、人工電子耳、人工耳蝸手術、助聽器選配與植入式助聽器、聽力障礙、耳鳴林口長庚醫院耳科主任林口長庚醫院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主任國際外科院士學會常務理事世界耳內鏡手術學會委員美國Amory耳科中心、美國聖劉易斯大學耳內鏡手術暨進階耳顯微手術、奧地利Medel人工耳蝸暨中耳植入助聽器手術、澳洲墨爾本
  • 人工耳蝸的發展史及現狀
    現在世界上主要的人工耳蝸生產商有奧地利的MED-EL公司和美國的AB公司以及澳大利的Cochlear公司。迄今,全世界有超過36萬聾人使用了人工耳蝸,其中半數以上是兒童。多道人工耳蝸植入在我國開展已經開始於1995年,這項技術發展已經成熟。
  • 人工耳蝸與助聽器有何不同?
    此時人工耳蝸則是另一種選擇,失聰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內耳外傷疾病或者其他的問題。而導致聽神經受傷,使病人突然或漸漸失去聽覺。人工耳蝸可以避開這些受傷或疾病的部分,直接刺激聽神經,使病人能有足以使用的聽力。這是一般助聽器無法提供的。人工耳蝸適合任何年齡層,不管是長久以來有聽覺障礙或是從小就失聰的人,經術前評估適合者都可憑藉人工耳蝸重獲聽力。
  • 植入人工耳蝸後聽到的到底是什麼聲音?
    可是,將聲音轉化成電子信號的人工耳蝸,通過直接刺激耳蝸的聽覺神經,再把電信號傳到大腦聽覺皮層,那麼我們如何知道人工耳蝸植入者所聽到的聲音呢?要麼就是有機器能複製大腦的聲音(誰會發明?有這種科研能力還要人工耳蝸做什麼)所以科學家只能通過分析語言處理器的運作方式去模擬植入者可能聽到的聲音,或者,親自接受人工耳蝸手術,戴上語言處理器後才知道自己會聽到什麼聲音!
  • 關於人工耳蝸~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人工耳蝸是什麼?它和助聽器有關係嗎? 人工耳蝸和助聽器究竟有什麼關係呢?人工耳蝸有體內和體外兩部分組成,體內部分需要手術。 人工耳蝸適合重度、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
  • 關於人工耳蝸~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人工耳蝸是什麼?它和助聽器有關係嗎?且看下面分解~關於人工耳蝸是什麼?人工耳蝸是一種為雙耳重度、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恢復或獲得聽力的一種電子設備。目前,人工耳蝸是治療重度、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的唯一有效手段。人工耳蝸和助聽器究竟有什麼關係呢?人工耳蝸是將外界聲音轉化成電信號,由植入耳蝸內的電極代替壞死的毛細胞,直接電刺激位於蝸軸中的螺旋神經節細胞體產生神經衝動,聽神經接收到信號逐步傳到大腦產生聽覺。人工耳蝸有體內和體外兩部分組成,體內部分需要手術。
  • 如果你是其中任何一種,不建議做人工耳蝸
    人工耳蝸以下部分內容考慮植入人工耳蝸的條件和標準摘自2013版人工耳蝸指南:>1.語前聾患者:需進行主觀和客觀綜合聽力學 評估。人工耳蝸植入是目前國際公認恢復聽力最佳診療辦法,重慶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華夏復聰基金指定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專家張學淵教授曾說到:」人工耳蝸植入做一隻是雪中送炭,做兩隻是錦上添花,有條件能做雙耳當然最好」。
  • 人工耳蝸與助聽器不衝突
    該研究旨在(a)調查在人工耳蝸植入耳對側使用助聽器時,聾校德育,對安靜和噪音環境中言語感知的影響,(b)識別從助聽器獲得的言語信息,該信息附加於從人工耳蝸獲得的信息,以及(c)探測非植入耳的助後聽閾與一耳使用助聽器﹑另一耳使用人工耳蝸時的言語感知獲益之間的關係。
  • 專家不建議做人工耳蝸真的嗎,人工耳蝸有什麼後遺症?
    最近人工耳蝸的事件上了熱搜。一個男孩子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不慎遺失了自己的人工耳蝸,姐姐貼出尋物啟事,說這個耳蝸差不多造價二十萬,而且如果找不到還需要重新開顱。這一尋物啟事引發了人們對人工耳蝸的熱議。今天我們也來說一說人工耳蝸這個東西。
  • 人工耳蝸為何值20萬?丟失後需重新開顱植入?
    人工耳蝸丟失需要再次開顱的說法,其實是有誤的。如果不慎丟失,不需要開顱,植入體也不需要更換,重新去醫院配置體外設備即可。目前進口人工耳蝸的費用約為20萬,國產人工耳蝸的費用需8萬左右。人工耳蝸價格昂貴的原因主要是兩方面:研發成本和製造成本,其中製造對密封安全要求極高。
  • 認識人工耳蝸
    但是對於聽力受損嚴重甚至耳聾的人士,就需要人工耳蝸的幫助了。什麼是人工耳蝸?人工耳蝸能幫助極重度和全聾的病人重建或恢復部分聽覺,讓他們感知到有聲音的世界。人工耳蝸可分為外裝置和內裝置兩部分。外裝置由方向性麥克風、言語信號處理器和傳送器組成;內裝置由接收器、解碼器和刺激電極組成。
  • 人工電子耳蝸
    人工耳蝸是為嚴重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恢復和提高聽力的一種電子裝置。通過手術,將人工耳蝸的內部裝置植入耳後皮下,並且將細長的電極系列連接到耳蝸內,16到22個電極分布在上面,聲音傳來之後,高頻在耳蝸的下面起作用,低頻在耳蝸的頂部起作用,通過聽神經的傳導大腦就能聽到聲音了。人工耳蝸植入越早,聽力恢復的效果就越好。一
  • 聽力不好到底選擇人工耳蝸還是助聽器
    澳大利亞人工耳蝸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完全替代一個器官的」人工器官「。人工耳蝸是「人工耳」,替代耳朵。 助聽器(Hearing Aid) 是一個有助於聽力殘疾者改善聽覺障礙,進而提高與他人會話交際能力的工具、設備、裝置和儀器等。助聽器有電力的和非電力的兩類,後者目前已被廢棄。前者又有電子管式和電晶體式兩種。
  • 不是所有的耳聾患者都要做人工耳蝸,助聽器能解決的就不需要
    現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蝸作為治療重度聾至全聾的常規方法。多道人工耳蝸植入在我國開展已經開始於1995年,這項技術已經較為成熟。隨著人工耳蝸植入工作的開展,病例數量的增加,適應證範圍的擴大,一些特殊適應證的耳聾病例的人工耳蝸植入的療效和安全性也得到了證實,使人工耳蝸植入的適應證進一步擴大。
  • 大前庭水管症候群人工耳蝸植入者的聽力特點與效果評價
    【目的】分析接受人工耳蝸植入的大前庭水管症候群患者的臨床聽力學特點,耳聾預防,評估其人工耳蝸術後效果。【方法】對1996-2008年之間在北京同仁醫院接受人工耳蝸植入的129例LVAS患者資料進行聽力學特點分析,聾校德育,並分別對患者進行MAIS或It-MAIS評價。【結果】 129例LVAS患者中男88例,女41例;年齡為2-34歲,平均年齡12.57歲,手術年齡為1-27歲,中位年齡5歲。
  • 寶寶聽力有損失?山東省耳鼻喉醫院專家:這些情況需植入人工耳蝸
    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語音學、電生理學、材料學、耳顯微外科學的發展,人工耳蝸已經成為治療重度聾至全聾的常規方法。那麼?什麼程度的聽力損失患兒需要植入人工耳蝸?人工耳蝸植入標準需要先進行最佳助聽下言語識別率的測試後才能確定。目前在發達國家人工耳蝸植入指標放得越來越寬,比如說abr的反應閾值大於70以上,就可以進行人工耳蝸植入。國內標準是雙耳的聽力損失大於90分貝以上,才建議患者來進行人工耳蝸植入。
  • 人工耳蝸和助聽器的詳細區別
    人工耳蝸和助聽器本質區別人工耳蝸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提高及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很多危險的聲音基本集中在高頻音,助聽器往往會移頻,聽障患者此時聽到的聲音都不是原本的樣子,人工耳蝸是聲音信號處理器,可以很好地反應聲音的樣子,但患者真實聽到的聲音和正常人聽到的聲音會有一定差別。配人工耳蝸好還是助聽器好?
  • 人工耳蝸,一個醫學界的奇蹟
    以前,他們也許永遠不能夠完整感受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但是,因為人工耳蝸的誕生,這個世界上從此多了一些幸福的生命,少了一些孤獨的患者。那麼,人工耳蝸到底是什麼呢?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
  • 關於人工耳蝸,你了解多少?
    人工耳蝸植入術分別於1985年和1990年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應用於成人和兒童患者。現在,美國約有十萬人使用人工耳蝸。人工耳蝸植入被認為是重度極重度耳聾患者重建聽覺的有效治療方法。而人工耳蝸手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因此,對於僅依靠助聽器不能滿足日常交流需求的聽障群體,醫生一般會給出植入人工耳蝸的建議。若個人經濟條件不允許現階段做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可根據聽力損失情況驗配助聽器,以保持對聽神經的刺激,為今後人工耳蝸植入提供可能性。但人工耳蝸並非聽力障礙患者的「救世主」,它有先決條件。
  • 無需外置硬體的人工耳蝸問世
    原標題:無需外置硬體的人工耳蝸問世  科技日報訊 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網站2月10日報導,該校科學家參與的一個聯合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無需外置硬體的新型人工耳蝸,有望改善失聰人士的聽覺,為其生活帶來更大便利。相關論文公布在本周(2月9日—2月13日)舉行的國際固態電路會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