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蝸,一個醫學界的奇蹟

2020-12-05 瘋狂醫學院

在我們的身邊,有著這樣一群人,他們從表面上看,與我們相差無幾,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和我們卻是兩個世界的人。我們一生下來,就能夠感受這個世界是有聲有色的,能夠用我們的視覺去享受美景,能夠用我們的聽覺去感受天籟之音。而他們卻是一群生活在一個沒有聲音的世界上,一個人只有自己的世界,一個無聲的世界,聽起來是一個多麼孤獨,多麼悲傷的事情。在醫學上,他們被稱為先天性耳聾患者。以前,他們也許永遠不能夠完整感受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但是,因為人工耳蝸的誕生,這個世界上從此多了一些幸福的生命,少了一些孤獨的患者。

那麼,人工耳蝸到底是什麼呢?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語音學、電生理學、材料學、耳顯微外科學的發展,人工耳蝸已經從實驗研究進入臨床應用。現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蝸作為治療重度聾至全聾的常規方法。

人工耳蝸示意圖

人工耳蝸是一個奇蹟,為人類帶來了福音。但是目前面臨一個難題,就是人工耳蝸的價格過高,平均10萬元起步,對於許多平凡的家庭來說,這是一筆巨大開銷,希望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工耳蝸能夠越來越便宜,越來越普及,讓所有患者都能夠感受一個完整的,美妙的世界。

相關焦點

  • 認識人工耳蝸
    但是對於聽力受損嚴重甚至耳聾的人士,就需要人工耳蝸的幫助了。什麼是人工耳蝸?人工耳蝸能幫助極重度和全聾的病人重建或恢復部分聽覺,讓他們感知到有聲音的世界。人工耳蝸可分為外裝置和內裝置兩部分。外裝置由方向性麥克風、言語信號處理器和傳送器組成;內裝置由接收器、解碼器和刺激電極組成。
  • 人工電子耳蝸
    人工耳蝸是為嚴重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恢復和提高聽力的一種電子裝置。通過手術,將人工耳蝸的內部裝置植入耳後皮下,並且將細長的電極系列連接到耳蝸內,16到22個電極分布在上面,聲音傳來之後,高頻在耳蝸的下面起作用,低頻在耳蝸的頂部起作用,通過聽神經的傳導大腦就能聽到聲音了。人工耳蝸植入越早,聽力恢復的效果就越好。一
  • 人工耳蝸的發展史及現狀
    什麼是人工耳蝸?人工耳蝸 (Cochlear Implant) 是一種替代生理耳蝸感音功能的電子裝置,由體外聲音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編碼形式的電脈衝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刺激、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
  • 專家不建議做人工耳蝸真的嗎,人工耳蝸有什麼後遺症?
    最近人工耳蝸的事件上了熱搜。一個男孩子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不慎遺失了自己的人工耳蝸,姐姐貼出尋物啟事,說這個耳蝸差不多造價二十萬,而且如果找不到還需要重新開顱。這一尋物啟事引發了人們對人工耳蝸的熱議。今天我們也來說一說人工耳蝸這個東西。
  • 我們的愛人工耳蝸是什麼?又是多少錢一個呢?
    因為她失聰了呢,許光明和丁雪鬧離婚,丁雪為了不讓許光明見到自己的女兒,她就把女兒帶到了自己工作的地方,一個夜總會。而婷婷因為想念姥姥,於是她就一個人離開了夜總會,婷婷偷偷的躲在了車裡,後來下車後過馬路出了車禍。因為這次車禍沒有好好的檢查,為後面婷婷失聰埋下了伏筆!
  • 一個小小的人工耳蝸為何價格如此昂貴
    一名小患者佩戴人工耳蝸。記者 王棋 攝長城網12月12日訊(記者 王棋)11日,石家莊市民馬女士在帶孩子去往康復學校的路上,不慎將孩子人工耳蝸的外部裝置丟失,據介紹,這個人工耳蝸價值30萬元。兩天來,眾多熱心市民和志願者一直在幫助馬女士尋找人工耳蝸,在幫忙的同時大家不禁要問,為何一個人工耳蝸造價如此昂貴?帶著疑問,記者採訪到了聯勤保障部隊第980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周永青:「人工耳蝸是需要植入到頭皮內的,這就要求人工耳蝸必須使用跟人體組織相容的材料,這樣才不會發生排異現象,例如鉑金、黃金,它們本身就是貴重金屬,造價高。
  • 人工耳蝸和助聽器的詳細區別
    人工耳蝸和助聽器本質區別人工耳蝸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提高及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助聽器是一個小型擴音器,把原本聽不到的聲音加以擴大,再利用聽障者的殘餘聽力,使聲音能送到大腦聽覺中樞,而感覺到聲音。
  • 尋找人造耳蝸 還他一個有聲的世界……
    雖然眾多愛心人士和明星都第一時間愛心轉發了李明的尋耳蝸啟示,但截至社長發這篇文字之時,李明的耳蝸外掛機仍然下落不明。「如果不能找回外掛機,不只是錢的問題,更可怕的是假如新換一個外掛耳機,但不能與原來移植入大腦內的晶片完美匹配的話,李明很可能得再做一次開顱手術!」
  • 卓越進化的人工耳蝸技術
    陳錦國 醫師國際微創精細耳手術專家臺灣紀念醫院林口總院耳科主任電子耳蝸中心主任林口長庚醫院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陳錦國主任是人工耳蝸的先驅,也是世界耳內鏡手術委員會的第一位華人委員。耳顯微手術、耳內鏡手術、人工電子耳、人工耳蝸手術、助聽器選配與植入式助聽器、聽力障礙、耳鳴林口長庚醫院耳科主任林口長庚醫院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主任國際外科院士學會常務理事世界耳內鏡手術學會委員美國Amory耳科中心、美國聖劉易斯大學耳內鏡手術暨進階耳顯微手術、奧地利Medel人工耳蝸暨中耳植入助聽器手術、澳洲墨爾本
  • 無需外置硬體的人工耳蝸問世
    原標題:無需外置硬體的人工耳蝸問世  科技日報訊 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網站2月10日報導,該校科學家參與的一個聯合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無需外置硬體的新型人工耳蝸,有望改善失聰人士的聽覺,為其生活帶來更大便利。相關論文公布在本周(2月9日—2月13日)舉行的國際固態電路會議上。
  • 關於人工耳蝸,你了解多少?
    隨後,澳大利亞Cochlear公司又發明了多通道人工耳蝸。如今的人工耳蝸設備,包括植入體內的植入體和佩戴於體外的言語處理器兩大部分。其中,位於體內的植入體又包括接收器和電極。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已發展得相對成熟,常規的手術方式是自耳後切開皮膚,在顱骨表面磨出一個骨槽安放接收器,再磨開乳突(乳突為解剖學名詞,位於外耳道後方的骨質,體表可以觸及),開放內耳,將刺激電極置入內耳中的鼓階。
  • 人工耳蝸與助聽器不衝突
    該研究旨在(a)調查在人工耳蝸植入耳對側使用助聽器時,聾校德育,對安靜和噪音環境中言語感知的影響,(b)識別從助聽器獲得的言語信息,該信息附加於從人工耳蝸獲得的信息,以及(c)探測非植入耳的助後聽閾與一耳使用助聽器﹑另一耳使用人工耳蝸時的言語感知獲益之間的關係。
  • 人工耳蝸知識,聽聽專家怎麼說
    摘自《耳之家》有中耳炎的情況下做人工耳蝸,不是不可以做,但是它帶來的風險性會明顯增大。你做的一個很貴的東西,對它充滿了希望的一個東西,我們醫生是希望,能夠讓它比較安全的、不出問題的呆在(身體)裡面。我們希望是在這個神經保持比較好的狀態之下給它一個刺激,給它刺激以後,它這個神經的功能能夠一直保留著。這種保留的情況,除了對我剛才講的,對對側的大腦的聽覺有一個很好的刺激以外;我們希望這個神經保持在這兒,將來你換了新的人工耳蝸的時候,有新的產品出現,比如說大家特別感興趣全植入耳蝸。
  • 光遺傳學技術提高人工耳蝸的精準度
    the Journal of Neural Engineering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Bionics Insitute的研究人員已經確定,通過光遺傳學方法將光添加到人工耳蝸提供的現有電刺激中,可以改善神經激活的準確性,從而有可能改善
  • 聽力不好到底選擇人工耳蝸還是助聽器
    澳大利亞人工耳蝸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完全替代一個器官的」人工器官「。人工耳蝸是「人工耳」,替代耳朵。 助聽器(Hearing Aid) 是一個有助於聽力殘疾者改善聽覺障礙,進而提高與他人會話交際能力的工具、設備、裝置和儀器等。助聽器有電力的和非電力的兩類,後者目前已被廢棄。前者又有電子管式和電晶體式兩種。
  • 人工耳蝸與助聽器有何不同?
    此時人工耳蝸則是另一種選擇,失聰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內耳外傷疾病或者其他的問題。而導致聽神經受傷,使病人突然或漸漸失去聽覺。人工耳蝸可以避開這些受傷或疾病的部分,直接刺激聽神經,使病人能有足以使用的聽力。這是一般助聽器無法提供的。人工耳蝸適合任何年齡層,不管是長久以來有聽覺障礙或是從小就失聰的人,經術前評估適合者都可憑藉人工耳蝸重獲聽力。
  • 選擇人工耳蝸時為什麼聲窗那麼重要
    對於每一個植入人工耳蝸的聽障患者而言,能夠回歸有聲世界,正常的與人溝通交流,融入社會生活中,是他們的初衷。但是對於很多人而言,無障礙聆聽,享受高品質生活,是他們的進一步追求,那麼如何才能聽得好呢?這不得不提人工耳蝸的技術,人工耳蝸的核心技術決定了您是否能聽得好。
  • 人工耳蝸都是「孤家寡人」?不,它是特例!
    很多人質疑,人工耳蝸技術比助聽器高,價格高得能買N個助聽器,還需要手術植入,竟然不能雙耳互傳?沒錯。這是因為人工耳蝸和助聽器的工作原理完全不同,最關鍵的是,人工耳蝸的麥克風前端處理技術遠遠落後於助聽器,尤其是像這種峰力老早就實現了近身互傳技術的助聽器行業老大,麥克風前端處理技術無疑是「秘辛」。
  • 北京全城尋找價值20萬的人工耳蝸,到底是什麼?
    昨晚,相信每一位身在北京的朋友們的朋友圈都有這樣一條尋物消息出現:一男子在地鐵上丟失了人工耳蝸,這個耳蝸價值20萬!眾志成城,在眾多熱心網友的幫助下,到目前據說已經尋得,有好心人將耳蝸交給了地鐵志願者,失主正聯繫取回。那麼,很多網友就問了:這個人工耳蝸到底是什麼,真有那麼貴嗎?
  • 植入人工耳蝸後聽到的到底是什麼聲音?
    可是,將聲音轉化成電子信號的人工耳蝸,通過直接刺激耳蝸的聽覺神經,再把電信號傳到大腦聽覺皮層,那麼我們如何知道人工耳蝸植入者所聽到的聲音呢?要麼就是有機器能複製大腦的聲音(誰會發明?有這種科研能力還要人工耳蝸做什麼)所以科學家只能通過分析語言處理器的運作方式去模擬植入者可能聽到的聲音,或者,親自接受人工耳蝸手術,戴上語言處理器後才知道自己會聽到什麼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