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30萬?一個小小的人工耳蝸為何價格如此昂貴

2020-12-04 長城網

一名小患者佩戴人工耳蝸。記者 王棋 攝

長城網12月12日訊(記者 王棋)11日,石家莊市民馬女士在帶孩子去往康復學校的路上,不慎將孩子人工耳蝸的外部裝置丟失,據介紹,這個人工耳蝸價值30萬元。兩天來,眾多熱心市民和志願者一直在幫助馬女士尋找人工耳蝸,在幫忙的同時大家不禁要問,為何一個人工耳蝸造價如此昂貴?

帶著疑問,記者採訪到了聯勤保障部隊第980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周永青:「人工耳蝸是需要植入到頭皮內的,這就要求人工耳蝸必須使用跟人體組織相容的材料,這樣才不會發生排異現象,例如鉑金、黃金,它們本身就是貴重金屬,造價高。還有人工耳蝸編碼技術是有專利的,並不是每個國家都能生產,而且人工耳蝸工藝非常嚴格,製做用時長。根據價格我們可以判斷,馬女士孩子用的人工耳蝸是奧地利的進口品牌,這款人工耳蝸性能高端,非常輕薄,植入到頭皮幾乎看不出來,而且它的言語處理器功能非常好,所以才會造價昂貴。」

耳蝸將聲波轉換成生物電,通過聽神經轉達到大腦皮層,人才能聽到聲音。人工耳蝸是治療重度聾至全聾的方法,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以編碼形式的電信號傳入人體的耳蝸,再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刺激聽神經纖維,來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人工耳蝸的植入是目前國際公認的能使雙側重度或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聾患者恢復聽覺的唯一有效裝置。

「植入人工耳蝸需要在耳後做一個2—3公分的小切口,把電極植到耳蝸內。需要一個月的時間癒合,開機後就能聽到聲音,這樣人就能經過語言訓練與人交流、接受教育。人工耳蝸使用年限在30—40年之間。它的體內機和體外機是靠磁力吸附在耳後,所以馬女士孩子的人工耳蝸很可能是睡覺的時候蹭掉了,她只需要重新購買體外機就可以,但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周永青說。

周永青還告訴記者,1—5歲是兒童語言學習的關鍵期,有一個好的聽力尤為重要。「人類語言中樞的建立需要聽覺中樞的幫助,聽覺中樞接受到語言刺激,人才能把語言中樞構建起來。如果一個人超過5歲再佩戴人工耳蝸,他以後聽到的聲音只能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比如有人叫他名字、身邊有車經過都能聽到,但是這個人可能再無法建立完整的語言系統。馬女士家的孩子只有3歲半,正是學習語言的大好時機,丟失耳蝸,對孩子語言中樞的形成影響是巨大的,失去聽力的時間越長對語言功能的影響越大。」

截至目前,馬女士孩子的人工耳蝸還沒有找到,如果您撿到了這個人工耳蝸或者有尋找線索,請聯繫:

馬女士:17733848236

長城新媒體聯繫電話:0311-89867236。

相關焦點

  • 人工耳蝸為何值20萬?丟失後需重新開顱植入?
    人工耳蝸丟失需要再次開顱的說法,其實是有誤的。如果不慎丟失,不需要開顱,植入體也不需要更換,重新去醫院配置體外設備即可。目前進口人工耳蝸的費用約為20萬,國產人工耳蝸的費用需8萬左右。人工耳蝸價格昂貴的原因主要是兩方面:研發成本和製造成本,其中製造對密封安全要求極高。
  • 人工耳蝸植入無需開顱且手術風險極低,手術簡單為何如此昂貴?
    最近兩天傳出有人丟失了人工耳蝸並且請求大家幫忙尋找的新聞,並且有信息提出如果找不到之後就需要開顱重新植入。但實際上人工耳蝸植入術不僅不需要二次移植開顱,即使是初次手術,風險也是極低的。如果遺失,僅需要重新購買和配置體外設備。那麼關於人工耳蝸你還有哪些需要了解呢?下面請跟隨四個問題一起來了解人工耳蝸吧!
  • 關於人工耳蝸,你了解多少?
    近期一則「尋找人工耳蝸」的消息被熱心網友紛紛轉發,沒多久,又演變成一則「孰真孰假」的社會新聞。且不論這個事件中的是非曲直,我們來說說事件主角——造價昂貴的人工耳蝸,究竟能為聽力的世界帶來什麼。1植入後靠電極刺激聽神經人工耳蝸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美國House研究所研發的單通道人工耳蝸商品機問世。
  • 丟失人工耳蝸外機設備需要開顱?專家:完全沒必要
    據其姐姐發布的「緊急尋找人工耳蝸」啟事所述,其所佩戴的是澳大利亞耳蝸N6聲音處理器,大概價值20多萬元,如果找不到,可能需要再開一次頭顱做手術。人工耳蝸究竟是什麼東西?一旦丟失,植入需要重新做開顱手術,事實真是這樣嗎?
  • 北京全城尋找價值20萬的人工耳蝸,到底是什麼?
    昨晚,相信每一位身在北京的朋友們的朋友圈都有這樣一條尋物消息出現:一男子在地鐵上丟失了人工耳蝸,這個耳蝸價值20萬!眾志成城,在眾多熱心網友的幫助下,到目前據說已經尋得,有好心人將耳蝸交給了地鐵志願者,失主正聯繫取回。那麼,很多網友就問了:這個人工耳蝸到底是什麼,真有那麼貴嗎?
  • 人工耳蝸,一個醫學界的奇蹟
    而他們卻是一群生活在一個沒有聲音的世界上,一個人只有自己的世界,一個無聲的世界,聽起來是一個多麼孤獨,多麼悲傷的事情。在醫學上,他們被稱為先天性耳聾患者。以前,他們也許永遠不能夠完整感受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但是,因為人工耳蝸的誕生,這個世界上從此多了一些幸福的生命,少了一些孤獨的患者。那麼,人工耳蝸到底是什麼呢?
  • 最高一隻58萬,最低也有10元,這種農業害蟲,為何如此昂貴?
    但年情人對創業的激情依舊飽滿,畢竟現在農村的資源可都是寶呢,比如一隻小小的蟲子,如今也是價值珍貴,價格高低不等。曾經那些禍害作物的黑粉菌、影響油茶樹結果的茶苞也都成了稀罕貨,有人專門不惜高價買來品嘗。當然這僅是例子而已,還有更值錢的,一隻幾十萬的稀罕貨呢。
  • 我們的愛人工耳蝸是什麼?又是多少錢一個呢?
    因為她失聰了呢,許光明和丁雪鬧離婚,丁雪為了不讓許光明見到自己的女兒,她就把女兒帶到了自己工作的地方,一個夜總會。而婷婷因為想念姥姥,於是她就一個人離開了夜總會,婷婷偷偷的躲在了車裡,後來下車後過馬路出了車禍。因為這次車禍沒有好好的檢查,為後面婷婷失聰埋下了伏筆!
  • 人工耳蝸和助聽器的詳細區別
    >助聽器是一個小型擴音器,把原本聽不到的聲音加以擴大,再利用聽障者的殘餘聽力,使聲音能送到大腦聽覺中樞,而感覺到聲音。人工耳蝸和助聽器的價格差異很大,但並不矛盾,最重要的是要根據患者的情況來定簡單總結以下幾點:配助聽器不起作用的重度極重度聾患者當然建議選擇人工耳蝸,再好的助聽器作用都不大,任何高頻音在患者面前好比靜音。
  • 尋找人造耳蝸 還他一個有聲的世界……
    昨天,想必大家的朋友圈都被「尋找丟失人造耳蝸」的愛心啟事刷了屏。凌晨5點多出門趕地鐵的李明,不慎把價值高達20萬元的人造耳蝸弄丟了,這是患有重度耳聾的他和有聲世界的唯一聯繫!雖然眾多愛心人士和明星都第一時間愛心轉發了李明的尋耳蝸啟示,但截至社長發這篇文字之時,李明的耳蝸外掛機仍然下落不明。「如果不能找回外掛機,不只是錢的問題,更可怕的是假如新換一個外掛耳機,但不能與原來移植入大腦內的晶片完美匹配的話,李明很可能得再做一次開顱手術!」
  • 無需外置硬體的人工耳蝸問世
    原標題:無需外置硬體的人工耳蝸問世  科技日報訊 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網站2月10日報導,該校科學家參與的一個聯合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無需外置硬體的新型人工耳蝸,有望改善失聰人士的聽覺,為其生活帶來更大便利。相關論文公布在本周(2月9日—2月13日)舉行的國際固態電路會議上。
  • 人工耳蝸的發展史及現狀
    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語音學、電生理學、材料學、耳顯微外科學的發展,人工耳蝸已經廣泛應用於臨床,是目前運用最成功的生物醫學工程裝置。現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蝸作為治療重度聾至全聾的常規方法,迄今全世界植入者超過36萬。發展史及現狀人工耳蝸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1800義大利Volta發現電刺激正常耳可以產生聽覺。
  • 認識人工耳蝸
    但是對於聽力受損嚴重甚至耳聾的人士,就需要人工耳蝸的幫助了。什麼是人工耳蝸?人工耳蝸能幫助極重度和全聾的病人重建或恢復部分聽覺,讓他們感知到有聲音的世界。人工耳蝸可分為外裝置和內裝置兩部分。外裝置由方向性麥克風、言語信號處理器和傳送器組成;內裝置由接收器、解碼器和刺激電極組成。
  • 如果你是其中任何一種,不建議做人工耳蝸
    自費人工耳蝸植入費用昂貴,不考慮後期維護費用及手術費,光進口耳蝸材料就普遍高達20多萬,便宜國產也是7-8萬,且耳蝸商家在面對一些重度聽力障礙患者時過度神話人工耳蝸,很多家庭經不起誘惑寧願背負沉重經濟負擔也要選擇人工耳蝸植入。
  • 選擇人工耳蝸時為什麼聲窗那麼重要
    對於每一個植入人工耳蝸的聽障患者而言,能夠回歸有聲世界,正常的與人溝通交流,融入社會生活中,是他們的初衷。但是對於很多人而言,無障礙聆聽,享受高品質生活,是他們的進一步追求,那麼如何才能聽得好呢?這不得不提人工耳蝸的技術,人工耳蝸的核心技術決定了您是否能聽得好。
  • 人工電子耳蝸
    人工耳蝸是為嚴重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恢復和提高聽力的一種電子裝置。通過手術,將人工耳蝸的內部裝置植入耳後皮下,並且將細長的電極系列連接到耳蝸內,16到22個電極分布在上面,聲音傳來之後,高頻在耳蝸的下面起作用,低頻在耳蝸的頂部起作用,通過聽神經的傳導大腦就能聽到聲音了。人工耳蝸植入越早,聽力恢復的效果就越好。一
  • 人工耳蝸丟失需要重新開顱?專家說:並不需要
    據網上傳言,丟失的人工耳蝸如果找不到,可能需要再做一次開顱手術。對此,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彭宏表示,丟失的人工耳蝸實際是體外機,恢復聽力並不需要開顱,只需新買一個體外機就行。專家提醒,人工耳蝸佩戴者應注意加強對於體外機丟失的防範,減少額外損失。
  • 這家以人工耳蝸聞名的浙企要進軍人工視覺了丨向上2021· 新說
    這個如手術室般潔淨,又如實驗室般高精度的空間,是浙江諾爾康神經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浙諾神經)位於杭州城西的生產基地之一,年產2萬餘臺人工耳蝸。在向《浙商》記者介紹公司生產水平時,公司董事長李方平十分自信。
  • 九「人工耳蝸是什麼?和助聽器什麼區別?」
    我們有時候會看到尋找人工耳蝸的新聞,上面寫著價值不菲,媽媽和孩子很著急。那我們都知道人工耳蝸價格高昂,他到底是什麼東西呢?有什麼部分構成,價格都體現在了哪裡?和助聽器工作原理一樣嗎?對助聽器感興趣的可以點擊回顧關於助聽器的科普六【探秘助聽器】。今天我們一起來揭開人工耳蝸的神秘面紗。
  • 專家不建議做人工耳蝸真的嗎,人工耳蝸有什麼後遺症?
    最近人工耳蝸的事件上了熱搜。一個男孩子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不慎遺失了自己的人工耳蝸,姐姐貼出尋物啟事,說這個耳蝸差不多造價二十萬,而且如果找不到還需要重新開顱。這一尋物啟事引發了人們對人工耳蝸的熱議。今天我們也來說一說人工耳蝸這個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