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人工耳蝸時為什麼聲窗那麼重要

2021-01-19 領先仿生人工耳蝸

點擊上面「領先仿生人工耳蝸」關注我們!

對於每一個植入人工耳蝸的聽障患者而言,能夠回歸有聲世界,正常的與人溝通交流,融入社會生活中,是他們的初衷。但是對於很多人而言,無障礙聆聽,享受高品質生活,是他們的進一步追求,那麼如何才能聽得好呢?這不得不提人工耳蝸的技術,人工耳蝸的核心技術決定了您是否能聽得好。


所以,聲窗、刺激速率、通道、細節解析度等基礎技術,既是人工耳蝸核心技術的第一步,也是決定聆聽效果最關鍵的一步。

咱先來看看正常的聽覺過程是怎樣的。聽覺,是聲音這種振動能量被傳導和轉換,信息被傳達並被理解的過程。


從能量傳導的過程來說,聲音是通過鼓膜震動→向內傳遞到聽小骨→到達鐙骨底板→經過卵圓窗→進入內耳,通過內耳中的液體波動→傳遞到基底膜→傳到基底膜上的聽覺毛細胞→最終通過聽神經系統傳遞給大腦。


從信息傳導的過程來說,人們通過雙耳接收聲音→經過中耳傳送→基底膜上的聽覺毛細胞進行頻率分解→神經衝動強度編碼→經聽神經進行傳導→大腦聽覺中樞進行分析與合成→人們對聲音產生認知。

當我們的聽覺系統出現損傷時,耳蝸就無法將聲音由中耳中的機械能轉換為聽神經中傳導的神經衝動。隨著聽覺毛細胞的退化和死亡,基底膜柯替器內的無髓鞘神經纖維也會廣泛而快速的喪失;骨螺旋板內的有髓鞘神經纖維也會逐步退化和喪失;螺旋神經節細胞引出至柯替器的神經突觸、也就是樹突也會大面積死亡;耳蝸對聲音頻率的解析能力會迅速下降,感知聲音的動態範圍會大大縮小,大腦的可塑性也會隨之降低。所以,才需要植入人工耳蝸,繞過這些退化、受損、死亡的區域,通過高科技的電子設備為人們重新聽覺系統。


【視頻:人工耳蝸是怎麼工作的】


‍‍‍

我們知道,人工耳蝸首先要通過麥克風採集聲音傳給聲音處理器→聲音處理器將聲音信號轉變成數位訊號→並將經過一系列處理後的信號通過導線送達到頭件→頭件通過一塊小小的磁鐵與皮下的植入體吸附在一起,頭件中的線圈發射經過編碼後的無線電頻率信號穿過皮膚傳給植入體→植入體中也有一個線圈,用來接收頭件傳輸的無線電頻率信號,同時還有一個密閉的電子電路將信號解碼,並將它們轉換成電信號「發送」給電極→電極陣列刺激蝸軸上的螺旋神經節細胞,螺旋神經節細胞胞體將這種神經興奮傳輸給中樞神經,電脈衝在那裡被解讀為聲音信號,讓我們聽到聲音。


所以,從聲音的採集,到解碼、傳輸、分析,再到電極的放電刺激,每一個環節的技術都非常重要。


我們今天重新介紹了人工耳蝸的工作原理,就是為了告訴大家,在選擇人工耳蝸的時候,基礎的聲音收集、傳輸、處理技術有多重要。而無論單拎出哪個環節,美國耳蝸的技術都是最好的。


前邊我們說到基礎技術是人工耳蝸核心技術的第一步,聲窗是人工耳蝸的基礎參數,那麼選擇人工耳蝸時為什麼聲窗那麼重要呢?


我們可以通過以下視頻了解。‍‍‍

美國耳蝸有業內最寬80dB聲窗,超過其他人工耳蝸品牌近一倍,最接近正常人耳120dB的聽覺動態範圍。


聲窗就像聲音的窗戶,推開窗戶看風景,打開聲窗聽聲音。推開窗,你的眼睛一瞬間可以看到多少風景,可以看到多大範圍?


同理,你的人工耳蝸能幫助你在一瞬間捕捉到多少聲音信息?由聲窗決定。聲窗越大,人工耳蝸使用者獲得聲音的範圍就越大,被壓縮甚至被丟棄的聲音越少,聽到的聲音也更豐富,最重要的是,不會漏掉重要信息。

相關焦點

  • 認識人工耳蝸
    目前,許多聽力障礙患者會選擇佩戴助聽器。但是對於聽力受損嚴重甚至耳聾的人士,就需要人工耳蝸的幫助了。人工耳蝸能幫助極重度和全聾的病人重建或恢復部分聽覺,讓他們感知到有聲音的世界。人工耳蝸可分為外裝置和內裝置兩部分。外裝置由方向性麥克風、言語信號處理器和傳送器組成;內裝置由接收器、解碼器和刺激電極組成。
  • 聽力不好到底選擇人工耳蝸還是助聽器
    聽力不好到底選擇人工耳蝸還是助聽器? 人工耳蝸(Cochlear Implant) 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
  • 人工耳蝸植入保留殘餘聽力?看看陳光超主任怎麼說……
    隨著人工耳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耳蝸植入術後的殘餘聽力。那麼,為什麼說我們要去保留殘餘聽力呢?對於每一個耳聾患者,不論是否接受過人工耳蝸植入,殘餘聽力對於他們都很重要。人工耳蝸的電極植入後,保留的殘餘聽力可以更好地輔助被人工耳蝸模擬所產生的聲音,使人工耳蝸植入者可以擁有最好的聽覺體驗;人工耳蝸植入患者最大的困難是無法在噪聲環境下正常地分辨聲音,而保留低頻殘餘聽力可以有效地幫助人工耳蝸植入患者在噪聲環境下分辨聲音;此外,低頻的殘餘聽力還有助於人工耳蝸植入患者對於音樂的理解和欣賞。
  • 人工電子耳蝸
    人工耳蝸是為嚴重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恢復和提高聽力的一種電子裝置。它可以代替病變受損的聽覺器官,把接收到的聲音轉換成為編碼的電信號,傳入內耳,刺激聽覺神經,由聽覺神經將信號傳入大腦,產生聽覺。人工耳蝸由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外部裝置,包括傳輸線圈、言語處理器和方向性麥克風。另一部分是內部裝置。
  • 人工耳蝸和助聽器的詳細區別
    人工耳蝸和助聽器本質區別人工耳蝸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提高及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人工耳蝸和助聽器的價格差異很大,但並不矛盾,最重要的是要根據患者的情況來定簡單總結以下幾點:配助聽器不起作用的重度極重度聾患者當然建議選擇人工耳蝸,再好的助聽器作用都不大,任何高頻音在患者面前好比靜音。
  • 人工耳蝸的發展史及現狀
    現在世界上主要的人工耳蝸生產商有奧地利的MED-EL公司和美國的AB公司以及澳大利的Cochlear公司。迄今,全世界有超過36萬聾人使用了人工耳蝸,其中半數以上是兒童。多道人工耳蝸植入在我國開展已經開始於1995年,這項技術發展已經成熟。
  • 耳鼻喉科:耳聾患者應該選擇人工耳蝸還是助聽器
    很多耳聾的患者都不知道該如何提高聽力水平,其實對於先天性耳聾或者老年性耳聾的患者來說,使用醫療器械也是種不錯的選擇。 目前耳聾患者經常使用的兩種醫療器械就是人工耳蝸和助聽器。但是很多耳聾患者並不了解這兩者的區別。
  • 北京全城尋找價值20萬的人工耳蝸,到底是什麼?
    昨晚,相信每一位身在北京的朋友們的朋友圈都有這樣一條尋物消息出現:一男子在地鐵上丟失了人工耳蝸,這個耳蝸價值20萬!眾志成城,在眾多熱心網友的幫助下,到目前據說已經尋得,有好心人將耳蝸交給了地鐵志願者,失主正聯繫取回。那麼,很多網友就問了:這個人工耳蝸到底是什麼,真有那麼貴嗎?
  • 聽力受損耳朵不好使,選擇助聽器還是人工耳蝸
    先來說下,人是怎麼聽到聲音的:聲波帶動空氣振動傳入耳道,撞擊鼓膜,帶動中耳內的聽小骨一起振動;振動經過耳蝸後帶動聽毛細胞振動,同時轉化為電化學信號;聽神經把這個信號傳遞到大腦,大腦一解析,就得到聲音了。簡言之,耳蝸內聽毛細胞是「關鍵人物」。如果聲音太大,振動太劇烈,這些聽毛細胞就會被振壞,聽力便受損。那麼聽力受損後,助聽器和人工耳蝸怎麼選?
  • 人工耳蝸,一個醫學界的奇蹟
    以前,他們也許永遠不能夠完整感受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的,但是,因為人工耳蝸的誕生,這個世界上從此多了一些幸福的生命,少了一些孤獨的患者。那麼,人工耳蝸到底是什麼呢?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
  • 人工耳蝸知識,聽聽專家怎麼說
    摘自《耳之家》有中耳炎的情況下做人工耳蝸,不是不可以做,但是它帶來的風險性會明顯增大。你做的一個很貴的東西,對它充滿了希望的一個東西,我們醫生是希望,能夠讓它比較安全的、不出問題的呆在(身體)裡面。為什麼?我前面講過一句話,如果一個嚴重的聽力損失超過二十年,他人工耳蝸的植入效果不好,為什麼?就像一個電話機壞了,你長期擺在那,電話線鏽掉了。然後我們就講,叫廢用性的萎縮,就是當這個神經長期不用它的話,它會萎縮掉。
  • 人工耳蝸術前評估內容有哪些?
    現在科學技術已經將人工耳蝸植入術引進,真正做到了「聾而不啞」讓耳聾患者重新回到有聲世界。那麼,如何讓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更好的得到應用?這離不開術前的正確的聽力評估。二、客觀聽力測試:1、聲導抗(鼓室圖和聲反射)2、聽性腦幹誘發電位(ABR)3、耳聲發射(OAE):4、多頻穩態誘發電位(ASSR):三、兒童聽覺能力評估四、聽覺-言語能力測試:其次,耳聾患者在聽力學檢查符合人工耳蝸植入標準後,還需要進行影像學評估,包括高解析度顳骨CT和聽神經MRI。CT顯示雙側耳蝸和內聽道結構是否正常。
  • 關於人工耳蝸,你了解多少?
    人工耳蝸植入術分別於1985年和1990年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應用於成人和兒童患者。現在,美國約有十萬人使用人工耳蝸。人工耳蝸植入被認為是重度極重度耳聾患者重建聽覺的有效治療方法。而人工耳蝸手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因此,對於僅依靠助聽器不能滿足日常交流需求的聽障群體,醫生一般會給出植入人工耳蝸的建議。若個人經濟條件不允許現階段做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可根據聽力損失情況驗配助聽器,以保持對聽神經的刺激,為今後人工耳蝸植入提供可能性。但人工耳蝸並非聽力障礙患者的「救世主」,它有先決條件。
  • 專家不建議做人工耳蝸真的嗎,人工耳蝸有什麼後遺症?
    最近人工耳蝸的事件上了熱搜。一個男孩子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不慎遺失了自己的人工耳蝸,姐姐貼出尋物啟事,說這個耳蝸差不多造價二十萬,而且如果找不到還需要重新開顱。這一尋物啟事引發了人們對人工耳蝸的熱議。今天我們也來說一說人工耳蝸這個東西。
  • 人工耳蝸都是「孤家寡人」?不,它是特例!
    很多人質疑,人工耳蝸技術比助聽器高,價格高得能買N個助聽器,還需要手術植入,竟然不能雙耳互傳?沒錯。這是因為人工耳蝸和助聽器的工作原理完全不同,最關鍵的是,人工耳蝸的麥克風前端處理技術遠遠落後於助聽器,尤其是像這種峰力老早就實現了近身互傳技術的助聽器行業老大,麥克風前端處理技術無疑是「秘辛」。
  • 人工耳蝸與助聽器不衝突
    該研究旨在(a)調查在人工耳蝸植入耳對側使用助聽器時,聾校德育,對安靜和噪音環境中言語感知的影響,(b)識別從助聽器獲得的言語信息,該信息附加於從人工耳蝸獲得的信息,以及(c)探測非植入耳的助後聽閾與一耳使用助聽器﹑另一耳使用人工耳蝸時的言語感知獲益之間的關係。
  • 人工耳蝸與助聽器有何不同?
    此時人工耳蝸則是另一種選擇,失聰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內耳外傷疾病或者其他的問題。而導致聽神經受傷,使病人突然或漸漸失去聽覺。人工耳蝸可以避開這些受傷或疾病的部分,直接刺激聽神經,使病人能有足以使用的聽力。這是一般助聽器無法提供的。人工耳蝸適合任何年齡層,不管是長久以來有聽覺障礙或是從小就失聰的人,經術前評估適合者都可憑藉人工耳蝸重獲聽力。
  • 卓越進化的人工耳蝸技術
    陳錦國 醫師國際微創精細耳手術專家臺灣紀念醫院林口總院耳科主任電子耳蝸中心主任林口長庚醫院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陳錦國主任是人工耳蝸的先驅,也是世界耳內鏡手術委員會的第一位華人委員。耳顯微手術、耳內鏡手術、人工電子耳、人工耳蝸手術、助聽器選配與植入式助聽器、聽力障礙、耳鳴林口長庚醫院耳科主任林口長庚醫院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主任國際外科院士學會常務理事世界耳內鏡手術學會委員美國Amory耳科中心、美國聖劉易斯大學耳內鏡手術暨進階耳顯微手術、奧地利Medel人工耳蝸暨中耳植入助聽器手術、澳洲墨爾本
  • 植入人工耳蝸後聽到的到底是什麼聲音?
    可是,將聲音轉化成電子信號的人工耳蝸,通過直接刺激耳蝸的聽覺神經,再把電信號傳到大腦聽覺皮層,那麼我們如何知道人工耳蝸植入者所聽到的聲音呢?要麼就是有機器能複製大腦的聲音(誰會發明?有這種科研能力還要人工耳蝸做什麼)所以科學家只能通過分析語言處理器的運作方式去模擬植入者可能聽到的聲音,或者,親自接受人工耳蝸手術,戴上語言處理器後才知道自己會聽到什麼聲音!
  • 人工耳蝸為何值20萬?丟失後需重新開顱植入?
    人工耳蝸丟失需要再次開顱的說法,其實是有誤的。如果不慎丟失,不需要開顱,植入體也不需要更換,重新去醫院配置體外設備即可。目前進口人工耳蝸的費用約為20萬,國產人工耳蝸的費用需8萬左右。人工耳蝸價格昂貴的原因主要是兩方面:研發成本和製造成本,其中製造對密封安全要求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