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覺障礙、耳聾,離大家並不遠。2019年世衛組織曾發布數據稱,全球有約11億年輕人 ( 12~35歲之間) 正面臨無法逆轉的聽力損失風險。聽覺障礙可能除了影響社交,還可引起頭暈、頭痛、失眠等症狀,甚至導致一些精神心理疾病,對於幼兒,更有可能因聾致啞,影響一生。
聽力受損耳朵不好使了到底怎麼辦?先來說下,人是怎麼聽到聲音的:聲波帶動空氣振動傳入耳道,撞擊鼓膜,帶動中耳內的聽小骨一起振動;振動經過耳蝸後帶動聽毛細胞振動,同時轉化為電化學信號;聽神經把這個信號傳遞到大腦,大腦一解析,就得到聲音了。簡言之,耳蝸內聽毛細胞是「關鍵人物」。如果聲音太大,振動太劇烈,這些聽毛細胞就會被振壞,聽力便受損。
那麼聽力受損後,助聽器和人工耳蝸怎麼選?
助聽器相當於一個「擴音器」,對聲音起到「放大」作用,但是,放大作用有限,還有可能會過度放大,這樣反而可能進一步加重耳聾。
而人工耳蝸被視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工器官,它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它像是一個「翻譯器」,能把外界聲音很真實地傳達到大腦,也就是說,聽力正常的人聽到什麼聲音,裝了此裝置的人就能聽到什麼聲音,音量不會過載。
我們認為:對於輕度到中重度的聽力損失,助聽器有較好的效果;對於重度或極重度耳聾,人工耳蝸是國際公認的唯一有效裝置。
無論是小兒還是成人,耳朵不好使了,建議及時尋求醫生的專業幫助,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宋鵬副主任醫師)
【來源:楚天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