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15時許,做完耳蝸手術的小胡被推出了手術室,她是樂清市首批享受人工耳蝸植入全免費的受助者之一。據她的主治醫生黃賽瑜介紹,小胡語言基礎好,恢復會很理想,術後3至6個月後,外面的聲音可以聽見,正常交流沒有問題。
樂清日報全媒體持續跟進人工耳蝸系列報導,11月29日,首批3名聽障者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順利完成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他們將有望「聽見」。
花季少女想聽音樂
11月29日上午,記者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見到小胡,清秀的她有點怕生,不大理會別人說話。因為做手術的需要,護士已幫她剪掉了耳朵邊的一點頭髮。媽媽說小胡的手很巧,她經常利用紋理,在頭上扎幾條可愛的小辮。
23歲的小胡來自雁蕩鎮,在她兩歲多時,因藥物導致耳聾,高頻段的聲音全部聽不見,低頻段的聽力有所殘留。「小胡從小就喜歡唱歌、跳舞,因家裡條件不好,只配了助聽器。」小胡的爸爸施先生平時靠打零工維持生計。「當年也去過幾次醫院,醫生告訴我們,平時多跟小胡說話,她會聽懂、看懂我們說的話。」如今,小胡可以簡單地與父母交流。
隨著年齡的增大,小胡變得越來越內向,因助聽器有時會發出刺耳的聲音,她都不願意戴。「其實她自卑,平時都不與陌生人說話,高中讀了一年就不肯再去上學了。如果有錢早就給她植入耳蝸了。」施先生一臉遺憾地說。小胡有一個姐姐、一個弟弟,他們都很健康。
11月上旬,市殘聯舉行了聽力篩查活動,爸爸帶小胡去參加。醫生說,小胡不但可以做人工植入耳蝸手術,而且效果會好,小胡可高興了。這次小胡和父母一起乘動車到醫院做前期的檢查。「真好,我們不要花一分錢,就可以植入耳蝸,聽醫生說通過語言訓練後,可以說話,可以聽音樂,也可隨著音樂跳舞。」小胡的父母親看到小胡手術成功,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一月後可接收外面的聲音
當天,還有來自樂成街道南城社區的趙大媽和來自翁垟街道的21歲的小陳也做了耳蝸手術。今年65歲的趙大媽與樂成的方先生同是知青,在大興安嶺支邊,兩人結婚後,一直在大興安嶺林場工作,直至退休兩人才回到樂清。
趙大媽介紹,剛退休那幾年,每個月工資僅500多元,為了生計,她四處打工,當過保潔員,也當過倉庫保管員。趙大媽不知道自己的耳朵是什麼時候聾的。6年前,她發現自己的耳朵一點都聽不見了,去醫院配了助聽器,「嗡嗡,聲音很吵,特別難受。」趙大媽很無奈。「有時,我兒子跟外婆說話,見外婆沒有反應,心裡很著急,很委曲『怎麼都不回答我』,其實外婆更著急。」女兒小方為了照顧媽媽,辭去了外地工作回到了樂清。「我給她買個助聽器她都捨不得,耳蝸更加捨不得。」小方說,幸好這次樂清的政策好,很感謝樂清的愛心人士,有了這次機會,她媽媽將會得到有效的治療。
據了解,因為趙大媽是前幾年才聾的,語言基礎好,這次耳蝸植入後,聽力會恢復較快。「我爺爺、我爸爸到了我這個年齡都聾了,這是不是遺傳,不過,我很幸運,在樂清可以免費植入耳蝸。」手術後,雖然頭上纏著繃帶,趙大媽還是很開心。
據介紹,手術一個月後,通過開機調試運行,經過必要的語訓,她們有望與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
耳蝸手術全齡段全覆蓋
據了解,樂清市有聽力障礙的殘疾人有6000餘人,其中一級、二級的有2000餘人,三級、四級的有4000餘人。去年12000多例出生嬰兒有47例先天性耳聾,重度聽力障礙殘疾人因為聽力困難,平時與人交流、生活都很不容易,而人工耳蝸可以解決許多聽力障礙殘疾人的聽力問題,但因為手術植入、後期維護等費用較高,不少人因家庭經濟原因,錯失聽到世界的機會。
「『重度聽障人員免費植入人工耳蝸』助聽活動是樂清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的民生工程之一。樂清籍所有符合手術指徵的聽障者,選擇國產的納入醫保的人工耳蝸,均可得到全免做人工耳蝸的機會,這是全國首次開啟了全齡段、全覆蓋的耳蝸植入手術。」市殘聯理事長包建武介紹。
據了解,對於符合手術條件需要植入耳蝸的聽障者,選擇國產的納入醫保的人工耳蝸每例手術產生的費用除醫保外,樂清市政府將對每例耳蝸手術患者補助3萬元,其他費用由愛心組織予以解決。據悉,全省可做人工耳蝸手術的定點醫院有9家,經過市殘聯協調,目前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為樂清聽障者開通了綠色通道,醫院檢查後符合耳蝸植入手術者,只要帶上身份證和醫保卡,自己不用出一分錢就可以做手術了。
來源: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小雙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