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清成全國首個人工耳蝸植入全免費城市!首批聽障者完成手術

2020-12-04 樂清日報

11月29日15時許,做完耳蝸手術的小胡被推出了手術室,她是樂清市首批享受人工耳蝸植入全免費的受助者之一。據她的主治醫生黃賽瑜介紹,小胡語言基礎好,恢復會很理想,術後3至6個月後,外面的聲音可以聽見,正常交流沒有問題。

樂清日報全媒體持續跟進人工耳蝸系列報導,11月29日,首批3名聽障者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順利完成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他們將有望「聽見」。

花季少女想聽音樂

11月29日上午,記者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見到小胡,清秀的她有點怕生,不大理會別人說話。因為做手術的需要,護士已幫她剪掉了耳朵邊的一點頭髮。媽媽說小胡的手很巧,她經常利用紋理,在頭上扎幾條可愛的小辮。

23歲的小胡來自雁蕩鎮,在她兩歲多時,因藥物導致耳聾,高頻段的聲音全部聽不見,低頻段的聽力有所殘留。「小胡從小就喜歡唱歌、跳舞,因家裡條件不好,只配了助聽器。」小胡的爸爸施先生平時靠打零工維持生計。「當年也去過幾次醫院,醫生告訴我們,平時多跟小胡說話,她會聽懂、看懂我們說的話。」如今,小胡可以簡單地與父母交流。

隨著年齡的增大,小胡變得越來越內向,因助聽器有時會發出刺耳的聲音,她都不願意戴。「其實她自卑,平時都不與陌生人說話,高中讀了一年就不肯再去上學了。如果有錢早就給她植入耳蝸了。」施先生一臉遺憾地說。小胡有一個姐姐、一個弟弟,他們都很健康。

11月上旬,市殘聯舉行了聽力篩查活動,爸爸帶小胡去參加。醫生說,小胡不但可以做人工植入耳蝸手術,而且效果會好,小胡可高興了。這次小胡和父母一起乘動車到醫院做前期的檢查。「真好,我們不要花一分錢,就可以植入耳蝸,聽醫生說通過語言訓練後,可以說話,可以聽音樂,也可隨著音樂跳舞。」小胡的父母親看到小胡手術成功,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一月後可接收外面的聲音

當天,還有來自樂成街道南城社區的趙大媽和來自翁垟街道的21歲的小陳也做了耳蝸手術。今年65歲的趙大媽與樂成的方先生同是知青,在大興安嶺支邊,兩人結婚後,一直在大興安嶺林場工作,直至退休兩人才回到樂清。

趙大媽介紹,剛退休那幾年,每個月工資僅500多元,為了生計,她四處打工,當過保潔員,也當過倉庫保管員。趙大媽不知道自己的耳朵是什麼時候聾的。6年前,她發現自己的耳朵一點都聽不見了,去醫院配了助聽器,「嗡嗡,聲音很吵,特別難受。」趙大媽很無奈。「有時,我兒子跟外婆說話,見外婆沒有反應,心裡很著急,很委曲『怎麼都不回答我』,其實外婆更著急。」女兒小方為了照顧媽媽,辭去了外地工作回到了樂清。「我給她買個助聽器她都捨不得,耳蝸更加捨不得。」小方說,幸好這次樂清的政策好,很感謝樂清的愛心人士,有了這次機會,她媽媽將會得到有效的治療。

據了解,因為趙大媽是前幾年才聾的,語言基礎好,這次耳蝸植入後,聽力會恢復較快。「我爺爺、我爸爸到了我這個年齡都聾了,這是不是遺傳,不過,我很幸運,在樂清可以免費植入耳蝸。」手術後,雖然頭上纏著繃帶,趙大媽還是很開心。

據介紹,手術一個月後,通過開機調試運行,經過必要的語訓,她們有望與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

耳蝸手術全齡段全覆蓋

據了解,樂清市有聽力障礙的殘疾人有6000餘人,其中一級、二級的有2000餘人,三級、四級的有4000餘人。去年12000多例出生嬰兒有47例先天性耳聾,重度聽力障礙殘疾人因為聽力困難,平時與人交流、生活都很不容易,而人工耳蝸可以解決許多聽力障礙殘疾人的聽力問題,但因為手術植入、後期維護等費用較高,不少人因家庭經濟原因,錯失聽到世界的機會。

「『重度聽障人員免費植入人工耳蝸』助聽活動是樂清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的民生工程之一。樂清籍所有符合手術指徵的聽障者,選擇國產的納入醫保的人工耳蝸,均可得到全免做人工耳蝸的機會,這是全國首次開啟了全齡段、全覆蓋的耳蝸植入手術。」市殘聯理事長包建武介紹。

據了解,對於符合手術條件需要植入耳蝸的聽障者,選擇國產的納入醫保的人工耳蝸每例手術產生的費用除醫保外,樂清市政府將對每例耳蝸手術患者補助3萬元,其他費用由愛心組織予以解決。據悉,全省可做人工耳蝸手術的定點醫院有9家,經過市殘聯協調,目前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為樂清聽障者開通了綠色通道,醫院檢查後符合耳蝸植入手術者,只要帶上身份證和醫保卡,自己不用出一分錢就可以做手術了。

來源: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小雙 文/攝

相關焦點

  • 樂清成全國首個人工耳蝸植入全覆蓋、全齡段、全免費城市
    小胡是樂清首位全國首個人工耳蝸植入全免費城市的受助者。2月29日,在全國「愛耳日」來臨前夕,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樂清市殘聯對小胡進行了回訪,並給她家送上了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品。線上關愛依然貼心今年3月3日全國愛耳日的主題是「保護聽力,終身受益」。
  • 陝西省18歲以內聽障患者可免費申領人工耳蝸
    新華網西安4月24日電(汪豔)24日,記者從陝西省殘聯了解到,陝西省將為聽障兒童免費植入人工耳蝸,今年安排100名指標,優先資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低保戶中的聽力殘疾人。  據了解,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是目前針對重度、極重度聽障患者重建聽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政府補貼額度最大的惠殘項目。
  • 博鰲樂城為1歲半合併腦白質異常聽障兒童植入特許人工耳蝸
    一歲半的湖北男孩小航(化名)於6個月時被確診為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合併腦白質發育不良。得知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可以申請國際最先進的人工耳蝸後,小航的家長積極為小航申請特許手術,待孩子重獲「新聲」。
  • 湖北重度聽障兒童可申請救助,126個人工耳蝸費用全免還...
    楚天都市報10月22日訊 (記者劉迅 通訊員薛源)今日記者從武漢兒童醫院獲悉,即日起,省內重度聽障患兒可以在該院申請湖北省人工耳蝸救助項目,患兒報名後即有機會享受免費植入人工耳蝸,不僅耳蝸費用全免,還補貼手術費,受惠名額126人。
  • 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為2歲10月先天性聽力喪失男童成功植入人工耳蝸
    劉女士說,今年6月份當得知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為你發聲」慈善項目以後,就開始為小宇四處籌集購買人工耳蝸的費用,並表示「不管生活多艱難,都不會放棄醫治孩子的任何機會。」7月28日上午,在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耳科嶽俊生副教授、張朝梅主任手術團隊的共同努力下,人工耳蝸被順利植入小宇耳後。一個月以後,在專業人員操作下將開機調試,屆時小宇將聽到來自媽媽的深情呼喚。
  • 人工耳蝸和助聽器的詳細區別
    >助聽器是一個小型擴音器,把原本聽不到的聲音加以擴大,再利用聽障者的殘餘聽力,使聲音能送到大腦聽覺中樞,而感覺到聲音。很多危險的聲音基本集中在高頻音,助聽器往往會移頻,聽障患者此時聽到的聲音都不是原本的樣子,人工耳蝸是聲音信號處理器,可以很好地反應聲音的樣子,但患者真實聽到的聲音和正常人聽到的聲音會有一定差別。配人工耳蝸好還是助聽器好?
  • 關於人工耳蝸,你了解多少?
    最後,縫合皮膚,完成手術。佩戴於體外的言語處理器可將外界聲音轉化為電信號,電信號傳入接收器後,通過鼓階內的刺激電極直接刺激一定範圍的聽神經,聽神經再將這種經過了特殊編碼的電信號傳入大腦,人得以產生聽覺。人工耳蝸植入術分別於1985年和1990年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應用於成人和兒童患者。現在,美國約有十萬人使用人工耳蝸。
  • 植入人工耳蝸後聽到的到底是什麼聲音?
    可是,將聲音轉化成電子信號的人工耳蝸,通過直接刺激耳蝸的聽覺神經,再把電信號傳到大腦聽覺皮層,那麼我們如何知道人工耳蝸植入者所聽到的聲音呢?要麼就是有機器能複製大腦的聲音(誰會發明?有這種科研能力還要人工耳蝸做什麼)所以科學家只能通過分析語言處理器的運作方式去模擬植入者可能聽到的聲音,或者,親自接受人工耳蝸手術,戴上語言處理器後才知道自己會聽到什麼聲音!
  • 人工耳蝸植入無需開顱且手術風險極低,手術簡單為何如此昂貴?
    最近兩天傳出有人丟失了人工耳蝸並且請求大家幫忙尋找的新聞,並且有信息提出如果找不到之後就需要開顱重新植入。但實際上人工耳蝸植入術不僅不需要二次移植開顱,即使是初次手術,風險也是極低的。如果遺失,僅需要重新購買和配置體外設備。那麼關於人工耳蝸你還有哪些需要了解呢?下面請跟隨四個問題一起來了解人工耳蝸吧!
  • 人工耳蝸丟失需要重新開顱?專家說:並不需要
    據網上傳言,丟失的人工耳蝸如果找不到,可能需要再做一次開顱手術。對此,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彭宏表示,丟失的人工耳蝸實際是體外機,恢復聽力並不需要開顱,只需新買一個體外機就行。專家提醒,人工耳蝸佩戴者應注意加強對於體外機丟失的防範,減少額外損失。
  • 卓越進化的人工耳蝸技術
    陳錦國 醫師國際微創精細耳手術專家臺灣紀念醫院林口總院耳科主任電子耳蝸中心主任林口長庚醫院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陳錦國主任是人工耳蝸的先驅,也是世界耳內鏡手術委員會的第一位華人委員。耳顯微手術、耳內鏡手術、人工電子耳、人工耳蝸手術、助聽器選配與植入式助聽器、聽力障礙、耳鳴林口長庚醫院耳科主任林口長庚醫院人工耳蝸暨聽語診療中心主任國際外科院士學會常務理事世界耳內鏡手術學會委員美國Amory耳科中心、美國聖劉易斯大學耳內鏡手術暨進階耳顯微手術、奧地利Medel人工耳蝸暨中耳植入助聽器手術、澳洲墨爾本
  • 丟失人工耳蝸外機設備需要開顱?專家:完全沒必要
    據其姐姐發布的「緊急尋找人工耳蝸」啟事所述,其所佩戴的是澳大利亞耳蝸N6聲音處理器,大概價值20多萬元,如果找不到,可能需要再開一次頭顱做手術。人工耳蝸究竟是什麼東西?一旦丟失,植入需要重新做開顱手術,事實真是這樣嗎?
  • 裝上人工耳蝸,1歲9個月女童聽到了聲音
    6月29日下午,當1歲9個月女童詩詩順著拍手聲轉頭的那一刻,在場的醫護人員和家屬都興奮起來。這意味著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又順利完成一例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幫助孩子第一次聽到來自世界的聲音。
  • 北京全城尋找價值20萬的人工耳蝸,到底是什麼?
    直到上世紀70年達,人工耳蝸問世,全世界約60萬重度耳聾患者聽到了聲音,並可以說話了,可以說是「鐵樹開花」,人工耳蝸給了聽障人士最基本的尊嚴!   說到人工耳蝸,我們就必須先說一下人是怎麼聽到聲音的。首先是雙側的耳朵(我們能直接看到的)收集聲音並完成空間定位,然後生意通過耳道進入中耳,引起鼓膜振動並帶動鼓膜後的錘骨、砧骨、鐙骨三塊聽小骨連動,將聲波轉換為固體振動。
  • 人工耳蝸為何值20萬?丟失後需重新開顱植入?
    耳蝸的作用是把傳入內耳的機械性聲音振動信號轉化成聽神經生物電信號, 這主要是由螺旋器內的毛細胞在基底膜的振動下完成,耳蝸還具有初步的頻率、強度和適時分析作用。絕大多數感音神經性聾的病理基礎是源於毛細胞的喪失或功能缺陷,其實稱之為感音性聾,只有少數感音神經性聾的病理基礎是聽覺中樞通路或皮層上的病變,此為真正的神經性聾。
  • 如果你是其中任何一種,不建議做人工耳蝸
    3.殘餘聽力:低頻聽力較好,但2kHz及以上 頻率聽閾>80 dBHL,配戴助聽器不能滿足交流需 要者,可行人工耳蝸植入;對於檢測不到任何殘餘聽 力的患者,應向本人或監護人說明術後聽覺康復效 果欠佳的風險。
  • 別再讓這2個習慣,毀了更多人的耳朵
    世界聾人聯合會將每年9月第四個星期天定為「國際聾人日」,以此呼籲全社會,關注和支持聽力障礙者這一群體。 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群抽樣調查分析推算,我國聽力殘疾人數已達2780萬人[1],另據世界衛生組織官網最新數據,全球大約有4.66億人患有殘疾性聽力損失,超過全世界人口的5%,預計到205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9億[2]。
  • 全國愛耳日,人工耳蝸常見問題可直接諮詢專家
    記者從江蘇省殘聯獲悉:明天(2020年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世界衛生組織確定今年的愛耳日主題「保護聽力,終生受益」。   為方便全省聽障兒童家庭及聽障人士對聽力康復知識的了解,江蘇省聽力語言康復中心語訓部主任張穎和中國聾人協會信息無障礙委員會副主任姚文奇,利用網絡平臺提供在線諮詢服務。
  • 山東省耳鼻喉醫院專家:這些情況需植入人工耳蝸
    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語音學、電生理學、材料學、耳顯微外科學的發展,人工耳蝸已經成為治療重度聾至全聾的常規方法。那麼?什麼程度的聽力損失患兒需要植入人工耳蝸?對於大前庭導水管症候群(LVAS),出生後聽力已達到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水平的孩子,把植入指徵定為雙耳abr閾值大於80分貝。先天性耳聾患兒植入耳蝸的最佳年齡是多大?如果患兒被確診為重度、極重度神經性耳聾,在國外6個月大時,可以進行雙側的人工耳蝸植入。
  • 聽障行業老幼兩端需求突出,7200萬聽障人群亟待滿足
    每四個殘疾人就有一個是聽障人士,每兩個多重殘疾人就有一個是聽障人士。老幼兩端需求突出根據全國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中聽力殘疾人的統計數據顯示,老年聽力殘疾人口數量佔比重、輕中度聽力殘疾多,兒童數量佔比小,但一二級重度極重度聽力殘疾居多【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