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耳聾患者應該選擇人工耳蝸還是助聽器

2020-12-05 騰訊網

很多耳聾的患者都不知道該如何提高聽力水平,其實對於先天性耳聾或者老年性耳聾的患者來說,使用醫療器械也是種不錯的選擇。

目前耳聾患者經常使用的兩種醫療器械就是人工耳蝸助聽器。但是很多耳聾患者並不了解這兩者的區別。

北京玉泉醫院耳鼻喉科申力為我們做詳細的解釋。

人工耳蝸是為重度、極重度或全聾患者的聽力康復而設計的高科技人工聽覺替代器官,也是目前各類人工感覺替代器官中唯一進行大規模臨床應用的產品。它完全替代受損的內耳毛細胞,將外界聲音轉化為生物電信號,繞過壞死的毛細胞,直接刺激聽螺旋神經節細胞。

外界聲音由麥克風接收後送到言語處理器,通過編碼處理將言語信號變成具有一定特徵和規律的電信號,再由發射線圈感應到植入體內的接收器,收到信號解碼後通過刺激電極產生含有聲學信息的微電流,直接刺激聽神經纖維,強制聽覺神經放電同步化,將聲音信息傳達到大腦的聽覺中樞,使患者產生並恢復聽覺。

人工耳蝸是為重度以上聽損人士設計,替代耳蝸毛細胞,繞過了毛細胞的傳導路徑,收集聲音轉化為電信號,刺激聽神經和大腦。

人工耳蝸分為植入體體外機兩部分。植入體的發揮作用的方式是通過做手術把刺激電極植入耳蝸內,替代毛細胞轉化聲音信號的功能,從而刺激聽神經。

北京玉泉醫院耳鼻喉科申力

植入體結構如上圖,大圓圈是接收線圈,小圓圈是磁鐵,方塊是晶片盒,兩根線是電極。

北京玉泉醫院耳鼻喉科申力

體外機上圖。外表類似耳背式的助聽器,它的結構包括傳輸線圈、言語處理器以及麥克風。

助聽器的工作原理就是一個電聲放大器,它將一個微弱的聲音放大到適應人耳需要的強度。人耳對頻率為300~3000赫茲的話語反應是最佳的,助聽器對聲音敏感的頻率與此對應。並且助聽器對過高的音頻與音量均有濾過作用,阻止聲輸出過高而引起不適。佩戴合適的助聽器不但不會對聽力造成損害,且可避免聽神經廢用性萎縮。

北京玉泉醫院耳鼻喉科申力

人工耳蝸的原理和效果與助聽器有本質的區別,助聽器只能把聲音放大,但聲音變大並不等於變清晰。人工耳蝸並不是單純把聲音放大,還將聲音繞過耳蝸的受損部位,直接刺激聽覺神經,因此,病人不僅能聽到聲音,而且還能理解聲音的內容。

兩者除了原理不同以外,適用的人群也有所不同:

人工耳蝸一般適用於雙耳重度或極重度蝸性聽力損失。對於語前聾患者最佳植入年齡為12個月至3歲,因為兒童若因先天性耳聾聽不到任何聲音,就會影響學說話的能力,容易從一個聾人變為一個」聾啞人「。如果在3歲之前植入人工耳蝸,並輔助適當的語言訓練,大部分聾兒基本能和正常人一樣生活。

助聽器的適用人群較廣,如聽力受損的老年人、聾啞人群、雙側或單側耳聾人群等。通過配戴助聽器,能夠更好地保護人的殘餘聽力。尤其是雙耳都有耳聾症狀的人,通過雙耳選配助聽器,助聽器清楚飽滿自然的音質,能夠避免聽力剝奪,防止一側言語解析度下降和聽力衰退;其次,雙耳選配更容易定位聲音,有利於抑制耳鳴,縮短助聽器適應期。

不同類型的耳聾患者可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選擇適合自身病情的治療方案,但進行人工耳蝸手術後需注意避免強磁場靠近頭部,特別是人工耳蝸植入體周圍。強磁場包括大的磁鐵、磁療機、磁共振檢查等。

相關焦點

  • 重慶市慈善總會耳鼻喉健康扶貧基金開展「人工耳蝸、助聽器、耳鼻...
    6月12日,重慶市慈善總會耳鼻喉健康扶貧基金宣布啟動「愛她,就讓她聽到世界——人工耳蝸、助聽器、耳鼻喉重大疾病公益援助項目」。13日下午,公益援助項目體驗活動在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盛大舉行,活動現場,來自向陽花聽力語音康復中心的小朋友們帶來了精彩文藝演出。
  • 聽力不好到底選擇人工耳蝸還是助聽器
    聽力不好到底選擇人工耳蝸還是助聽器? 人工耳蝸(Cochlear Implant) 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
  • 聽力受損耳朵不好使,選擇助聽器還是人工耳蝸
    聽覺障礙、耳聾,離大家並不遠。2019年世衛組織曾發布數據稱,全球有約11億年輕人 ( 12~35歲之間) 正面臨無法逆轉的聽力損失風險。聽覺障礙可能除了影響社交,還可引起頭暈、頭痛、失眠等症狀,甚至導致一些精神心理疾病,對於幼兒,更有可能因聾致啞,影響一生。
  • 不是所有的耳聾患者都要做人工耳蝸,助聽器能解決的就不需要
    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語音學、電生理學、材料學、耳顯微外科學的發展,人工耳蝸已經從實驗研究進入臨床應用。
  •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南陽市中心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人工耳蝸...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該科整體實力、技術水平、學科規模均達省內先進水平,是豫西南聽力和言語功能康復和治療中心,南陽市人工聽覺植入重點實驗室,頭頸部良惡性腫瘤的診斷和手術治療中心,眩暈診療中心,南陽市呼吸睡眠研究中心,國家耳鼻喉頭頸外科研究中心成員單位,河南省人工耳蝸手術定點醫院,也是新鄉醫學院的教學單位及碩士研究生培養基地。今天請跟隨記者的腳步,一起走進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走近這群可敬的白衣天使。
  • 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為2歲10月先天性聽力喪失男童成功植入人工耳蝸
    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為2歲10月先天性聽力喪失男童成功植入人工耳蝸——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人工耳蝸植入」救助正在繼續朱小宇,2016年9月出生在重慶市墊江縣一個普通而幸福的家庭。小宇的到來,讓這個家庭滿溢著幸福和希望。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健康、平安、快樂的長大。
  • 山東省耳鼻喉醫院專家:這些情況需植入人工耳蝸
    人工耳蝸植入標準需要先進行最佳助聽下言語識別率的測試後才能確定。目前在發達國家人工耳蝸植入指標放得越來越寬,比如說abr的反應閾值大於70以上,就可以進行人工耳蝸植入。國內標準是雙耳的聽力損失大於90分貝以上,才建議患者來進行人工耳蝸植入。
  • 關於人工耳蝸,你了解多少?
    人工耳蝸植入術分別於1985年和1990年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應用於成人和兒童患者。現在,美國約有十萬人使用人工耳蝸。人工耳蝸植入被認為是重度極重度耳聾患者重建聽覺的有效治療方法。2接收器根本不在顱內對於人工耳蝸,大家需要了解兩件事:一是體內的植入體和體外的言語處理器均有磁鐵,二者在耳後隔著皮膚相吸,由射頻信號傳遞;二是不論是接收器還是電極,均不進入顱內。因此,人工耳蝸植入術不屬於傳統意義上的開顱手術,丟失後也不需要開顱重放。
  • 人工耳蝸與助聽器不衝突
    該研究旨在(a)調查在人工耳蝸植入耳對側使用助聽器時,聾校德育,對安靜和噪音環境中言語感知的影響,(b)識別從助聽器獲得的言語信息,該信息附加於從人工耳蝸獲得的信息,以及(c)探測非植入耳的助後聽閾與一耳使用助聽器﹑另一耳使用人工耳蝸時的言語感知獲益之間的關係。
  • 牙骨傳導聽力系統產品上市,為單側耳聾患者帶來又一選擇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助聽器主要是針對雙側耳聾患者的「必需品」,實際上,單側耳聾人群同樣是一個龐大的「剛需」市場,並且此前他們很難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日前,聲佗醫療獨創的牙骨傳導聽力系統品音在國內正式上市,成為代替外科手術的一個新選擇。
  • 認識人工耳蝸
    目前,許多聽力障礙患者會選擇佩戴助聽器。但是對於聽力受損嚴重甚至耳聾的人士,就需要人工耳蝸的幫助了。外裝置中的言語信號處理器一般掛在耳背上,外裝置的傳輸線圈和植入體內的接收線圈通過磁鐵吸附在一起;內裝置則需要經過手術植入體內,刺激電極穿入耳蝸的鼓階內,模擬人體耳蝸功能,將周圍環境中的聲音信號轉換為電信號,並將電信號傳入患者耳蝸,刺激耳蝸殘存的聽神經,從而產生聽覺。
  • 耳朵聽不清了,是戴助聽器還是安人工耳蝸?
    據統計表明目前世界上約有3.6億人患有殘疾性聽力損失面對到底該戴助聽器還是安人工耳蝸的問題很多人有所困惑>今天安安就來跟大家聊一聊助聽器和人工耳蝸的相關知識01什麼是助聽器?助聽器主要由麥克風、放大器、受話器、電池、各種音量音調控制旋鈕等元件組成。02什麼是人工耳蝸?人工耳蝸是一種小型的特殊的能夠將聲能轉換成電能的電子裝置,外界的聲音信號經過轉換處理成為電刺激信號,能夠直接避開受損的內耳毛細胞刺激聽神經,並最終產生聽覺。
  • 人工耳蝸的發展史及現狀
    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語音學、電生理學、材料學、耳顯微外科學的發展,人工耳蝸已經廣泛應用於臨床,是目前運用最成功的生物醫學工程裝置。現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蝸作為治療重度聾至全聾的常規方法,迄今全世界植入者超過36萬。發展史及現狀人工耳蝸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1800義大利Volta發現電刺激正常耳可以產生聽覺。
  • 人工耳蝸植入無需開顱且手術風險極低,手術簡單為何如此昂貴?
    助聽器是一個佩戴在體外的幫助提高聽力的儀器,實際上更像一個小型的半導體擴音器,其作用可以使比較弱小的聲音,經放大後傳到耳機,利用患者殘餘聽力來聽取聲音,助聽器只是起到一個聲音放大的作用。因此,助聽器的使用有一個不能忽略的前提,即佩戴者必須有一定的殘餘聽力,聽力損失不能超過70分貝。一旦損失超過70分貝,就需要人工耳蝸的幫助。
  • 人工耳蝸和助聽器的詳細區別
    人工耳蝸和助聽器本質區別人工耳蝸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提高及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由於助聽器只是單純地放大聲音,所以對於遠處的聲音而言放大效果也非常差。很多危險的聲音基本集中在高頻音,助聽器往往會移頻,聽障患者此時聽到的聲音都不是原本的樣子,人工耳蝸是聲音信號處理器,可以很好地反應聲音的樣子,但患者真實聽到的聲音和正常人聽到的聲音會有一定差別。配人工耳蝸好還是助聽器好?
  • 做了人工耳蝸還用戴助聽器嗎
    助聽器與人工耳蝸相同之處在於,兩者都可以稱作助聽設備,都是通過特殊的電子線路,改善聽力。不同之處在於工作原理不同:助聽器是一种放大器,先將聲能轉化電信號後,放大後再轉換為聲能傳入聽力障礙者的耳道內,通過中耳,再傳入內耳聽覺感受器,從而使聽力障礙者能夠聽到這種「放大」了的聲音。其目的是提高聲音強度,使患者充分利用殘餘聽力,進而補償聾耳的聽力損失,改善聽力。
  • 幹細胞療法對耳聾的最新研究進展
    耳聾是世界上發病率最高的致殘性感官缺陷,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超過5.3%的世界人口(約3.6億人)患有致殘性聽力障礙;2016年全國聽力障礙與耳病調查顯示,我國中度以上聽障人口達7106萬,耳聾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 德醫院為中耳疾病患者植入新型助聽器
    新華網柏林11月19日電(報導員周谷風)德國漢諾瓦醫學院耳鼻喉專科醫院19日發布新聞公報說,該醫院已為一名中耳疾病患者成功植入一種新型助聽裝置,它能將外界聲波直接導入患者內耳。  這種名為「直接聲波耳蝸刺激器」的助聽裝置適用於中度至重度中耳傳導性耳聾患者。
  • 人工耳蝸丟失需要重新開顱?專家說:並不需要
    據網上傳言,丟失的人工耳蝸如果找不到,可能需要再做一次開顱手術。對此,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彭宏表示,丟失的人工耳蝸實際是體外機,恢復聽力並不需要開顱,只需新買一個體外機就行。專家提醒,人工耳蝸佩戴者應注意加強對於體外機丟失的防範,減少額外損失。
  • 關於人工耳蝸~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人工耳蝸是一種為雙耳重度、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恢復或獲得聽力的一種電子設備。該設備把外界的聲音信號轉化為電流,直接刺激聽神經,從而產生聽覺。目前,人工耳蝸是治療重度、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的唯一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