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庭水管症候群人工耳蝸植入者的聽力特點與效果評價

2020-12-05 徐州海之聲

【目的】分析接受人工耳蝸植入的大前庭水管症候群患者的臨床聽力學特點,耳聾預防,評估其人工耳蝸術後效果。

【方法】對1996-2008年之間在北京同仁醫院接受人工耳蝸植入的129例LVAS患者資料進行聽力學特點分析,聾校德育,並分別對患者進行MAIS或It-MAIS評價。

【結果】 129例LVAS患者中男88例,女41例;年齡為2-34歲,平均年齡12.57歲,手術年齡為1-27歲,中位年齡5歲。所有LVAS患者均在耳蝸植入後獲得聽力,學習園地,每日使用耳蝸時間超過8小時;植入者對聲音的察覺能力和理解能力均有顯著提高;言語能力發展迅速,交流能力或社會活動均有顯著改善。

【結論】大前庭水管症候群患者的早期診斷及有效幹預極為重要,人工耳蝸植入是LVAS患者獲得聽覺言語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關焦點

  • 大前庭導水管綜合症
    大前庭導水管症候群(LVAS)就是在70年代末隨著CT的問世才被發現的一種新的致聾疾病,主要表現為幼兒波動性感音神經性耳聾和眩暈。1978年被正式命名為LVAS,是一種先天性遺傳性疾病,一般認為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除前庭導水管擴大外,不合併其他內耳畸形。
  • 人工耳蝸的發展史及現狀
    近年來,隨著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語音學、電生理學、材料學、耳顯微外科學的發展,人工耳蝸已經廣泛應用於臨床,是目前運用最成功的生物醫學工程裝置。現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蝸作為治療重度聾至全聾的常規方法,迄今全世界植入者超過36萬。發展史及現狀人工耳蝸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1800義大利Volta發現電刺激正常耳可以產生聽覺。
  • 人工耳蝸植入保留殘餘聽力?看看陳光超主任怎麼說……
    隨著人工耳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耳蝸植入術後的殘餘聽力。那麼,為什麼說我們要去保留殘餘聽力呢?對於每一個耳聾患者,不論是否接受過人工耳蝸植入,殘餘聽力對於他們都很重要。人工耳蝸的電極植入後,保留的殘餘聽力可以更好地輔助被人工耳蝸模擬所產生的聲音,使人工耳蝸植入者可以擁有最好的聽覺體驗;人工耳蝸植入患者最大的困難是無法在噪聲環境下正常地分辨聲音,而保留低頻殘餘聽力可以有效地幫助人工耳蝸植入患者在噪聲環境下分辨聲音;此外,低頻的殘餘聽力還有助於人工耳蝸植入患者對於音樂的理解和欣賞。
  • 寶寶聽力有損失?山東省耳鼻喉醫院專家:這些情況需植入人工耳蝸
    人工耳蝸植入標準需要先進行最佳助聽下言語識別率的測試後才能確定。目前在發達國家人工耳蝸植入指標放得越來越寬,比如說abr的反應閾值大於70以上,就可以進行人工耳蝸植入。國內標準是雙耳的聽力損失大於90分貝以上,才建議患者來進行人工耳蝸植入。
  • 不是所有的耳聾患者都要做人工耳蝸,助聽器能解決的就不需要
    例如:術前完全沒有殘餘聽力患者的人工耳蝸植入;內耳畸形和耳蝸骨化病例的人工耳蝸植入;合併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人工耳蝸植入;小齡耳聾患者的人工耳蝸植入;高齡耳聾患者的人工耳蝸植入。人工耳蝸植入絕大部分患者均有效果,但由於影響人工耳蝸植入效果的因素根多,個體間差異可能很大。
  • 光遺傳學技術提高人工耳蝸的精準度
    the Journal of Neural Engineering 2020年10月23日,星期五Bionics Insitute的研究人員已經確定,通過光遺傳學方法將光添加到人工耳蝸提供的現有電刺激中,可以改善神經激活的準確性,從而有可能改善
  • 關於人工耳蝸~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人工耳蝸是一種為雙耳重度、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恢復或獲得聽力的一種電子設備。該設備把外界的聲音信號轉化為電流,直接刺激聽神經,從而產生聽覺。目前,人工耳蝸是治療重度、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的唯一有效手段。
  • 關於人工耳蝸~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人工耳蝸是什麼?它和助聽器有關係嗎?且看下面分解~關於人工耳蝸是什麼?人工耳蝸是一種為雙耳重度、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恢復或獲得聽力的一種電子設備。人工耳蝸適合重度、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助聽器是將外界聲音放大,刺激殘存毛細胞產生動作電位,傳到螺旋神經節細胞,再由聽神經傳到大腦產生聽覺。助聽器一般無體內部分,無需手術。助聽器適合輕中度耳聾效果好。人工耳蝸主要適合哪些人?
  • 聽力損失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有多嚴重呢?六大誤區告訴你真相!
    誤區二:醫院報告ABR無引出,有人告訴我必須做人工耳蝸? 另一方面,可以嘗試使用助聽器,看看能不能「激活」孩子的聽力; (3)做兩手準備:此時此刻,可以去了解人工耳蝸的相關信息,為將來做準備。 (4)如果最終確診是極重度聽力損失適合植入人工耳蝸,除極小齡嬰兒外手術之前最好先使用一段時間助聽器進行評估和刺激聽力。
  • 植入人工耳蝸後聽到的到底是什麼聲音?
    可是,將聲音轉化成電子信號的人工耳蝸,通過直接刺激耳蝸的聽覺神經,再把電信號傳到大腦聽覺皮層,那麼我們如何知道人工耳蝸植入者所聽到的聲音呢?要麼就是有機器能複製大腦的聲音(誰會發明?有這種科研能力還要人工耳蝸做什麼)所以科學家只能通過分析語言處理器的運作方式去模擬植入者可能聽到的聲音,或者,親自接受人工耳蝸手術,戴上語言處理器後才知道自己會聽到什麼聲音!
  • 九「人工耳蝸是什麼?和助聽器什麼區別?」
    一、人工耳蝸是什麼?人工耳蝸是為重度、極重度或全聾患者的聽力康復而設計的高科技人工聽覺替代器官,也是目前各類人工感覺替代器官中唯一進行大規模臨床應用的產品。它完全替代受損的內耳毛細胞,將外界聲音轉化為生物電信號,繞過壞死的毛細胞,直接刺激聽螺旋神經節細胞。
  • 聽力篩查:寶寶通過了嗎?
    因此了解有關新生兒聽力方面的常識,對於初為父母的寶媽寶爸至關重要。一、為什麼寶寶要做聽力篩查?1. 聽力篩查可以對先天性的聽力障礙實現「早發現、早診斷、早幹預」,最大限度的使聾兒回歸有聲世界,預防聾啞。2.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一項國策。按2010年衛生部的規定,每個寶寶出生後都要進行聽力篩查。二、聽力篩查有哪些方法,怎麼選擇?
  • 聽力不好到底選擇人工耳蝸還是助聽器
    聽力不好到底選擇人工耳蝸還是助聽器? 人工耳蝸(Cochlear Implant) 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為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
  • 人工電子耳蝸
    人工耳蝸是為嚴重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恢復和提高聽力的一種電子裝置。通過手術,將人工耳蝸的內部裝置植入耳後皮下,並且將細長的電極系列連接到耳蝸內,16到22個電極分布在上面,聲音傳來之後,高頻在耳蝸的下面起作用,低頻在耳蝸的頂部起作用,通過聽神經的傳導大腦就能聽到聲音了。人工耳蝸植入越早,聽力恢復的效果就越好。一
  • 人工耳蝸助先天性聽力損失三胞胎姐妹第一次聆聽世界
    所以,在得知人工耳蝸能夠幫助她們聽到聲音之後,我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儘早實施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無論怎樣都要讓她們像天底下所有普通的孩子一樣健康、快樂地長大!」人工耳蝸——重度至極重度聽力損失患者的最佳解決方案人之所以能夠聽聲,是聲音經由外耳、中耳傳播至內耳的過程。
  • 聽力受損耳朵不好使,選擇助聽器還是人工耳蝸
    聽力受損耳朵不好使了到底怎麼辦?先來說下,人是怎麼聽到聲音的:聲波帶動空氣振動傳入耳道,撞擊鼓膜,帶動中耳內的聽小骨一起振動;振動經過耳蝸後帶動聽毛細胞振動,同時轉化為電化學信號;聽神經把這個信號傳遞到大腦,大腦一解析,就得到聲音了。簡言之,耳蝸內聽毛細胞是「關鍵人物」。如果聲音太大,振動太劇烈,這些聽毛細胞就會被振壞,聽力便受損。
  • 認識人工耳蝸
    目前,許多聽力障礙患者會選擇佩戴助聽器。但是對於聽力受損嚴重甚至耳聾的人士,就需要人工耳蝸的幫助了。人工耳蝸能幫助極重度和全聾的病人重建或恢復部分聽覺,讓他們感知到有聲音的世界。人工耳蝸可分為外裝置和內裝置兩部分。外裝置由方向性麥克風、言語信號處理器和傳送器組成;內裝置由接收器、解碼器和刺激電極組成。
  • 人工耳蝸和助聽器的詳細區別
    由於助聽器只是單純地放大聲音,所以對於遠處的聲音而言放大效果也非常差。很多危險的聲音基本集中在高頻音,助聽器往往會移頻,聽障患者此時聽到的聲音都不是原本的樣子,人工耳蝸是聲音信號處理器,可以很好地反應聲音的樣子,但患者真實聽到的聲音和正常人聽到的聲音會有一定差別。配人工耳蝸好還是助聽器好?
  • 關於人工耳蝸,你了解多少?
    近期一則「尋找人工耳蝸」的消息被熱心網友紛紛轉發,沒多久,又演變成一則「孰真孰假」的社會新聞。且不論這個事件中的是非曲直,我們來說說事件主角——造價昂貴的人工耳蝸,究竟能為聽力的世界帶來什麼。1植入後靠電極刺激聽神經人工耳蝸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美國House研究所研發的單通道人工耳蝸商品機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