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三叉神經痛了10多年,「機器人」手術一根針精準去痛

2021-01-14 湘湘帶你看社會

76歲的王奶奶被三叉神經痛折磨了10多年,常常「痛不欲生」。近日,在手術機器人的輔助下,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南山醫院)神經外科團隊為王奶奶成功實施了「經皮穿刺三叉神經半月節微球囊壓迫手術(PBC)」,該手術利用機器人的「GPS」系統,精準定位穿刺點,不用開顱,只用一根針,就幫助患者解除了10多年的疼痛困擾。據悉,自從手術機器人這個「神器」上崗兩個多月來,已完成10多例高難度顱內手術,標誌著協和深圳醫院神經外科手術進入「機器人時代」。

痛了10多年不願動手術,醫生另闢蹊徑

10年前,王奶奶的左前額和顴部開始出現疼痛感,像被電擊一樣,每次要持續10多秒,每個月才一兩次,沒有其他症狀,但每次發作讓她痛不欲生。家人帶著王奶奶到多家醫院就診,均被診斷為「三叉神經痛」。有醫生建議手術治療,但王奶奶害怕做手術,只選擇了口服藥物,但效果不明顯。每次疼痛的時候,仍是自己「硬扛著」。

兩個月前,王奶奶的「三叉神經痛」加重了,每天要痛5-6次,痛得實在無法忍受。在熟人的推薦下,王奶奶來到協和深圳醫院神經外科就診。三叉神經痛,俗稱為「面痛」,是最常見的顱神經疾病之一,發病率約為52/10萬,多發生於中老年人,尤其女性多見。三叉神經痛發作時,患者臉部會出現突然的電擊樣、刀割樣、燒灼樣等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被稱為「天下第一痛」。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秦國強介紹說。

目前,醫學界主流觀點認為血管壓迫是引起三叉神經的疼痛的主要原因,主要治療方式包括開顱微血管減壓術、射頻損毀術、伽瑪刀放射治療、微球囊壓迫術等。其中,開顱微血管減壓術是目前治療三叉神經痛的金標準。

秦國強介紹,王奶奶多次頭顱MRI檢查顯示,沒有發現三叉神經與血管有關係,再加上她過去10多年曲折而痛苦的診療經歷,非常恐懼開顱手術,對清醒狀態下射頻治療也心存畏懼。於是,綜合考慮患者的情況,並徵求了家人的意見後,神經外科團隊建議患者選擇微球囊壓迫術方法。

微球囊壓迫術治療三叉神經痛是一種微創手術,也被稱為「針尖內的手術」,無需開顱,只在面部用穿刺針將球囊導入到三叉神經半月節部附近,通過球囊壓迫機械毀損神經的方式來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

「GPS」系統精準定位實現「一針入孔」

11月8日,在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的輔助下,秦國強用2.1毫米的穿刺針將球囊導入到王奶奶三叉神經半月節部附近,通過球囊壓迫化解三叉神經痛。整個手術不到10分鐘,僅留下一個針眼大小的傷口,在全麻下進行,患者全程無痛。

「相比於傳統的開顱手術,微球囊壓迫手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微創、精準及安全。」秦國強說,該手術無需開顱,創傷非常小,手術時間短,只要微球囊壓迫時間控制好,治療效果好。而此手術最大的難點就是穿刺的精準性,要把穿刺針穿入卵圓孔,但卵圓孔非常小,僅有襯衫紐扣的1/4大小,由於條件的限制,大多數醫院都是在X線、C形臂、CT引導下,醫生進行徒手穿刺,多次穿刺損傷大。

不過,這次手術,神經外科醫生有了新「神器」——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作為腦外科手術的「GPS」系統,該機器人在術前能輔助醫生確定手術靶點,規劃最優穿刺路徑,確保最優的手術方案。手術的時候,醫生根據設定的路徑和靶點,「一針入孔」,且穿刺精度度非常高,誤差不超過1毫米,避免了重要血管和腦組織的損傷,大大降低了手術的風險。

▲2.1毫米的穿刺針

秦國強表示,因為手術創傷小,患者恢復很快,相對開顱手術,住院時間也大大縮短,治療費用也降低了。手術後,王奶奶的恢復效果非常好,三叉神經痛一下子就沒有了。術後第2天,複查頭顱CT也沒有見明顯異常,王奶奶順利出院了。

已完成了10多例顱內手術

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張慶華表示,大腦被醫學界稱為「生命的禁區」,要想在「禁區」裡「動刀子」,是難度極高的精細活。然而,有了神經外科機器人的輔助,讓許多不可能變為可能。「對於神經外科醫生來說,外科手術機器人無疑就是一個『神助手』。」張慶華說,它能幫助神經外科醫生精準定位靶點,並避開重要血管和神經,規劃最優手術路徑,為精準探究大腦奧秘開啟了新篇章。

▲手術機器人輔助完成顱內活檢術

據了解,自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在協和深圳醫院上崗兩個多月以來,已完成了10多例顱內手術,包括顱內活檢、小腦出血穿刺術、三叉神經痛球囊壓迫術等,均取得良好效果。「有了手術機器人的輔助,複雜的顱內手術簡單化,神經外科醫生『盲穿時代』結束了,縮短了手術及麻醉時間,手術的安全性提高了。對於患者而言,感染的風險降低了,住院時間縮短了,醫療費用也減少了。」秦國強說。

深圳晚報 記者 周倩 通訊員 向雨航

【來源:深圳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76歲老人三叉神經痛了10多年,一根針精準去痛!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鴻飛 通訊員 向雨航家住南山的王奶奶(化名)被被三叉神經痛折磨了10多年,常常「痛不欲生」。在手術機器人的輔助下,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南山醫院)神經外科團隊為王奶奶成功實施了「經皮穿刺三叉神經半月節微球囊壓迫手術(PBC)」,該手術利用機器人的「GPS」系統,精準定位穿刺點,不用開顱,只用一根針,就幫助患者解除了10多年的疼痛困擾。記者1月4日獲悉:手術機器人「神器」上崗兩個多月來,該院已完成10多例高難度顱內手術,標誌著協和深圳醫院神經外科手術進入「機器人時代」。
  • 三叉神經鞘瘤導致繼發性三叉神經痛手術
    這裡是三叉神經痛平臺,為患者提供疾病科普宣教通道,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健科三叉神經痛醫學研究中心」微信公眾平臺。由角膜反射消失導致產生的角膜炎是個重要的體徵,表明三叉神經功能出現障礙,因為三叉神經可能在角膜反射中起作用。三叉神經運動支支配咀嚼肌,包括顎帆張肌、二腹肌和下頜舌骨肌,臨床上非常少見這些肌肉癱瘓。 三叉神經鞘瘤導致繼發性三叉神經痛:三叉神經鞘瘤引起的面部疼痛的特點是持續時間長、缺乏明確扳機點的類似電擊樣疼痛。
  • 三叉神經痛,去百度搜索出的醫院治療後頻繁發作 醫生:正常放電現象
    三叉神經疼痛次數增加去百度搜索出的醫院治療梁女士是在三四年前開始發作三叉神經痛的,接受藥物治療後,病情得到了控制。羅先生說,工作人員解釋稱這是最先進的智慧機器人3D導航技術,可以自動精準定位病變神經,用的是MTN神經介入修復治療體系,治療的時候沒有痛苦。羅先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自己當時還聯繫了別的醫院,想去看看。
  • 「天下第一」的三叉神經痛被一個小球囊打敗了
    但有一種痛,忽來忽去,可能洗臉刷牙、吃飯喝水甚至打個哈欠,都能瞬間半邊臉疼得你直掉眼淚還束手無策。這種痛,就是三叉神經痛,那痛苦,像錐刺、如刀割、似電灼……痛得死去活來,恨不能用頭撞牆。半年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外科引進了一種新的治療三叉神經痛方式,針眼大的手術通道,注射不到一毫升液體的「球囊」,就可以讓「疼起來真要命」的三叉神經痛「乖乖就範。
  • 三叉神經痛的臨床解剖學研究進展
    雖然他發現了這一血管壓迫現象,但他沒有實行微血管減壓術,而僅僅應用了三叉神經部分切除術。Gardner和Miklos是首先應用微血管減壓來治療三叉神經痛。在他們的工作基礎上,Barker等把這項技術推廣開來,並且在顯微鏡下來進行手術。 目前微血管減壓術被認為是治療三叉神經痛最有效的治療手段。
  • 迎戰「疼痛之王」三叉神經痛
    有一種痛,叫三叉神經痛,它被稱為「疼痛之王」。為了描述這種疼,人們找了很多形象生動的形容詞:像刀割一樣、火燒一樣、針刺一樣、電擊撕裂一樣……    現代醫療有了越來越多的辦法來對抗它,這是好事,卻也讓一些患者產生了困惑。
  • 上海醫院看三叉神經痛排名
    上海醫院看三叉神經痛排名 時間:2020-11-27 14:22 上海神經內科醫院 由於三叉神經痛在發作的時候容易伴隨出現劇烈的疼痛,因此人人對三叉神經痛都避而遠之,但是有些患者由於沒有注意做好預防工作還是受到了三叉神經痛的發作困擾,那麼三叉神經痛發作之後需要注意什麼
  • 誤把三叉神經痛當牙痛,一女子誤拔三顆大牙
    三叉神經痛被稱為「天下第一痛」,疼起來讓人難以忍受。近日,廣東三九腦科醫院接診了一位因臉痛誤拔了三顆大牙,最終查明是三叉神經痛的患者。醫生提醒,三叉神經痛易被誤診為牙痛,且秋冬季節高發,患者因牙痛拔牙時千萬要謹慎。今年44歲的王姐(化名)家住茂名鄉下。
  • 內鏡下微創手術來減壓,「天下第一痛」不再難治
    退休後的王先生「牙疼」近半年,為此拔去好幾顆牙,疼痛卻沒有減輕,還時不時發作,讓他痛苦不堪。經過徐匯區中心醫院神經外科孫樹傑主任的檢查和問診,王先生被確診為三叉神經痛。得益於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和徐匯區中心醫院的緊密型醫聯體模式,一周內,中山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張煜就在徐中心為王先生施行了內鏡引導下神經微血管減壓術,免去了排隊等候手術的煩擾。引起面部疼痛的疾病有很多,有些表現容易與三叉神經痛混淆。三叉神經痛好發於面部一側,發作起來痛得要命,有人稱此痛為「天下第一痛」。
  • 鑑別三叉神經痛,別錯拔一口好牙!
    都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可有些患者拔了牙,卻還是痛得受不了,怎麼回事?近日,賈棟主任門診時就遇見一位患者,一口好牙都拔光了卻還是疼,最後去醫院檢查才發現是三叉神經痛。患者之前服用卡馬西平有效果,如今沒有作用才來就診。
  • 三叉神經痛的典型症狀有哪些?太原紡織醫院專家告訴你
    核心提示:三叉神經痛是一類比較複雜的腦神經疾病,患者在發病時會有明顯的臨床表現,了解這些症狀有助於更好的針對性治療,下面讓太原紡織醫院資深專家梅興旺主任為大家介紹 你知道三叉神經痛的症狀嗎?
  • 三叉神經痛,疼起來要人命!它有什麼方法治療?
    老年人和年輕人都可能患上三叉神經痛,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三叉神經痛,其患病比例為3:2。右側:左側為3:2,右側多見。顏面部的中下部較V1分布區更常見, 95%發生在V2和V3分布區。三叉神經痛的患者大部分為血管壓迫三叉神經根部,但約有5%以上的患者由位於橋小腦區腦實質外腫瘤導致。疼痛通常為單側局灶性,但在5%的人群中可能是雙側的。
  • 皰疹神經痛三叉神經痛可別「拖」
    帶狀皰疹是在身體單側的皮膚上,呈帶狀發作的一種急性皮膚病,開始看著幾個小水泡,就是因為發作期的這幾個小水泡太小了,大多患者沒有經歷過這幾個小水泡造成的潰爛和破壞性,太沒在意或大意了,皰疹可能很簡單的方法治療消除了,更厲害的是這個病會有個後遺症的病非常的棘手,就是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
  • 長沙一五旬女士面部疼痛以為是吃辣上火牙疼,原來是三叉神經痛
    難以忍受後於口腔科門診後轉神經外科門診,考慮三叉神經痛住院。 據悉,三叉神經痛是最常見的腦神經疾病,號稱 " 天下第一痛 ",以一側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內反覆發作的陣發性劇烈痛為主要表現,發病率可隨年齡而增長。三叉神經痛多發生於中老年人,右側多於左側。
  • 上海冬雷腦科醫院蓋延廷主任科普三叉神經痛必備知識
    1.什麼是三叉神經痛?三叉神經痛是三叉神經疾病導致的嚴重面部疼痛。雙側面部各有一根獨立的三叉神經,它的功能就是讓我們感覺到面部不同位置的疼痛覺、觸覺、溫度覺。2. 三叉神經痛怎麼形成的?下列情況會導致三叉神經發射痛覺信號到大腦,引起三叉神經痛。
  • 三叉神經痛是怎麼引起的?需注意哪些事項?
    三叉神經痛是怎麼引起的?需注意哪些事項? 2020-01-10 19:44:28 來源:人民網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三叉神經痛是指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出現短暫、反覆發作的疼痛,主要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的,那引起三叉神經痛的因素有哪些,該如何護理呢。
  • 三叉神經痛像刀割 像火灼一樣的痛
    疼痛的感覺每個人都經歷過,不管是身體上的疼痛還是心裡上的疼痛,造成疼痛的原因很多,每個人對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疼痛對身體造成的傷害也不同,有這麼一種疾病引起的疼痛號稱「天下第一痛」,這是多麼痛啊!三叉神經痛,作為常見的頑疾型疾病,常見於中老年人,疼痛主要表現在三叉神經分布區域。
  • 認清「頑固」的三叉神經痛,看準這6點
    三叉神經痛主要是指三叉神經分布區易發生疼痛,它在發作的時候疼痛難耐會讓患者有像電擊、刀割或者撕裂樣疼痛,它具有「天下第一疼痛」之稱,三叉神經疼痛在平時容易發作有時會因為說話、洗臉、刷牙等隨意動作不小心觸碰到面部區域而導致疼痛,在發作的時候大部分患者會因為劇烈疼痛而用手揉面部來減輕疼痛
  • 神經內科呂紅彬醫生:哪些原因是三叉神經痛的易發因素?
    氣候變化也是三叉神經痛的易發因素。 個人衛生狀況和三叉神經痛的發生也是息息相關,很多患者是由於不注意個人衛生,導致了病毒感染,也會引發三叉神經痛的發生。
  • 球囊壓迫、射頻熱凝、微血管減壓,三種叉神經痛手術療效及優缺點
    顯微血管減壓術是目前唯一能根治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方法 近期門診三叉神經痛患者比較多,很多患者都在諮詢同一個問題:三叉神經痛手術治療有哪些?能否給我們對比說書優缺點,我們好做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