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重症監護病房護士 姚霽桐
地點:馳援武漢蔡甸區人民醫院協和江北院區(醫院)重症監護病房(受訪者供圖)
2020 年 2 月 22 日
來到武漢近一個月了,因之前未曾來過這個城市讓我很好奇,每次上下班坐在班車裡,我都會看向車外這個讓我們前僕後繼支援的城市。乾淨冷清的街道,家家關門的店鋪,寥寥無幾的行人都戴著口罩。這幾天武漢陽光明媚,我喜歡在等班車時曬曬太陽。暖暖的陽光給我溫暖,陽光也是信念、是希望,驅使我堅持不懈、不斷向前。
到了武漢,我不知道今天是幾號、星期幾,但我知道今天是白班還是夜班。想起正月十五那天和媽媽通電話,聽到電話那頭砰砰的響聲,我趕緊問發生了什麼事,媽媽告訴我那是爆竹聲,我愣著,我想家了 …… 我已經忘記了時間,我初二就來到了武漢,每天就是工作、睡覺,腦海裡已經沒有過年的概念了。
姚霽桐會在工作結束後記錄下來一天的工作。(受訪者供圖)
在武漢 ICU 奮戰一個月了,開始上班時心裡都會忐忑,我總是對自己說:沒什麼,和錦州市中心醫院 NICU 一樣的工作。可不一樣的是雙手帶著三層膠皮手套為患者扎針、採血;戴著起霧的護目鏡,書寫護理記錄;進行護理操作就會出一身汗的防護服;配合醫生搶救患者時,既要動作麻利又要小心防護服破損;為患者吸痰、清理排洩物時,既要保護自己,又要保證工作質量的小心翼翼。
姚霽桐的日記
一個月的實踐讓我積累了不少小經驗,膠皮手套與防護服接口處纏一層膠帶,以防工作時手套脫落。大幅度動作後,對著窗戶或鏡子整理下面屏,看是否移位有掉下來的風險。最初穿上紙尿褲,現在也不穿了,大量出汗根本就沒有尿。有一次,一個遼寧的醫生對我說 " 注意安全,戰友!" 這是第一次有人叫我戰友,我喜歡這個稱呼,我們每個人都在並肩作戰,我們都是戰友。
我護理過一個危重新冠患者,經口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鎮靜狀態,我要時刻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有一次我突然看見患者睜開雙眼,環顧四周後向我擺手示意,張嘴要說話。我在床旁對她說:" 阿姨,別害怕,您在醫院呢,我是您的責任護士。您嘴裡插著管兒呢,這個管連接著呼吸機,您不能說話也不能吐管,這是救命的。您不要擔心,病情正在好轉,您看您都醒了呀!好好喘氣,咱儘量爭取早點拔管脫離呼吸機。您手能動,我拿筆和紙,您寫出來,我會盡我全力幫助您。" 阿姨點點頭很配合我,她沒有力氣,寫出的字像小孩兒的塗鴉,根本看不出來。她執著的一遍一遍寫,我根據筆畫一遍一遍猜,我感覺我又出汗了,護目鏡又模糊了。我終於猜到了 " 手機 " 二字,我幫她取來手機,安慰她插管拔了就可以和家人通電話了,有家人的信息我一定第一時間告訴她並幫她回復。
我們是 ICU 重症患者甦醒後睜眼看到的第一個人,我渴望給他們帶來溫暖、安全、力量與信心,我清楚這不僅需要勇氣,更需要對患者溫暖的慰籍和專業的技能。
奮戰一個月,我想家了,想念土豆燉豆角、豬肉燉粉條、排骨燉酸菜 ……,但我會堅強、堅持。小時候寫作文,常寫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報效祖國。長大後,我做到了,我為自己感到驕傲,或許我的一份力量很渺小,但正是我們這些人的渺小匯聚成了汪洋的力量。
李英梅 遼瀋晚報 · ZAKER 瀋陽駐錦州特約記者 張墨寒
【來源:遼瀋晚報·ZAKER瀋陽】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